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春季是玉米苗期的关键季节,田间管理尤为重要,尤其在大面积越冬区种植高产晚熟品种玉米的情况下,更应该加强玉米苗期的田间管理,从而获得大面积丰产丰收。  相似文献   

2.
玉米苗期田间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玉米从出苗到拔节为苗期,该时期玉米生长特点是地上部分生长缓慢,根系生长迅速。苗期田间管理的主攻方向是促进根系生长,培育壮苗。玉米幼苗对环境条件反应敏感,管理不及时或管理不当,容易形成大小苗、弱苗、病残苗。田间管理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3.
于程 《农业工程》2013,3(4):119-120
从选种、拌种、播种,苗期、穗期、粒期田间管理,到收获等方面总结了夏玉米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夏玉米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对凤城地区玉米栽培苗期常见的出苗不齐、弱苗、死苗等问题进行分析,以便为当地玉米生产提供技术指导。分析表明,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因素在于种子自身质量不高、玉米栽培习性不适宜、生理性病害影响、化肥烧种烧根及其他不适当的田间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对凤城地区玉米栽培苗期常见的出苗不齐、弱苗、死苗等问题进行分析,以便为当地玉米生产提供技术指导。分析表明,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因素在于种子自身质量不高、玉米栽培习性不适宜、生理性病害影响、化肥烧种烧根及其他不适当的田间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玉米苗期易遭受冰雹危害,但只要生长点未被砸坏,一般就不要轻易翻种,而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加强田间管理。具体做法是:1剪叶雹灾过后,及时剪去枯叶和被冰雹打碎的烂叶,使顶心似露未露,以促进心叶生长。  相似文献   

7.
<正>通辽市科尔沁区是优质玉米产区,年玉米种植面积在120万亩,年产量达180万吨。传统玉米种植采用犁耕翻地、耙耱镇压、施肥播种、人工铲地(1—2遍)、中耕追肥、田间管理、收获模式。由于长期的翻耕和气候的变化,耕地大面积风蚀沙化,严重地影响了玉米种植和生产。  相似文献   

8.
文章设计了一种适合于“4+4”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中耕施肥机械,首先对中耕施肥机总体方案进行设计,接着对关键部件进行设计分析,试制样机进行了田间试验,施肥精准度均在90%以上,并在江苏农垦进行玉米大豆复合种植田块大面积推广使用。结果表明,该机具适用于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田间管理作业,有利于玉米大豆增产增效,降低人工成本。  相似文献   

9.
株高是鉴别玉米种质性状及作物活力的重要表型指标,苗期玉米遗传特性表现明显,准确测量苗期玉米植株高度对玉米遗传特性鉴别与田间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传统植株高度获取方法依赖人工测量,费时费力且存在主观误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混合注意力信息的改进ZoeDepth单目深度估计模型。改进后的模型将Shuffle Attention模块加入Decoder模块的4个阶段,使Decoder模块在对低分辨率特征图信息提取过程中能更关注特征图中的有效信息,提升了模型关键信息的提取能力,可生成更精确的深度图。为验证本研究方法的有效性,在NYU-V2深度数据集上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改进的Shuffle-ZoeDepth模型在NYU-V2深度数据集上绝对相对差、均方根误差、对数均方根误差为0.083、0.301mm、0.036,不同阈值下准确率分别为93.9%、99.1%、99.8%,均优于ZoeDepth模型。同时,利用Shuffle-ZoeDepth单目深度估计模型结合玉米植株高度测量模型实现了苗期玉米植株高度的测量,采集不同距离下苗期玉米图像进行植株高度测量试验。当玉米高度在15~25cm、25~35cm、35~45cm3个区间时,平均测量绝对误差分别为1.41、2.21、2.08cm,平均测量百分比误差分别为8.41%、7.54%、4.98%。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仅使用单个RGB相机完成复杂室外环境下苗期玉米植株高度的精确测量。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制种玉米田间管理中去雄、病虫害防治和父本切除等环节机械化作业的必要性,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典型机具的技术特点和应用现状,分析了制约制种玉米田间管理机具发展和推广的因素,探讨了我国制种玉米田间管理机械化的发展趋势,为国内制种玉米田间管理机具的研发、推广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小麦秸秆还田后玉米免耕播种方式下种床秸秆处理对玉米苗期形态特征、群体整齐度的影响,于2018年6月在安徽宿州市皖北综合试验站进行了田间试验,共设置条带浅耕防堵(ST-X)、侧抛覆秸防堵(SMT-Y)、条带立式浅耕防堵(ST-Z)和条带深松破茬(SST) 4种不同免耕播种方式,测定分析了种床土壤平整度S_(MN)、横向最大垂直高度差Δh、苗期形态特征(叶龄、株高、茎粗、单株根系长)以及苗期群体整齐度Q。结果表明,相较于条带深松对照组SST,ST-X、SMT-Y、ST-Z的土壤平整度平均值分别降低7. 67、16. 33、11. 00 mm,种床土壤平整效果排序为:SMT-Y、ST-Z、ST-X、SST;在相同田间管理条件下,相较于SST,ST-X、SMT-Y、ST-Z的苗期群体整齐度分别提高4. 34、11. 10、10. 18个百分点;随着种床土壤平整效果变差,玉米苗期株高稳定性变异系数呈现递增趋势,其群体整齐度从大到小顺序为:SMT-Y、ST-Z、ST-X、SST;侧抛覆秸防堵(SMT-Y)方式种床秸秆覆盖量大,玉米种子发芽后难以突破秸秆层,苗期的平均株高、茎粗、根系长度均最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S_(MN)、Δh与Q之间均呈线性显著负相关关系(P 0. 01),决定系数分别为0. 963和0. 914。综上所述,种床土壤平整效果有助于提高玉米苗期群体整齐度; 4种免耕播种方式中,条带立式浅耕防堵(ST-Z)的免耕播种方式,能够有效改善耕层土壤结构,提供清洁平整的种床,抑制种沟积水涝渍,且促进苗期生长,是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区夏玉米免耕直播最适宜的种床秸秆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2.
采用盆载试验研究抗旱剂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抗旱剂可使玉米苗期株高降低,叶片增加,根数减少,根长增加,最终使玉米生育期缩短,提前成熟;应用抗旱剂能够增加苗期土壤含水量;抗旱剂能够有效增加玉米的产量.  相似文献   

