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1965年,聊城地区黄地老虎大发生,为历年所罕见,由于及时防治,基本未造成灾害,主要经验如下: 在卵孵化盛期及幼虫一、二龄阶段: 1.喷粉:低龄期喷1%六六六粉和5%滴滴涕粉等量混合,每亩4—5斤。冠县孙町大队在4月下、5月上中旬喷粉二次,防治的危害株1.1%,未防治的30% 2.喷雾:用6%可湿性六六六和25%滴滴涕乳剂各1斤,兑水300—400斤,结合防治棉蚜,每亩用药水50—60斤,防治的受害株2.2%,不治的30%。 3.毒土:6%六六六粉1斤,兑土30斤,在下  相似文献   

2.
据试验:直播油菜田在油菜播种后到子叶期,每亩用50%杀草丹乳油2—3两,兑水80斤,对畦面均匀喷雾;或拌过筛润细土40斤均匀撒施。对看麦娘的防除效果平均为86.68—89.30%。到两张真叶期用药,只要看麦娘在3叶期之前,防除效果仍可达84.15%。但到三张真叶以后用药,效果极差。方法上无论喷雾或毒土,只要均匀周到,均有良好效果。试验  相似文献   

3.
尚鹤言 《植物保护》1982,8(2):26-26
552-丙型和工农—16型手动喷雾器,改换一个0.7毫米孔径的喷头片,也可以作低容量喷雾使用。每亩喷液量可降到10—20斤,甚至为3—5斤。这种喷雾比常规喷雾(>100斤/亩)用水量大减,工效提高5—10倍以上,同时劳动强度也大为降低。现将这种老械新用的用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4.
增产菌是北京农大研制出的一种活体生物制剂,是根据植物生态工程原理制成的植物保健益菌剂。其中稻、麦增产菌主要用于水稻、小麦等单子叶植物,可拌种、喷雾或浸沾根苗。达到增产的目的。我们于1988年11月至1989年5月进行了小区试验。 稻麦增产菌由“增产菌”研究开发联合体委托湖南衡阳微生物厂生产。试验地为土壤肥力中等的旱土,小麦品种为881。 试验分拌种+叶面喷雾、拌种、叶面喷雾和对照4个处理,重复3次,小区面积0.03亩。 拌种(播前拌11月17日)按每亩用增产菌100ml加水适量,拌种10kg,喷雾(拔节期3月30日)按每亩用增产菌50ml兑水50kg在  相似文献   

5.
唐立丰  冯维卓 《杂草科学》1993,(2):F003-F003,36
一、材料与方法供试除草剂有50%神锄可湿性粉剂(昆山化工厂产)和96%禾大壮乳油(英国卜内门公司产),试验稻田主要杂草为稗草。水稻移栽后7天,每亩用50%神锄13.3克、20克喷雾;水稻移栽后17天每亩用50%神锄20克、30克和40克进行叶面喷雾。以96%禾大壮每亩150毫升在栽后7天撇药土为对照药剂处理,另设一不施药的空白对照。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为13.3米~2。喷雾法亩用水量25千克,药土法亩撒药土40千克。  相似文献   

6.
袁秋文  金志伟 《杂草科学》1993,(2):48-48,12
一、材料与方法试验安排在沈阳市苏家屯区红菱乡红菱村进行,试验地土壤为轻壤土,有机质含量为1.7%,pH值6.7。水稻品种为秋光。旱育苗,5月19日插秧,秧龄40天,插秧密度29.7厘米×16.5厘米,常规田间管理。试验设50%神锄可湿性粉剂(昆山化工厂产)每亩40克、50克、60克,50%快杀稗可混性粉剂(巴斯夫公司产)每亩40克,以不用药为对照。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30米~2。6月20日施药,施药前一天将稻田水排除,用工农-16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喷雾施药,每亩药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绿丁可湿粉在免耕露籽麦田应用的可能性,特设本试验。一、材料和方法供试药剂为:13.5%绿丁可湿粉(宿迁农药厂产);25%绿麦隆可湿粉(市售)。试验设每亩绿丁粉500克、750克、1000克,绿麦隆300克,对照(不用药)共5个处理。除 CK 外,分别用药土(每亩拌潮细土25千克)和喷雾(每亩兑水60千克)两种方法施药,并在播种前和播种后分两期实施。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为6平方米。试  相似文献   

8.
为观察杀草丹、禾大壮在薄膜或湿润育秧条件下,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以确定薄膜育秧或湿润育秧田的杂草能否在播后即用杀草丹或禾大壮防除。一、试验方法药剂为日本产50%杀草丹及美国产96%禾大壮乳油。用药量:杀草丹每亩为100、150、250克;禾大壮每亩为100、125克。施药方法为塌谷后喷雾或毒土,喷雾每亩药量加水30公斤,毒土每亩药量加土20公斤。薄膜育秧供试水稻品种为汕优2号。薄膜覆盖宽度为30厘米。小区面积2平方米,随机排列,三次重复。1985年5月1日播种施药,正常管理。5月3日各  相似文献   

9.
手动低容量喷雾是近几年来推广的农药喷施技术,1984年我县大面积应用于粮棉病虫害的防治,收到良好效果。现将防除春季麦田草害的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供试品种为扬麦3号、长势良好。3月23日每亩用20%2甲4氯水剂和25%苯达松水剂各2两混配防除草害。田间草相以猪殃殃为主,多度75.7%,次为大巢菜,多度13.5%,牛繁缕多度10.8%。小区面积0.1亩,重复三次。各小区定点2尺~2系统观察记载杂草变化,结果(见表1)表明,无论0.7mm或1.0mm孔径喷片喷雾防除草害,在每亩用水量30~40  相似文献   

