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湖南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评价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根据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目标,选取保护区机构能力(A)、长期管理工作(B)、资金筹措(C)及当地社区参与(D)4个方面的标准及管理有效性评价的12项评分指标,对全省62处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有效性进行逐项评分,根据得分高低,将管理效果分为“极好”、“好”、“一般”及“差”等4个等级。评价结果表明湖南省一半以上的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于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2.
人与生物圈计划 人与生物圈计划(简称MAB计划)始于1971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针对全球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发起的一项政府间的国际科学研究计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可以有效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 并促进其生态系统平衡。截至2012年底, 我国已建立自然保护区2 669个, 总面积达149.79万km2, 约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14.94%。由于自然保护区数量众多, 难以对其采用统一的保护投资水平, 所以对已建自然保护区进行保护价值评价尤为重要。文中从定性、定量以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3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评价方法, 并分析了三者的优缺点, 以期为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评价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在对吉林省林业系统所属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问卷调查基础上,采用K-s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Kruskal-Wallis H检验,按照保护区级别与管理体制,对保护区进行分类,分析不同类别保护区标准得分以及30个评估项得分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法律地位、保护区条例、保护区设计、资源管理、商业旅游经营5个评分项得分差异不显著,其余25项均呈显著水平;国家级保护区METT标准分平均得分为63.36分,而非国家级仅有39.12分。保护区级别与管理有效性具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603;不同管理体制保护区在管理计划、日常工作计划、政府部门和商业伙伴、经济效益4个评分项中得分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其他评分项差异不显著。保护区管理中的主要问题是经费、管理能力和社区参与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相应保护管理建议。METT标准分平均得分为63.36分,而非国家级保护区仅有39.12分。  相似文献   

5.
大围山自然保护区彝族社区文化与保护区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小放 《林业与社会》2004,12(2):12-16,24
本文系统总结了屏边大围山保护区周边的彝族社区传统文化,分析了民族社区文化的范畴和社区组织结构,尤其是彝族社区传统文化与保护区管理的内在联系、矛盾和冲突,并就解决或缓解两者的矛盾和冲突提出了建议。作者认为,应当尊重民族社区文化习俗,正确看待民族社区文化在保护区管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森林生态功能是森林生态系统及其生态过程所形成的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环境条件与效用,森林生态功能指数能够综合反映森林的结构和生态综合效益.依据茂兰保护区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数据,借鉴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的指标体系,以乔木林林分(小班)为研究对象,提取8个相关指标,采用权重赋值法,评价了茂兰保护区森林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江西武夷山等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考察,认为:这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目前基本建设比较完善,基础设施齐全,规模较大,起点较高,有了较好的办公等条件;人员数量比较充实;保护区的日常维护较好,没有发生大的破坏保护区的事故发生;与社区关系较好,共建共管有许多很好的典型与成功的事例;有了基本的调查资料等。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的保护区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措施还不能适应国家级保护区发展的要求;硬件与软件发展不平衡,硬件较好,但软件不适应;与基础建设、基础设施相比,科普能力、监测能力设施相差较多;新技术的应用有待加强;经费还有许多困难等。建议要在增强保护区科普与监测能力,提高保护区科技水平上努力,目前可以从编绘保护区生态系统类型图或者植被类型图、建立固定的观测样地、绘制保护区珍稀濒危物种分布图并进行定期监测、建立保护区的科普体系、充实保护区的监测仪器和设备等方面开始。  相似文献   

8.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成立以来,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紧紧围绕"以管护为主,积极造林,封山育林,综合培育森林,不断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水源涵养  相似文献   

