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缢蛏、泥蚶虾池底播混养是一种较理想的滩涂和虾池混养贝类的生产模式,且缢蛏、泥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很受人们的喜爱,市场供不应求。一、材料与方法1.养殖池的选择:根据缢蛏、泥蚶的生态习性选择胶洲湾北岸、城阳区的上马、河套等镇的养虾池,池底为软泥质和软泥半沙质,虾池进、排水条件良好,水质无污染。推广面积1000亩,共35个池,水深1.5m~2.0m。2.整埕:冬季将池水排干,每1.5m修一中间隆起、两边略低的埕,长度依地形几米至几十米不等,埕之间挖宽30cm,深10cm的沟,埕面耙平。3.苗种放养:(1)…  相似文献   

2.
养虾池底播魁蚶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养虾池混养魁蚶的底质选择、播苗密度、苗种规格、池水调近和魁蚶在虾池中越冬等进行了试验研究,270亩混养试验池,平均亩产对虾106.3kg,魁蚶124.1kg,混养比单养平均亩增效益1438.4元,总增效益38.84万元。技术鉴定认为:本研究成果属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3.
对虾、缢蛏、泥蚶虾池底播混养具有周期短、易管理、生长快、产量高、效益好等优点,是一种较理想的混养模式。现将我们进行的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虾贝混养,有利于净化虾塘水质和生态平衡,挖掘虾塘生产潜力,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江苏省赣榆县1999年实施虾蛏混养面积9800亩,收获缢蛏1638吨,对虾410吨,亩增加收入1800元。 本项生态农业技术模式适宜在泥质或泥沙底质的虾塘泥滩推广;其模式建设的技术要点如下: 一、虾塘选择与清整 1.水质水源:以自然纳潮为主,水质无污染,海水比重1.008~1.022之间,最适1.010~1.015,水温3~32℃,最适15~25℃, pH值7.5~8.4。 2.虾塘底质:以软泥质或泥沙混合质为佳,纯沙质…  相似文献   

5.
泥蚶(TegillarcagransaLinnaeus)属广温、广盐性贝类,盛产于我国浙江、福建江苏、山东沿海地区,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近年来,泥蚶室内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在我国得到较快发展,一些常规操作技术日益普及,但是,目前泥蚶人工育苗中还普遍存在着生产不稳定、质量差等问题,在一定程序上影响了泥蚶养殖业的发展。笔者在多年的育苗生产实践中,总结了泥蚶人工育苗中提高幼虫及稚贝成活率的几个主要技术问题。一、育苗设备条件泥蚶育苗厂育苗设施需保证水、电、气、热的顺利供应,在大批倒池、阴雨天等意外情况发生时,也能…  相似文献   

6.
在同一地区、同一季节和基本相同的设备条件下,众多育苗厂的生产结果却呈现十分悬殊的差距,这其中单细胞藻类的培养是否成功起着关键的作用.由于泥蚶育苗池量多、季节长,中后期又处于高温季,因此,如何保证藻种不老化、不污染和保持稳定的供应量是泥蚶生产性育苗中单细胞藻类培养的要点.  相似文献   

7.
缢蛏养殖具有生长快,周期短,易管理,产量高,效益好等特点,是一种理想的滩涂养殖贝类.几年来,我们采用网围养殖方法,取得了较好经济效益.现将几点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一、泥蚶习性泥蚶活动能力差,不能潜入较深的泥层里生活,喜欢栖息在河口或内湾风浪平静、潮流畅通,稍有淡水注入的低潮线泥涂上,营浅埋生活。活动是依靠斧足的伸缩在涂面上匍匐运动。泥蚶对温度的适应能力很强,适温范围为2.5~38.5℃,生长最适温度范围为15~28℃。泥蚶对海水比重的适应能力随个体大小而异,成蚶适应范围1.008~1.022,最适范围为1.010~1.014。低于1.004时会造成死亡。泥蚶是滤食性摄食的,饵料组成有:有机碎屑、浮游硅藻、底栖硅藻、舟形藻、曲舟藻、菱形藻、骨条藻、圆筛藻、重轮藻、海发藻及小型浮游动物(如拟铃虫、薄龄虫…  相似文献   

9.
10.
我们自1997年开始,利用原有的对虾养殖池进行泥蚶养殖,面积逐年扩大,目前已发展到 1000多亩。这种养殖方法投资少,成本低,经济效益高,易管理,现介绍其技术要点如下:1放苗前的准备工作1.1底质泥蚶属埋栖贝类,喜欢泥沙底质,泥占70%,沙占30%左右为宜。虾池大小不限,有进、排水闸门即可。1.2松土收虾后,将虾池中的积水全部排空,封闭好进、排水闸门,晒池子,到12月份进行松土。具体做法是用推土机和小型拖拉机带犁耕翻,深度约15~20 cm,然后再曝晒 20天,3月中旬进水浸泡池子,3月下旬进水冲…  相似文献   

