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鱼蚌蟹混养是将河蚌育珠和池塘养鱼、池塘养蟹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生态渔业形式,这种养殖方式具有立体利用水体养殖空间、合理利用饵料、大幅度提高水体养殖效益等优点.目前,鱼蚌蟹混养在浙江省绍兴县一些渔场得到了推广应用,取得了一定的经验,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鱼蚌混养是将河蚌育珠和池塘养鱼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生态渔业模式。这种养殖模式具有立体利用水体养殖空间、合理利用饵料、大幅度提高水体养殖效益等优点,能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来随着珍珠市场行情的不断走低,鱼蚌混养模式已逐步得到广大珍珠养殖户的认可。鉴于养殖模式的改变,珍珠养殖户在鱼蚌混养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3.
池塘大面积鳜蚌混养高产高效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鱼蚌混养是将河蚌育珠和池塘养鱼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生态渔业形式。这种养殖方式具有立体利用水体养殖空间、合理利用饵料、大幅度提高水体养殖效益等优点。目前 ,鱼蚌混养在我国一些地区得到了推广应用 ,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浙江省诸暨市王家井养殖场利用 2 0 0亩池塘开展了鱼蚌混养试验 ,取得了产值 3 4 2万元、净利润 81万元的好成绩 ,现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一、养殖条件鱼蚌混养池塘为标准的长方形土池 ,共有 9口 ,每口 2 2 .2亩 ,合计面积 2 0 0亩。池塘水深 2 .0 m左右。每口池设增氧机一…  相似文献   

4.
鱼蚌蟹混养是将河蚌育珠和池塘养鱼、池塘养蟹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生态渔业形式,这种养殖方式具有立体利用水体养殖空间、合理利用饵料、大幅度提高水体养殖效益等优点。目前,鱼蚌蟹混养在浙江省绍兴县一些渔场得到了推广应用,取得了一定的经验,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生态  相似文献   

5.
方美娟 《河北渔业》2011,(6):28-29,43
<正>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养殖品种结构不断优化,养殖方式更加科学合理。本试验采用珍珠蚌、三角鲂混养,池塘立体养殖的方式,养殖效益高,具有周期短、经济效益好、无公害等特点,可以立体综合利用水体资源,有利于改善水生生物的食物链结构、提高饵料利用率、提高水产养殖业的经济效益。蚌鱼立体养殖系在河蚌育珠池塘内混养三角鲂为主,并适当混养部分其他  相似文献   

6.
池塘鱼菜共生立体综合种养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池塘中种植空心菜,每亩池塘能采收1000~3000千克的产量,良好的水环境鱼产量也能增产10%左右。因此,池塘中水面种植空心菜、水下养鱼的立体综合种养,有着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现将池塘种植空心菜、鱼菜共生立体种养技术初探总结如下,供参考。1.池塘的选择和清整最好选择老旧和底泥淤积较厚、水质肥、透明度低于30厘米的池塘,  相似文献   

7.
<正>池塘原位水质调节技术是在养殖池塘水体中,通过引入具有较强分解能力的复合菌群来调节水质,使池塘水质达到养殖鱼正常生长需要的指标范围。这种池塘水体修复技术,目前在水产养殖实际生产中正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一、材料与方法1.供试池塘在广西玉林市福绵区升平养殖合作社黄颡鱼养殖池塘进行,  相似文献   

8.
<正>C海水池塘立体养殖技术技术概述:海水池塘立体养殖技术是根据不同养殖生物间的共生互补原理,利用自然界物质循环系统,在一定的养殖空间区域内,通过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使不同生物在同一环境中共同生长,实现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的一种养殖方式。在一个池塘水体中,上层水养虾,池塘底部  相似文献   

9.
提高池塘渔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研究丁玉娟,徐士桢,陈文仁,蒙兴华,王世隆,陈发容,王世平(湖北省水产局)(湖北省枝江县水产局)(枝江县江口养殖场)为了探索出适合江汉平原地区以渔为主,立体开发的池塘养鱼的优化模式,则以利推动我省池塘养鱼生产发展,我们...  相似文献   

10.
池塘养殖在水产养殖中占比大,养殖单产不断增长,带来水产品质量下降、鱼病高发及水域养殖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同时百姓对餐桌食品质量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转变增长方式,科学利用水域资源,实施池塘健康养殖,生产质量安全的水产品,成为水产养殖业发展的主题.池塘健康养殖技术就是通过将传统池塘改造升级成连片精养鱼塘、池塘工程化循环流水养殖等先进养殖设施,强化养殖过程管理,投喂鱼类专用颗粒饲料,加强鱼病防治,有效降低鱼药使用量,并对养殖污水进行净化循环再利用和达标排放,不对养殖系统内外水体环境产生公害,生产产品质量安全,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1.
海水围塘虾蟹贝新型综合养殖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三门县是海水养殖大县,拥有海水围塘养殖面积8万多亩,养殖模式以虾蟹贝立体生态混养为主,该种模式充分利用了混养生物学原理,通过将不同食性、不同摄食方式和不同栖息习性的种类放养在同一水体中,达到了充分利用水体空间、饵料资源的目的,在优化池塘生态结构、加强池塘物种多样性、提高抵御外来干扰能力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养殖过程中由于清塘消毒不彻底、养殖密度不断升高及不科学的养殖管理方法等原因,导致塘底环境恶化,水质易败  相似文献   

