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了3只坡鹿粪便中孕酮含量的变化,观察记录了圈养坡鹿的繁殖行为。结果显示:圈养坡鹿繁殖行为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如雄鹿的求偶行为、标记行为和雄鹿、雌鹿的性行为等在发情期表现明显。坡鹿怀孕及分娩前后,粪便中孕酮含量有明显的变化。怀孕前粪便中孕酮的含量维持在较低的浓度水平。怀孕后,孕酮含量明显上升。分娩后,孕酮含量迅速降至低浓度水平。粪便中孕酮含量的变化可以及时地反映坡鹿的生殖生理状况(包括发情、怀孕、分娩等)并作为早期妊娠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海南坡鹿生殖状况与粪便中孕酮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了 3只坡鹿粪便中孕酮含量的变化 ,以追踪坡鹿生殖状况与内分泌变化的关系。结果显示 :坡鹿怀孕及分娩前后 ,粪便中孕酮含量有明显的变化。怀孕前粪便中孕酮含量维持在较低的浓度水平。怀孕后 ,孕酮含量明显上升。分娩后 ,孕酮含量迅速降至低浓度水平。粪便中孕酮浓度的变化可以及时地反映坡鹿的生殖生理状况 (包括发情、怀孕、分娩等 )并作为早期妊娠诊断的依据。这种非侵入式的研究模式对于研究野生动物的繁育具有重要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3.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2只华南虎6次配种前后粪便中孕酮的含量进行了监测。华南虎粪便孕酮含量在产前5~7周显著上升,至产前1周达到高峰,在分娩后迅速下降,其变化模式与非妊娠期粪便孕酮含量变化模式明显不同,与华南虎行为和外阴变化显著相关。以粪便孕酮含量为主要依据,结合各种外部表征进行妊娠诊断,妊娠阳性(3次)和阴性(3次),准确率达100%。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圈养条件下驯鹿免疫生理状态,试验采用酶联免疫法对敖鲁古雅原始部落景区驯鹿粪便中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和免疫球蛋白M(IgM)的含量进行测定,并对不同年龄和不同性别驯鹿粪便中三种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及相关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驯鹿粪便中IgA含量最高,其次是IgG和IgM;三种免疫球蛋白含量随年龄增长出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IgA和IgG在各年龄组间的变化较明显;不同性别间,雌驯鹿粪便中IgA、IgG和IgM含量在不同年龄段均高于雄鹿,其中IgA含量在青年组和成年组雌、雄驯鹿间差异显著(P0.05);驯鹿粪便中IgA和IgG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IgA与IgM、IgG与IgM之间相关性不显著(P0.05)。说明粪便IgA可以作为探测驯鹿免疫生理状态的重要指标,为驯鹿圈养种群的监测和健康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9头怀孕后期的肥胖奶牛和7头中等营养状况的奶牛进行了血浆孕酮,17β-雌二醇和睾酮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分别在分娩前7-1周和10—3周,肥胖奶牛血浆孕酮和睾酮含量显著高于中等营养状况奶牛(p<0.05—p<0.01),而在分娩前10—4周,肥胖奶牛血浆17β-雌二醇含量显著低于中等营养状况牛(p<0.05—p<0.01)。说明奶牛在怀孕后期过肥对血中性激素水平会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选6只一岁第一胎怀孕母羊,在分娩前7天及分娩过程中采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外周血浆中17β-雌二醇、孕酮的含量. 湖羊在分娩前第7~3天,17β雌二醇波动在12.43~18.34pg/ml的低水平,随着分娩的临近,17β-雌二醇逐渐升高,并在开口期锐增达到88.84土43.37pg/ml,极显著地高于临产前水平(P<0.01)。到分娩当时17β-雌二醇达到最高水平100土71.58pg/ml,产后2小时降为32.11土19.00pg/ml,到产后12小时已接近基础值13.17土6.56pg/ml。湖羊在分娩前7天内,孕酮水平波动于5.69~3.09ng/ml之间。在开口期孕酮水平降到最低(2.72土0.98ng/ml),到分娩时及产后1小时、2小时孕酮水平出现轻微波动.但总的水平还很低,产后12~24小时孕酮水平有一短期升高现象。  相似文献   

7.
