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紫孢侧耳子实体组织的TTC——脱氢酶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道紫孢侧耳(Pleurotus sapidus)子实体发育过程中,菌褶组织中的TTC-脱氢酶活性随着成熟度的增加逐渐增强,其它各结构组织中的TTC-脱氢酶活性逐渐降低。在子实体发育的幼小阶段。菌柄、菌柄与菌盖之间组织的脱氢酶活性高于菌褶和菌肉组织中的酶活。子实体的周边和表皮组织(菌盖直径在5cm以上)中的脱氢酶活性均高于其内部各结构组织中的酶活。  相似文献   

2.
美味侧耳子实体组织的细胞活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子实体组织中的细胞活力与TTC-脱氢酶活性的正相关性,对生长发育的美味侧耳(Pleurotus sapidus)子实体各结构组织进行了TTC-脱氢酶的活性测定。结果是:随着侧耳子实体的生长发育菌龄 的增加,菌褶组织中的细胞活力逐渐增强,其它各结构组织中的细胞活力逐渐下降。菌柄和菌柄与菌盖之间的组织细胞活力以幼龄时期的最强,周边和表皮组织中的细胞活力,除幼龄时期的菌柄组织外,均高于同发育时期的其内部各结构组织中的细胞活力。  相似文献   

3.
运用改良石蜡切片法制备了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子实体不同发育时期的切片,观察其菌褶和菌柄的细胞结构。结果表明,以柠檬烯为透明剂,金针菇子实体组织结构清晰、完整、无皱缩。观察不同发育时期的金针菇子实体组织切片发现,金针菇原基内部有呈菌丝无规则扭结状态的菌盖结构,随着子实体不断发育,菌盖下端有菌褶结构分化,随后菌柄结构随菌盖发育而进一步分化,菌柄组织细胞状纵向紧密排列,横切面有维管束状细胞呈外紧密内疏松状排列且其间有孔洞出现,菌褶菌髓部呈菌丝与球泡状细胞共同存在的异型分布结构。  相似文献   

4.
初始原基球形至卵球形,内部菌丝交织、致密,边缘菌丝凝结或胶化。随着原基膨大,顶端边缘内凹出现菌盖原基,此时未发现菌柄原基分化,之后菌盖原基侧面的裂缝中出现栅栏状菌丝细胞并逐渐发育形成菌褶腔,子实层原基分化开始,同时菌柄原基也开始分化。在菌褶腔形成过程中,可观察到Y型菌褶。双孢蘑菇是半被果型发育中的副菌幕发育型,从发育顺序观察是菌盖发育型。  相似文献   

5.
陈新杰 《食用菌》2001,23(5):37-37
近年来随着屯河木垒阿魏菇产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发展,新疆木垒阿魏菇栽培规模不断扩大,但子实体病害已成为影响阿魏蘑优质、高产的重要因素,现将阿魏蘑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 红菇病 引起阿魏蘑子实体变色、僵化腐烂的细菌性病害。病原为荧光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sp.),病害发生时,往往从菌褶开始,然后僵染菌柄、菌盖,最后导致整菇呈粉红色状,菇农称此病害为“红蘑菇病”。一旦菇房有红菇出现,若不及时处理,大棚内气温又高于20 C以上时,一个星期之内,全菇棚大面积感染,导致大量等外菇或绝收,并且…  相似文献   

6.
通过袋栽实验比较野生型、Pofst3过表达型和Pofst3反义沉默型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菌株(分别记为Ⅰ、Ⅱ、Ⅲ)的菌丝生长速度、原基数量、子实体数量、菌柄直径、菌盖直径等农艺性状;测定其漆酶、木聚糖酶、纤维素酶活性。结果表明:Ⅰ、Ⅱ、Ⅲ菌丝生长速度差异不显著;与Ⅰ相比,Ⅲ的原基和子实体数量多,菌柄直径大,菌盖直径小,原基和子实体中Pofst3的相对表达量低;与Ⅰ、Ⅱ相比,Ⅲ的漆酶、木聚糖酶及纤维素酶活性较高;Pofst3对糙皮侧耳发育的影响可能与其胞外酶活性相关。  相似文献   

7.
(六)担子果分化的内源控制:早期的许多实验证明,当一种因素阻止菌盖发育时,即出现菌柄的过份伸长。Hagimoto等研究证明,在子实层部位合成的一种或更多的生长物质可能控制着菌柄的伸长,所以从幼子实体一边去掉部分菌褶,会引起保留菌褶的一边伸长、变形或弯曲。在毛柄金钱菌和密生鬼伞中也得到类似结果。这种活性物质到目前  相似文献   

