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一直是学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与其道德发展密切相关。从道德的产生与发展的阶段性来看,14—18岁的未成年人最关注的社会规范并不是法律,而是同伴的评价;其道德推理与道德行为之间并不一致;他们往往把参与违法犯罪活动本身看作是个人决策,而不是道德选择。针对道德发展各阶段的特征,应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以“持续性”和“阶段性”为标准进行分类;运用“恢复性司法”和“羞耻重建”理论,给违法犯罪的青少年改过的机会,同时对现行监禁方式进行改革尝试。  相似文献   

2.
孙丽娜 《现代农业》2010,(1):105-105
“少年强则中国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关系着中华民族的兴衰、关系中国未来的命运。近年来,对于未成年人心理状况研究比较缺乏.心理健康教育市场尚属空白。课题组拟在通过研究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及其存在原因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引导学生走出心理洪区,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不断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3.
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形成,是未成年人自身的主观因素与外界不良因素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结合起来,积极构建家庭、学校和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是预防和矫正未成年人不良行为,遏止违法犯罪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屡见报端的未成年人恶性案件和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关注,是否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又成为学界热议的话题。最终《刑法修正案(十一)》将刑事责任年龄降低至12周岁以回应社会关切,使得这一争辩有了暂时定论。但仔细审视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降低,“犯罪低龄化”真假莫测,媒体报道和统计数据又存在偏移之嫌,加之条文自身在罪行、结果、情节和程序等方面对入罪严格限制,可见立法者极为审慎的态度。在积极刑法观下检视刑法谦抑性原则,可知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并非保护未成年人的终点,而应设置专属于未成年人的司法制度体系,选择性适用“恶意补足年龄”制度,最后推行强制亲职教育,加强社会保护。  相似文献   

5.
加强和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已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通过对海南部分市县的调查,发现农村家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还存在着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认识不够,家长家庭教育观念落后,家长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内容、方式、方法缺乏了解,农村“打工子弟”思想道德状况堪忧等几个方面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认为加强海南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要做好加强宣传,引起家庭和社会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视,要提高家长素质,优化家庭教育环境,要移风易俗,改变农村德育环境等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人格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是道德教育的核心。人格教育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未成年人人格教育实施的途径:加强认知教育;增强人格自我完善意识;重视非智力因素培养;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重视教育者的榜样示范作用;协调家庭、学校、社会教育,构建“三位一体”的人格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7.
栾娟 《现代农业科学》2008,(5):135-135,139
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当今中国乃至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引起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未成年人的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4个方面来分析未成年人的犯罪原因,以期能更好地预防此类犯罪。  相似文献   

8.
燕子 《百姓》2009,(9):6-7
未成年人犯罪是个敏感的社会问题,不当或是过激的处理方式都将可能导致更为严重且深远的影响。未成年人对是非的认知、对自身的掌控能力都很薄弱。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而犯下错误,对于他们的犯罪行为应采取具体的“分流”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他们进入“囚禁的环境”。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合适成年人”的正确引导及教育会让他们刚开始的人生道路有了更为理想的未来。  相似文献   

9.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道德养成是促使未成年人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积淀道德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中西方未成年人道德养成的方法主要有:行为训练法、榜样示范与言传身教法、"养正"与"禁于未发"结合法、奖惩法、启发诱导法、以美辅德法等。这些未成年人道德养成的方法,对我国当前所进行的未成年人道德养成和公民道德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社区矫正的宗旨与我国对未成年人采取惩罚、教育、挽救的刑事政策相契合,实现了刑罚执行方式由监禁刑向非监禁刑的转变。现实存在的影响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的诸多因素,导致矫正的实然效果与制度本身的应然预期存在差异。应从行刑社会化理念、完善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法律制度、建立职业化和专业的社区矫正工作队伍、提高社会参与度、创新矫正方案和矫正项目等方面入手,对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进行修正和创新,以更好地发挥制度本身所蕴涵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徐向暹 《甘肃农业》2005,(10):151-151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发布后,受到了社会、学校、人民群众等各方面的称赞和拥护,充分说明这一决策是顺应时代要求、深得民心的,是非常及时和正确的,显示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人才培养的高瞻远瞩和深谋远虑。本文结合当前的实际,从法制教育的角度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途径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公民个人信息被侵害的事件频频发生,未成年人是一特殊的弱势群体,个人信息被侵害的事件更是屡见不鲜,应加强对未成年人个人信息权的民法保护。个人信息权是一项新型、独立的人格权,将个人信息权作为一项重要的民事权利在人格权法中予以确认,同时,制定一部《个人信息保护法》对个人信息权进行专门保护,对个人信息权保护的法律体系中,应对未成年人这一弱势群体进行特殊保护,或制定一部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特别法,或在《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对未成年人个人信息单列章节进行保护,为未成年人的成长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环境。  相似文献   

13.
河南是我国人口第一大省。青少年占全省人口总数比重较大,仅在校学生就2460万人。1998年至2000年上半年,全省25岁以下的青少年犯罪占全部刑事犯罪的比重分别是45.1%、40.7%和35.9%。其中,2000年上半年17岁及其以下年龄的未成年人犯罪占全部犯罪的6.1%,比上年同期上升9.9%,还不包含不负刑事责任和不完全负刑事责任的未成年人触犯刑法的情况。可见,研究未成年人犯罪特点非常必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任务非常繁重。1  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概括说来,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主要有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不断增多,加强对于未成年人刑事诉讼制度建 设变得日益重要。文章以此为分析对象,首先对未成年人刑事诉讼制度进行了介绍,接着分析 了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诉讼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论述了完善未成年人刑事诉讼制度的建议, 以便可以更好的挽救未成年人,使他们拥有更加美满的人生。  相似文献   

15.
未成年人犯罪是当今社会高度重视的问题,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提。构建法治社会、体现法治精神,加强法制教育势在必行。法制教育不仅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上具有宣传教育、观念认知、功能导向、精神激励、社会稳定这五大基本功能,还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上具有独特的功能。根据对未成年人法制教育的调研结果可知,当下法制教育在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理念、形式、内容、组织投入方面存在许多问题,有关部门应该从法治观念、教育内容、教育形式、组织制度建设上加强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制教育。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当今培养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倡导人们学习中国古代孔融“让梨”精神和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智慧。进而表明积极构建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努力创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7.
2012年新《刑事诉讼法》专门设专章规定"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特别程序",把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再次引入国家的视野。未成年社会调查制度的首次确立,成为我国刑事诉讼立法的一大创新之举。但是这一制度的规定却比较笼统空洞,在实践适用中仍存在很多问题。故欲通过对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的概念和特征的分析,进一步研究我国当前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从而提出完善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的相关措施,如明确社会调查的主体,完善社会调查报告的内容以及改良社会调查的调查程序等,以期更好地减少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8.
孙旭友  江燕娟 《甘肃农业》2005,(10):158-158
未成年人面对网络处于一种两难的困境未成年人面临着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的危险,但又不得不去面对网络。面对两难的未成年人上网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和家长三方各自努力的基础上达到一个全新的整合和系统的共筑。  相似文献   

19.
龚平 《农民致富之友》2012,(22):178-179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未成年人接受知识能力的逐渐增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的新问题、新趋向也日益突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的任务越来越重。因此,积极创新新形势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模式,努力探索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方法和途径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  相似文献   

20.
未成年人面对网络处于一种两难的困境:未成年人面临着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的危险,但又不得不去面对网络。面对两难的未成年人上网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和家长三方各自努力的基础上达到一个全新的整合和系统的共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