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鹏  杨秀华  杨秋利 《河北农业科学》2011,15(1):142-143,148
利用1971~2000年聊城市大雾天气的气象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大雾天气形成的天气学条件;并利用T213数值预报资料,经过相关检验,构建了基于最优化表征大雾形成的天气学特征因子多元回归方程。经过业务试验,建立了大雾的客观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2.
大雾天气作为一种比较常见的危害性天气,对交通运输、农业生产、身体健康等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都有着很大影响。本文对我国大雾气候特征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实际可行的预报方法,以减少大雾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3.
出现雾霾天气时,视野能见度低,空气质量差,容易引起交通阻塞,发生交通事故,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危害性极大。文章应用泰安市1960-2009年50年"气表-1"资料,统计分析泰安市北部山区和南部湖区大雾天气时空分布特征,返查1980-2009年30年历史天气图,得出本地出现雾的主要天气类型,筛选出影响大雾的主要天气要素,建立"MOS"预报方程,为大雾天气预报及临近预警信号的发布、解除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运用河西走廊东部武威市1961-2008年大雾气象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河西走廊东部大雾天气发生的地理分布、气候特征。结果表明,大雾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山区多于川区,南部多于北部;大雾呈逐年减少趋势,一年中大雾发生的频率最高在7-10月,一日内大雾发生的集中时段是20:00到次日08:00。同时运用ECMWF数值预报格点场资料,采用Press准则进行因子初选,逐步回归预报方法进行因子精选,使用最优子集回归建立大雾预报方程,最终确定了春、夏、秋季大雾预报的全局最优的显著性方程,3个季节预报方程的拟合率分别为85.5%、82.1%、81.2%。  相似文献   

5.
利用吉安市11个地面气象观测站2006~2010年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吉安市的大雾时空分布特征;基于2006~2010年吉安市84个区域性大雾(≥3站)过程实况资料,对大气环流背景进行天气学分型,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揭示了地形与大雾的关系。通过普查相关气象因子,筛选出与大雾相关性较好的预报因子,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吉安市大雾能见度预报方程。通过对2013年10月~2014年10月22次区域性大雾(≥3站)过程进行预报效果检验,报对19次,空报0次,漏报3次,预报准确率86.4%,检验效果较理想,体现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雾和大风在淮安区出现的频率较高,危害较大,是气象台日常预报业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查阅分析大量数值预报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了数值预报模式在大雾、大风分析预报中的应用规律。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池州市近50年来(1959~2007年)的大雾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找出了大雾出现时温度、湿度、风向、风速、气压等气象要素变化的一般规律,建立了池州市大雾出现时高空、地面形势的概念模型。在充分考虑池州特殊地理环境的基础上,通过相关分析,找出影响当地大雾的关键因子,利用二级判别法和事件概率回归法等统计预报方法建立大雾预报模式方程,制作出池州市大雾客观预报系统,为大雾预报和服务以及预警信号的发布提供可参考的依据和平台。  相似文献   

