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2008年嘉善县基本农田质量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嘉善县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和农业区划,参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21995)将土壤环境质量划分为3类:Ⅰ类土地占2.47%,Ⅱ类土地占90.58%,Ⅲ类土地占6.14%,超Ⅲ类土地占0.81%,表明调查区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较好;同时进行了土壤环境安全性评价,调查区域内适合种植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的农用地面积分别为21 062、23 426 hm2,分别占耕地地面积的75.72%、84.22%。调查还发现了12个富硒土壤区块,耕地总面积约28 247 hm2。农田灌溉水水质大部分符合灌溉要求,局部存在Hg超标。依据土壤、灌溉水安全性和富硒土壤评价结果,将嘉善划分为3个农业功能区,即3个大的种植区域,北部为"绿色农产品种植区",中部为"富硒绿色农产品开发区",南部为"绿色、观光农业开发区",该成果有利于嘉善县土地资源的高效、可持续利用,也有利土地管理从"数量"向"数量、质量、生态并重"转变。  相似文献   

2.
根据土壤环境质量调查、项目环评、污染事故调查等不同的调查目的,采取不同的调查、评价方法将更有利于评价区域土壤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科学的评价方法,才能真实体现土壤受污染状况,保证了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矿区复垦基质的主要污染元素剖面变化特征,给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提供科学依据,以山西平朔露天矿区为例,采用野外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依据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发布的《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技术导则》(2001-02-10实施),采用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矿区不同复垦基质的主要污染元素(Cd、Hg、As、Pb、Cr、Cu)剖面变化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1)在所选的10个典型地段61个样点中,Cd、Hg、As、Pb、Cu的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均未超过绿色食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Cr的单项污染指数超标的有6个样品;(2)同一污染元素在不同剖面中变化特征都不同,整体来看,Cr、Pb含量在复垦土壤剖面变化较大,其次是Cd、As,含量变化较小的是Hg和Cu。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研究开县黄桷村的土壤环境质量.[方法]采用土壤单项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黄桷村周边的土壤进行样品采集和分析测定.[结果]研究区内大多数土壤属于清洁和尚清洁,只有一个菜地的土壤质量属于轻度污染.土壤超标的项目为镉、铅、汞.[结论]尽早找出和控制土壤污染源,防止继续污染土壤;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减少对土壤的污染;生活污水处理后回灌于农田的土壤属于清洁无污染,可解决生活污水污染环境的问题,达到循环利用水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酉阳白术主产区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的调查分析,研究了白术产区土壤重金属含量与农残状况,运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分析结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土壤的各种污染物的污染指数均小于1,污染水平低于《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质量要求》(CB/T18407.1-2001)标准,符合绿色药材栽培的环境质量要求。为白术的生产发展和基地建设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6.
土壤环境质量研究回顾与讨论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土壤环境质量的研究和应用是环境科学和环境土壤学的重要命题。本文简要回顾了与土壤环境质量密切相关的土壤质量的概念与质疑,给出了土壤环境质量的参考定义,强调了这些概念和定义仍处于发展之中。土壤环境质量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土壤自身性状对其持续利用以及对其他环境要素,特别是对人类或其他生物的生存、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性。土壤环境质量是土壤环境“优劣”的一种概念,是特定需要之“环境条件”的量度,它与土壤的健康或清洁的状态,以及遭受污染的程度密切相关。本文重点讨论了土壤环境质量研究中需要考虑的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土壤环境质量应用中的突出问题,包括标准的制订和土壤“可提取态”和植物有效性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土壤酶对土壤环境质量的作用及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壤酶是土壤质量、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非常重要的指标之一,是土壤性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土壤中所进行的生物和生物化学过程起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同时,由于土壤酶被作为土壤污染的重要指标及土壤酶活性时生态环境变化的敏感性,使得土壤酶的研究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土壤分类检索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浙江省第二次土壤普查和我们以往的土壤分类研究为基础,参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提出了浙江省土壤分类检索系统,为浙江省土壤类型检索自动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周巷镇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现状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调查分析了周巷镇36个土壤样品的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周巷镇土壤中污染物的平均含量分别为:Pb16.1mg/kg、Cr28.2mg/kg、Cd0.162mg/kg、Hg0.101mg/kg、As5.0mg/kg、Cu22.4mg/kg.结果表明:周巷镇土壤环境质量较好,适宜于绿色食品生产.  相似文献   

10.
福建名优绿茶产地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拟发展绿色食品茶叶的福建闽东的福州恩顶茶场,罗源县满桑茶场,闽北的南平炉下茶场,政和志和茶场,松溪郑墩茶场,武夷山农场,武夷木关茶场及周宁官司茶场等8个名优绿茶产地的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调查,应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  相似文献   

