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麦类作物通过种子传染的病害很多,如散黑穗病、腥黑穗病、大麦条纹病、赤霉病等。麦类作物传统的种子消毒方法是温汤浸种和有机汞制剂处理。本试验研究了各种新的种子消毒剂对各种麦类病害的防治效果和使用方法。 (1)大麦散黑穗病:迄今,除了温汤浸种法外,没有适合的种子消毒法,作者试验用苯菌双可湿性剂(苯菌灵和福美双的混合剂)按种子干重0.3~1.0%的药量拌种,或用该剂20倍液浸种10分钟,100倍液浸种3小时,200  相似文献   

2.
大麦黄矮病毒(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BYDV)所引起的麦类作物黄矮病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重要病害,对麦类作物生产影响巨大。近年来,该病害在青海省内不断发生流行,为明确该病害在青海省内的主要流行株系,采集90份来自6个地区(青海省西宁市、海西州、海南州、海东市、玉树州、黄南州)的小麦、燕麦、青稞田间病样,利用RT-PCR、基因克隆、序列拼接等技术进行相关试验及分析。结果表明,BYDV-GAV为青海省BYDV的主要流行株系。对青海省BYDV-GAV燕麦分离物进行全基因组克隆与序列分析,发现本试验所获得的BYDV-GAV燕麦分离物与BYDV-GAV中国分离物聚类到一个组内,序列同源性达96.85%~98.08%,说明该燕麦分离物为中国BYDV-GAV的一个分离物。本研究明确了青海省BYDV的流行株系,并获得了燕麦BYDV-GAV全基因组序列,可为后期该病害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未来麦类作物新型栽培技术日本的麦类作物生产.立足于国内粮食自给。为了进一步开拓国产麦子在国内外的流通市场,迫切需要考虑适应市场需求的优质数量生产,以及开发低成本栽培技术。为此,日本未来麦类作物技术改革方向可考虑如下内容: 培育优质高产抗病新品种日本引进墨西哥、意大利矮秆小麦基因.曾经育成了矮秆小麦品种“农林10号”、“达磨”等,使小麦单产水平  相似文献   

4.
我国麦类作物研究与开发的新园地——《麦类作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农学—麦类作物》自1981年创刊以来,先后刊介了大量的国外麦类作物研究新技术和综合进展动态,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麦类作物研究和科技开发.随着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新一代农业科技工作者外语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国外麦类作物科技研究与国内交流日益扩大,相应地单一介绍国外研究阵地的必要性在逐渐弱化.同时,作为我国一大作物的小麦以及大麦、燕麦、黑麦等作物还没有专门进行学术交流的全国刊物.因此,《国外农学—麦类作物》在九十年代初开辟国内研究栏目基础上,通过征求全国各地有关专家和读者  相似文献   

5.
麦类作物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产量的高低及品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粮食的增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采取各种有力措施,特别是依靠科学技术,不断提高麦类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是一项意义重大的长期任务。陕西省农科院主办的《国外农学—麦类作物》本着“洋为中用”的宗旨,刊载了大量的国外麦类作物遗传育种、耕作栽培、生理生化等各学科的新成果、新技术和新理论,为推动我国麦作科研和生产的发展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国外农学—麦类作物》创刊10年来,勇于探索,不断改进,办出了自己的特色,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已成为国内从事麦类作物的专家、科技人员、农业院校师生喜读的一本麦作专刊。在科技日益进步的今天,愿贵刊紧跟时代步伐,掌握科技动态,结合我国实际,进一步增强刊物的学术性和实践性,丰富刊物内涵,为提高我国麦类作物的科研和生产水平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国外农学—麦类作物》是由农业部主管、陕西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全国农业科技译报类刊物。自1981年创刊以来,始终坚持“洋为中用”的原则,紧密结合我国麦类作物科学研究和生产实际,及时报道国外麦类作物遗传育种、耕作栽培、生理生化、植物保护、产品加工等方面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同时用一定篇副介绍国内麦类作物研究进展和实用信息。为从事麦类作物研究、生产的科技人员、农业院校师生及农业管  相似文献   

