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旱半夏 以块茎入药,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等功效,外用治痈肿、止血,是生产多种止咳化痰中成药、饮片、剂、露的主要原料。由于农村荒山荒地被开垦,其野生资源逐年减少,而需求量日益增大,导致近年来商品十分走俏,价格不断上升,目前市场已出现供不应求,发展人工种植前景好。旱半夏对土壤要求不严,喜荫蔽环境,可与果树、高秆作物套种。鲜块茎直播,  相似文献   

2.
甜玉米具有味甜、口感好、风味独特等优点,还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是一种果蔬兼用型的新兴食品。为了提高种植玉米经济效益,惠安县于2006年引进甜玉米华珍1号试种,平均亩产鲜穗936公斤。2007年春季示范225亩,平均亩产鲜穗847公斤,每公斤鲜穗玉米市场价为1—2元,一般每亩可获800—1200元.纯利400-600元。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阆中发现半夏害虫新的为害种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夏,俗称麻芋子,以其块茎入药,是一味最常用的传统中药材。全国除内蒙古、新疆、西藏外,大多数省区均有野生半夏零星分布,四川为传统土产地之一。70年代以后,由于采挖过度,加上农业上复种指数提高及化肥、除草剂的大量施用,野生资源逐年减少,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因此,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半夏野生变人工种植成功后,种植面积逐步扩大。随着半夏生长环境的改变和种植的相对集中,栽培半夏的虫害问题日渐突出。已报导为害半夏的害虫有红天蛾、芋双线天蛾、吹绵蚧、蛴螬、金针虫。阆中市1983年人工栽培半夏成功以来,种植一直较为零星分散。自从…  相似文献   

4.
石兰紫菜是生长在福鼎市石兰村海边岩礁上的一种野生坛紫菜。自古以来,自生自灭.纯天然纯野生、无污染,品质佳,味道好,产量低,每年仅有几百公斤的鲜紫菜.每公斤售价高达干元,并供不应求。  相似文献   

5.
江华县涛圩镇山背村5组种烟大户黎得奖1999年种植烤烟0.7公顷,其中水田种植0.66公顷,产干烟1644.4公斤,其中上中等烟占97.5%,、平均每公斤烟价为11元,总收入为18100.9元,1t均667p方米收入为1723.8元。与1998年相比,  相似文献   

6.
信息荟萃     
今年全国大豆种植面积达905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3.7%。但由于入夏以来主产区发生旱情,预计大豆总产量虽有增加,但增长率不大。西去年全世界乳类产品人均占有量为94公斤,而我国人均占有量还不到7公斤。专家预测,未来5年内,我国乳类消费将大幅度上升,特别是液体奶,预计年增长率可达15%。面由于前几年佛手市场跌至每公斤3~4元,药农毁树造成佛手产量锐减。近年因社会需求量大增,每公斤价涨至120元。行家认为,佛手亟待扩大种植,今后10年内市场不会饱和,种植佛手可获高效益。据在药都安徽毫州市召开的全国中医药交易会信息,中药材大多数价格上扬。如萸肉,因减产,由上半年药交会的180~200元(指每公斤价,下同)升至270~280元;丹参由4~5元升至6~7元;黄连从120~140元升至180~220元;浙贝母从34~35元升至65~70元;防风从23~25元升至28~30元;旱半夏从25~32元升至32~35元;天麻升至200~220元;吴莱萸升至55~60元;八角升至48~50元。涨价的品种还有黄芪、积壳、淮山、北柴胡、青木香、益智仁、肉三蔻、白芷、菟丝子、秦芜、苹果、桂皮、地龙、水蛭、鳖甲等。价格下跌的有太子参、构把子...  相似文献   

7.
发展旱半夏前景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旱半夏别名三叶半夏、三步跳、麻玉果,为天南星科植物。以地下块茎入药。野生分布于大部分省区,家种以山西新绛、山东荷泽、甘肃西和为主。纵观全国各大药市,旱半夏销势强劲,价格坚挺,一直攀升。由上世纪90年代每公斤10元上升到现在的30 元以上。专家认为,旱半夏市场潜力大,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不可能饱和,  相似文献   

8.
萝卜响又称萝卜枯,是将鲜萝卜切条晒去50%以上的水分后进行腌制而成。吃起来脆嘣嘣,故称萝卜响。每100公斤鲜萝卜可加工成品萝卜响45公斤,每公斤市场价在4元左右。加工萝卜响经济效益可观,操作程序简单.现将笔者多年加工的工艺作以下介绍:[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姜春林 《新农业》2005,(11):17-17
凤城市凤山区大梨树村农民毛凤满,种植8亩五味子,其中有4亩地2005年产鲜果6000多公斤.以每公斤16元的价格售出,总收入超过8万元,平均亩效益实现2万元。有1株五味子竟结了4.6公斤的鲜果.卖了70多元.创单株价值历史最高纪录。毛凤满成为辽五味子创高产的新闻人物.黑龙江、吉林及辽宁各地的参观者络绎不绝。  相似文献   

