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伴随着现代城市不断发展,食品安全也受到了极大重视,特别是动物源性食品的安全监管,如"瘦肉精"猪的监管得到了老百姓的关注,也加深了老百姓对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认识,但是虽然各级政府加大了打击力度,但对于"瘦肉精"等违法添加物依然还存在,既然存在那么说明监管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应该对生猪饲养环节给予重点非法打击,实行重点监控,从根本上解决生猪饲养环节中"瘦肉精"监管,并提出监管策略.  相似文献   

2.
猪肉生产链"瘦肉精"的监管漏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现象剖析 按照生猪生产链上各环节,依次谈下"瘦肉精"横行现象及原因。 (一)"瘦肉精"产品提供环节社会不法分子和生猪收购商是提供"瘦肉精"的主渠道。"瘦肉精"药品从外地运过来时每千克约4000~5000元,到了养殖户环节,每千克高达1.5万~2.5万元。收猪商通过生猪收购网络分销给养殖户,许诺每千克比普通价高0.2~0.4元的价格收喂过"瘦肉精"的猪,刺激养殖户的使用。目前,卖"瘦肉精"已成为部分收猪商的另个收入渠道。  相似文献   

3.
从"瘦肉精"事件看控制药残的紧迫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的生猪品种改良工作和商品猪生产基地建设工作较为普及扎实,生猪的质量始终处于全国同行业的领先地位,目前,我省已占到外省进沪生猪总数的60%,极大地促进了本省畜牧业经济的发展。但是,也出现了违禁药物β-肾上腺素能兴奋剂(俗称瘦肉精)检测阳性事件,已严重影响到我省生猪在沪的市场形象。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思。思考之一:涉及范围广。此番“瘦肉精”事件据上海市权威部门资料显示已涉及到我省多个地市的多家养殖场,特别是一些养殖业比较发达的地区,表明饲喂“瘦肉精”在一些地方已形成风气,而且有加大趋势。思考之二:药…  相似文献   

4.
食品安全,有格为先。当前,三鹿毒奶粉事件未平,双汇"瘦肉精"事件再起,食品安全成为最大的社会之痛。《小康》杂志调查显示,67.9%的受访者对中国食品"没有安全感"[1]。从三位副总理掌门的最高级别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到食品安全犯罪可判死刑的严刑峻法,食品安全治理不可  相似文献   

5.
现代畜牧业为人类提供了极其丰富的肉、禽、蛋、奶等产品,但其安全性愈来愈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关注.从河南的"瘦肉精"事件到山东的"速成鸡"事件等食品安全问题屡屡发生,暴露了我们养殖环节中还存在严重的安全生产隐患.  相似文献   

6.
从“瘦肉精”事件看国内食品安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了"瘦肉精"猪肉流入双汇集团的济源分公司的报道,受此消息影响,不仅中国的生猪产业受到重创,而且知名肉类加工企业双汇集团也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能否建立和谐社会。笔者就"瘦肉精"的由来、危害、我国禁用"瘦肉精"的相关政策、"瘦肉精"事件为何屡禁不止及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等问题撰写成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瘦肉精"、"苏丹红"、"三鹿奶粉"等食品安全事件接连发生,食品安全问题成为社会的焦点。食品安全直接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已成为关系国民经济  相似文献   

8.
"瘦肉精"即盐酸克伦特罗,是一种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添加在饲料中,可促进动物生长和增加瘦肉率,是国家违禁兽药.广州市番禺区以往采用生猪宰后检测"瘦肉精"的方法,不能有效阻截含"瘦肉精"的生猪流向市场.2006年《广州市生猪屠宰检疫和违禁药物检测实施办法》(下称《实施办法》)出台后,番禺区按照《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对屠场生猪"瘦肉精"实行先检后宰,取得较好成效.  相似文献   

9.
一、现象剖析 按照生猪生产链上各环节,依次谈下"瘦肉精"横行现象及原因。 (一)"瘦肉精"产品提供环节社会不法分子和生猪收购商是提供"瘦肉精"的主渠道。"瘦肉精"药品从外地运过来时每千克约4000~5000元,到了养殖户环节,每千克高达1.5万~2.5万元。收猪商通过生猪收购网络分销给养殖户,许诺每千克比普通价高0.2~0.4元的价格收喂过"瘦肉精"的猪,刺激养殖户的使用。目前,卖"瘦肉精"已成为部分收猪商的另个收入渠道。  相似文献   

