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小娟 《广东蚕业》2001,35(2):47-47
由广东省丝绸集团公司立项资助,华南农业大学蚕业服装系研究人员经过近10年研究的“小蚕每日一回,大蚕每日二回平面育”于2000年底在广州通过了由广东省教育厅组织的专家鉴定。该研究成果改进传统的养蚕方法,变多回育为少回育,大大降低养蚕劳动强度,既省工又省力,养蚕用工比传统的养蚕法节省30~40%,养蚕成绩与普通育  相似文献   

2.
养蚕生产是一项劳动密集型产业,养蚕用工多,劳动强度大,成为制约养蚕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为此,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对省力化养蚕进行了大量的探讨和摸索,经大量的试验证明,全龄采用一日二回育是可行的,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为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养蚕成本,根据小蚕的生理和塑料薄膜覆盖育能保持桑叶新鲜的特点,我们在一日二回育的基础上,进行了小蚕期( 1~3龄)一日一回育、壮蚕一日二回育试验,进一步提高工效、降低用工成本,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品种贵蚕三号,贵州省蚕科所家蚕研究室提供。1 .2 供试桑品…  相似文献   

3.
随着蚕业各项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大地促进了蚕丝业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在农村推广的少回育技术,使蚕茧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劳动生产效率与蚕农的经济效益得以不断的提高.然而,有关原蚕少回育方面的研究报道却相对较少,更没有相关的饲育技术标准.目前的种茧生产中,原蚕饲育普遍采用的还是常规育标准,其饲育用工成本相对较高,生产效率也较低,工人的劳动强度也较大.对此我们从1999年开始对原蚕少回育进行了试验研究与小规模的生产应用,探索原蚕少回育的可行性和少回育的饲育技术标准,以期降低用工成本和劳动强度,提高蚕种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4.
稚蚕平面每日二回育的抗病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稚蚕平面每日2回育是在现有的3~4回育基础上的又一次飞跃,是根据稚蚕个体呼吸量少,对高温多湿和CO_2抵抗力强的生理特性的研究。本试验对蚕在不同饲育回数下的健康性,以及对不同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等方面进行一些探讨。现汇报整理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1、材料 蚕品种,春苏5×苏6,本校蚕种场提供;CPV、NPV白僵菌,绿僵菌由本校蚕病实验室提供。  相似文献   

5.
<正> 经过二年来的实践和改进,已建立起1~3龄每日只需给桑一次的“小蚕片叶立体育”技术。在此基础上,1989年春蚕期我们根据中国农科院蚕研所提供的资料,进行了4龄蚕1日1回育的探索性试验,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试验情况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稚蚕每日一回育的几项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过去,我县饲育小蚕均采用一日四回(?),这不仅费工费时,而且共育费用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存中国农科院蚕研所(?)仁政副研究员的具体指导下,从1988年春蚕期开始,进行了稚蚕每日一回育的试验示(?)和推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二年来,(?)县西宁乡共有3450张蚕种(其中春蚕485(?),夏蚕201张,秋蚕2774张)推广应用了  相似文献   

7.
稚蚕平面每日一回育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稚蚕的少回育技术,建国以来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下,由建国初期的每日10—12回育减少到现在的3—4回育,取得很大进步,并先后推广了稚蚕防干纸育,塑料薄膜覆盖育以及小蚕炕床(房)育等。对养好稚蚕、稳定蚕作,节省桑叶,提高劳动生产率等,都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试验在总结现有小蚕饲育技术的基础上,于1987年设计试验成功稚蚕平面每日一回育,并在农村基点进行中试,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现将试验和中试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秋期大蚕条桑1日2回育与当前蚕区片叶一日四回育的生产成绩一致,表明秋期大蚕采用条桑一日二回完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为节省劳力,经试验春蚕大蚕期改1日4回育为1月2回育是可行的,但夏蚕期气候,叶质,蚕品种等与春蚕期差异极大,是否可行?笔者于1996年夏蚕期,以“薪杭×科明”蚕品种为对象,用夏伐桑的疏芽和春伐桑的条桑,在5龄期进行1日2回育和片叶1日4回育对比试验,结果条桑1日2回育转片叶1日4回育见熟早,健蛹率高,全茧量、茧层率略高。但差异不显著,证明了夏蚕期采用疏芽或条桑1月2回育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正> 为提高养蚕劳动效率,减轻劳动强度,解决蚕区劳动力日益紧张的矛盾,我们就现行芽叶或片叶饲养采用蚕座覆盖,并配合相应措施,减少给桑回数,对给桑回数降至2~3回的少回育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一、试验材料与方法1.供试蚕品种 1986年春、中秋、晚秋蚕期为苏_5×苏_6,1987年中秋蚕期为75新×7532。2.试验方法各区1~4龄为穿孔塑料膜覆盖2回育(1~2龄上盖下垫四面包折,3~4龄只盖不垫,每次给桑前半小时揭膜换气)。五龄开始分设2回育,3回育,分别采用孔径约0.2mm 的聚乙烯薄膜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夏秋蚕大蚕薄膜覆盖二回育养蚕技术推广进行了试点试验,测试了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并就该项省力养蚕技术要点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2.
小蚕笼箱密闭育、大蚕简易蚕台育是根据小蚕和大蚕的不同生理特点而研究的两种省力养蚕法。将此两种方法组合在一起配套使用,不仅能满足小蚕对高温、多湿和叶质的特殊需求,又可解决大蚕期蚕室、蚕具不足的矛盾,节省桑叶和劳力。本试验结果表明,组合养蚕与普通育相比,幼虫龄期经过可缩短1~2天,收蚁结茧率提高5.33%,张种产茧量增加15.80%,张种产值增加52.02元,节省给桑和除沙劳动力30%左右,具有增产增收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小蚕片叶立体一日一回育的基础上,试验了平行串法小蚕片叶立体一日一回育,与立体一日二回育比,节约用桑3%,节约劳力36%,张种产量提高8.5%,还阐明了该法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4.
塑料折蔟本来是作为蚕儿上蔟结茧的一种蔟具 ,但经我县改制后已广泛用于饲养大蚕 ,群众称之为“大蚕漏空透气育” ,该项新技术具有省工省力、节本增效、简便易行的特点 ,深受广大蚕农的欢迎。1塑料折蔟的改制我县在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研讨的“漏空透气蚕座3~4龄一日一回育”的启示下 ,近几年开展了“大蚕漏空透气蚕座一日一回育”的试验研讨 ,并重点对塑料折蔟的改制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经反复试验对比 ,由江苏省丝绸公司镇江塑料蚕具厂特制生产的16峰(峰高10cm)和10峰(峰高12cm)的两种规格比较实用。2塑料折蔟的使用…  相似文献   