12.
<正>池塘内循环流水养鱼技术采用新型的循环流水"圈养"模式,能够有效收集鱼类的排泄物和残饵,并转化利用,既解决了普通池塘养殖产生的自身污染,又做到了变废为宝,从根本上解决了水产养殖水体富营养化及养殖污染问题,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紧密结合本县示范推广试验,研究与应用了改建现有单口池塘、合并现有两口池塘、新建池塘等三类池塘内循环流水生态、健康养殖集成技术,供广大  相似文献   

13.
综合养鱼,也称立体渔业,即以鱼为主搞多种经营。其基本原理是以生态学为基础,根据自然界生物的相互作用,充分利用池塘、池埂生物资源的互补作用,提高整个池塘的生产力,达到提高养鱼的社会、经济效益。(1)生态效益。若采用综合养鱼,池塘上引进种植业、畜牧业、加工业等,可使池塘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有机结合,使各系统自身的有机废物利用到整个系统的循环中去,既避免了环境污染,又维护了生态平衡。(2)社会效益。由于养殖品种的增加,可提高劳动就业率;降低风险,生产较为稳定。(3)经济效益。由于增加  相似文献   

14.
正海水池塘刺参生态混养对虾可有效防控刺参池塘生物敌害,并充分利用对虾残饵、排泄物,全程不投喂人工饲料,实现养殖水体时间、空间等资源的充分利用,达到绿色生态、节能环保的效果。刺参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海水养殖品种之一,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传统刺参单一品种的池塘养殖存在敌害生物侵扰、大量天然饵料难以被充分利用、夏眠期池塘闲置水体资源浪费等问题。近年来,  相似文献   

15.
底排污技术是指在池塘底部修建集污孔,在池塘边修建排污井和沉淀过滤池,达到改善池塘底部环境、养殖水体循环利用、尾水零排放的良性循环效果。笔者经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淡水池塘养殖底排污技术在我国四川、江苏、宁夏等地区示范应用效果显著,不但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更是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过对天津地区淡水池塘养殖的调研,笔者2019年在天津地区淡水养殖池塘进行了底排污处理技术应用。  相似文献   

16.
池塘立体生态养殖,是依据不同生物的生活习性,在同一池塘中进行多品种、立体化养殖的一种先进养殖模式。海蜇和鱼、虾、贝立体生态养殖的优点:一是充分利用了池塘的上、中、下层水体空间,可以有效提高单位水体生产能力和池塘使用效率,避免单一品种养殖减产和绝产所带来的风险;二是海蜇和贝类以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为饵料,使水中的天然饵料生物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可以有效降低养殖成本;三是鱼、虾的残饵、粪便是很好的肥料,可以促进浮游生物的繁殖,反过来又为海蜇和缢蛏提供了饵料;四是贝类在滤食浮游植物的同时,也滤食水中的细菌和有机碎屑,有效净化了水质。因此立体生态养殖具有成本低、病害少、风险小、效益高的特点,是一种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循环利用的新型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7.
池塘鱼果结合立体开发,在池塘渔业中是一项见效快、效益高的开发性渔业,可调整渔业生态结构,增加经济收入。笔者于1994—1995年在湖南省邵阳市东效渔场利用一口面积1.3亩的池塘进行鱼果结合立体开发试验,经验收,1995年总产鲜鱼  相似文献   

18.
根据加州鲈掠食性和对饲料蛋白及水质的要求特点,在加州鲈池塘中套养鲟鱼清理沉入水底的残饵,以便更有效利用水体资源,改良和净化水体环境,为池塘混养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9.
驯化养鱼做为一种池塘高产养鱼方式,在北方地区被普遍推广。但目前推广的以鲤为主体鱼的驯化养鱼模式却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养殖品种较单调,不能充分利用水体空间与饵料资源。我国传统养鱼特点为立体养鱼,即根据鱼类的栖息习性,不同水层饲养不同种类鱼,充分利用池塘水体空间和天然饵料资源。但由于北方人喜食鲤鱼,这就使传统养鱼在北方地区受到一定的限制。我们把传统养鱼与驯化养鱼相结合,进行以鲤为主体鱼,多品种混合搭配的驯化养鱼试验。通过分析多品种混合搭配对驯化养鲤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确定驯化养鲤的适宜放养模式,进一步提高驯化养鱼产量,并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蒋宏斌 《科学养鱼》2012,(10):83-84
底层微孔增氧又称底充式增氧、底部微孔增氧、底层微孔曝气增氧等,这里我们统一称"底层微孔增氧"。底层微孔增氧装置已列入《国家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获得了国家农机补贴,在全国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应用。底层微孔增氧是一种新型水体立体增氧技术,其利用管道将空气输送到池塘底层增氧装置,通过曝气增加水体的上下、左右流动,达到池塘底层水体温度与中上层水体相近,同时通过调整气泡的大小和运动,提高了空气与水接触面,增加了水体溶氧量,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