7.
1975—1983和从江苏各市、县采集大麦赤霉病病穗标样126份,单孢子分离获得142个纯菌株,经综合鉴定分别属于镰刀菌的5个种。其中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占95%;弯角镰刀菌(F.camptoceras wr.and Rg.),占0.7%;串珠镰刀菌(F.moniliforme Sheld.)占1.4%;半裸镰刀菌(F.semifectum Berk.),占2.1%;燕麦镰刀菌[F.avenaceum0(Fr.)Sacc],占0.7%。通过穗期致病力的测定,禾谷镰刀菌、弯角镰刀菌为强致病种;燕麦镰刀菌、串珠镰刀菌为中等致病菌种;半裸镰刀菌为弱致病菌种。麦类赤霉病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麦类作物上的重要病害,在流行年份和流行地区除造成产量损失外,病麦粒中由麦类赤霉病菌所产生的毒素常引起人、畜中毒。对于引致麦类赤霉病的镰刀菌的研究,国内外已有许多报导,特别是近几年来国内在镰刀菌种类的研究中报导了许多新的致病菌种,[2、7、9、10、11]另外在国内外的一些研究中报道了有二十余种镰刀菌能够产生毒素[6]、[8]。本研究主要是明确本省大麦赤霉病致病菌种类、优势种、致病力及其分布,为菌系分化、抗赤霉病育种和镰刀菌的毒素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作物驯化在人类从狩猎和采摘的原始生活状态到农耕文明的演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落粒性的丧失是作物驯化的首要性状。麦类作物是最早被驯化的作物之一,近年来随着大麦、小麦及其近缘物种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对麦类作物落粒控制系统驯化分子机制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本文就麦类作物脆轴性与作物驯化、大麦脆穗基因与驯化模式、小麦脆穗基因的同源性和多态性、脆穗基因在禾本科作物基因组中的排列方式以及影响麦类作物脆穗形成的其他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麦类作物脆穗基因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对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麦类作物学报》是由教育部主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也是全国唯一的一份麦类作物专刊。主要刊载麦类作物(小麦、大麦、燕麦、黑麦等)遗传育种、生理生化、栽培管理、食品加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改进编辑工作,提高办刊水平,《麦类作物》编辑部于二月二日召开了编辑部工作座谈会。应邀参加座谈会的有杨陵地区《麦类作物》编委,西北农业大学、陕西省农业科学院、西北植物所等单位从事麦类研究的专家,教授等共26人。座谈会由省农科院顾问,《麦类作物》主编朱象三主持,《麦类作物》常务主编吕玉琴代表编辑部汇报了“七五”工作,省  相似文献   

11.
一、生产概况日本种植的麦类作物主要是小麦、大麦、青稞和黑麦。据农林水产省的统计资料,1982年日本麦类作物的种植面积为35.1万公顷,总产量为113.2万吨。1955年以前,大麦、青稞约占麦类作物总面积的60%。近年来,小麦的  相似文献   

12.
我国麦类作物栽培历史悠久,其中尤以小麦种植面积最大,近年来又有不断发展扩大的趋势。麦类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与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至为密切。我国对麦类作物生产有丰富的经验,然而在生产中尚存在着不少气象问题,影响到小麦的高产和稳产,甚至酿成低产。据报导,国外在麦类作物生长发育对气  相似文献   