用Elisa方法检测3只圈养雌性黄颊长臂猿5个发情期粪便中雌二醇和孕酮的变化水平,发现据E2推算月经周期在23±1.5d,变化区间在0.1392~0.7025μg/g DW;据P4推算,月经周期在24.3±3.0d,变化区间在0.0072~7.779μg/g DW,为该群圈养雌性黄颊长臂猿的月经周期和日后的妊娠判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2007年3月~2008年2月,在哈尔滨北方森林动物园,选2对健康的成年丹顶鹤,采用目标取样和扫描取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行为观测,同时收取粪便提取激素,利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了笼养丹顶鹤粪样中睾酮、孕酮、雌二醇的浓度。试验结果表明:笼养丹顶鹤繁殖行为呈显著的季节变化,其对鸣、炫耀行为的高发期在3、4月(P〈0.05),营巢行为在3月极显著高于其他月份(P〈0.01),丹顶鹤的交尾行为集中出现在3、4月(P〈0.05);繁殖期雄性丹顶鹤粪便中睾酮平均水平为(259.59±149.70)ng/dl,非繁殖期为(84.81±27.35)ng/dl,二者差异显著,繁殖期雄鹤求偶炫耀、交尾、卧巢等的发生频次与粪便中睾酮呈极显著相关(P〈0.01),其对鸣、警戒以及营巢都与睾酮变化水平呈显著相关(P〈0.05)。繁殖期雌性丹顶鹤粪便中的孕酮平均浓度为(9.65±7。15)rig/m1,非繁殖期为(2.76±0.97)ng/ml,差异显著,繁殖期雌鹤粪便中的孕酮激素水平与其卧巢行为呈显著性相关(R=0.8848,P〈0.05);繁殖期雌性丹顶鹤粪便中雌二醇平均浓度为(30.50±61.77)pg/ml,非繁殖期为(8.17±3.72)pg/ml,二者差异显著,繁殖期雌鸟雌二醇变化水平与其繁殖行为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雌性丹顶鹤粪样中雌二醇激素的变化水平与其产卵时间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尿中孕烷二醇-α-葡萄糖酸甙(PαG),此性激素结合物和粪中孕酮及雌二醇,进行了放射免疫测定,从而估计圈养鹿(Alces alces)的发情期和妊娠期。根据尿中PαG含量,清楚地鉴定出驼鹿繁殖期开始于10月份,其发情行为与PαG分泌水平高低相一致。尽管在妊娠期PαG增加到繁殖水平的5倍以上,但其浓度是变化的,从而使利用此法作出的妊娠诊断含糊不清。尿中雌性激素结合物在含量上不能用以检查驼鹿发情的周期性,但是,在妊娠的最后月份中,尿中雌性激素结合物分泌水平从<5ng/mg肌酸内酰胺(Cr)增加到>50ng/mgCr,从而使尿中雌性激素结合物含量成为后期妊娠检查的一种有用方法。为了确定出一个简单的妊娠检查方法,本文从16头各种年龄,性别和生理状况(怀孕与未怀孕)的驼鹿中,连续收集2年时间的粪样(每头鹿取样1~6份),评价了粪中雌二醇和孕酮的含量。利用粪中孕酮含量和盲区检查,技术人员准确地鉴定出26头怀孕鹿中的22头,准确率达85%,其中4头误诊鹿中1头属未确诊,粪中雌二醇含量妊娠诊断的有效率较低(26头仅检查出15头,准确率为58%),上述方法为监测圈养和野外自由生活的驼鹿的繁殖活动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刘道强 《野生动物》2012,33(1):8-10
记录了南昌动物园l雄1雌2只扭角羚的发情、交配、分娩、哺育等一系列繁殖行为,并与其栖息地野外行为习性进行了比较,为动物园在扭角羚的异地保护中制定科学的管理、营养及展出策略提供了必要的依据。观察结果显示:与野生扭角羚的行为相比,一方面圈养扭角羚基本保持了其野生状态下的繁殖行为习性,如雌性表现出较强的母性行为。但另一方面,圈养扭角羚的群体行为比较单调、呆板,如雄性常有强制性的交配行为发生:圈养扭角羚的觅食行为受到动物园食谱的限制,在营养失衡时容易产生异食癖行为;圈养扭角羚在缺少自然隐蔽空间时,容易产生应激而引发亚健康状态,可导致雌性的繁殖失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