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森林作业与森林环境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本文通过森林作业对林地土壤、作业地径流量及水质、森林生物多样性、森林景观及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等几方面的综述和分析,阐述了森林作业对森林生态环境的影响。指出,森林资源锐减是产生当今森林环境危机的主要因素之一。森林作业对森林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但只要规划合理的作业方式和途径,可以减少这些不利的影响,促进森林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
论采运作业对森林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调查研究,从生态学平衡原理出发,分析了森林采运作业对森林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不同作业方式和采伐强度对林地破坏的特点、规律及其所引起的水土流失的变化。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维护生态平衡的森林“非减等量”的采伐原则。  相似文献   

3.
森林作业对林区气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温度和降雨三个方面简要论述了森林作业对林区气候的影响。指出要维持森林生态环境,必须采取合理的森林作业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4.
保护森林环境、提高森林生态效益是森林采运面临的新课题。机械化集材方式对森林生态环境影响较大,但机械集材又是今后集材机具的发展方向,为此,笔者对不同的机械化集材方式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几种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为了维持社会正常的经济运作,木材相关的作业必不可少,如何保持森林采伐作业与环境保护的协调是一个关键问题。鉴于此,通过了对森林采伐作业简单的梳理,分析了森林采伐作业对森林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森林群落以及森林养分循环等方面的影响,提出了几点保护环境的建议和对策,希望能促进森林采伐作业的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6.
针对林业采伐作业破坏森林生态环境的事实,探讨了如何采用科学采伐作业方式以减少对资源和环境的破坏问题,继而提出了林业采伐作业环保技术及对策。  相似文献   

7.
构建适合德化葛坑国有林场森林采伐作业生态环境影响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以林场杉木人工林为对象,依据实验小班长期、连续观测数据及国内外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成果,利用最近资源清查资料、伐区设计资料及社会公共数据,估算了杉木人工林采伐作业对环境影响的经济价值量。当森林经理调查获得小班各林分因子及相应生态指标数据后,建立的森林生态环境影响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对森林采伐作业所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从经济价值角度,给出一个评估值,为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及采伐提供科学参考依据,在林业其他生产经营项目上也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高碧文  张运杰  刘艳 《森林工程》2000,16(3):13-14,58
本文着重从森林景观角度出发,探讨了不同森林采伐模式对作业迹地森林景观的影响。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作业地的森林景观进行了评价。提出了一套评价标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楔形采伐为一种既维持生态景观又兼顾木材生产的采伐方式,且对森林景观具有较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张霞  张媛 《森林工程》2001,17(3):20-21
本从土壤压实、水土流失及沙漠化等5个方面简要论述了森林作业对林地土壤的不利影响。 指出采取适当的森林作业方式和合理的森林作业技术是减轻其对林地不利影响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森林采运作业与生态环境关系问题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采运作业与生态环境关系问题进行了较深刻的探讨,并分析了国内外采运作业与生态环境关系研究的现状;论述了高强度采伐造成的严重后果,提醒人们保护生态平衡,以达到森林采运作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发展,使森林越来越好,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短轮伐期尾叶桉人工林皆伐作业前后林地植被变化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皆伐后,由于林地生境条件改变,使林地植物群落组成发生了变化,有一部分植物消失(消失种)、一部分植物增加(侵入种),大部分植物保留下来(保留种)。灌木层种数减少,草本层种数增加。为减小皆伐对林地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主要是植被和水土流失),有利于植被的尽快恢复,建议皆伐后迹地清理方式采用沿等高线分布的带堆法,避免采用火烧法。  相似文献   

12.
论森林工程与森林可持续经营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从森林工程与森林可持续经营关系入手,分析了森工作业对森林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提出了保证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生态森林工程”概念、模式和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3.
林海明 《森林工程》2005,21(1):12-14
皆伐作业通常采用油锯伐木,少数采用弯把锯。这是因为油锯的综合效益比弯把锯好。这里通过对两种伐木机具在人工林皆伐伐区中进行了三大效益综合评价和在天然林皆伐伐区中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从而进一步证明了上述结论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4.
抚育采伐是森林经营过程中人类作用于森林的主要措施。本文针对当前国内外森林抚育采伐对林分更新的影响进行了综述,重点探讨了抚育采伐对林分小气候、土壤环境和林下更新的影响。特别指出,在今后的森林经营过程中,应实施分类抚育采伐,加强群团状抚育采伐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以实地走访和调查访谈的方式调查了解云南省光伏电站对区域林地的生态影响。结果表明, 光伏电站建设会造成电站范围内乔木和灌木的砍伐以及草本植物的割除,但植物物种个体数量和 生物量无显著减少,一些电站因光伏板遮阳保湿,物种略有增加。电站建设对基因多样性的影响不 大,但对生态系统有一定的影响。光伏项目的实施使林地用途改变,破坏了一定数量的地表植被, 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区域内景观潜在的美学价值,但范围较小,对自然景观风貌的影响不大。项目区 域内水土流失可控,通过保护措施可恢复植被,施工和运行过程有切实可行的污染及影响防治措 施,污染物产生量小,排放达标。项目对区域大气、地表水、声环境及生态环境的影响小,不会导致 项目所在区域环境功能的明显改变。基于调查结果,提出加强林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技术措施, 并对云南省光伏电站的建设规模作出预警,实现光伏发电产业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贵州喀斯特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贵州喀斯特生态环境的一般特征、森林区喀斯特环境特征、无林区喀斯特环境特征进行了叙述,分析了喀斯特森林现状及现状的成因,提出了以建立自然保护区、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方式恢复喀斯特生态环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及建立立体农村经济、发展生态旅游、合理利用、采育并举、劳务输出等多种喀斯特山区经营方案。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征占用林地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必要性及其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征占用林地对生态环境影响,建立了征占用林地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利用层次分析法在征占用林地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且制定了评价标准,采用综合评价模型计算的方法计算评价结果,分两个阶段评价其可行性,为征占用林地可行性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伐区调查设计对森林采伐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分析伐区调查设计对森林采伐量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①伐区调查设计过程对森林采伐量精度的影响,树木胸高确认不同,森林采伐量误差值越大;调查人员测量胸径时所站位置不同,其森林采伐量也不一样;立木所处地形及不同测量工具和调查设计人员,其测量结果都有影响;②枯立木、风倒木对森林采伐量精度的影响;③伐区调查设计规程对森林采伐量精度的影响。总结目前伐区调查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寻找提高采伐量精度的方法,为今后伐区的合理的调查设计以及采伐作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充分认识实行森林采伐限额制度重要意义的基础上,论述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在"十一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编制中,坚持生态优先,注重森林资源的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的协调发挥,立足于森林资源的实际,根据经济规律、林学规律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合理地编制森林采伐限额。阐明了"十一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编制在指导思想、编制原则、编制范围、编制方法等方面的新进展、新变化、新特点及其对具体编限工作的指导意义。分析了在涉及采伐限额数量、采伐类型和可采资源、出材率、保护区禁伐等具体问题时应如何正确理解、准确把握《"十一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编制方案》中的有关要求,并详细讲解了具体操作方法。全文对正确理解、准确把握、认真落实《关于编制"十一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工作的通知》精神,切实做好"十一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编制工作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天然林采伐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谈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森林采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