13.
玉米苗期收膜机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玉米大垄双覆栽培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玉米苗期收膜问题亟待解决。阐述了玉米苗期收膜机的总体结构、工作原理及主要工作部件的设计,对设计和试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加以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推广和应用玉米苗期收膜机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玉米是山西省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玉米的安全生长对确保全省粮食生产安全和农民的增收都非常重要。播种期是玉米病虫防治的关键时期。通过这一时期的种子处理,对苗期根土蝽、蓟马、蚜虫、灰飞虱等害虫起到有效预防作用,并可降低由蚜虫、灰飞虱传播的粗缩病、矮花叶病的发病率。苗枯病、纹枯病等土传病害和丝黑穗病、疯顶病等系统性病害都应在这一时期进行药剂拌种防治。对于锈病、大斑病、小斑病、褐斑病发病严重的地区,应选用相应的抗病品种,可大大减少玉米生育期用药。具体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三大项,一是结合播种和田间管理的农业预防措施;二是进行种子处理的化学措施;三是对田间杂草的防除措施。  相似文献   

15.
玉米种植前、中期是玉米生产的重要时期,期间生长速度快、环境要求高,主要的田间管理作业包括施肥、防病防虫、洒水、中耕除草等;但现有玉米管理机大多功能单一,无法满足玉米田通过性等要求。为此,设计开发了一种多功能铰接式玉米田间管理机强动力底盘。试验结果表明:该管理机离地间隙为1.2m,配备农机具可顺利完成玉米所需的田间管理作业,空载行驶速度最高可达20km/h,配载作业速度可控在0~8km/h。该底盘为推动玉米管理的全程机械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抗旱剂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耖试验研究抗旱剂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抗旱剂可使玉米苗期株高降低,叶片增加,根数减少,根长增加,最终使玉米生育期缩短,提前成熟;应用抗旱剂能够增加苗期土壤含水量;抗旱剂能够有效增加玉米的产量。  相似文献   

17.
壮苗是作物取得最终高产的物质基础。以玉米为对象,研究双微生物液对培育壮苗的效果及对玉米苗期抗旱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经双微生物液浸种处理后,玉米苗期根系及茎叶的生长发育均得到显著提高,表现在双微生物液提高了玉米苗期的总干质量,培育了壮苗,为玉米后期的生长发育及最终产量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生物菌肥的施用可以达到较为明显的促进效果,但施肥时要注意平衡施肥,不要单一施用某一种肥料。  相似文献   

18.
壮苗是作物取得最终高产的物质基础.以玉米为对象,研究双微生物液对培育壮苗的效果及对玉米苗期抗旱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经双微生物液浸种处理后,玉米苗期根系及茎叶的生长发育均得到显著提高,表现在双微生物液提高了玉米苗期的总干质量,培育了壮苗,为玉米后期的生长发育及最终产量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生物菌肥的施用可以达到较为明显的促进效果,但施肥时要注意平衡施肥,不要单一施用某一种肥料.  相似文献   

19.
根据和田地区玉米在进行田间管理时开沟雍土形成玉米沟,使茬地不适合而进行直接免耕播种的现状,2004年在洛浦县设计了"地表有田埂垂直于玉米沟免耕播种""地表无田埂平行于玉米沟免耕播种""地表有田埂平行于玉米沟免耕播种""传统播种"4个处理的冬小麦播种试验.试验中测定了出苗率、土壤含水量、地表秸秆覆盖量、覆盖率和作物产量.结果表明:①在玉米茬上垂直于玉米沟免耕播种冬小麦与传统耕作对照田的产量相同,因此这种免耕方式是可行的;②改进后的河北"农哈哈"牌2BMF-6C-2型小麦免耕施肥播种机适于灌淤土.试验结果为进一步完善新疆冬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和大面积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单株玉米的株心识别是完成按株作业的关键,可用于对单株玉米进行变量施肥,提高施肥利用率。本文首先采用超绿因子增强苗期玉米植株,使玉米植株与土壤、阴影分离,将增强后的图像用Ostu法自动确定图像的最佳阈值,以便于在分割苗期玉米图像时不受阴影的影响,并能分割出苗期玉米植株。然后把分割的苗期玉米植株图像的亮度看作是一维坐标,绘制玉米植株的高程图,玉米植株的中心区域在高程图呈现为集水盆形状。采用水平集确定玉米植株的中心区域并对玉米植株中心进行定位,并结合分治法搜索玉米植株的极小值区域,降低了数据结构的规模。数据验证结果表明,算法识别率可达96%,保证了算法的实时性与可行性。另外,采用分治法与水平集法相结合确定玉米植株的中心区域,使该算法不受天气因素的影响,提高了该算法在田间作业时的鲁棒性。算法时间复杂度计算结果为O(lgn),能够满足田间作业的实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