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耕牛湿证忌当虚治唐志义(安徽省旌德县三溪农技站242601)《抱犊集》载有:“湿症者皆因春雨连绵不止,或被大雨淋漓,或在湿地久卧,或受栏中湿气,日久透入肌肉,传肾经而得病。”湿是阴邪,其性重浊粘滞;湿多困脾,脾喜燥恶湿,主运化水谷,为气血生化之源。故...  相似文献   

2.
柴胡汤出自《伤寒论》,药物组成有柴胡、黄芩、炙草、半夏、人参、生姜、大枣,功能是和解少证,主治伤寒之邪从太阳传少阳化热而引起的半表半里之证。适当进行药物加减应用此方于临床,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正>"真武汤"又称玄武汤。因本方有扶阳驱寒镇水之功,所以名为真武汤。原方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由茯苓、白芍、白术、制附子、生姜5味组成。本方为祛湿剂,具有温阳利水之功效,主治阳虚水泛证。本方是治脾肾阳虚、水湿内停的要方,现代中医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心源性水肿、甲状腺功能低下、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肠炎、肠结核等属脾肾阳虚、水湿内停者。1原方主治1.1《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发汗,汗出  相似文献   

4.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药物组成有柴胡、黄芩、炙草、半夏、人参、生姜、大枣。功能是和解少阳。主治少阳证。主用于伤寒之邪从太阳传少阳化热而引起的半表半里之证。多年来,我们依据“八纲辨证”中邪气传变部位,适当进行药物加减应用于临床,在治疗以下家畜疾病中,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滑石藿香汤 (《温病条辨》)主治湿滞中焦所致的胸闷不食、呕吐泄泻、尿不利、渴不多饮、舌色灰黄之证。笔者曾将此方加减治疗家畜湿热证 (湿重于热证 ) ,每获良效。例 1  1 998年 7月 9日 ,风岭乡于河村于刚家一头 5岁耕牛 ,上午使役后 ,下午发热 ,水泻数次 ,挟粘液 ,伴腹痛。即到当地兽医站就医 ,用黄连素、磺胺脒及中药郁金散未效 ,后转我处就诊。症见 :病牛精神沉郁 ,脘痞胀满 ,发热自汗 ,食欲不振 ,口渴不欲饮 ,便溏溲黄 ,T4 0 .5℃ ,P78次 / min,R2 4次 / m in,舌淡苔白腻 ,系湿热阻遏脾胃 ,运化失常所致。治宜淡渗芳化 ,消导助运 ,…  相似文献   

6.
“脾寒身疼”是我国古代医书上讲的一种证候,身疼是脾寒的一种表现,并非是一种疾病。《笔花医镜》脾寒见证项下载有“身疼者拘急为风,重坠为湿。风用香苏散,湿用苍术二陈汤。”笔者对此类病证采用加味苍术二陈汤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湿之与水,异名同类,湿为水之渐,水为湿之积。兽医临床上许多常见病症,诸如水肿、泄泻、痢疾、带下、黄疸、湿温,痰饮以及痹证、湿疹等都和水湿为患密切相关。为此,笔者温习有关文献,联系临床实践,试对祛湿法及其应用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兽医临床上用归脾汤治愈牛病 4例 ,体会深刻 ,故撰文和同道探讨。1 归脾汤的来源和方解归脾汤源于《济生方》,由黄芪、白术、茯神、党参、甘草、木香、远志、酸枣仁、龙眼肉、当归、生姜、大枣共十二味中药组成。本方乃健脾养心、益气补血之方剂。主治心脾两虚、气虚血少 ,倦怠少食、心悸气短 ,舌淡脉弱 ,以及脾不统血所致的各种慢性出血证。脾为气血生化之源 ,脾虚则血无以化生 ,血少则心失所养 ,脾虚又可致气不摄血。故方中以党参、黄芪、白术、炙甘草益气补脾为主药 ;当归、龙眼肉养血充脉为辅药 ;远志、茯神、酸枣仁补心安神 ,木…  相似文献   

9.
下法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胡阳应象大论》中说:“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中初步把下法分为峻下、轻下、缓下、润下等。南宋《儒门事亲·凡在下者皆可下之》中还提出了寒药、凉药、温药、热药的泻下方药和“急则用汤,缓则用丸或以汤送丸”“量病之甚微,中病即止,不必尽剂,过而生衍”。明朝《元亨疗马集》载有“凡治结症者,消积破气,化草通肠也”。  相似文献   