11.
泥蚶养殖     
福建省云霄县养蚶生产已有悠久历史和丰富经验,解放后由于党的正确领导,产量年增。去年在大跃进形势鼓舞下,大胆创造了养蚶从高潮区推向低潮区的经验,使全县养蚶生产获得平均亩产10,428斤。他们主要的技术经验是:  相似文献   

12.
泥蚶的养殖     
泥蚶盛产于山东、浙江、福建、广东等省沿海,是我国四大养殖贝类之一(牡蛎、蛤仔、缢蛏、泥蚶)。因其血液中含有血红素,血液呈红色。泥蚶软体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并含15种氨基酸和维生素B12、维生素A、维生素B1、B2、C等,营养丰富,鲜美可口。现代泥蚶提取物对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13.
泥蚶[Tegillarca granosa(Linnaeus)]肉味鲜美、蚶血鲜红,蚶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B12,蚶壳可入药,有“消血块,化痰积”之功效。泥蚶广泛分布于山东以南沿海,文登市五垒岛湾和埠口湾自古就是其天然的繁衍场地,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资源遭到破坏,产量锐减,为了恢复和发展文登市泥蚶产业,文登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组织实施了泥蚶综合养殖。现将各个生产环节的技术要点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李兵 《科学养鱼》2004,(9):32-32
2002年我们对500亩潮间带滩涂进行改造,建成了低坝蓄水养殖区,进行泥蚶养殖。通过两年来的低坝蓄水泥蚶养殖试验,泥蚶亩均产600千克,最高产量可达800千克,是平涂泥蚶养殖产量的1.5-2倍。现将低坝蓄水泥蚶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李兵 《齐鲁渔业》2004,21(10):19-20
海门市包场镇沿海滩涂自1999年起进行开发利用,虽已对潮下带滩涂进行了平涂自然性养殖,对潮上带滩涂通过改造进行了高涂蓄水养殖,但尚有数千亩潮间带滩涂未开发利用。从2002年起,对500亩潮间带滩涂进行改造建成了低坝蓄水养殖区,并养殖了我国沿海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海产贝类——泥蚶,其肉含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蚶血鲜红,肉味可口,是传统的滋补食品,为人们所喜爱。2年来的低坝蓄水养殖泥蚶亩产达600奴,最高产量800kg,是平涂养殖泥蚶产量的1.5~2倍,这是潮间带滩涂开发利用的一种新型养殖模式。现将低坝蓄水养殖泥蚶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钟进 《水产科技》1992,(5):12-12,21
海康县东里镇三吉港于1990年开始发展泥蚶养殖,全港养殖面积380多亩,一般亩产在500公斤左右,最高达1400多公斤,效益显着,已初步形成为泥蚶养殖生产基地。现将养殖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泥蚶人工繁殖育苗在江苏沿海地区起步较晚,为了综合利用河蟹育苗场,以提高育苗场的经济效益,笔者于2001年2月~2001年5月进行了泥蚶早繁育苗技术的试验研究,通过对35kg(约8400只)亲蚶的提早升温、促热、催产育苗,最后产苗约5亿粒。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苗池改造。本试验在江苏省如东县河蟹育苗场进行,选择该场水泥蟹苗孵化池8口(规格为5m×4m×1.5m作为泥蚶育苗池(兼作催产池),用水泥浆将池壁、池底抹平,并在原出水管道上安装可控排水速度的阀门,以便倒池、采苗之需。改造后的育…  相似文献   

18.
在今年进行的第一次“读者调查活动”中,有许多读者询问基层养殖户是否可以投稿,他们很希望把自己的养殖体会寄给我们,同时还有许多养殖户希望能看到基层一线人员的亲身养殖体验。《科学养鱼》是广大基层养殖户的杂志,因此大家的这种想法我们非常支持,也非常欢迎养殖户大胆投稿,把自己在养殖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技巧或是碰到的问题、教训写成稿寄给我们,通过我们与大家交流。为了鼓励养殖户投稿,本期我们尝试推出“养殖户平台”栏目,专门登载基层普通养殖户的文章。希望养殖户能积极参与,如果条件成熟,本栏目会一直办下去。  相似文献   

19.
20.
滩涂筑堤拦网养蚶是指在海滩筑堤上部用拦网养殖泥蚶的一种半蓄水养殖方式,近年来在福建省厦门市郊得到迅速发展,也取得了明显效果。现将该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一、养殖条件和材料1.场地选择:要求选择在海区没有污染、潮流畅通、地势平坦、能避风浪的海滩,面积5亩~15亩,底质以软泥为主,表层为黄色浮泥5cm~10cm为佳,中下层为泥沙底质,海水比重5‰以上,pH值7.8~8.6。2.堤坝:堤坝结构视地质状况,一般堤高1.5m,底质较硬的用毛石干砌,中间留1m以上填海泥作断漏层及插竹竿挂网之用;底质较软的底部用石渣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