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为了提高云南黄牛的生产性能,优选主要的杂交改良父本,开展云南黄牛杂交改良。[方法]用西门塔尔牛、短角牛、安格斯牛、海福特牛等分别与云南黄牛母本杂交,测定不同杂交组合后代初生、6月龄、12月龄、24月龄的体重体尺。[结果]云南黄牛经过杂交改良后,改良效果良好,杂交后代对云南高原的气候条件适应性良好。在农村饲养条件下,西×云杂一代牛初生重平均为24.57kg,6月龄体重平均为135.83kg,12月龄体重平均为196.21kg,24月龄体重平均为344.24kg,分别比本地黄牛提高74.13%,59.20%,56.53%和78.10%。短×云杂交一代牛初生重平均为22.28kg,6月龄体重平均为117.20kg,12月龄体重平均为193.56kg,24月龄体重平均为314.86kg,分别比本地黄牛提高57.90%,38.10%,54.21%和62.90%;安×云杂交一代牛犊牛初生重平均为21.21kg,6月龄体重平均为134.34kg,12月龄体重平均为196.18kg,24月龄体重平均为268.45kg,分别比本地黄牛提高50.32%,57.45%,56.51%和38.89%;海×云杂交一代牛初生重平均为22.78kg,6月龄体重平均为124.97kg,12月龄体重平均为190.52kg,24月龄体重平均为289.50kg,分别比本地黄牛提高61.45%,46.47%,51.99%和49.78%。[结论]西×云杂一代牛、短×云杂交一代牛、安×云杂交一代牛和海×云杂交一代牛生产性能显著提高,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2.
肉牛改良河西黄牛效果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引进皮埃蒙特、德国黄牛、利本赞等肉牛品种改良本地西杂牛(西门塔尔牛与河西黄牛杂交后代)。测试结果,皮×西黄、德×西黄、利×西黄F代犊牛平均初生重分别为39.5、38.2和36.6kg,分别比本地西杂牛初生重27.8 kg提高 42.0%、37.4%和31.7%;6月龄的平均体重分别为 188、175和163 kg,分别比西杂牛6月龄体重127kg提高48.0%、37.8%和28.3%;12月龄的平均体重分别为271、257和246 kg,分别比西杂牛12月龄体重223 kg提高21.5%、15.2%和10.3%。经F检验,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3.
繁殖母牛围产期补饲对犊牛初生重和体尺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繁殖母牛妊娠后期额外补饲对犊牛初生重和体尺的影响,本试验选择45头西门塔尔牛×西杂黄牛的杂交成年母牛,根据配种时间、杂交代数将母牛分为2组,其中一组为对照组,按农户的传统方法饲养;一组为试验组,传统饲养方法并额外补饲,产前30 d和产后额外每天补饲500g配合精料,分别测定产后犊牛的初生重和60日龄的体重。结果表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犊牛初生重分别为46.2、1.5 kg,体高为75.6、71.8 cm,犊牛60日龄的体重为111.9、104.6 kg。试验组犊牛初生重、初生体高、60日龄体重、60日龄体高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间犊牛60 d内的日增重没有差异(P>0.05)。表明在营养状况较差时,妊娠母牛后期和哺乳母牛补饲明显提高犊牛初生重和60日龄的体重。  相似文献   

4.
为了确定适宜的湘南黄牛杂交组合,分别以安格斯、西门塔尔、短角、利木赞等4个肉用牛品种为父本,湘南黄牛为母本开展杂交试验,并对改良牛的体重和体尺进行测定,且进行了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安本杂、西门塔尔、短角、利木赞牛对改良湘南黄牛的杂交优势十分明显,其中西门塔尔牛的改良效果最好。F1代公母牛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体重较同龄湘南黄牛公母牛分别提高了72.62%和72.43%、50.25%和47.80%5、4.34%和59.46%、83.24%和74.68%、72.65%和76.23%,差异显著(P<0.05)。西门塔尔F1代公母牛24月龄体高、胸围、体斜长较同龄湘南黄牛公母牛提高了11.46%和12.02%、22.60%和23.51%、14.87%和15.54%,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
红安格斯牛和抗旱王牛是优良肉牛品种,本研究测定了这2种牛与重庆地区土种黄牛的杂种后代的生长发育性能。结果显示:初生至12月龄阶段,杂种牛在体高、体斜长、胸围、体重上的测定值均比黄牛的高(P0.01),红本、抗本杂一代犊牛初生重分别为32.41、34.59kg,比重庆本地黄牛16.82kg高92.68%、105.64%,6月龄体重分别比本地黄牛提高76.04%和87.52%,12月龄体重分别比本地黄牛提高67.70%和76.48%。结果表明杂种牛杂交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6.
