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依据田间实测资料,分析了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果树-大气连续中的能量变化及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土壤基质势的年度变化特征说明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存在明显的湿季和旱季,果树叶水势随基质势,大气水势,气温及大气相对湿度的变化而变化,荔枝,龙眼叶水势的变化比芒果叶水势的变化大,以荔枝,芒果和龙眼作为供试植物,水分从土壤到达植物根表皮,进入根系并通过物茎到达叶片,其能量降低分别约为0.9603~1.7428, 相似文献
2.
根据三年定位实测资料,阐述0~100cm土层贮水量的动态变化,分析土壤贮水增减与降雨,蒸发的关系。观测结果表明,在气候正常年,雨季土壤贮水为增量,旱季土壤贮水为减量,但在坡地不同坡段和梯地不同梯级,土壤贮水增减有差异,在旱月土壤贮水减至最低,仅相当于田间持水量的55%~80%,因此在土壤水分管理上,应当密切注意土壤贮藏了最大的时期,以采取有措施减法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南亚热带丘陵土壤水分循环及其有效性的研究:II.丘陵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定位观测资料,阐述了南亚热带丘陵红壤水分循环的动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贮水量存在年际变化和显著的季节变化,雨季(4~9月)土壤贮水量相当于田间持水量90%以上,个别月甚至超过同藏水库容量,但旱季月土壤贮水量低,相当于田间持水量的50%~80%,需要补充水分才能及时满足植物所需的水分。 相似文献
4.
南亚热带丘陵土壤水分循不及其有效性的研究:III.降雨入 …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亚热带高温多雨,年降雨量大而分布不均,台风雨季节降雨强度大,全年降雨多集中4~9月,占全年的80%以上,因而大大地增加了降雨所起的地表径流,径流也主要集中在多雨季节,特别是在5~8月,占全年降雨径流量的90%左右,形成了南亚热带坡地独特的地表径流特征,南亚热带的降雨入渗对表土层的影响较大,在暴雨过程中,0~30cm土层水分易产生饱和,因而易产生地表径流,从而减少水分入渗,这对作物生长产生不利的影 相似文献
5.
南亚热带丘陵土壤水分循环及其有效性的研究:I.赤红壤水 …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南亚热带低山,丘陵,台地赤红壤总库容,贮水库容,通透库容的占有情况,探讨了水库容的有效性以及不同利用方式的赤红壤有效水库容与无效库容的差异,并对影响赤红壤水分有效性的因素作了分析。结果表明,赤红壤贮水库容小,尤其是有效水库容小,赤红壤水分有效性主要与土壤有机质相关。 相似文献
6.
根据系统实测资料,利用根层土壤水的变化量,按水平衡公式反演得观测年,季及旱月的土壤蒸散量,以三年平均及旱年土壤吸入水量减去蒸散量的结果显示,两个观测试区0~100cm,土层蒸散量大于吸入水量;若以月平均计,则每月蒸散量大于土壤吸水量3.84~8.60mm,土壤水的吸入略小于消耗,一年内土壤水量接近平衡。 相似文献
7.
依据田间实测资料,运用水流的电模拟原理,定量分析了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果树(荔枝,芒果和龙眼)-大气连续体中水流阻力各个分量的大小,变化规律及相对其重要性,结果表明,连续体中的水流阻力主要分布于从叶气孔腔到大气的扩散过程,荔枝,芒果,龙眼叶-气系统的水流阻力P占连续体水流总阻力R的比例分别为93.65%~98.03%,95.68%~99.03%,90.13%~98.71%;果树植株体的水流阻力Rp 相似文献
8.
9.