10.
茯苓是我国最常用的中药材之一,具有抗肿瘤、镇静、利尿等功能,同时也是大宗的出口药材之一。由于当前松木资源日渐枯竭,菌林矛盾突出。导致茯苓产量锐减,收购价格直线上升,鲜苓已由去年的每公斤1.6元上升到今年的每公斤5元,利用砍伐后的松树蔸作不断根栽培茯苓,具有省工、省时且产量高、质量好,最高产量每蔸产鲜苓90公斤,单个苓最重达60公斤,现将这一新技术作如下介绍。  相似文献   

11.
2004年2月27日四川省农业厅组织有关专家对宜宾县高场镇冬马铃薯示范片进行了现场收挖验收,实收结果表明,种植冬马铃薯的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实地验收的两块冬马铃薯种植田块(肥力中下)共5.5亩,平均实收鲜薯亩(1亩=1/15公顷,下同)产1024.6公斤,商家地边收购价每公斤0.74元,平均亩产值755.98元,扣除亩生产成本336元,种植户亩增纯收入419.98元。  相似文献   

12.
林辉 《福建农业》2007,(9):11-11
西一寸"为日本大粒蚕豆新品种,以采收鲜荚为主。平潭县2005年引进试种50亩,2006年扩大种植300亩,平均亩产鲜荚1345公斤,以每公斤鲜荚1!40元价订"陵  相似文献   

13.
半夏,天南星科半夏属植物,为常用中药材。以干燥块茎入药,主治咳嗽、气喘痰多、反胃呕吐等病、今年发现半夏蛋白有抗早孕和抗肿瘤作用等,是多年来紧缺的中草药材之一。半夏的适宜种植区,所产半夏色白、淀粉高、形状好,深受用户欢迎:半夏野生栽培变人工种植成功后,种植半夏成为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增加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然而,长期依赖采挖野生半夏作种,致使野生资源濒临枯竭,种价居高不下,病害逐年加重,成本剧增,效益下降,种植面积锐减。  相似文献   

14.
天水地区旱半夏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旱半夏为天南星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药用地下块茎,具有燥湿化痰、和胃止呕、消痞散结等功效,为常用中药品种,医药行业需求量很大。天水地区气候温润,适宜旱半夏生产,天水旱半夏历来以野生资源为主,近年来由于市场需求量的增加和价格的上升,对野生旱半夏开始掠夺性的采挖,使野生面积逐年减少,产量锐减,而人工种植由于受种源、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产量也不高,市场货源紧张,产品供不应求。  相似文献   

15.
旱半夏属天南星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以块茎为药,有燥湿化痰、消肿止痛之功效。由于野生旱半夏满足不了医用需求,因此,发展旱半夏种植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迤车镇近年来旱半夏示范种植经验,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眼下,正是野生石斛成长的黄金时期,来到凤庆县郭大寨乡松林村大寨小组,只见龚天国正忙着管理今年1月份才种下、长势良好的石斛。他高兴地说:"我家2015年开始在核桃树、水冬瓜树上发展石斛,现在已种植50多亩,每亩可采收鲜条8公斤左右,按最低价520元每公斤计算,可实现收入4000多元。"  相似文献   

17.
自1988年起,我们对沂蒙山区野生半夏品种资源进行了调查及人工栽培技术研究,在多年的调查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在野生条件下能白花授粉结实的半夏单株,这种半夏经人工驯化栽培,1个1.5g的半夏块茎1年可以结种40~50粒,从而解决了半夏自然结实率低、生产上无种可用的难题,为提高半夏繁殖率探索出了一条道路。  相似文献   

18.
宜宾县合什镇农民2004年种植朝天椒“天宇3号”1000亩,截止2004年9月5日,每亩(1亩=1/15公顷,下同)已产800公斤鲜椒。以每公斤鲜椒平均售价2.00元计,每亩产值达1600元(并且鲜椒采摘还将持续到10月下旬)。扣除每亩需投资肥料、种子、地膜、农药等费用360元,每亩获利1200元以上。他们的栽培技术如下:一、适时播种播种时间最好在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选背风向阳、前茬未种过茄科蔬菜的地块作苗床,苗床宽度1~1.3米,长度随地势而定,但以不超过10米为宜。苗床施足基肥,每10平方米苗床施入腐熟的农家肥200公斤,尿素0.5公斤,磷酸二氢钾0.2公斤,粪、…  相似文献   

19.
半夏(Pinellia ternata Breit.)又名三叶半夏、地珠半夏,为天南星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以块茎入药,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的功能.可治疗痰饮、咳喘、胸脘痞闷、恶心呕吐、眩晕;生用外治痈肿、蛇伤等.近年来国内销量及出口量成倍增加,而野生资源及产量却不断减少,从而使供求缺口扩大.市场价格上涨至40~50元/kg,药房零售价高达80~100元/kg.  相似文献   

20.
高山四季豆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遂昌县应村乡为了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2003年示范种植四季豆350亩,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建立高产示范方60.3亩,收总产119.7吨,平均亩产1985公斤,每公斤产地销售价2.4元,亩产值4764元,经济效益比单一种水稻增加9倍,其中陶建平户种植2.5亩,总产5.92公斤,亩产2368公斤,亩产值5683.2元,经济效益比单一种植单季稻增加10倍。现将示范方主要栽培技术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