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结果与评价指标理想值的选取密切相关,因此理想值的合理确定对集约利用的评价非常重要。本文依据《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试行)》中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阐述了评价指标理想值的确定原则与方法,并以福清市江阴开发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由此来说明评价指标理想值的确定过程。  相似文献   

2.
东营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盖海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938-16940
从土地投入产出的角度,兼顾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强度等因素,建立了由3个目标、6个子目标和13个指标构成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特尔斐法确定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权重及理想值,对山东东营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目前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利用结构基本合理,各个指标分值比较理想,符合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3.
在梳理国内文献基础上,对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进行了溯源与辨析,系统地概括了国内学者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指标权重、理想值确定及综合评价的主要思路与方法,对评价工作的实证研究进行了总结。最后,指出了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武汉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武汉市15个开发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区域的特点,结合2014年《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从土地利用状况、用地效益、管理绩效3个方面构建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权法确定权重、理想最优法确定统一理想值并计算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分值,再对开发区集约利用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度分值排在前5位的分别为硚口、汉阳、江汉、武汉、江岸经济开发区。开发区的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结构、土地投入产出、土地综合效益等对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郑州市近14年的数据为基础,对郑州市城市土地低碳集约利用情况进行评价。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人地关系入手,构建了基于PSR模型的城市土地低碳集约利用评价值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模型进行评价,并对各子系统进行协调度计算。结果表明,郑州市城市土地低碳集约利用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集约程度不太理想,与合理值有一定的差距,还有提高的空间。各子系统间发展缺乏协调度,这也是导致郑州市集约水平较低的重要原因。郑州市的经济发展还主要是依靠能源的消耗,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6.
甘肃永靖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构建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理想值指标推算法对各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通过因素成对比较法确定指标权重,最后采用集约度分值法对甘肃永靖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甘肃永靖工业园区土地利用集约度综合分值为76.48%,园区土地集约利用处于中度集约到高效集约利用的过渡期.内部各要素不协调是制约该区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采用德尔斐法和理想值比例推算法从土地利用状况、土地投入产出效益2个方面构建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度评价指标体系,并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对新疆77个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度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其空间分异规律。其次,以2008~2016年评价指标数据为基础,分析了集约利用度的时序特征及与经济发展的联系。结果表明:新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不高,平均得分为61.41; 77个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度呈现较高集约及以上开发区主要分布于天山北坡一带,欠集约及以下开发区分布于北疆北部和南疆的空间分布规律;在时序变化特征上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利用强度的逐渐走强带动了集约利用度的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与土地集约利用度存在长期上涨的同步性和短期波动的动态关系。  相似文献   

8.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出发,论述开展开发区土地利用评价应遵循的原则和必要性,在开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调查的内容与顺序、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及理想值的确定。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绥化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伟红  鞠媛媛  杨凤海 《安徽农业科学》2011,(11):6777-6778,6781
通过建立土地集约化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利用理想值比例推算法对各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特尔菲法确定指标权重,应用集约度综合分值法进行评价,得出黑龙江绥化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度总体水平较高,但与理想值仍存在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10.
采用德尔斐法和理想值比例推算法从土地利用状况、土地投入产出效益2个方面构建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度评价指标体系,并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对新疆77个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度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其空间分异规律。其次,以2008~2016年评价指标数据为基础,分析了集约利用度的时序特征及与经济发展的联系。结果表明:新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不高,平均得分为61.41; 77个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度呈现较高集约及以上开发区主要分布于天山北坡一带,欠集约及以下开发区分布于北疆北部和南疆的空间分布规律;在时序变化特征上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利用强度的逐渐走强带动了集约利用度的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与土地集约利用度存在长期上涨的同步性和短期波动的动态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为科学评价与指导贵州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以全省15个开发区为研究对象,从土地利用状况、用地效益和管理绩效3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特尔斐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进行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并从扩展潜力、结构潜力、强度潜力和管理潜力方面进行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分析。结果表明:安顺黎阳高新区、安顺经开区等土地集约利用程度高,而六盘水钟山经开区、红果经开区等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中等,土地资源潜力需要充分挖掘。根据评价与分析结果,提出了改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高新区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升高新区土地集约利用的管理和决策水平,根据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土地利用现状,从土地利用状况、用地效益和管理绩效3个方面选取6个2级指标和15个3级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特尔斐法、多因素综合评价等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并构建评价模型,进行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高新...  相似文献   

13.
以甘肃省34个省级开发区为例,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最值化和百分比法,对全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最值法能增强评价指标间的显著性,真实反映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差异;全省开发区产业用地投入产出效益、土地利用监管绩效较高,土地利用程度、用地结构状况和土地供应市场化程度较合理,但仍有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4.
集约利用土地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处理经济建设中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关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研究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中评价方法这一核心环节,并将多因素综合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2种典型评价方法应用于实例,展示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定量评价的全过程,分析了2种方法的原理、特点,提出了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区域土地利用状况的建议,可供今后同类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5.
魏菁华  许皞  邓红蒂  左玉强  苏航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848-11851
将"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引入到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中,采用主成份分析方法,对江苏省20个国家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PSR模型评价指标体系及主成份分析方法,能较好地适应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需要;江苏省国家级开发区主要受土地资源条件、土地利用程度、用地结构状况及经济效益影响,开发区所在母城经济状况及区位条件也是影响土地集约利用的因素;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不仅要注重提高土地利用的产出效益,还要特别重视土地使用面临的压力和反馈能力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借鉴国内外相关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以徐州市为例,建立了3级9个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简化了评价指标体系,使其指标个数由9个降为3个;利用熵值法确定了简化后各新指标的权重;同时,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徐州各县(市)的土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了具体评价,并与徐州市区进行了比较,发现徐州市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明显高于各县(市)。  相似文献   

17.
武汉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罗雄飞  周勇  聂艳  于雷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1):10040-10042
在提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运用特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武汉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武汉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状态处于中等集约利用水平。在分析其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武汉市今后土地集约利用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WS镇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WS镇的土地资源特点和利用现状,建立了一套符合该镇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特尔菲法和综合评价法等方法,对WS镇城镇建设中心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