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闽南丘陵生态气候特点,南靖林场在杉木迹地更新二代杉木2年后套种毛竹与裸地种竹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竹杉混交可提高毛竹造林成活率和新竹生长率,新竹数量多、质量好、竹鞭生长快,容易蔓延成林.以杉木初植密度1425株/hm~2的低密度套种300株/hm~2母竹,造林效果较好.裸地种竹可在山洼、中下坡水湿条件较好的立地采用.  相似文献   

2.
南靖丘陵竹杉混交造林与裸地种竹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闽南丘陵生态气候特点,南靖林场在杉木迹地更新二代杉木2年后大套种毛竹与裸地种竹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竹杉混交可提高毛竹造林成活率和新竹生长率,新竹数量多、质量好、竹竹鞭生长快,容易蔓延成林。以杉木初值密度1425株/hm^2的低密度套种300株/hm^2母竹,造林效果好。裸地种竹可在山洼下坡水湿条件好的立地条件采用。  相似文献   

3.
毛竹林前期混交营造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毛竹与杉木、泡桐或樟树的混交造林实践,结果表明:新造毛竹林同时套种杉木、泡桐或樟树,可以使林地空间前期得到充分利用,林分得到提早郁闭,造林成本早日收回。只要适时伐除混交树种,毛竹林便满园成林,可以实现成功混交。  相似文献   

4.
通过留萌种竹,实行毛竹与杉木萌芽林复合经营,更新杉木人工林皆伐迹地可以有效地解决杉木二代林生产力低、效益差、毛竹造林投入大、成林慢、收益缓的问题,提高了林地利用率,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5.
研究14年生杉木林下套种南方红豆杉的林分生长状况与林分结构,结果表明,在适当间伐的杉木林下套种南方红豆杉可以形成人工异龄林,两种林木均生长良好。混交10年后形成的林分结构较合理,南方红豆杉与杉木的主要枝叶量分布于不同林层,林层呈镶嵌水平分布,空间相对独立。目前两种林木的枝叶开始出现了交叉与重叠,种间竞争开始出现,因此在后续的经营中需要进行适度的疏伐和修枝,以保证林分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6.
临安县在七十年代营造的大批杉木林基地陆续进入采伐期,杉木采伐后发展什么?玲珑林场给我们作出了回答。玲珑林场在1979年营造的杉木林中,重伐70%后栽种毛竹,五年成林,效果很好,值得推广。坐落在场部边3.l亩杉木林,1992年2月,重伐70%后,栽培毛竹95株,1993年留新竹155株,挖笋120斤,1994年留新竹246株,挖笋245斤,1995年留新竹276株,挖笋465斤,1996年留新竹321株,挖笋605斤,最大的新竹已达8寸,四年合计留新竹989株,挖笋1435斤,五年成林。主要经验是:重伐后,全垦整地,2月种植,种时每株施磷肥半斤,种后年抚育2次,6…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杉木栽培制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与特点进行研究。杉木纯林栽培制始创于唐代,并在南方山区推广应用杉农套种制,在宋代初步形成,明清时期最为盛行,此后至1949年前转入衰退期。1949年后形成了以纯林栽培制为主的杉木栽培制度,杉木混交栽培制初步产生,传统的杉农套种制也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8.
对杉木边缘产区Ⅲ类地条件下的9年生杉木人工林采取不同改培措施,对比分析不同改培措施的林分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采用疏伐+施肥+套种红锥的改培技术模式措施,其林分中杉木和红锥生长情况均为最好,达到福建省一般产区的丰产林标准。改培后3 a,杉木树高、胸径、材积、蓄积净增长量分别达到4.58 m、4.75 cm、0.0821 m3、110.85 m3·hm-2,林下套种红锥保存率、树高、胸径也分别达到91.67%、4.81 m、4.22 cm。该改培技术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林分生产力,为边缘产区低立地级杉木人工林的质量精准提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通过3种不同密度近熟杉木林套种毛竹及裸地种竹等试验,比较分析成活率、新竹及竹鞭生长指标,结果表明:各种经营模式中,杉木近熟林分中套种有利于提高毛竹成活率及长竹率,但发笋长竹数以裸地种竹为最多;新竹的生长以杉木密度为225株·hm-2的林分最好,其次为375株·hm-2、裸地种竹和600株·hm-2的林分;单根竹鞭长和鞭节长随林分郁闭度增大而增加,而总鞭长、竹鞭数及竹鞭断梢率则相反;近熟杉木林套种毛竹以密度为225株·hm-2的较理想。  相似文献   

10.
不同林龄杉木毛竹混交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杉竹同时造林、杉木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套种毛竹和裸地种竹5种林分生长状况表明:各林分成活率以杉木中龄林套种毛竹的为最高,杉森与毛竹同时造林以及裸地种竹的为最低,有随移栽母竹时林地郁闭度的增大而增大的趋势;长竹率最高的是幼龄林种竹,为60.5%,最低的为中龄林种竹,只有47.6%。  相似文献   

