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Bt转基因抗虫棉田主发害虫种群调查 2002年,西华县植保站在艾岗乡牛庄中队进行了Bt转基因抗虫棉田与常规棉主发害虫发生活动规律调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Bt转基因抗虫棉田棉铃虫已得到有效遏止,发生量明显低于常规棉田,各代卵和幼虫发生高峰期较常规棉晚3~5天,乱代现象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2.
抗虫棉对长江棉区棉田昆虫种群演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抗虫棉对棉铃虫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及抗虫棉对非鳞翅目害虫及天敌种群的影响 ,初步提出了长江棉区抗虫棉田害虫综合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3.
抗虫棉田间主要害虫动态及生态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海芝  王桂英  禹淑梅  杨首乐 《安徽农业科学》2003,31(6):1072-1072,1082
转Bt抗虫棉基因对棉铃虫幼虫具有较强的抗性 ,棉铃虫种群数量明显减少 ,不再是主要害虫 ;棉蚜、棉叶螨等刺吸式害虫的种群数量上升 ,危害加重。对抗虫棉田害虫采取生态手段进行综合防治 ,棉花产量较对照化学防治增产 13 .6%以上 ,投资少 ,效益高 ,天敌资源恢复增强 ,达到保护农业环境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抗虫棉田害虫发生特点及防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转BT基因抗虫棉在我市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主要品种为新棉33B、荷棉3号,由于抗棉铃虫效果好,缓解了棉铃虫防治的压力,减少了防治成本和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大面积抗虫棉的种植,使棉田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大的变化,这势必引起害虫种群及为害程度的变化.了解这种变化,对指导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从1997年开始,我们对转基因抗虫棉进行了大量观察研究,观察抗虫棉田害虫的动态变化,为综合防治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德州市1997—2005年抗虫棉棉铃虫发生情况的系统调查和数据分析,表明抗虫棉对各代棉铃虫有较好的控制作用,但防治压力仍然较大,其他寄主田已成为棉田棉铃虫的主要虫源基地。种群数量的消长主要受气候、虫源、食料、天敌、及防治状况等综合影响。防治策略上,对二代棉铃虫要适当施药防治,对三、四代棉铃虫应注重施药防治,重点保护棉花蕾铃;同时,注重对玉米、花生、大豆、辣椒及蔬菜田棉铃虫的防治,减轻棉田防治压力,全面压低棉铃虫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6.
随着2007年开始我省禁止使用5种高毒化学农药,以及抗虫棉田优势害虫种群变化。对主要的危险性害虫的综合管理带来一系列新课题。农技推广人员和广大棉农要高度重视,及早应对采取有效方法确保棉花丰产稳产,下面仅就生产中具体问题谈一点看法。一般情况下转基因抗虫棉田内2代棉铃虫  相似文献   

7.
旨在研究陕西菜田烟粉虱和白粉虱的数量结构,为粉虱风险评估和防治策略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定点调查与普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陕西关中、陕南和陕北不同生态区、不同季节、不同蔬菜作物以及不同菜田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的种群分布和组成进行研究,并结合mtDNA-CO1标记基因实现对陕西菜田烟粉虱的生物型鉴定。结果表明,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的分布和种群组成因地区、季节、作物种植模式不同而异。其中烟粉虱均呈现优势分布,并占到种群数量的67.2%~100%。采用标记基因技术、序列同源性分析和系统发育研究,明确了陕西菜田烟粉虱生物型为Q型烟粉虱。  相似文献   

8.
凌芝  陈建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645-10647
主要针对转基因抗虫棉抗虫时空性问题,棉花不同生育期、植株部位、不同害虫世代抗虫性的变化,抗虫棉对棉田害虫和天敌种群结构的影响,害虫对抗虫棉毒蛋白的抗性,抗虫棉抗性基因的漂移,抗虫棉籽产品的安全性问题等潜在的生态风险性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降低转基因抗虫棉潜在的生态风险性措施。  相似文献   

9.
1997年,沧县开始大面积种植抗虫棉"新棉33B",1998年全县种植面积扩大到2 133hm2,占全县棉花面积的46%.为更好地利用抗虫棉的抗虫作用,准确掌握抗虫棉田棉铃虫生物学特性发生变化情况及抗性演变规律,对其进行饲养观察,记载其2龄以上幼虫成活率、化蛹率、蛹的羽化率、成虫产卵量、卵的孵化率.  相似文献   

10.
采用系统调查方法,研究了在转基因抗虫棉的棉田害虫群落情况.结果表明:在四川棉区,转基因抗虫棉对棉田昆虫群落组成无影响.转基因抗虫棉能有效控制棉铃虫、棉红铃虫等鳞翅目害虫的发生数量,并将其种群控制在较低水平;转基因抗虫棉对棉田中棉蚜、红蜘蛛的群落数量无影响,但蝽类的群落数量比常规棉田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