对榆林市神木县地区和延安地区相同营养水平下的298头利木赞牛改良陕北本地黄牛F1代及陕北本地黄牛的体重和部分体尺指标进行了测定,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利木赞牛与陕北本地黄牛杂交F1代的体高、体长、胸围和髋宽均比陕北本地黄牛有所提高,且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初生牛的平均体重公牛43.95 kg,母牛41.11 kg,分别比本地黄牛提高126.5%、120.78%,改良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7.
为了分析肉用母牛哺乳期日粮营养水平对犊牛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将产犊后带犊的西门塔尔杂交母牛(西门塔尔牛×西杂黄牛)24头分为3组,每组8头,按肉牛饲养标准及哺乳期产奶量6.0,5.0,4.0 kg分别设为试验1,2,3组,试验期为100 d,测定试验牛采食量及犊牛初生、1月龄、3月龄体重和体尺指标。结果表明:试验1组犊牛3月龄体重、胸围显著高于试验2组犊牛(P0.05),极显著高于试验3组犊牛(P0.01),体斜长显著高于试验3组犊牛(P0.05);试验1,2,3组犊牛体高、十字部高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1,2组犊牛初生~3月龄增重极显著高于试验3组犊牛(P0.01),试验1组犊牛胸围增加极显著高于试验3组犊牛(P0.01)。说明在本试验条件下,西杂母牛哺乳期饲喂高营养水平(试验1组)日粮有利于提高犊牛生长发育速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研究利木赞牛改良民和县浅山地区当地黄牛的效果.[方法]在民和县浅山区选择相同营养水平和管理模式下的267头利木赞改良本地黄牛F1代与本地黄牛的体重、体尺进行测定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利木赞牛与民和县浅山区本地黄牛杂交F1代的体高、体长、胸围和髋宽均比本地黄牛有所提高,且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24月龄时利本F1平均体重公牛426.42 kg母牛389.41 kg,分别比本地黄牛提高90.21%、82.7%.[结论]在民和县浅山地区用利木赞改良本地黄牛,生产杂交的肉牛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德系西门塔尔与荷斯坦牛杂交产生的1代乳肉兼用犊牛的生长规律,测定了50头F_1代犊牛从初生到6月龄的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和管围。结果表明,西×荷F_1犊牛生长速度要快于本地荷斯坦犊牛,能够更早地达到配种体重;在6月龄时体重、体高、胸围、体斜长和管围分别为210.4kg、103cm、134.5cm、198.58cm、15.67cm。可以得出,西×荷杂交产生的乳肉兼用牛在河北地区的生态气候条件下,其生长发育良好,适合在河北省养殖。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利木赞与湘西黄牛和湘南黄牛杂交改良的F1代牛杂交效果调查,结果显示:利木赞F1代杂交牛初生重和各月龄体重均显著高于湘南黄牛与湘西黄牛(P0.05)。利木赞与湘西黄牛的杂交F1代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和24月龄分别较湘南黄牛的F1代重3.28kg、11.05kg、12.82kg、20.47kg和31.92kg,分别提高了16.57%、10.31%、6.99%、9.29%和12.26%;利木赞F1代杂交牛初生重和各月龄体尺均显著高于湘南黄牛与湘西黄牛(P0.05)。利木赞与湘西黄牛的杂交F1代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和24月龄的体高分别较湘南黄牛的F1代提高了18.70%、5.64%、6.40%、7.52%和6.18%;胸围较湘南黄牛F1代提高了22.81%、5.50%、3.63%、3.75%和4.70%;体斜长较湘南黄牛F1代提高了15.30%、5.97%、3.90%、7.58%和7.04%。  相似文献   

11.
12.
种牛场牛腐蹄病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2年对种牛场42头肉用种公牛进行了腐蹄病的预防研究,对不同品种、不同年龄阶段的牛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患有腐蹄病的牛有9头,发病率为21.4%,在发病期间严重影响了种公牛采精、冷冻精液的生产及其质量,影响了优秀种公牛生产性能的发挥。经研究发现发病率主要是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并与品种、季节和牛舍卫生条件等因素十分相关。经3年的防治研究,种牛场每年牛腐蹄病发病率逐年减少,分别为21.4%,9.5%,0,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腐蹄病总治愈率为84.6%,其中,急性腐蹄病的总治愈率为100%,慢性腐蹄病的总治愈率为60%。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根据中兽医学理论和牛羊生理特点 ,以陈皮、柏香子、鸡矢藤、马钱子、虎杖、辣蓼、青蒿、元明粉、生石膏等为原料经过加工精制而成的牛胃药散剂 ,经试验表明 :对牛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追踪调查的 4 14头牛的前胃弛缓、消化不良、瘤胃积食及便秘治愈率分别为 96 .6 %、95 .2 %、91.0 %和 86 .6 %。对追踪调查的 75只羊的消化不良治愈率为 96 %。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