10.
<正>"从三聚氰胺事件到瘦肉精事件,从染色馒头事件到塑化剂事件,再到现在的地沟油事件和"皮鞋胶囊"事件,食品、药品和保健品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我们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我国食品安全乱象频出,此起彼伏的食品安全事件刺痛了人们的神经,蜂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同样也得到了国内外消费者的广泛关注,更拷问着行业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与生产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生活环境中外源性化学物质的日益增多,食品污染问题层出不穷。近几年来,食品动物生产使用违禁药物"瘦肉精"—盐酸克仑特罗已受到了社会各个层面的广泛关注,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2009年2月《广州日报》报导:广州市发生70多人"瘦肉精"中毒事件,之后接连在广州三个大型生猪批发市场检测出"瘦肉精"含量超标的生猪。可见盐酸克伦特罗的检测工作对食品安全是至关重要。本文阐述了盐酸克伦特罗的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和常规检测工作。  相似文献   

12.
<正>2011年河南"生猪饲料瘦肉精"、2012年山东"六和速生鸡"和2013年江西"兽药瘦肉精"等事件的相继发生,给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危害,对人们的消费心里造成阴影,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受到了国务院等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为依法惩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2014年5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及时出台了《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  相似文献   

13.
最近几年,食品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大众高度重视的问题,"染色馒头"、"瘦肉精"等事件给我国食品安全造成了不小的冲击。通过新闻报道常常可以看到食用含有瘦肉精的动物源性食品中毒事件发生。国家相关部委和部门采取多种措施,严厉打击这种违法犯罪行为。但是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很多不法分子铤而走险,违规违法使用瘦肉精。为了进一步提高社会大众的认识,更好防范瘦肉精危害,本文就"瘦肉精"的危害与监控对策进行了分析,希望对更好提高社会大众安全意识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4.
2011年3月15日央视曝光了河南孟州、沁阳等地养猪场用"瘦肉精"饲养的所谓"健美猪",流入河南双汇集团下属济源分公司以及南京等地的新闻,使"瘦肉精"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事实上,多年来国家有关部门一直将"瘦肉精"列为禁用药品进行监管,但在养猪生产中非法添加"瘦肉精"的行为仍然屡禁不止。那么,"瘦肉精"究竟包括哪些成分?它对人体健康有多大危害?为何在养猪生产中屡禁不止?如何加强对生猪饲养、屠宰及肉品加工、流通等环节的质量监管,切实保障食用安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瘦肉精残留事件已为我国养殖业和肉食品安全领域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2006年9月上海曾出现300多人的瘦肉精中毒事件;2009年2月广州也发生了瘦肉精中毒事件.2009年4月27日,《联合早报》报道:中国产牛肉产品被韩国查出含瘦肉精;2011年河南发生震惊全国的"3·15"瘦肉精事件,更是把瘦肉精残留推上了风口浪尖.同期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对饲喂瘦肉精的生猪流入南京市部分定点屠宰企业和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的情况进行了报道.这是近年来在肉类行业发生的又一次影响重大的食品安全事件.国家明令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禁用的药品进入肉品产业链,造成肉品生产的无效供给和消费者的恐慌心理,严重影响了国家形象和产业发展.现将瘦肉精的来源、危害及辨别方法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由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引发的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涉及面之广,影响人数之多,使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从双汇的"瘦肉精"到阜阳的"假奶粉",从肯德基的"速成鸡"到最近暴发的"禽流感",从山东"德州扒鸡"到浙江"金华火腿",从上海的"多宝鱼"药残超标到黄浦江死猪漂流事件。这些接踵而来的食品质量安全事件,表明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和健康的问题。动物  相似文献   

17.
2021年315晚会又现“瘦肉精”问题,从养猪到养羊,可见家畜禁止使用“瘦肉精”的不易。根据日常监管和群众投诉举报情况,市场上仍存在着养殖环节违法违规使用“瘦肉精”和生猪运输环节注射“瘦肉精”物质等情况。  相似文献   

18.
正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2021年3.15事件再次爆出瘦肉精事件,河北青县肉羊上榜3.15晚会,从养猪转到养羊使用瘦肉精,可以看到禁止瘦肉精的不易。在对猪肉瘦肉精监管的重压下,无疑牛羊肉成为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一大漏洞。根据日常监管和群众投诉举报情况,目前我市不同程度存在畜产品养殖屠宰环节违法违规使用抗生素、瘦肉精,私屠乱宰、加工经营环节不实施畜产品进货查验、销售储存未经检验检疫等违法行为。加强瘦肉精检测和监管再次成为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9.
RFID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生猪从养殖场至餐桌全程的追踪与溯源。基于这一技术,构建可溯源的生猪"瘦肉精"监控体系,有利于企业快速有效的追踪和定位"瘦肉精"违法添加事件。这对于从源头上遏制"瘦肉精"违法添加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国内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发生,涉及生猪安全的问题也是层出不穷,“瘦肉精”、抗生素、重金属等一直困扰着我们。特别是2011年3月15日曝光的“双汇瘦肉精事件”,生猪养殖中的“潜规则”被揭示出来,食品安全问题再次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广泛关注。“双汇瘦肉精事件”不仅涉及养殖户,更是牵涉到检验监管部门执法问题,监管机构及其人员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