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菜用大豆(Soybean)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筛选适宜大规模栽培的大豆优良株系。[方法]对引进的5个菜用大豆株系在种植生态条件下的植物学特征,农艺性状等进行评价及筛选。[结果]结果表明,通过比较分析,4号株系表现的生育期短,干耔产量较低,结荚个数较少;可利用的鲜粒,鲜荚较大,籽粒饱满,秕荚率低;矮株抗倒伏,6月份收获鲜荚。[结论]大豆可考虑引进栽培。  相似文献   

2.
一、大豆出现空荚、秕粒的原因(一)选种不当品种种植都有一定的区域性。大豆选种不当易出现籽粒不饱满、空荚的现象。(二)气候影响大豆生育期遇干旱高温、洪涝灾害都会造成空荚、秕粒。特别是在大豆开花结荚期,发生干旱、洪涝,大豆空荚率、倒伏率会更高。(三)营养不足大豆开花后,养分消耗增加,如果肥力供应不足,大豆盛花后容易营养不足,最终导致出现开花不结荚或空荚现象。  相似文献   

3.
<正> 1981年,我县大豆发生大面积贪青秕荚现象.这种贪青晚熟,有荚无粒大豆,从外部长相看是生长过旺,迟至9月底甚至10月上旬仍全株青绿,秕荚率在50%以上,亩产一般只有三、四十斤,有的甚至绝收.据调查,仅花园、龙塘、孙六、城关等四个公社,发生面积5250亩,占大豆面积的11.3%,减收大豆60多万斤.我们对发生特点和原因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菜用大豆品种生育阶段遗传差异对花荚脱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菜用大豆花荚脱落与各生育时期生育日数的遗传差异达极显著;花荚脱落率不仅与品种的开花阶段、结英阶段日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并均有显著的回归线性效应.  相似文献   

5.
话说毛豆     
董钻 《新农业》2007,(1):20-21
在籽粒成熟时收获的大豆是粒用大豆,而住豆荚鼓粒已饱满、荚色尚鲜绿时采摘下来剥取绿色籽粒食用的则是菜用大豆.菜用大豆因其荚皮上覆盖着一层芽毛,所以俗称"毛豆".  相似文献   

6.
花荚脱落和空荚秕荚是大豆生产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本文作者总结了花荚脱落和空荚秕荚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减轻这两种现象的对策,以期为豆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2010年安阳市夏大豆秕荚较重发生的生产实际,我们从品种、播期、密度、施肥、气候、病虫6个方面分析了大豆秕荚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1.前言1.1菜用大豆的生产现状菜用大豆也叫毛豆,属大豆的专用型品种。菜用大豆必须具备以下性状特征:株高中等、杆强不倒伏,保证豆荚不受损伤,结荚均匀、熟期一致,绒毛白色或灰色,且披着稀疏、大粒大荚,鲜籽粒柔糯香甜。大豆籽粒富含蛋白、脂肪、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且含有一定的淀粉和糖,营养价值高、口感好,深受消费者喜爱,国际市场对菜用大豆的需求日益增加。近几年,我国的菜用大豆生产发展很快。但要想使菜用大豆打入国际市场,得到持续稳定地发展,这样就要求我们发展大荚大粒、高品质,适合出口的菜用大豆。  相似文献   

9.
以大豆结荚期地下水连续动态为排水控制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地下水动态指标SEW3 0 反映作物的受渍程度 ,利用田间小区试验和测坑试验研究了夏大豆结荚期持续受渍对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受渍程度加重 ,大豆减产幅度增大 ,籽粒粗脂肪含量呈上升趋势 ,粗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 ;各处理之间的产量差异显著 ,而粗脂肪含量和粗蛋白含量的差异不大 ;外在品质指标秕荚率与受渍程度关系密切 ,各处理之间差异显著。由于作物相对产量和秕荚率均与SEW3 0 密切相关 ,在选择夏大豆结荚期排水控制指标时 ,应以受渍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为主 ,同时参考对秕荚率的影响。如果以减产 10 %~ 15 %作为大豆排水控制指标选择的标准 ,则相应的大豆结荚期排渍控制指标以 15 0~ 2 0 0cm·d为宜。  相似文献   

10.
菜用大豆品种与收获期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国内引进的菜用大豆品种和本省的湘春豆18号等为材料,对菜用大豆品种和收获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湖南春播的气候条件下,菜用大豆成品荚率达50%时至以后的14d左右为适宜采摘期;淮早1号品质较好,籽粒较大,产值最高,适合期南春季作优质菜用大豆栽培;中豆30和湘春豆18号可作为一般菜用大豆种植。  相似文献   

11.
从低纬度地区的江苏、浙江引种鲜食菜用大豆在宁夏引黄灌区种植,不同播种期试验结果表明:引种的鲜食菜用大豆品种株高、主茎节数、单株分枝数、有效分枝数是决定株型的主要因素;一粒荚、二粒荚、多粒荚、单株荚数、百粒鲜重是构成鲜荚产量的重要因素;随着播种期的延迟,大豆整个生育期缩短,鲜荚及成熟后的籽粒产量(干重)减少.其中:苏新6...  相似文献   