11.
[目的]依据开发投资状况,划分出不同类别的治理开发区域,确定各类分区的土地利用导向,以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方法]通过文献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评价现有低丘红壤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结果]根据浙江省主要低丘红壤分布区的治理开发面积和投资强度,结合各级土地发展规划和经济条件,归纳出开发少潜力大的重点开发区域、开发多潜力大的强化发展区域、投资较多需要强化的治理提升区域、治理开发到位需要精细化管理的精品示范区域等四种类型区域。[结论]每个区域采用不同开发模式,制定相应低丘红壤治理措施,提升农业效益,提高农业产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竹林生态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按照生态区划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并结合区划对象的基本特征,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办法,对浙江省竹类植物适生区域进行了划分。区划的基本手段为聚类,即选择影响竹类植物生长与分布的因子组成指标体系,并划分为生态类与经济类两大类指标,经相关性分析筛选之后,对所需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分别以生态类与经济类指标作为指标变量,以浙江省69个市(县)作为样本总体进行样本聚类,依次划分出类与亚类,经分析调整后依次划分出6个竹林生态区与4个生态亚区,分别为:浙东北低山丘陵平原竹林生态区(平原竹林生态亚区、低山丘陵竹林生态亚区),浙西北山地竹林生态区,浙中低山丘陵盆地竹林生态区,浙西南低山盆地竹林生态区,浙东南沿海低山丘陵平原竹林生态区(平原竹林生态亚区、低山丘陵竹林生态亚区)和浙东沿海半岛岛屿竹林生态区。图1表3参17  相似文献   

13.
植被是海岛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海岛植被特征与大陆植被迥异,现有的陆域植被区划方案不能完全适用于海岛植被,亟须研究海岛植被区划方案,为海岛资源开发与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依据。以浙江省普陀山岛为例,基于123个样地的群落调查、全岛地形地貌普查以及5类微生境的长期气象观测数据,综合提出海岛植被区划需遵循地域分异的相对一致性、植被类型和植物区系相统一、生物因子与非生物因子相结合的原则。制定了海岛植被区划的3级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为山体走势和气候;二级指标为海拔或地貌、植被类型;三级指标为微地形、群丛或群落。依据此方案将普陀山岛植被划分为东南坡温暖湿润区和西北坡冬季寒冷干旱区2个大区域,森林、灌丛、草丛等5个二级区域以及13个群落或群丛等三级区域,并详细阐述了每一级区域划分的依据,包括微气候、地形地貌、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等。针对区划结果,依据每一级区域中植被的特征提出相应的经营、管理措施,主要包括间伐、抚育、封育、自然演替等。  相似文献   

14.
浙江农业发展的宏观分析和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宏观农业“绿三角”模型,从技术论和社会学视角分析浙江农业发展空间、历史机遇和农业新科技革命的作用,并对农业现代化的若干限制因子及发展战略进行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5.
采用灰色关联法,对浙江省各个地级市的农业生产力进行评价,详细介绍了灰色关联法在农业生产力评价中的分析过程.结果表明,浙江省各地级市的农业生产力与参考系的关联度排序为:宁波市>杭州市>台州市>绍兴市>嘉兴市>金华市>温州市>舟山市>湖州市>衢州市>丽水市,即浙东北的农业生产力大于浙西南.  相似文献   

16.
我国土壤地球化学调查资料丰富,但其科技成果转化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为了提高杭州市余杭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的科技转化潜力,本研究针对余杭区名优茶叶,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及模糊数学评判法,建立了区域土壤种植区划适生模型,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提出了种植区划建议。结果表明:茶多酚、游离氨基酸以及水浸出物是影响茶叶品质的主要营养成分;土壤类型、海拔高度、土壤pH和坡度是影响茶叶适生的主要宏观因子,而N、P、K以及微量元素Zn是影响茶叶品质的主要微观影响因子。基于此,将余杭区茶叶品质分为优、良及一般三类,并建立了余杭区茶叶土壤适生模型。利用适生模型,将余杭区茶叶种植区域划分为四个类型:高度适宜区、中度适宜区、低度适宜区以及不适宜区。研究表明,余杭区百丈镇和鸬鸟镇是提高余杭区茶叶产量的重点区域,建议适宜扩大该区域径山茶叶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17.
2010年度(2009年12月至2010年11月)浙江省年平均气温偏高;浙北大部地区和浙中南年降水量偏多;大部地区年日照时数偏少。雨雪冰冻、倒春寒、连阴雨、暴雨、夏季高温等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属正常略偏差年景。冬春季以及梅雨期间雨雪冰冻影响大,阴雨天气多,光照不足,出梅后光温水条件正常,阶段性高温和台风对农业生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是浙江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性选择,科学地评价浙江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效益,找出影响效益的制约因子,加以改进无疑对政府决策具有重要作用。高效生态农业的评价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当是多层次、多角度的,本文限于篇幅主要探讨县域层次的综合评价方法,构建了包含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个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AHP法和Delphi法相结合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以富阳市为例对近年来浙江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效益做出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19.
姚琴  许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288-7288,7290
在介绍国内外农业保险模式的基础上,分析了浙江地区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探索了适合浙江省的农业保险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0.
从土地利用竞争强度探索潜在土地利用冲突的缓解路径,可为协调土地利用冲突及功能规划分区提供思路。研究从适宜性和驱动力两方面构建潜在用地竞争力多准则评价体系,通过3种用地竞争力建立判断矩阵识别潜在土地利用冲突,基于晋中市发展战略进行分区权衡,并提出多功能协调分区方案。结果表明,晋中市有72.25%的土地面积面临潜在冲突的风险,无冲突地区仅占27.75%,其中耕地与建设用地冲突明显,尤其城镇周边地区冲突激烈,建设用地有侵占耕地向外扩张的趋势。基于地区主体功能发展战略下的3种用地多类型冲突进行分区优化,提出5种功能类型的核心区和发展区,进而提出晋中市差别化的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路径。针对用地竞争程度,在区域发展战略背景下权衡冲突并划定功能分区,可以更有效地缓解土地利用冲突,对优化区域土地资源配置及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