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荸荠上的一种新病害──秆枯病的症状特点、病原菌鉴定、发病条件和防治措施。经病菌分离和致病性测定,引致该病的病原菌为荸荠柱盘孢菌(Cylindrosporiumeleocharidis  Lentz),在我国尚属首次报道。该病菌主要在病残体、带菌球茎上越冬,借风雨和灌溉水传播。天气条件是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植株封行前后遇雨水多、浓雾重露天气极有利发病,且种植密度、灌水方式和施肥技术等对发病也有一定关系。防治上应选用抗病品种,实行轮作,定植前采用多菌灵浸种和荠苗,有减轻延缓发病的效果,生长期用多菌灵等及时喷洒保护荠秆是关键措施,收获时彻底清洁田园等可有效地控制病害。  相似文献   

2.
习永和 《蔬菜》1999,(12):24-24
荸荠枯萎病俗称“荸荠瘟”,是荸荠的重要病害之一。随着我区低湖田水生荸荠连片栽培技术的推广,农民增收,效益显著。但连年成片种植,荸荠枯萎病日趋严重,特别是植株染病可造成苗枯,球茎染病可造成腐烂,常可减产叙%-60O/,严重的甚至绝收,已成为我地荸荠生产中的毁灭性病害。一、主要症状该病的典型症状是植株枯黄似火烧状。此病从播种至收获均可为害,导致李芳烂芽、苗枯和球茎腐烂,尤以成株期受害最重。苗期或成株期染病,茎基都开始变褐,植株生长衰弱、矮化、变黄,似缺肥状。以后少数分开始枯萎,逐步全株枯黄死苗。根及茎…  相似文献   

3.
荸荠秆枯病及其药剂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荸荠是我区主要水生蔬菜之一,一般立秋前移栽,前茬为早稻,属“晚水荸荠”。70年代末以来,荸荠秆枯病(Cylindrospo-rium  eleochoridis Lentz)危害不断加重,1985年调查全区因此病损失产值180多万元。为摸清该病的发生危害情况,探索有效药剂及其使用技术,笔者于1985~1988年进行了调查与试验,现总结如下: 一、发生及危害 (一)病害症状:病菌主要为害茎秆,可产生三种不同症状.(1)普通型,是田间常见的典型病斑。初生浅褐色或暗绿色小点,扩大后成梭形。梭形病斑长度0. 3~3. 0厘米,平均为1. 49厘米;颜色为枯黄色,中间灰褐色。病斑扩大后可相互合…  相似文献   

4.
荸荠俗称马蹄 ,我县种植面积在 3333hm2 左右 ,其产值约占荔浦县种植业的四分之一。荸荠杆枯病是影响荸荠生长的主要原因。为了减轻杆枯病的为害 ,减少损失 ,1 993年以来 ,我站在青山镇对荸荠杆枯病的发生为害情况进行了调查 ,并作了防治试验与综合示范试验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 病原及症状荸荠杆枯病俗称“荸荠瘟”。其病原是荸荠柱盘孢(CylindrosporiumeleochidisLentz)引起 ,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该病在我县主要为害叶鞘、茎叶。叶鞘染病 ,基部初现暗绿色不规则水渍状斑 ,后扩展到整个叶鞘 ,病部干燥后…  相似文献   

5.
荸荠秆枯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湖北地区荸荠秆枯病的发生规律,研究了其对不同理化环境和营养条件的需求.试验结果表明,荸荠秆枯病菌( Cylindrosporium eleocharidis)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温度为5~35℃,最适温度为25~30℃;病菌菌丝最适宜在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PDB)中生长,最适宜在绿豆汁培养基(MBA)上产孢.p...  相似文献   

6.
荸荠大田分蘖期割除母株技术及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荸荠大田分蘖期割除母株技术是一项荸荠栽培新技术,已在浙江荸荠产区推广应用,具体方法为:待移栽后的大田荸荠母株平均分蘖苗达到6~7株时,用镰刀从土表下1~5 cm处的基部割去母株地上部全部叶状茎,并收集转移到田外销毁。与常规栽培的不割除母株相比,割除母株处理的荸荠秆枯病病秆率降低4.6~7.4个百分点、病情指数减少2.2~3.9;无效分蘖减少2.3~7.5株·m~(-2),田间叶状茎生长较整齐;单位面积球茎数增加17.0~25.2粒·m~(-2),增产15.5%~20.9%。荸荠分蘖期割除母株是一项降低病原菌基数,减少秆枯病病菌感染,拓展球茎生长空间,提高产量,操作简易而行之有效的创新技术。  相似文献   