11.
龙泉市杉木“小老头林”成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杉木适生区龙泉市杉木成林阶段的小老头调查分析,杉木成林阶段的小老头林成因受立地因子、经营措施等因素影响,其中主要限制因子是立地条件,适地适树是防止杉木小老头林形成的主要办法。  相似文献   

12.
进行人工杉木近熟林不同强度的间伐,并于林冠下套种毛竹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林分郁闭度0.4的林冠下套种毛竹,其成活率比全光照高24%,成竹数为全光照的78.9%,新竹胸径、竹高比全光照略高,可达到充分利用林地、加快竹林发展步伐、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杉木人工林经一二十年的培育.到了主伐期,面临更新方式、更新树种和造林方法的选择。目前大多采取皆伐后重新造林更新的方法,但这样做会因皆伐造林带来环境改变、水土流失.并由此产生地力、造林及成林质量下降等问题。我们从1998年开始在杉木人工林中选行套种竹子的探索.至今已完成林间种竹30多公顷,  相似文献   

14.
杉木毛竹混交林的毛竹地下鞭根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固定标准地法,对尤溪县包溪林业采育场1974年在阔叶树毛竹混交林皆伐迹地下营造杉木纯林后形成的杉木毛竹混交林进行地下结构的调查。结果表明,杉木对毛竹地下结构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毛竹竹鞭向纵深延伸、壮芽数的比例提高有促进作用。杉木密度为900~1350株/hm^2时,壮龄鞭比例比较高,毛竹地下结构比较优化,更新快;毛竹竹鞭有92.8%分布在0~40cm土层中,其中0~20cm土层中占60%  相似文献   

15.
促进实生毛竹幼林成材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是77年人工营造的实生毛竹林,四年后郁闭成林并通过阶段成果,为进一步促进成材而开展试验研究。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省实生毛竹造林面积约3.0万余亩,而成林成材面积不达5000亩,仅占16%左右。如何促进实生毛竹成林后成材的技术,国内目前主要是来甩疏伐来调控密度,创造适宜的光、温、水、氧等生态因子,以促进竹林生长.然而,竹林是异龄林,竹株年龄组成的不同,其生理生态功能各异,产量也不同。为此,我们主要以调  相似文献   

16.
对杉木初级种子园进行适时合理疏伐,可使种子园种子产量大幅度增加。按照无性系生长的差异,每公顷保留240~300株、300~360株对种子增产效果显著。疏伐后种子产量年均每公顷达114.2kg。  相似文献   

17.
毛竹混交林鞭系结构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固定标准地法,对尤溪县包溪林业采育场1974年在毛竹林皆伐迹地上营造杉木纯林后形成的杉木毛竹混交林进行地下结构的调查。结果表明,杉木对毛竹地下结构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毛竹竹鞭向纵深延伸、壮芽数的比例提高有促进作用。杉木密度为900~1350 株/hm 2时,壮龄鞭比例比较高,毛竹地下结构比较优化,更新快;毛竹竹鞭有92.8% 分布在0~40cm 土层中,其中0~20cm 土层中占60 以上,大于40cm 土层中仅占7.2% ;杉木能促进竹鞭向纵深发展,随杉木密度的增加,0~20cm 层鞭根减少,20cm 以下鞭根明显增加,岔鞭数加大。  相似文献   

18.
魏阳琼 《四川林业科技》2012,33(1):56-58,34
针对杉木林地连栽时有发生,同一养分匮乏,地力衰退明显的现象,对毛竹林替代杉木林的三种更新方式的生长效益、土壤肥力变化等经营效益差异的比较,探索一条林地更新的良好途径:毛竹林以诱导扩鞭成林最理想;林冠下更新毛竹是可行的,经营效益是理想的。  相似文献   

19.
毛竹杉木混交造林对土壤养分及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福建省宁化县方田乡泗坑村营造的7年生杉木毛竹混交林和杉木、毛竹纯林的林下土壤养分及林木生长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毛竹杉木混交林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均比毛竹纯林和杉木纯林高,毛竹杉木混交林中毛竹、杉木的平均胸径、平均高、枝下高、冠幅、单株材积生长量均比毛竹、杉木纯林高。表明,毛竹、杉木混交造林改善了土壤养分,促进林分的生长。  相似文献   

20.
由于对毛竹林经营重视不够,管理措施不到位,造成许多毛竹林地力衰退,毛竹生长不良。文章研究了不同改造措施对毛竹林生长及林地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毛竹低产林进行适当疏伐、调整林分结构,再加上林地除草、垦复、施肥等抚育措施,可以大大改善毛竹林的生长条件,促进毛竹林生长,提高林分的生产力,同时也明显改善林地的土壤条件,土壤肥力明显提高。相对于将毛竹低产林转变为毛竹纯林而言,转变为保留一定数量杉木的混交林,林分生长效果更好。研究结果可为低产毛竹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