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摘薹对不同密度油菜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相似文献   

2.
摘薹次数对油菜浙双72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结果表明,油菜浙双72通过摘薹进行油蔬两用开发,可以有效地提高种植综合效益.不同摘薹次数对菜籽、菜薹产量影响明显,摘薹次数越多,油菜生育期延长,菜籽产量降低,但菜薹产量提高,综合经济效益较好.各摘薹处理可比不摘薹对照增收0.336万~0.458万元/hm2,增收幅度38.8%~52.9%.考虑到生产季节安排等因素,以摘2次薹为理想.  相似文献   

3.
油菜摘薹有利于提高油菜生产效益,为探索不同栽培方式条件下不同密度对摘薹及菜籽产量的影响,开展了油菜免耕移栽不同密度、免耕直播不同用种量大区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免耕移栽油菜以亩栽7000株产值最高,其次是亩栽8000株。由于油菜摘薹后生育期明显延长,适当稀植成熟期略早,更有利于后作的搭配。免耕直播油菜每亩产值以用种量0.2kg最高,适当提高用种量有利于菜薹产量的提高,有利于摘薹效益的提高,但不宜超过0.25kg。直播油菜成熟期明显早于移栽油菜,因此在生产上采用摘薹技术如要考虑后作搭配,选择直播油菜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双低菜油两用油菜"宁油18"品种在贵池区不同采摘时期对菜籽和菜薹的产量、品质、效益的影响,特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处理2迟摘薹纯收益最高,为17 265元/h㎡,比对照效益增加150%,其综合效益十分突出。考虑到市场行情变化,建议在市场价格较高的早期以及产量较高的后期分批采摘,以结合市场取得最佳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农技服务》2019,(8):14-15
为延长油菜花期,促进油菜花、菜两用,以紫色油菜品系R11为研究对象,采取油菜高效轻简化栽培管理措施,进行田间油菜间株摘薹、间行摘薹和不摘薹试验,初步研究不同摘薹方式对油菜的花期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摘薹可推迟油菜的生育期、初花期和终花期,提高油菜籽产量;观花期可延长5~7天,产量提高13.53%~18.74%;间行摘薹处理的初花期和终花期均较晚,整体观花期可延长7天,油菜籽亩产量最高,达155.74公斤。  相似文献   

6.
7.
密度与摘薹方式对油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油蔬兼用型油菜品种宁油16号为材料,对不同密度下采摘主薹、分枝薹的多种组合进行效益比较,结果表明:在种植密度相同时,二次摘薹的产值、效益明显高于一次摘薹,不同的栽植密度,以13.50万株/hm2表现最优,11.25万株/hm2次之,9.00万株/hm2密度偏稀。密度较高的处理主薹数最多,产值高,净效益高。  相似文献   

8.
2008年1月12日至2月21日,沙洋县遭到了50年来罕见的降雪低温冻害气候袭击,全县1.07万公顷油菜普遍遭受严重冻害。就此开展了雪灾后摘薹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雪灾后摘薹,促进了油菜1次分枝的形成,增加了2次分枝和角果数,提高了抗倒能力,减少了菌核病的发病途径,比对照增产油菜籽294kg/hm2,增收929.10元/hm2,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油蔬两用油菜宁油16号摘薹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宁油16号摘薹对产量、农艺性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分别在江苏省丹阳市、宜兴市进行不同密度条件下宁油16号摘薹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摘薹后,生育期延迟,株高降低,一次分枝减少,二次分枝增多,对产量影响不明显,但单位面积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说明油蔬两用油菜宁油16号摘薹生产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每公顷产4500 kg的油菜超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调查超高产典型的产量构成因子及其成因 ,摸索出油菜稀植摘顶高产技术规律 ,并设置相关辅助试验 ,验证了这一规律及其形成的原因。实现株产 5 0g油菜子 ,每公顷产 45 0 0kg目标的关键技术措施是稀植(每公顷 9 0 0万株 )壮苗、足肥早施、摘薹打顶。  相似文献   