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水分循环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定位点的实测资料,阐述了南亚热带亚陵赤红壤试区的降雨,蒸散,地形径流,深层贮水和土壤贮水量的动态变化在土壤水分分循环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丘陵赤红壤水分循环中,降雨量多和降雨强度大起着极重要的作用,降雨量多但分配不均匀表成明显的干湿季节,降雨强度大于土壤入渗速率是产生地表径流的关键条件,由大雨而暴雨并持续10 h以上的降雨过程且降雨超过50mm,将产生深层贮水,在干旱季节(1-2)月和10-12月),降雨量仅占年降雨量11.61%-16.46%,而蒸发量却占年总蒸发量33.22%-43.08%,尤其是每隔每年左右的1月或11月前后,常出现持续40多天未下雨的现象,0-100cm土层的蒸散量大于降水渗入量,土壤贮水减量,因此,在雨季防止或减少地表径流,在干旱减缓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或以喷灌方式补充土壤水分,是丘陵区发展“三高农业”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11.
1990-1993年在江西省第四纪红色粘土发育的红壤并掺有第三纪红砂岩风化体的桔园红壤进行了水分性质和水分状况的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桔园红壤中粘粒含量比附近的典型粘质红壤中低,-15MPa土水势时的土壤含水量较低,相应就提高了桔园红壤中的有效含水量。还发现,一年中桔园红壤0-100cm土体内的贮水量较低,即使在丰雨的上半年,土体中也出现低于有效水的含水量范围,这可能与柑桔生长的耗水较大和心上层的土壤容重较大等因素有关。但在100cm以下土层中全年的贮水量都较丰富。桔园红壤0-100cm土体内,不论在上半年或在下半年,其Wf.c值均小于1,反映了其贮水库容中尚存在较大的空间可继续蓄水。 相似文献
12.
13.
14.
焉耆盆地土壤盐渍化日趋严重,直接影响当地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作者运用统计特征值、趋势面分析等方法,探讨了焉耆盆地土壤含盐量、盐分化学组成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发现:(1)除戈壁砾石带外,区内有近60%的土地处于强盐渍化和盐土状态,且主要为氯化物-硫酸盐型盐渍化;(2)荒地土壤的含盐量远大于农田区土壤;(3)表层土壤盐分具有从扇缘到湖滨逐渐增加的趋势,在灌区内土壤盐分随灌溉和排水而呈现季节性变化,但整体上处于脱盐状态。区内土壤盐渍化是在自然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通过节水灌溉、合理开发地下水、完善灌排系统等措施可有效地改良盐渍土。 相似文献
15.
16.
南亚热带杉木林改造对土壤及凋落物持水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杉木林进行改造,是提高林分质量和生态效能的重要措施。该文研究了杉木林改造前期对土壤及凋落物持水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杉木林改造前期,不同林龄段试验林间土壤容重、孔隙度和土壤持水量差异不显著(P > 0.05),但随林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土壤涵养水源能力有所增加。凋落物量及其持水能力随改造林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9~11 a林龄试验林凋落物及持水能力显著高于3~5 a林龄试验林(P < 0.05),而其凋落物持水能力与5~7 a林龄试验林差异不显著(P > 0.05)。浸水试验表明,凋落物持水率随浸泡时间的增加呈对数曲线增长,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反函数关系。凋落物最大持水量远小于土壤最大持水量,仅为土壤的0.18%,0.11%和0.08%,土壤为森林涵养水源的主体。通过分析试验林土壤和凋落物持水能力发现,杉木+米老排+阴香+山杜英+枫香、杉木+火力楠+米老排+阴香+红荷和杉木+木荷+山杜英+香椿+山黄麻改造模式对土壤和凋落物持水能力影响效果较好,其水文功能较高。 相似文献
17.