7.
荸荠又称马蹄。贺州市平桂管理区鹅塘镇、沙田镇等素有种植习惯,近年来种植面积达4000hm^2。荸荠营养价值高,球茎既可作蔬菜,又可作水果,经加工后可制成淀粉、各式糖果和罐头,可供国内消费,又可出口创汇,种植荸荠为贺州市经济发展带来不少效益。但是荸荠病虫害严重,尤以秆枯病(俗称“荸荠瘟”)为重,随着平桂管理区荸荠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8.
秆枯病、球茎灰霉病、白禾螟是荸荠的主要病虫害,为科学指导荸荠生产,减轻病虫危害损失,对以上三种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分别作了介绍,并提出了农业及化学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9.
我国南方7~12月主要栽培的水生蔬菜有荸荠(马蹄)、慈菇、茭白(茭笋)、水芹等,为害严重的病害主要有荸荠秆枯病、褐斑病;虫害主要有螟虫、福寿螺等。1荸荠秆枯病荸荠秆枯病常成片发生,造成茎叶黄化、枯死,植株倒伏,品质变差(淀粉含量减少60%,可溶性固形物减少40%),球茎缩小、畸形,产量降低50%以上。1.1症状初期,茎秆(茎状叶)上产生暗绿色水渍状不规则小斑点,随后慢慢扩展成梭形或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稍凹陷的深绿色条斑,严重时几个条斑在一起布满整个茎秆,黄化似火烧状,植株倒伏死亡。病斑部位的黑色小霉点即为病菌分生孢子,空气湿度大时病斑上…  相似文献   

10.
荸荠种质资源对秆枯病的田间抗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相对抗性指数法对30 份荸荠种质资源在大田荸荠秆枯病自然发病的情况下进行抗性鉴
定评价。结果筛选出高抗荸荠秆枯病材料1 份(益阳荸荠),中抗材料2 份(宣州荠-2、江西九江荠);
并且确定长江中下游地区宜于10 月初进行病情调查(7 月中下旬荸荠大田定植)。利用相对抗性指数法进
行荸荠秆枯病抗性鉴定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不同调查时期对鉴定结果准确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芋病毒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芋病毒病的研究进展,包括芋病毒的主要种类、分类地位、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特性、检测方法和防治技术。现有研究认为,以RT-PCR技术为基础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方法,结合较成熟的ELISA试验和电镜检测作为芋病毒检测的依据更准确,建立三者相结合的检测体系可提高芋病毒检测的灵敏度、缩短检测时间;以茎尖培养、化学制剂处理及其联合应用的脱毒技术为芋病毒病的防治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柑橘黄龙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柑橘黄龙病是柑橘生产中重大病害,其病原菌能够侵染几乎所有的柑橘及其近缘属植物,但目前尚无该病的有效防治方法。随着其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该病已是近年来柑橘生产和研究受到普遍关注的热点。本文试图就近年来围绕柑橘黄龙病病原及其对宿主柑橘的影响、黄龙病的防治以及柑橘抗病育种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3.
杧果畸形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世界各杧果产区杧果畸形病普遍发生,为害日益严重.在我国四川省攀枝花市和云南省华坪县杧果园已有杧果畸形病发生.简要介绍了杧果畸形病的症状、分布、为害、病原及其发病规律和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根据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综述了甘蔗花叶病的症状与危害、致病病毒、发病规律、病毒检测及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5.
番茄褪绿病毒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番茄褪绿病毒于1998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被首次报道,现已蔓延至世界各地。在中国,番茄褪绿病毒病自2004年在台湾出现以来,已在山东、河南、河北、天津、北京等番茄主产区大面积发生,成为继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之后的又一种重要病害。对番茄褪绿病毒的特征特性、危害情况以及番茄抗性资源的鉴定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抗病育种、抗病基因的分子标记开发、基因定位和克隆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园林植物真菌病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我国园林植物真菌性病害的表现及相关病原真菌的类型,依据目前的园林植物病害防治措施,指出未来园林植物真菌病害生物防治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茄子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茄子在抗青枯病、黄萎病和枯萎病等主要病害育种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目前茄子抗病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西瓜病毒病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侵染西瓜的主要病毒种类、主要症状及发生原因,并从6种防治途径,包括农业防治、化学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应用弱株毒系以及利用生物农药防治等,介绍了西瓜病毒病防治研究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辣椒脉斑驳病毒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辣椒脉斑驳病毒(chilli veinal mottle virus,ChiVMV)于1979年在马来半岛的辣椒上被首次报道,现已蔓延至世界各地。在中国,ChiVMV自2003年在陕西出现以来,已在四川、湖南、贵州等辣椒主产区大面积发生,成为严重危害辣椒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本文中重点对ChiVMV危害症状、传播以及株系分化、基因组结构及功能、辣椒抗性鉴定、遗传以及分子标记定位等方面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抗病育种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于1915年在澳大利亚被首次报道,现已蔓延至世界各地,自1989年在广州出现以来,已在云南、贵州、四川、广东、广西、山东、河南、河北、北京、天津、陕西、宁夏等番茄主产区大面积发生,成为继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之后的又一种重要病害。对番茄斑萎病毒的基因组结构特征特性、危害情况以及番茄抗性资源的鉴定等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抗病育种、抗病基因的分子标记开发、基因定位以及克隆等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