8.
对香菇(Lentinula edodes)航天搭载菌株(Cr-O4-DZ、H7-DZ)与对照菌株(Cr-04、H7)的同工酶酶谱和子实体农艺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酯酶同工酶分析表明,H7-DZ的酶带数少于对照H7,而C4-04-DZ的酶带数多于对照Cr-04;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表明,H7-DZ的酶带数少于对照H7,而Cr-04-DZ的酶带数与对照Cr-04相同。栽培试验表明,太空环境对香菇子实体产量、菌盖真径、菌盖厚度、菌柄直径、菌柄长度等农艺性状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杯蕈白色变异菌株的形态特征和菌丝生长条件,比较大杯蕈和大杯蕈白色变异菌株的子实体形态、部分营养成分,并研究白色变异菌株菌丝的生长条件。结果表明,大杯蕈白色变异菌株主要特征是子实体菌盖白色,盖半球形或伞帽形,后期表面不光滑,有肉质瘤状凸起,菌盖肉质肥厚;菌柄灰白色或黄白色,菌柄短,粗壮;菌褶不等长,分叉;菌盖、菌柄的半纤维素、粗纤维、纤维素的含量低。大杯蕈白色变异菌株菌丝生长适宜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果糖、蔗糖、麦芽糖;最适宜氮源为蛋白胨、麸皮;最适宜培养温度为27~30℃;最适pH为7。  相似文献   

10.
对17个猪肚菇(Pleurotus giganteus)菌株子实体数量性状(单菇质量,菌盖质量、直径、厚度,菌褶宽度,菌柄长度、直径,菌盖质量/单菇质量)进行测定分析和概率分级,结果表明:17个菌株子实体数量性状的变异较为丰富,变异系数范围为7.81%~26.19%;经K-S检验只有菌盖质量不符合正态分布,对其余7个数...  相似文献   

11.
以山西省方山县野生尖顶羊肚菌为实验材料,研究了羊肚菌不同分离部位(菌盖、盖柄结合部位、根部)对组织成活率及菌丝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盖柄结合部位组织成活率最高,其次为根部,菌盖处最低,且根部分离的组织菌丝萌发最快。不同分离部位的菌丝生长势、菌丝密度、菌丝均匀度均表现为盖柄结合部位最好,根部次之,菌盖部位最差,且不同分离部位间菌丝密度差异较大;菌丝平均生长速度表现为菌盖部位>根部>盖柄结合部位。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驯化栽培的大杯蕈子实体的主要化学成分及氨基酸的种类与组成。结果表明,(1)大杯罩菌盖中粗蛋白含量高达26.4%,纯蛋白含量高达18.5%,高于木耳、香菇、松口蘑等木腐菌,而低于粪草生菌的蘑菇与草菇。(2)菌柄中也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其粗蛋自和纯蛋白分别为19.5%和13.7%。(3)菌盖的营养价值及食用价值高于菌柄,菌盖中粗蛋白含量高于菌柄7%,而粗纤维的含量低于菌柄约5%,菌柄中因纤维化程度高降低了其食用价值。(4)菌盖及菌柄均含有测试的15种氨基酸,菌盖中氨基酸总含量达21%,比香菇菌盖高3%以上,菌柄中的氨基酸总量也近14%。(5)大杯蕈的氨基酸组成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较高,达40%以上,比香菇高近2%,具作为一般食用菌的第一限制氨基酸蛋氨酸,占其氨基酸组成的3.0%,高于香菇近1倍。  相似文献   

13.
以香菇菌株"辽抚4号"为试材,采用继代培养的方法,研究了继代培养次数对菌丝的生长特性和显微形态变化的影响,以期为菌种使用和继代培养对菌种退化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继代培养对菌丝的生长特性和菌丝微观形态影响显著,子实体组织分离的部位和培养基成分对继代培养菌株菌丝的长速和长势影响明显。随着继代培养次数的增加菌丝长速下降趋势显著,继代培养40次之后,木屑培养基上,菌盖部位分离菌丝生长速度下降35.62%,PDA培养基上,菌盖与菌柄交界处的组织分离菌丝生长速度下降34.05%,菌丝稀疏,长势变弱;菌丝显微结构可见明显变化,菌丝宽度、锁状联合的宽度和数量发生菌丝微观形态的改变,趋势上随着继代培养次数的增加,菌丝分枝和锁状联合数量逐渐减少,菌盖处组织分离得到的菌丝锁状联合的宽度逐渐增加;组织分离菌株的菌丝特性差异表明菌盖、菌盖与菌柄交界处是最佳分离部位。  相似文献   