11.
栽培因素对油菜茎、分枝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旋转回归设计研究栽培因素对群体中茎、分枝产量形成的影响,表明,播期、密度、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对甘蓝型杂交油菜群体中茎、分枝各个部分产量的影响各不相同。5个栽培因素对群体中主茎产量、一次分枝产量、分枝产量的影响呈多因素的数学关系,而对群体中二次分枝产量的影响则不存在。不同产量水平下,群体中茎、分枝各个部分产量间存在极显著差异,而占群体产量的比例间变化很小。主茎产量、一次分枝产量、二次分枝产量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以油菜品种中双1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薹肥不同施用量对油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蕾薹期适当追施氮肥,尤其是与钾肥配合施用,具有显著的增产作用,其中施尿素75kg/hm~2处理较对照增产13.7%,施尿素75kg/hm~2+氯化钾75kg/hm~2处理产量最高,较对照增产17.25%。  相似文献   

13.
大蒜摘薹程度对蒜薹和蒜瓣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薹瓣兼用型大蒜品种生产应用多,栽培范围宽,比较效益高。为促进蒜薹与蒜瓣的产量协同增长,关于蒜薹采摘适期的介绍多较成熟[1~3],而对其摘取程度的研究少见报道。生产实践中,各地推荐蒜薹摘取程度不尽相同,临田操作更是道出多门,仅贵州的黔东南蒜区就有分别从大蒜假茎上部倒1~4  相似文献   

14.
双低油菜不同打薹次数对籽薹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双72、沪油15等双低油蔬两用油菜通过采用省工节本的打薹技术措施,既保持油菜籽产量稳定,同时开发鲜菜薹,作为无公害蔬菜上市鲜销,或加工成绿色保健的优质脱水蔬菜“万年青”,产品质量可达到国家绿色食品标准,并远销国外,使双低油菜向籽薹兼用方向发展,可大幅度提高种植油菜的综合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摘苔对油菜生长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6.
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下宁油16号油菜摘薹对产量、经济效益、生育进程及植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次摘薹后生育期推迟,一次分枝数和一次分枝角果数减少,二次分枝数和二次分枝角果数增加,三次分枝数和三次分枝角果少量出现。油菜籽产量略有减少,但总经济效益明显提高。2次摘薹后此现象更为明显。种植密度则以9.00万株/hm2最优。  相似文献   

17.
运用秋发冬壮栽培技术,对3个油菜品种(中油杂1号、中双4号和中油821)进行超高产栽培,结果早薹率较高的品种中双4号(早薹率60.0%)和中油821(早薹率26.7%)的产量均达到了超高产水平(3750kg/hm^2)。在分析江汉平原油菜早薹后受冻概率和补救措施的基础上,认为江汉平原油菜超高产栽培应大胆采用秋发冬壮栽培技术途径,不应过分担心早薹所致的减产风险,以提高超高产栽培成功的概率。  相似文献   

18.
双低油菜菜薹食味好,品质佳,采用油蔬两用栽培是提高油菜生产综合效益的途径之一。试验对黔油29号进行不同时期摘薹对油菜产量及综合效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油菜薹高达15~21cm时摘薹10~16cm,其综合生产效益最高。甘蓝型双低油菜油蔬两用栽培有良好的增收效果,可在贵州省适宜地区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9.
在相同栽培条件下,选用优质油莱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株高条件下摘薹长度对一菜两用油菜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株高条件下摘薹长度对一菜两用油菜的分枝数、单株角果数、每角果粒数、鲜重、千粒重及单株产量具有不同的影响,在油菜株高为50~55 cm时摘薹15 cm为油菜一菜两用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20.
运用秋发冬壮栽培技术,对3个油菜品种(中油杂1号、中双4号和中油821)进行超高产栽培,结果早薹率较高的品种中双4号(早薹率60.0%)和中油821(早薹率26.7%)的产量均达到了超高产水平(3750kg/hm~2)。在分析江汉平原油菜早薹后受冻概率和补救措施的基础上,认为江汉平原油菜超高产栽培应大胆采用秋发冬壮栽培技术途径,不应过分担心早薹所致的减产风险,以提高超高产栽培成功的概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