12.
萧农越秀是浙江省农业厅农作物管理局和杭州市萧山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联台从萧山农家品种八月拔的变异株中系统选育而成的菜用秋大豆品种.2004年4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浙江省作菜用秋大豆种植.品种特点为植株高大,生长势强,荚大,百荚鲜重重,商品性好,菜用口味好,鲜荚产量高.栽培要点为适期播种,抗旱保全苗,合理密植,平衡施肥,防病治虫和适时收获.  相似文献   

13.
《吉林农业科学》2016,(1):20-22
为探索菜用大豆适宜的硼、钼肥叶面配施用量,以台湾75菜用大豆品种为材料,研究了硼、钼肥不同配施量对菜用大豆鲜荚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硼、钼肥处理的产量及农艺性状明显好于对照,其中硼、钼肥配施的菜用大豆产量及农艺性状要优于单施硼肥或钼肥,硼、钼肥配施比不施肥处理增产最高达13.0%。适量硼、钼肥配施有利于增加有效荚数、单株粒数,提高菜用大豆2~3粒荚的比例,进而提高产量。综合考虑菜用大豆的鲜荚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台湾75的肥料用量以硼肥用量184.5 g/hm2配以喷施36.0 g/hm2钼肥为宜。  相似文献   

14.
播期、密度、氮肥用量对菜用大豆产量和品质的效应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3因素4水平的正交试验,研究了播期、种植密度、氮肥用量对菜用大豆华春18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菜用大豆产量的影响最大,华春18在3月15日播种,密度每公顷33万株,氮肥用量每公顷120kg时的产量最高。菜用大豆的产量与二粒荚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而百荚重、每荚实粒数等外观品质则主要取决于多粒荚所占的比例,种植密度低的菜用大豆的外观品质较好。播期对菜用大豆籽粒的蛋白质含量有影响,适施氮肥能增加籽粒中维生素C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
栽培技术对菜用大豆果荚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对菜用大豆栽培技术与果荚可溶性糖含量的关系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菜用大豆不同品种间果荚可溶性糖含量差异显著,播期、密度、土壤相对含水量、采收时期对菜用大豆可溶性糖含量的效应显著。山东地区适宜播期为6月20号,合理密度为每公顷24万株,适宜的土壤相对含水量为60%,最佳采收期为盛花期过后40d。地膜覆盖对菜用大豆果荚可溶性糖含量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菜用大豆籽粒形成规律及产量估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菜用大豆产量主要指标籽粒、荚皮重量和荚重在生殖生长期4个不同阶段的形成规律。结果表明三性状积累最高期分别表现为:籽粒重在中后期;荚皮重在中前期;荚重在中期。菜用大豆生殖阶段前期侧重荚皮的生长,中期籽粒快速增长,后期籽粒重和荚皮重均迅速脱水下降。考虑到商品的外观品质,合适的采收期应在中期之前。在荚重量最高期的中期,籽粒与荚皮比为1:0.88,此项指标可作为最佳收获期临界指标。根据12个品种最佳采收期鲜百荚重与百粒干重两者的回归系数,在已知大豆产量和百粒重的情况下,提出估测菜用大豆鲜荚产量的公式。  相似文献   

17.
不同氮肥用量对菜用大豆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对菜用大豆施以不同氮肥处理,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菜用大豆外观、食用、营养品质的影响,进而使菜用大豆荚长缩短、荚宽增加、豆荚变大,子粒的蛋白质和蔗糖含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相应增加,并使其品质变优,产量增加,为菜用大豆的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菜用大豆是指采摘新鲜青绿色豆荚取豆粒作为蔬菜食用的一种大豆.其营养丰富,内在品质佳,既可鲜食,又可速冻出口创汇.利用部分改制早稻田大力发展菜用大豆生产,有很好的经济效益(667平方米产鲜荚750公斤以上,产值1500元以上,纯收入1000元左右).现将红壤稻田春种菜用大豆高产高效经验总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24个菜用大豆品种花荚及籽粒形成的比较,认为不同熟期类型品种间发育规律存在差异。早熟品种较晚熟品种花、荚形成发育快,时间短,脱落也快。籽粒形成主要集中在三个时期:籽粒重在中后期,荚皮重在中前期,荚重在中期。中期的生殖生长是籽粒形成的基础,也是影响产量的关键。因此在江苏徐淮地区的生态条件下,鼓粒前的花荚期长短是选择菜用大豆品种生育指标的重要因素。菜用大豆鼓粒前的花荚期以20d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20.
12 个菜用夏大豆品种的12 项粒荚性状和其他农艺性状的 G C V( 变异系数) 、h2( 遗传率) 和 G S( 遗传进度) 分析表明,粒荚性状的这些参数均高于其他各种性状。对粒荚性状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在鲜、干状态下,荚皮面积和重量的遗传参数高于百粒重和荚重。相关系数表明粒荚性状间各性状关系密切,荚皮面积大,荚皮的重量也重(0 .9 * * ) ,百粒重则大(0 .88 * * ) ,荚的重量就重(0 .89 * * ) 。粒荚性状与产量表现为不显著的正相关。应当注重菜用大豆的粒荚性状特别是荚皮性状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