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柳文化集趣     
柳是报春的使者。杜甫有诗:“侵陵雪色还管草,漏泄春光是柳条”。它告知杨柳是春天气息的预报员,因而自古以来,人们都喜爱杨柳,形成许多与柳有关的民间风俗和情趣盎然的柳文化。清柳我国古代有在寒食节那天家家门前插柳枝的风俗。到来代时,这种习俗更盛,不仅ti前插柳枝,而且还在头上戴个柳条幅图,坐着插满柳条的车子轿子到郊外踏青游春。至今,还有不少人在清明扫墓时把柳条插进坟头上以示纪念,这种习俗也就是由此而来的。折柳折柳蹭别之俗始于汉朝。“折柳”一词最早见于六朝无名氏所撰的《三辅黄图》一书。此后,“折柳”在诗文…  相似文献   

2.
柳文化集趣     
柳是报春的使者。杜甫有诗:”侵陵雪色还宣草,漏泄春光是柳条”。它告知杨柳是春天气息的预报员,因而自古以来,人们都喜爱杨柳,形成许多与柳有关的民间风俗和情趣盎然的柳文化。插柳。我国古代寒食节那天有家家门前插柳枝的风俗。到宋代时,这种习俗更盛,不仅门前插柳枝,而且还在头上戴个柳条帽圈,坐着插满柳条的车子、轿子,到郊外踏青游春。至今,还有不少人在清明扫墓时把柳条插坟头上以示纪念,这种习俗也就是由此而来的。折柳。折柳赠别之俗始于汉朝。“折柳”一词最早见于六朝无名氏所撰的《三辅黄图》一书。此后”折柳”诗文…  相似文献   

3.
柳树的趣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天一到,绿满大地,人们又要观赏到柳树那婀娜多姿的风采了,这里有几段关于柳树的趣闻,或许能增添你赏柳树的兴致和撰文的材料吧。插柳游春我国古代,寒食节那天,家家门前有插柳枝的风俗。到宋代时,这种习俗更盛。不仅门前插柳枝,而且还在头上戴个柳条帽圈。坐着插满柳条的车子,轿子,到郊外踏青游春。至今,还有不少人在清明扫墓时把柳条插在坟头上以示追念。这种习俗也就是由此而来的。柳树送别我国古代折柳枝送别亲友的习俗,有人说源于《诗经》中犤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犦的名句,也有人说因为犤柳犦和犤留犦读音相同,不过据文字…  相似文献   

4.
漫话杨柳     
“桃红如锦,柳绿如丝”。这是古人赞美春天胜景的佳句。春天有了绿柳才倍加美丽。杨柳,自古以来,深受人们喜爱。《诗经》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记述。古人与亲友分别,便有“折柳赠别”的习俗。传说文成公主嫁到西藏时,就“折柳赠别”,藏王松赞干布视为珍物,把柳枝插在拉萨大昭寺内,随着岁月转移,杨柳成荫,至今仍有柳树生长在大昭寺内。早在隋炀帝杨广时,滥用民力,掘运河,开驰道,并发动民众在运河两岸栽植杨柳。至唐朝栽柳蔚然成风。在京城长安街两旁,栽植许多杨柳,形成“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的情景。古代诗人陶渊明,便喜欢植柳。他4…  相似文献   

5.
春回大地,草木皆绿,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勃勃生机的景象。此时公园湖畔的杨柳正是“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春风吹拂,柳丝婆娑袅娜,妩媚多姿,轻歌曼舞,如能“偷得浮生半日闲”,同家人到柳下小憩,细赏湖光春色,将别有一番情趣。春来柳先知。杨柳是报春的使者,传递春的信息。当寒凝大地,春风微拂之时,柳枝悄悄地绽出点点鹅黄嫩绿的苞芽,散发出盎然春意。所以诗圣杜甫说:“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并把柳与梅花相提并论:“只道梅花发,哪知柳亦新。”确实,每当春天来临,人们赞美起旖旎的春光时,总忘不…  相似文献   

6.
柳条青,柳条弯, 柳条垂在小河边, 折根柳条做成哨—— 吹只小曲唱春天。 路旁背书包的女娃,扎着两条小辫,象只小燕子似的边跳边吹着柳哨歌儿,这歌儿把我带到了童年那梦幻的岁月:小时候,每当堤上柳叶泛青,正是农家青黄不接的日子。“七九八九”天天看柳,盼着柳枝快快长叶,一旦柳叶青青,我们这些庄户人家的孩  相似文献   