13.
沅江是"中国苎麻之乡",苎麻种植面积常年在2万公顷左右,年产原麻5万余吨.近年来,该市麻园衰败现象严重,一般减产20%-30%.分析其败蔸的原因,主要有渍湿的危害;化肥、除草剂施用过量或不当;栽培管理粗放,很少冬培和施用土杂肥;病虫害逐渐加重等.其败蔸防治的措施为选择适宜麻园,搞好麻园基本建设;合理施用化肥和除草剂,减轻化学危害;加强麻园管理,采取冬季培土,覆盖稻草等措施;选配最佳农药品种,加强麻园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14.
有机肥防治马铃薯早疫病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2011年通过田间小区方法进行了有机肥防治马铃薯早疫病(Alternaria solani)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品种‘克新1号’和‘费乌瑞它’667 m^2施有机肥1 500-5 000 kg及667 m^2施有机肥1 500 kg+复合化肥50 kg均对马铃薯早疫病有显著的防治作用,防效为38.8%-68.8%,特别是667 m^2施有机肥5 000 kg、667 m^2施有机肥1 500 kg+复合化肥50 kg防效更加显著,增产21.2%-27.8%。667 m^2施有机肥1 500-5 000 kg及施有机肥1 500 kg+复合化肥50 kg比施复合化肥50 kg提早出苗1-4 d不等,品种‘费乌瑞它’提早出苗更明显,但施用或增施有机肥对2个品种出苗率无影响。施用有机肥为马铃薯早疫病的防治提供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麦类作物学报》是由教育部主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也是全国唯一的一份麦类作物专刊。主要刊载麦类作物(小麦、大麦、燕麦、黑麦等)遗传育种、生理生化、栽培管理、食品加工、产品贸易等方面有创见性的学术论文、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学术  相似文献   

16.
为了高效利用麦糠覆盖还田技术,采用室内生物检测的方法比较了7份不同基因型麦糠材料对生菜、马齿苋、谷子和玉米4种受体植物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麦糠材料的化感作用与麦类作物的不同物种麦糠的化感作用平均表现均存在变异性和选择性。7份基因型麦糠对生菜、马齿苋、谷子和玉米幼苗总体表现为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51.0%~82.0%、17.0%~56.0%、11.0%~31.0%和2.0%~30.0%。麦糠材料抑制作用强弱顺序依次为:野生一粒小麦>法国黑麦>栽培二粒小麦>陕160>栽培一粒小麦>宁冬一号>野生二粒小麦;其中生物测试受体对麦糠的敏感性顺序依次为生菜>马齿苋>谷子>玉米。麦类作物中一粒小麦和二粒小麦抑制作用趋同,而黑麦和普通小麦抑制作用相近,但二粒小麦和现代小麦麦糠覆盖分别能促进谷子和玉米幼苗的生长。4类麦类物种麦糖总体表现为抑制作用,强弱顺序依次为:黑麦>一粒小麦>二粒小麦>普通小麦。对生菜、马齿苋、谷子和玉米4种受体植物的麦糠化感生物评价进行二次曲线回归分析发现,各测试材料的麦糠化感作用的影响因子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表明4个测试生物受体对不同基因型麦糠材料的化感作用及其4类麦类作物物种的麦糠化感作用平均表现均能准确地得到评价。  相似文献   

17.
激素在小麦产量形成中的作用(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0多年前,在"作物产量的生理学问题"的讨论会上曾偶尔提及植物激素(Eastin等,1969).之后,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激素是参与作物生产的控制过程的.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尚不完善,很大程度上只是假设.本文试以麦类作物为代表,逐一讨论激素在单株穗数、穗粒数和单粒重形成中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8.
《麦类作物学报》是由教育部主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也是全国唯一的一份麦类作物专刊。主要刊载麦类作物(小麦、大麦、燕麦、黑麦等)遗传育种、生理生化、栽培管理、食品加工、产品贸易等方面有创见性的学术论文、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学术  相似文献   

19.
《麦类作物学报》是由教育部主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也是全国独有的一份麦类作物学术专刊。主要刊登麦类作物(小麦、大麦、燕麦、黑麦等)遗传育种、生理生化、栽培管理、食品加工、产品贸易等方面的学术性研究论文。读者对象为国内外农  相似文献   

20.
西欧是世界上麦类作物的高产地区,欧洲共同体(不包括西班牙和葡萄牙)1984年的小麦和大麦的平均单产分别为5.7吨/公顷和4.9吨/公顷.高产的主要措施是采用优良品种、增施氮肥和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其中矮壮素的施用与增加氮肥施用量的配合称之为欧洲多数地区的标准化栽培措施.英国是世界上麦类单产最高的国家,总结它的麦类生产经验有助于我国的麦类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