8.
该文根据2002-2012年亳州地区大雾资料,统计了大雾的时空分布特征和环流形势。结果表明:年平均大雾日数最多的地区集中在亳州中北部,东南部最少。近11a来大雾日数总体上呈减少趋势,但2010年后雾日有所增加,其中水平能见度在50~200m的浓雾出现频次最多。雾日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最多、秋季次之、夏季最少;大雾持续时间大多在1~14h。根据2013年亳州市探空观测、地面观测资料以及EC细网格、T639、日本细网格、GRAPES数值模式产品,选取了87种预报因子,使用支持向量机方法(SVM)和中国气象局CMSVM应用软件平台,通过对训练样本进行交叉验证和模型核参数的逐渐逼近,建立了亳州市24h大雾支持向量机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9.
利用1971~2006年辽宁省本溪市大雾实况资料及1990~1995年地面和高空常规观测资料,分析了本溪市大雾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场的关系,发现本溪地区大雾的基本变化规律。通过对109个大雾个例的分析,将形成大雾的地面气压场划分为(地面气旋型、高压前部型和倒槽型)3种类型,按照这3种类型归纳出了大雾气象要素预报指标,建立了大雾综合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罗春田  郭玲  米孝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4281-4283,4365
利用1995~2004年辽西地区4个代表站的大雾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区区域性大雾天气的气候统计特征,统计出易产生大雾天气的地面和高空形势场及其出现频率,从大雾产生的条件和形成机制两方面入手,提出判别大雾出现的预报指标,并结合近10年的历史资料对预报指标进行了验证。选取单站2004年7~12月的历史资料进行抽样预报效果检验,总的空报率为22.2%,漏报率为5.1%,检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近50年合肥地区大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文华  邓斌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9):3776-3777
[目的]分析合肥地区大雾的基本特征,为交通运输部门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利用合肥气象站的长年代资料序列(主要为1954~2006年),研究合肥地区大雾的年、月、日变化特征及其持续时间。[结果]合肥地区年平均大雾天数在16 d以上,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特点。同时,该地区大雾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主要集中在冬季(12~2月),而夏季大雾天气较少。该地区大雾的出现时间基本集中在下半夜至凌晨日出前后。在不同持续时间内,合肥地区大雾出现频数的年变化不同。持续时间为2~6 h的大雾在1月出现次数最多,持续时间为6~12 h的大雾在12月出现次数最多,持续时间超过12 h的大雾仅出现在11~2月。[结论]合肥地区大雾基本属于辐射雾。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76~2005年湖南地面观测资料,对全省97个地面站中能见度在1000 m以下的资料进行了归类整理,并根据规则将雾分为3级。对湖南大雾季节、月际的空间分布,年、月、日、年代际变化特点等气候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湖南大雾日整体分布呈西多东少特征;大雾具有明显季节、月际变化规律;大雾还具有明显日变化、周期性变化特征;大雾的时空变化与大气环流季节性变化、植被分布等密切相关;近年来大雾日呈现减少趋势,可能与城市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3.
利用雾霾统计14:00法、NCEP再分析资料,对近35年南充大雾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大雾主要集中在20世纪90年代;就季节而言,大雾天气主要出现在秋冬季;从空间分布来看,雾日主要出现在高坪,浓雾和强浓雾主要出现在仪陇,高坪和仪陇两站的雾日数占全市总雾日数的70%以上.低层湿度较大、风力较小、层结比较稳定的天气形势有利于大雾天气的形成,再加之晴朗少云的夜间辐射冷却(秋冬季)及特殊的地形作用(高坪站沿江的城区地形及仪陇站较高的海拔高度),共同构成了南充大雾天气成因;大雾天气与空气污染有较好的相关性,当连续出现大雾天气时,对应AQI指数和空气污染等级升高.  相似文献   

14.
周贺玲  李丽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87-990,1004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河北省大雾的气候特征及形成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槽脊浅薄,低空风速小,空气湿度大,冷空气活动不明显,是大雾日偏多年的气候背景特征;大雾发生过程中高空、地面的气象环流形势均较弱,地面维持较长时间的低风速、高湿度、温度变化平稳,大气层结稳定;冷锋带来的偏北大风是大雾消散的动力因子;中低空存在的下沉气流与近地层逆温的出现有利于大雾的维持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滨州市大雾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山东省滨州市1971~2000年大雾资料,分析山东省滨州市大雾的空间分布以及年际变化、日变化特征和大雾的持续时间变化特征,分析近10年11月~次年2月的地面风场、相对湿度以及连续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大雾的年际变化较大,总体呈增多趋势;11月~次年2月为大雾多发期,多发期大雾覆盖范围大,持续大雾天气比较容易出现;6月大雾次数最少,出现于凌晨到上午9时,其持续时间也最短。在11、12、1月中,以6时~9时出现大雾的次数最多,5~6时是大雾形成的高峰期。1、2月份以局地性大雾为主,连续出现的几率较小;而11、12月出现持续性大雾天气的几率较大,最长连续出现日数达9d。绝大多数雾日08时的风速在3m/s或以下,雾日前1天20时相对湿度大多≥70%。  相似文献   

16.
刘德安  王凤娇  刘慧  徐玲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4):1117-1120,1131
利用多种常规观测资料对滨州市2011年12月3-7日和2012年3月16-17日2次大雾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探讨了大雾天气产生的环流形势及其形成的大气层结特征、垂直运动特征、温湿条件等。结果表明,稳定的环流形势及地面较弱的气压场是大雾形成的有利天气形势;风力小,空气湿度大,有利于雾的形成;低层西南气流是大雾形成并维持的主要水汽来源;近地层形成逆温层,使大气层结处于稳定状态,是大雾形成和维持的重要条件;低层垂直运动较弱,对水汽的扩散不利,有利于雾的维持。  相似文献   

17.
李彦杰  马琳  闫勇  白学甫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147-15148,15207
通过乌苏1954~2009年的大雾实测资料,对其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乌苏地区大雾天气主要发生在秋末至翌年春初,以12月出现最多,1月最少,具有显著的地域性特征和季节分布特征,但年际间大雾日数呈不规律状,虽与全国近10年雾日呈减少的趋势一致,但表现却并不显著。高空均压场和地面气压场形势与大雾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81~2010年的地面观测雾日资料分析了临清市的大雾气候特征,结果表明:临清市大雾年际变化明显,30年来大雾日数呈现波动下降趋势;秋冬季雾日多,春夏季雾日较少;大雾主要出现在10月至次年2月,占全年大雾总日数的76.2%;大雾多出现在夜间,占总数的89.1%,消散时间多集中在9~10时;分析了大雾的能见度强度及灾害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