南亚热带杉木林改造不同树种配置模式的土壤质量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明不同树种配置对杉木纯林改造中土壤质量的影响,以南亚热带地区不同树种配置、林龄11 ~12a的杉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以林龄13a杉木纯林的土壤化学性质为对照,比较不同林分0~ 25 cm土层的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并基于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不同杉阔混交林的土壤质量.结果表明:混交林土壤pH值为4.15 ~4.71,速效氮和速效磷质量分数分别为81.4 ~ 152.8和0.93 ~ 2.39 mg/kg,杉木林pH值为4.06,速效氮和速效磷质量分数分别为30.8和0.76 mg/kg,前者比后者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全磷质量分数除林分C(0.45g/kg)较高外,其余混交林(0.14 ~0.32 g/ks)均小于杉木林(0.34 g/kg);其他指标在不同林分间无一致变化规律.杉阔混交林的土壤质量指数介于0.25~0.64之间;其中,米老排+枫香+香樟+盆架子+杉木、米老排+香樟+阴香+火力楠+杉木、米老排+枫香+香樟+尖叶杜英+杉木3种树种配置的土壤质量指数均大于0.6,表现出较强的土壤改良能力;米老排和香樟树种的土壤改良能力较强,而海南蒲桃和大叶紫薇较差.3种土壤质量指数较大的树种配置,可在我国南亚热带地区的杉木纯林改造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土壤颗粒研究 Ⅲ.赣中丘陵旱地红壤及其各级颗粒的理化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赣中丘陵第四纪红色粘土上发育的旱地红壤中粘土矿物的细粘粒(<0.001毫米)部分以高岭石和蛭石为主,并有一定量的水云母和夹层矿物。各级颗粒的化学组成中,随颗粒由粗到细,SiO2的含量大体上也由高到低;Fe2O3的含量则是砂粒级稍稍超过粉粒级,后一情况与作者过去对太湖地区两种水稻土(白土和黄泥土)研究的结果相似。供试红壤粒径<0.005毫米的颗粒才显示抗压强度,而上述水稻土从<0.05毫米的颗粒就开始有抗压强度。同前所试水稻土一样,在供试红壤中,粒径<0.002毫米的颗粒开始表现出可塑性及膨胀性。 相似文献
19.
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一个重要过程,开展环境因子和改变碳输入对土壤呼吸影响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2015年3月-2016年2月,在南亚热带海岸沙地典型天然次生林中设置去除根系、去除凋落物、加倍凋落物和对照4种处理,采用LI-8100连续观测改变碳输入对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改变碳输入没有显著影响l0cm土壤温度和湿度(P>0.05);不同处理土壤呼吸速率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表现为夏高冬低,最大值出现在5月或者6月,最小值出现在11月或12月;土壤呼吸速率的年均值为加倍凋落物>对照>去除根系>去除凋落物,不同改变碳输入方式均降低了土壤呼吸的Q10值;矿质土壤呼吸、凋落物呼吸和根系呼吸对土壤总呼吸的贡献分别为41.24%、43.29%和15.45%;不同处理土壤呼吸速率分别与土壤温度和湿度呈显著的指数和线性正相关(P<0.05),双因子模型能解释土壤呼吸变异的45% ~ 69%;改变碳输入影响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不同处理土壤呼吸速率与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呈正相关.因此,改变碳输入引起土壤易变碳的变化进而影响土壤呼吸.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南亚热带地区乡土针阔树种人工林土壤不同形态铁铝氧化物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作用特征,为深入理解该地区乡土树种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积累机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凭祥市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试验中心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纯林、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纯林和马尾松—格木混交林3个乡土针阔树种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以及重铬酸钾法分别测定各林分不同土层(0—20,20—40,40—60 cm)土壤铁铝氧化物含量和有机碳含量,采用方差分析法检验各观测指标在不同林分不同土层间的差异性,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探讨土壤不同形态铁铝氧化物与有机碳之间的关系。[结果] 马尾松—格木混交林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马尾松林和格木林,且3个林分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3个人工林土壤中各形态铁铝氧化物含量总体表现为:游离态氧化铁(Fed)>游离态氧化铝(Ald)>无定形氧化铁(Fe0)>无定形氧化铝(Alo)>络合态氧化铁(Fep)>络合态氧化铝(Alp);土壤Fed与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负相关(p<0.05),而土壤Feo,Fep和Alp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南亚热带乡土针阔树种人工林土壤Fed含量高,因而增强了土壤有机碳的矿化能力,Feo,Fep和Alp含量虽少,但有助于提升土壤有机碳的固持与稳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