10.
经典成方“荆防败毒散”出自明代中医张时彻的《摄生从妙方》,其药物组成为荆芥、防风、茯苓、独活、柴胡各10g,前胡、川芎、枳壳、羌活、桔梗、薄荷各6 g,甘草3 g,基本功效为发散风寒,解表趋势,临床主要用于外感风寒挟湿证,出现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肌肉关节酸痛,舌苔白腻,脉浮或浮数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二部》所载荆防败毒散其药物组成为荆芥45 g,防风30 g,羌活、独活各25 g,柴胡30 g,前胡25 g,枳壳30 g,茯苓45 g,桔梗30 g,川芎25 g,甘草15 g,薄荷15 g,功效为辛温解表,疏风祛湿,主治风寒感冒、流感.此方在兽医临床上被广泛用于治疗多种动物的流感、感冒等病症.笔者就此成方防治牛病的案例报道做一整理,以供临床兽医和养牛户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茯苓,味道淡,没什么味道,是淡渗利水药物的代表,茯苓利水祛湿,因此可以健脾,健脾而不燥,临床中用茯苓就是利水祛湿,对于安神而言用茯神,但是水停心下所至的烦躁不安可以用茯苓利水安神,但用量要大,十几克不会有什么安神效果。茯苓用量少则12 g,多则60 g,此药药性缓和,用量太少起不到利水祛湿的效果,现今在中医院看老大夫开方茯苓用量一般为30 g左右。茯苓与猪苓相配则增强利水  相似文献   

12.
中兽医文献中有关利尿法的记载,多为散见,专题论述甚少。而利尿法的论治原则和方药,随证变化,内容丰富,现就笔者阅历,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与体会。(一)利尿法的论治原则利尿法是临证常用的一种治疗大法,历代医家从长期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经检,提出了许多有关利尿的论治原则。《内经·阴阳应象大论》提出“其下者,引而竭之”,其中包括泻下与利尿二法,特别提到“以淡泄之”,说明淡味药物有渗泄作用,指出了利尿  相似文献   

13.
大柴胡汤出自汉代张仲景之手,是和解少阳兼泻阳明实热的一张方剂。在兽医临床上用《伤寒论》中麻黄汤、桂枝汤、小柴胡汤治疗外感证的比较多见,对大柴胡汤证治的报道不多。本文就大柴胡汤治疗马外感证谈一点临床体会。(一)马大柴胡汤证的主要症状1.体温升高,心跳加快,呼吸加快或正常。2.寒热往来,皮温不均,耳时冷时热,或耳冷鼻端热,精神时好时差,发冷时身寒战,鼻流清涕,脉弦。3.大小肠音减弱,粪球干小而量少。4.病畜表现轻微疝痛。  相似文献   

14.
白虎汤出自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是治疗伤寒类证中邪中阳明经证的代表方剂,可清胃肠客热,使外邪入里所化之热从胃肠下行而出,恢复阴阳平衡,达到"阴平阳秘、气血乃治"状态。近  相似文献   

15.
白虎汤出自汉代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是治疗伤寒类证中邪中阳明经证的代表方剂,可以大清胃肠客热,使外邪入里所化之热从胃肠下行而出,恢复阴阳平衡,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16.
参苓白术散源于《和剂局方》,中医用于治疗脾胃气虚挟湿之证,笔者用于治疗奶牛脾虚所致的慢草(13例)、水肿(3例)、泄泻(8例)、便血(3例)等证共27例,均获满意疗效,现小结如下,供同行参考。1方剂组成党参60g、白术50g、茯苓40g、炙甘草10g、  相似文献   

17.
中兽医临床无人以方多剂广而著称.而是以一效之方而闻名。小柴胡汤.沿自公元196年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为治疗感冒、流感及各种变异流感等伤寒疫证之主方,小柴胡汤由柴胡、黄芩、制半夏、人参、生姜、甘草、大枣共七味中药以“君臣佐使”组方原则,以扶正祛邪、调和阴阳为目的。是和解少阳的传统方剂,临床上辨证配伍,适当加味.并视具体情况制成散剂或汤剂。  相似文献   

18.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在肉鸡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逐渐增强,以中草药作为添加剂生产的无公害绿色畜禽产品,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在我国,明清时期即已出现了以防病治病和催肥增重为目的的鸡用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如明代邝蹯著《便民图纂》载有:"若遇瘟疫,急用白矾、雄黄、甘草为末,拌饭食之".清代赵学敏所撰 《串雅兽医方》载有:"鸡瘦,土硫磺研细,拌食,则肥."张宗法所撰《三农纪》载有鸡催肥法:"以油和面,捻成指尖大块,日食数十枚;或造便饭,用土硫磺,每次半钱许,喂数日即肥."现如今,中草药添加剂已广泛应用于保障健康、防治疾病、增加产量、提高质量及改善品质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9.
归芪益母液的药理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归芪益母汤源于清代沈莲舫的《牛经备要医方》,具有补气活血作用,用于劳伤气血虚弱及产后血虚血滞之证。在所见材料中,尚未有本方药理研究的报道。作者按归芪益母汤的配方,自制成归芪益母液进行了几项药理试验,以供临床用药参考,报告如下。一、试验材料(一)试验动物:ICR 小白鼠、SD 大白鼠均由本院实验动物研究室提供的纯系动物。  相似文献   

20.
柴葛解肌汤治疗奶牛外感证刘长德,沈敏(新疆昌吉市牧业技术服务中心831100)(新疆农垦科学院畜牧兽医所)柴葛解肌汤源于《伤寒六书》,为清解太阳阳阴合病之剂,有辛凉解肌兼清里热之功效,主治感受风寒,寒郁化热,恶寒渐轻,身热转盛,浑身痛,舌苔薄、色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