9.
湿地保护区管理模式对保护区保护管理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适合保护区自身情况的管理模式可以促进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工作,而不适合的管理模式将阻碍管理工作的开展.通过分析当前我国湿地保护区的各种类型管理模式的利弊,根据不同类型的湿地保护区提出了适合各保护区自身实际情况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自然保护地管理有效性评估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保护地管理有效性评估已经成为提高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效果、减缓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关键过程。文中对自然保护地管理有效性评估的主要评估框架、评估指标和评价方法等进行了比较。其中,由于管理目标和国情的差异,不同管理有效性评估的评估框架和指标体系区别明显。管理有效性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基于打分的评价法、基于证据的认证法。在多种管理目标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下,提出我国应建立符合不同类型保护地管理目标的管理有效性评估框架和指标体系,并将管理有效性评价作为自然保护地过程管理、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探索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1.
我国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规则与路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是我国构建科学合理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本文为贯彻《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现阶段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的目的、对象、任务、原则等总体要求,提出了体系转换、整合归并、范围调整和区划优化规则,以及预案、确认和实施三步走的实现路径,探讨了整合优化后自然保护地的分类分级分区管理以及治理支撑体系,以期为我国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提供技术参考和指导,以推进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总体规划等基础工作,构建统一规范、管理高效、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提升我国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澳大利亚保护地管理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总结了澳大利亚在保护地建设管理方面的一些成功经验和做法,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自然保护区发展现状,对促进我国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云南省双柏县自然保护地存在的历史遗留矛盾冲突问题,提出了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思路,调整自然保护地保护范围,大幅减少了自然保护地历史遗留矛盾冲突涉及的土地及人口等问题,完善了自然保护地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14.
世界自然保护地治理模式发展趋势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保护地的治理模式对于保护地保护目标的实现具有关键作用,改善治理可以帮助保护区实现生态、社会、经济和文化效益的最大化。文中介绍了国际上自然保护地治理模式的类型、应用现状并总结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管理问题及我国当前国情分析,笔者认为当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的治理模式应适当创新,逐步引入政府委托第三方治理、联合治理模式,现阶段形成以政府直接治理为主、其他治理模式为辅的多种治理模式并存局面。  相似文献   

15.
环境教育是多学科融合的激发人们环境保护意识、培养正确环境价值观的教育。国际上自然保护地环境教育研究主要集中在环境教育内容和形式、环境教育效果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环境教育监测和法律体系完善等领域。在实践方面,环境教育内容和形式不断丰富,出现相对多样化的环境教育模式和较为健全的环境教育评价与法治管理体系。典型的有美国黄石公园设置的少年巡逻员岗位项目、英国的野外环境教育培训基地和日本的生态自然体验露营地等。我国自然保护地环境教育研究关注了国外相关理论与实践,侧重于从宏观层面对我国环境教育提出原则性、策略性的建议等。文中在分析国际自然保护地环境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自然保护地环境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环境教育内容和形式、建立健全环境教育评价和法律体系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顶层设计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对《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指导意见》作了解读。从我国自然保护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本着体现改革创新、并与国际接轨的原则,从国家顶层设计的高度,阐述了构建中国特色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大意义、核心理念以及国家公园主体地位的基本内涵,提出了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分类系统和发展目标,明确了建立统一分级分类的管理体制、创新科学规范适用的监管机制、推动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解决自然保护地历史遗留问题和构建自然保护地治理体系保障机制的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17.
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评价体系设计与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自然保护区的面积覆盖率已经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压力越来越大,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保护管理的有效性低。自然保护区管理对象异于其他地区,是以自然生态系统/野生动植物种群为主要保护对象,管理有效性评价应从种群安全、自然保育、社区和谐3个目标层次的实现程度进行考量,评价体系设计重点应把握管理基础、机制、决策、实施、监督5个管理的关键环节,并提出了包括16个评估因素44个评估指标的设计方案。评价方案选择1 394个国家级和地方自然保护区进行应用,取得了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评估及优先性确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北京市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有效性,了解保护区面临的主要压力与威胁,确定保护区管理的保护优先性,本文利用自然保护区管理快速评估和优先性确定(RAPPAM)方法,于2006年对北京现有的20个保护区进行了问卷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市级及以上保护区在资源本底调查和规划上基本符合保护区建设的要求,但在管理、投入、宣教上存在严重不足;县级保护区基本上处于批而不建的状态。保护区面临的主要威胁有水源匮乏、筑坝、火灾、旅游等。在管理上,由于资金不足,50%的保护区不能进行较为系统地规划与管理,尤其是拒马河、云峰山、玉渡山、喇叭沟门、云蒙山保护区急需在管理上进行加强。并根据保护区现状,在管理、资金投入、社区共管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效性与优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广东省林业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评价框架,对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有效性进行评分,计算其管理有效性指数值(ME)和管理优先性指数值(MP),并进行排序.结果表明,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机构设置、管护设施、管理制度、经费管理、生态旅游、监督与评估的ME值均为1.00,其管理有效性最高;而宣传教育、权属、规划设计、科研监测和管理队伍的MP值均大于1.00,应优先加强管理.为此,该保护区的主要管理对策应包括打造南岭特色生态文化的实体和网络平台、构建利益协商、共享和监管的长效机制以及建设科研监测的新型台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