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村级动物防疫员作为最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人员活跃在动物防疫最前线,直接参与动物免疫、疫病监测、疫病诊疗及无害化处理等工作,与各类微生物特别是人畜共患病原微生物零距离接触是经常的事情,因村级动物防疫员的个人防护意识淡薄,防护措施过于简单,使其成为生物感染的高危人群。一旦感染人畜共患病,不但严重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安全,影响防疫队伍的稳定,而且会成为各类微生物的传播途径,影响动物防疫工作的成效。因此,抓好村级动物防疫员的个人防护对整个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是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等方法处理带有或疑似带有病原体的动物尸体、动物产品或其他物品,达到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阻止病原扩散的目的[1].此外,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还具有保障公共卫生安全,促进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和提高我国动物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等重要意义[2].近年来,在防控重大动物疫情中,我国动物防疫体系暴露出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明显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做好病死畜禽及其产品的无害化处理,加强病死畜禽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已成为政府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一、病死畜禽五种处理方法的优缺点比较目前,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方法主要有五种:1.焚烧。是通过氧化燃烧,杀灭病原微生物,把动物尸体变为灰烬的过程。优点:高温焚烧可消灭所有有害病原微生物。缺点:一是需消耗大量能源。二是占用场地大,选择地点较局限。应远离居民区、建筑物、易燃物品。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我区畜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养殖数量不断增大,病死畜数量也随之增大。我区存在部分散养户,由于饲养规模小、防疫意识不强、缺乏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相关设施设备等原因,造成了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动物尸体未经无害化处理,随意掩埋的现象,这将使病原大面积扩散,污染水源,危害食品安全以及公共卫生安全、危害生态环境。根据我区自身的发展需要,目前我们需要积极探索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构建并完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机制,是建立重大动物疫病长效  相似文献   

5.
1无害化处理的概念无害化处理就是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等方法处理带有或疑似带有病原体的动物和动物尸体、动物产品或其他相关物品及场地环境等,达到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阻止病原扩散的目的。2无害化处理的法规依据《动物防疫法》第38条:经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动物产品,由货主在动物检疫员监督下作防疫消毒和其他无害化处理;无法作无害化处理的予以销毁。我国《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GB16548—1996)对高温、化制处理的方式、对象、技术要求都有特定的规定。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时的处理标准是《高致病性禽流感无害化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畜禽重大疫病时有发生,给养殖业和人体健康导致重大损害和严重威胁。造成这种状况的因素有许多种,而其中农村病死畜禽尸体得不到无害化处理则是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各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要把对病死猪尸体的无害化处理的监管、督查、实施以及无害化处理重要性的宣传,作为动物防疫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7.
为促进澄江县生猪生产健康发展,切断病原微生物的传播,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保障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总结澄江县养殖环节和屠宰环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及补助工作情况,分析存在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方式是指将病死动物深埋或丢入化尸窑处理,既污染环境又占用土地。病死动物处置"升级版"是指将辖区内病死动物集中收集,在委托专门的无害化处理中心采取焚烧处理,再将处理后的残渣发酵后用做肥料,既环保、废物利用,又不占用土地。1病死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的缺点病死生猪多含有病原微生物,且易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和气体,处置不当,会致使土壤、水源和空气等污染及食物中  相似文献   

9.
《中国动物检疫》2017,34(8):4-13
<正>发生洪涝灾害时,大量畜禽因灾死亡,尸体腐烂,病原容易感染扩散,土壤中的大量病原微生物暴露,易污染水源等环境;畜禽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疫病侵袭,造成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以及血吸虫病、炭疽、猪链球菌病、钩端螺旋体等多种人畜共患病的发生和流行。为做好灾后动物防疫工作,灾区应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及时无害化处理死亡畜禽;二是对饲养场内外环境和屠宰场、交易市场和畜禽尸  相似文献   

10.
<正>病死动物及产品不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极易造易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的扩散蔓延,特别是病死动物及产品流入消费市场,将直接威胁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1病死动物及产品无害化处理现状《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二十一条、第四十八条和国家标准《病害动物及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16548-2006)对病死动物及产品无害化处理均作出明确规定。2012年针对"上  相似文献   

11.
办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是提高养殖、屠宰加工、隔离和无害化处理等场所动物防疫水平,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2.
《中国动物保健》2013,(12):82-85
为进一步规范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操作技术,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确保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网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我部组织制定了《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相似文献   

13.
《动物防疫法》第38条规定:"经检疫合格的动物、动物产品,由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出具检疫证明,动物产品同时加盖或者加封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使用的验讫标志.经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动物产品,由货主在动物检疫员监督下作防疫消毒和其他无害化处理;无法作无害化处理的,予以销毁.”  相似文献   

14.
<正>病害动物、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是整个动物防疫监督过程的结束环节,也是动物防疫链条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无害化处理是否彻底直接关系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权  相似文献   

15.
5.12大地震期间造成了动物特别是饲养畜禽的大量死伤、动物抵抗力下降和死亡动物尸体腐败等问题.加之夏季来临,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病原微生物容易大量滋生和扩散,如不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极易导致猪链球菌病、炭疽等多种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6.
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中最关键的部分就是怎样做好病害动物以及产品的无害化处理工作。只有做好病害动物及其产品的无害化处理才能彻底消灭所有病原,有效地防止染疫动物传播疾病,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本文就动物防疫监督相关方面的内容进行了一些相关的分析和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病死猪是疫病发生的得要传染源,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工作是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养殖业安全、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意义重大。自2013年"黄浦江上游死猪漂浮"事件及2014年江西高安"病死猪屠宰加工事件"的发生以来,引发了社会的高度关注,暴露出我国病死猪处理工作存在诸多问题。国家、农业部层面高度重视,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机制的意见》,全力保障病死猪无害化处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现代化畜禽养殖技术的推广应用,一批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正在兴建,有的已投入使用,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一些疾病时有发生,特别是传染病流行给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主要原因是一部分养殖场在生物安全方面,只注重消毒和防疫,而忽视综合预防措施,没有切断病原微生物传播的一切途径,难以有效阻止动物感染病原微生物机会,特别是有些养殖场病死畜禽随意丢弃,没有按要求进行无害化处理,整个养殖场污水横流,  相似文献   

19.
时讯     
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在吉林、黑龙江调研时要求扎实做好秋季动物防疫和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
  9月23~27日,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在吉林、黑龙江调研时强调,当前正值肉食品消费旺季、动物疫病易发期,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高度重视生猪屠宰行业监督管理,巩固和扩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成果,扎实做好秋季动物防疫和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努力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病和重大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相似文献   

20.
病死畜禽一般都带有病毒、细菌或寄生虫等病原,不经过无害化处理或处理不当容易传播动物疫病引发产业风险,造成环境污染、危害公共卫生安全,若被非法加工流入餐桌后更是对人体造成极大危害.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是养殖业发展中不可回避的环节,目前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还存在诸多问题,笔者结合基层动物疫病防疫实际,提出了采取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经费投入、加快动物焚烧厂建设、堵住病死畜禽流通渠道等一系列措施,确保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