15.
董有春 《蚕学通讯》2008,28(3):10-11
通过壮蚕一日二回育与四回育的对比试验表明:在加强技术管理的前提下,壮蚕采用一日二回育,对家蚕幼虫体质及茧质影响不大,可节省劳动力、节省桑叶.在我县推广壮蚕一日二回育省力化饲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陈兰霞 《蚕桑通报》1995,26(1):48-50
小蚕一日二回育技术介绍湖州市农业局蚕桑站陈兰霞随着农村产业结构变化,大批劳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养蚕劳力矛盾日益突出。蚕业生产是一项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了适应农村形势的发展,养蚕业必须改革传统的每日多回给桑的生产方式。我市从1991年开始研究推广省力化养...  相似文献   

17.
<正>为改革传统的养蚕工艺,提高蚕桑生产经济效益,1990年起我市引进了小蚕人工饲料育的先进技术,并在大蚕期配套进行条桑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991年夏季我们建成了1120m~2、一次可饲养200张蚕种的小蚕人工饲料育饲育中心,采用1~3龄人工饲料平板1回育。饲育前蚕室、用具彻底消毒,每张蚕种备干体饲料4公斤,收蚁前1日将干体饲料与清水按1:2.2比例充分搅拌均匀、装袋、成型、高压灭菌后备用。蚕卵卵面进行充分消毒,蚕种定量分区,放入纸盒内进行补催青。收蚁时将纸盒中的蚁蚕连同卵壳与少量未孵化的蚕卵扫落在饲育框内的平板饲料上,饲育室的温湿度,1~2龄温度为29~30℃,湿度为85—  相似文献   

18.
进行秋期大蚕条桑一日二回育与当前蚕区片叶一日四回育的生产试验,结果成绩一致,表明秋期大蚕采用条桑一日二回育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薛志成 《蚕桑通报》2004,35(3):56-56
蒸笼一日一回育,是根据小蚕喜高温多湿环境和对二氧化碳抵抗力强的生理特点,结合农村分户养蚕、饲养规模小、条件差等实际情况探索出的一种简易养蚕新法。1制作蒸笼与消毒用竹制成,形似家用炊食蒸笼。每个笼格高8~10cm,直径70~80cm,在笼格高2.5~3cm处设底,底用竹片并列镶嵌而成,竹片之间留0.1cm宽缝隙,底面平坦,格与格重叠结合要紧密,不能漏气,最上层加盖。一张蚕种仅需6格蒸笼,即可饲养至3龄末。蒸笼和各种小蚕具用清水洗净后,用蒸汽蒸1h,晒干后,再用1%有效氯漂白粉液浸渍30分钟,才能使用。2快速收蚁与给桑蚕种拿回后,立即平铺在铺有纸张的…  相似文献   

20.
李冬兵  王洪江  方杰  邹邦兴  曾泽彬  王一 《四川蚕业》2019,(收录汇总):1-4
2021~2022年在宜宾市珙县、高县开展多批次1~2龄小蚕人工饲料共育试验。结果显示:饲料共育至3龄起蚕,张种利润为6.31元,比桑叶共育高2.84元,效益提高了81.73%。主要原因一是能有效降低共育户采桑、喂蚕的劳动强度,减少用工量、用工时间,大大节省用工成本;二是提高了养蚕安全性。适于在宜宾农村开展适度规模化小蚕人工饲料育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