14.
平菇新品种“驻研2号”是由河南省主栽品种“5651”和野生驯化菌株“驻9703”为亲本,经单孢杂交选育而获得的优良菌株,从接种到采收34~44d,子实体叠生,菌盖贝壳型,颜色受温度影响,低温下深灰色,高温下浅灰色,柄长约3.5cm,直径1.8cm,六七成熟时菌盖直径4.5~5.0cm,厚约0.9cm。出菇整齐,茬次明显。2017-2018年区域试验表明,平均每100kg干料产鲜菇71.5kg,比对照品种“黑抗650”增产6.3%;生产试验结果表明,平均每100kg干料产鲜菇79.8kg,比对照品种“黑抗650”增产11.9%。  相似文献   

15.
对49株梯棱羊肚菌(Morchella importuna)子实体数量性状进行统计分析和概率分级,结果表明:6个子实体数量性状(菌盖的长度、宽度、长度/宽度、厚度以及菌柄的长度、直径)的变异系数范围为18.12%~29.96%;对数量性状分别采用S-W法和S系数与K系数的Z检验进行正态性检验,6个数量性状基本符合正态分布;对符合正态性分布的数量性状进行概率分级,获得数量性状的分级标准,作为羊肚菌子实体数量性状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6.
为分析淀粉酶对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子实体发育的作用,针对已经鉴定的金针菇淀粉酶家族基因(6个α-淀粉酶和1个γ-淀粉酶),采用定量PCR方法对其在不同发育时期(从原基形成第1天到第12天成熟开伞期)、不同组织部位(菌盖和菌柄)的表达量进行测定,进而分析其表达模式。结果显示:7个淀粉酶基因在菌柄中表达量均高于菌盖;其中,α-Amy-5和γ-Amy-1在菌柄中的表达量变化为先下调再上调,两个基因预测编码蛋白均有信号肽,亚细胞定位在细胞外,推测其可能参与菌柄细胞壁的形态建成;α-Amy-3亚细胞定位在线粒体中,与其它各发育时期相比,其在菌柄快速伸长期表达量达到最高。α-Amy-1和α-Amy-6基因则在金针菇成熟期表达量最高,推测其可能与金针菇菌盖的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为了降低秀珍菇(Pleurotus geesteranus)生产成本,提高竹屑资源利用率,开展了以竹屑替代棉籽壳栽培秀珍菇的试验.结果 表明,竹屑最佳替代比例为90%,配方组成为木屑58%、竹屑27%、棉籽壳3%、麸皮10%、石灰2%.在该配方中,秀珍菇菌丝生长速度为6.21 mm·d-1,接种至满袋时间为29 d,单袋产量274.5 g,生物学效率为65.4%;子实体菌盖厚度为7.5 mm,蛋白质含量为2.6 g·100-1g-1(鲜重),显著高于对照;子实体菌盖直径、菌柄长度、菌柄直径,脂肪、粗纤维及灰分含量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单袋生产成本较对照降低0.06元,利润增加0.57元.在竹屑资源丰富的产区可应用此配方栽培秀珍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泰山赤灵芝1号(TL-1)’是由泰山野生种驯化选育而成。菌丝最适生长温度25 ~ 28 ℃,子实体生长最适温度25 ~ 30 ℃;代料栽培发菌需要45 d左右,从原基形成到子实体采收需要55 d左右。子实体菌盖半圆形或近肾形,红褐色至土褐色,具有光泽,干品转化率达14%以上。具有产量高,出芝整齐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采用 5 种不同光质光源,分别对真姬菇(Hypsizygus marmoreus)的菌丝、原基和子实体进行照射,检测菌丝生长速度、原基形成数量、子实体菌柄长度、菌柄直径、菌盖直径以及产量等。结果显示:真姬菇菌丝在黑暗和红光下生长较快,在红绿蓝复合光下生长最慢;在蓝光下形成的原基数量最多,而在红光下原基数量最少;子实体阶段,黑暗下菌柄的长度及直径最大,绿光下菌柄长度及直径最小;而在蓝光和红绿蓝复合光下菌盖直径最大。相同培养时间,真姬菇在黑暗和蓝光下产量较高,在绿光下产量最低。进一步检测真姬菇光受体基因 WC1 和 WC2 在不同光质条件下的差异表达。结果表明,在菌柄中 WC1 在黑暗下表达量最高,WC2 在蓝光下表达量最高;而在菌盖中 WC1 和 WC2 均在蓝光下表达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