7.
居住在苍山洱海间的白族、彝族人民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 ,逐渐形成了许多古朴的传统习俗 ,比如绿化封山、爱鸟护鸟就是时至今日仍在流传的良好的习俗之一。古代 ,白族先民就有集体植树、封山育林的习俗。植树选在干已的“蛇月” ,民间俗称“小龙日”。龙日有雨 ,栽树易活。立春前的“蛇日”举行插柳节。这一天 ,各村寨几乎男女老少齐出动 ,每人手举两根柳枝 ,伴随鼓乐节拍 ,踏歌而行。当踏歌到第12步时 ,便将手中的柳枝插到河岸的泥土中。如此反复 ,直至把沿河堆放的柳枝插完。而山区的白族则把植树活动称为“缀彩节”。缀彩节在惊蛰…  相似文献   

8.
杞柳又名簸箕柳、红皮柳,是杨柳科的一种多年生灌木。杞柳根系发达、萌芽能力强、繁殖容易,生长快、耐低湿,在江河两岸的滩地、低湿地生长良好,当树干被洪水浸淹时,被淹部位能萌出新根,悬浮水中,辅助或代替原有根系机能,维持生长。杞柳枝干韧性较大,不易风折,是较好的固沙滩和护堤优良树种。杞柳的枝条白净柔软,是编织的上等经济树种。我国河南、河北等省栽培杞柳并开发利用杞柳条编织有悠久历史,编织的果筐、提篮、针线篮、簸箕、篓斗、花篮等各种包装箱样式新颖,远销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9.
河畔柳     
兴安岭上有水的地方就有柳.有柳的地方就有水,柳与水相伴而生.看吧!柳沿着水的走势在两山间的沟塘子蜿蜒不断,形成一道绿色长城,这大概就是人们叫它“河畔柳”的由来吧!山间的湿地上常常有一丛丛一片片的“柳树毛子”,这是摇篮中的柳.初春,山上的雪还没有完全融化,它就开始泛绿了,上面还挂着一层白霜,如婴儿脸上的细绒毛.春风吹来,嫩柳柔柔地摆动腰肢,仿佛在欢呼“春天到了.春天到了”!没几天它又吐出了小小的“毛毛狗”,采上几枝拿回家,插入水瓶中,春天也被带进户内.淘气的孩子们用嫩柳枝做成“柳  相似文献   

10.
杨柳同科异属,古代有时分称,有时则混称。在公元前21—16世纪,夏末成书的《夏小正》里有:“正月柳梯”和“三月萎杨”;在《诗经》里,有“折柳樊圃”和“东门之杨”;清陈扶摇在《花镜》里说:“柳枝长脆,叶狭长;杨枝短硬,叶圆阔。柳性耐水,杨性宜旱,二木迥不相侔,何可因其并称而遂认为一木耶!”。这已把杨柳分得很清楚了。 但有的专指杨柳为柳树,如沈约的  相似文献   

11.
清明话柳     
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风中摇曳的柳树,总会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在我国古代,柳一直是一种意蕴丰富的植物,人们在它身上寄寓了太多特殊的含义,这在大量的古诗词中,得到了尤为集中的体现。诗经《小雅·采薇》中有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人借柳表达了年华流走、时光不再的人生感慨;"西浦唱骊歌,霸桥折杨柳"流露出的则是主客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挽留之情。清明插柳作为一种习俗,自古以来一直流传并走进了百姓的日常生活。芳  相似文献   

12.
杨柳依依     
自小我就对杨柳有一种依恋之情,也许是江南水乡熏陶和感染的缘故吧。河沟两岸,湖泊周围,鱼塘旁边,到处都有它那柔软飘逸的倩影,微风徐来,那又细又长的柳枝也随之摆动起来,柳枝的末梢轻拂着水面,划出一道道细长的波纹。那姿态,那神韵,仿佛似仙女下几,飘然而至;那风采,那倩影,又如妙龄女郎翩翩起舞,切娜多姿。杨柳在湖水中的倒影更是千姿百态,万种风情。天光云影,水天一色。此情此景,怎不使人陶醉,怎不令人痴迷,怎不叫人留连忘返,怎不叫人思绪万千:“不知细叶谁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杨柳万千余,六亿神州尽舜…  相似文献   