10.
《植物保护》1984,10(3):37-37
根据外地经验于1981年、1982年我们推广使用敌敌畏毒士熏杀稻飞虱,群众对效果评价不一,为此,1983年做了验证: 一、9月20日,以每亩用敌敌畏分别为3两、4两、5两加水3斤,均匀喷在50斤细土上,闷半小时于下午5时分别撒入各小区(每个小区0.2亩,设三个重复)其防效平均各为72.3%、91.6%、98%。  相似文献   

11.
张一初 《植物保护》1984,10(6):28-28
近年来随着杂交水稻的种植,油菜播种面积扩大,加之内移栽改为直播,看麦娘的危害已成为油菜生产上的严重问题,每亩仅除草一项需花15至30个工日。 1983年我们在4亩看麦娘严重的稻茬免耕油菜田进行化学除草试验,效果显著。在开好播种行后,每亩分别用10%的杀草丹颗粒剂3斤和4斤按亩用量冲水喷雾。打药后  相似文献   

12.
陈进 《植物保护》1989,15(3):49-49
近年来,地膜覆盖田黄瓜枯萎病在我市发生严重,1986年用多菌灵进行防治试验,简报如下: 农药为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江苏无锡农药厂),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江苏江阴农药厂)2种,试验地为地膜覆盖田,黄瓜品种津研2号,种子用38%甲醛100倍液浸种20—30分钟,洗净晾干后播种。小区面积0.85亩,随机排列重复3次。土壤处理按每亩药量兑细土30—40公斤拌匀,播种前  相似文献   

13.
大豆根绒粉蚧在我县局部地区发生,为害轻者减产30%重者达70%,对大豆产量造成严重影响。在我国过去尚少防治报导,我们1983年进行了药剂防治试验现提出供参考: 1.呋喃丹毒土:每亩用3%呋喃丹2斤、2.5斤、3斤,分别兑40斤细土,播种时施用。  相似文献   

14.
我县属里下河粘土稻麦区,看麦娘是麦田草害中发生面最广、为害最重的杂草之一。多年来在药剂防除上效果很不稳定。84年秋播期间,我们对看麦娘的防除进行了不同施药方法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用泼浇法在播后苗前到立针期施药,平均防效可达80.5—93.7%,比喷雾法提高一倍左右。 1.播后苗前喷雾(每亩用量100斤)在土壤干旱情况下只有25%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50%乙草胺乳油是旱地选择性芽前除草剂。我们于1990年5~7月在惠水县农场进行了应用技术试验,现将结果简报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供试药剂为50%乙草胺乳油(昆山化工厂产)。用工农-16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喷雾。试验地为砂质土壤,肥沃,土层厚。主要杂草是马唐,其次是辣子草、竹叶草等。试验设3个处理,即每亩35克、55克、75克,以不用药为对照。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共12个小区,每小区面积6米~2.  相似文献   

16.
1986年我站进行了盖草能、拿捕净、稳杀得三种茎叶处理除草剂防除棉田杂草的试验,现小结如下: (一) 供试药剂与剂量 1.20%拿捕净乳油,每亩25、50、70毫升(日本曹达株式会社产)。 2.35%稳杀得乳油,每亩30、50、70毫升(日本石原产业株式会社产)。 3.12.5%盖草能乳油,每亩30、50、70毫升(美国陶氏公司产)。 (二) 试验设计试验在头灶乡棉田进行。三种药剂各三种剂量,并加清水对照,共10个处理,重复3次,随机排列。在棉田一年生禾本科杂草3~5叶期,按每亩剂量兑水35公斤喷雾作茎叶处  相似文献   

17.
万胜印 《植物保护》1979,5(4):29-30
棉花红铃虫是我省棉区的主要害虫,采用常规喷雾法防治初孵幼虫,常年损失仍达10%左右,大发生年则要损失20—30%。为改进红铃虫的防治方法,我们曾分设喷雾(25%二二三乳剂200倍液)、喷粉(6%六六六粉加混草木灰)、敌敌畏毒土熏蒸(80%敌敌畏1斤加细土50斤)和不施药四个处理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敌敌畏毒土熏蒸,可有效地把红铃虫消灭在产卵  相似文献   

18.
熊谱成 《植物保护》1983,9(1):39-39
褐稻虱是我地晚稻穗期大害虫,此时植株高、密度大,施药工效低,效果差。而且距收获期近,用药不当,会造成农副产品污染。使用敌敌畏毒砂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敌敌畏迂水易分解,残效期短,无残留。毒砂主要利用敌敌畏的熏蒸杀虫作用,毒气达到的地方,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配制方法:每亩用80%敌敌畏乳油3-5两,加水5-10倍稀释,分次倒入20-30斤晾干的细砂中,充分拌匀,砂的温度以不结成块便于撒播为准。毒砂宜随拌随用,撒播要匀。每亩用量5两,施药后3小  相似文献   

19.
1981年(重病年)试验:供试农药为12%三环唑可湿性粉剂(上海农药研究所试制,每亩3两)。对比用药是40%克瘟散乳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每亩均为1.5两),40%异稻瘟净乳剂(每亩2.5两)。供试水稻品种为农虎6号,小区面积0.03亩,每处理重复一次,以不施药为对照。  相似文献   

20.
谭中峙 《植物保护》1987,13(3):53-53
3%西维因粉剂是江苏如东县农药厂生产的一种低含量剂型杀虫剂。1986年对稻飞虱进行大面积药效试验。每亩用药2、3、4公斤,各兑水100公斤对稻株均匀喷雾,用药前及用药后(分2、6和10天)分别调查各处理区及对照区虫量,以药后6天防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