13.
杞柳别名簸箕柳,属杨柳科柳属灌木,发条率高,条细而长,富有韧性,去皮后洁白光滑,是柳编工艺品的原材料. 杞柳在我国分布很广,品种也很多,有笨柳、大稀叶、红皮柳、青皮柳、二柳、荣柳、南柳和金钱柳等,其中以青皮柳、二柳和金钱柳品质最好,其特点是适于密植、产量高、柳条分杈少、皮薄柔韧、长短适中、粗细均匀,脱皮后柳条色泽洁白光亮、着色力强、耐折耐绞、容易加工.  相似文献   

14.
古人咏柳     
杨柳是春天的舞女,以其婀娜多姿和顽强的生命力,给大自然带来无限生机。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爱柳植柳。历代文人墨客也将杨柳作为长吟不衰的题材。 “一夜春风万万枝,嫩于金色软如丝。”瞧,春天柳芽初绽,就被诗人盯上了。“想见熏风端午后,荷花世界柳丝乡。”盛夏,她仍然是诗人眷恋的对象。“娟娟凉露欲为霜,万缕千丝拂玉塘。”直到秋凉风冷,诗人还对杨柳念念不忘。 “枝枝总到地,叶叶自生春。紫燕时翻羽,黄鹏不露身。”杜甫笔下的春柳多么富有  相似文献   

15.
绿柳垂丝话药效华夫“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是柳条”。冰雪悄然消融,垂柳抽芽吐丝,最早在大自然的舞台上轻歌曼舞,向人们传递春回大地的美好信息。柳不仅是春的使者,而且是一味疗效很好的药材。在我国的医药学宝库中,述及柳的药效的典籍颇多。晋代《肘后备急方》...  相似文献   

16.
盛唐的著名诗人王之涣,虽然仅为后代遗存下六首诗.但这六首,字字珠玑,脍炙人口.他的《凉州词》.更是传诵万家的名作:“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诗句既描绘了祖国山河的壮丽,又抒发了对西域荒凉的感怀.吹长笛,折杨柳,这是我国古代送亲朋远离时的一种表示.北朝乐府的一首笛子曲《折杨柳》就是描写这种离愁别绪的:“上  相似文献   

17.
泄漏春光是柳条柳是报春的使者。寒冬刚过,她便生机勃发地抽绿吐翠。所以诗圣杜甫说“泄漏春光是柳条”,并把柳与梅花相提并论,“只道梅花早,那知柳亦新。”柳那婷婷玉立的身姿,更惹人喜爱,所以诗狂贺知章夸她“碧玉妆成一树高”。白居易赞她“叶含浓露如啼眼,枝袅...  相似文献   

18.
春风绿杨柳     
杨枊春紫霞喷光的早晨,我漫步密林深处,突然发现一棵一棵杨柳开始由黄变绿了。姿态优美的枝条上,晶莹的朝露放射出紫色的迷人色彩,启迪着人们为振兴林业的春天奔驰……我听说的“杨柳”,其实指的是柳树,确切地说是指垂柳。为什么把柳树称作杨柳呢?据《开河记》记载,隋炀帝杨广登舟下扬州,游观自然之美,叫老百姓在河的两岸栽花种柳,以供遮荫乘凉。杨广亲自栽了一棵柳树,因为隋炀帝姓杨,故御笔赐之为杨柳。在我国南方,流传在民间的谚语中有“五九、六九抬头看柳”的句子。当冬天的寒风还呼啸的时候,忽然一株柳树由淡黄变成了嫩绿。春天来了,总是杨  相似文献   

19.
绿柳垂丝话药效华夫“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是柳条。”冰雪悄然消融,垂柳抽芽吐丝,最早在大自然的舞台上轻歌漫舞,向人们传递春回大地的美好信息。柳不仅是春的使者,而且是一味疗效很好的药材。在我国的医学宝库中,述及柳的药效的典籍颇多。晋代《肘后备急方》中...  相似文献   

20.
柳堤春晓     
杨柳 《湖南林业》2011,(4):34-34
早春时节,许多树木还未苏醒过来,杨柳已经抽青发芽了。"泄露春光有柳条","春风杨柳万千条",在诗人笔下,遐想动人,将它比作婆娑婀娜的少女:"隔溪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少女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