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在广东省等南方地区的冬季,当水温在15~20℃之间时,淡水白鲳幼鱼易患小瓜虫病、白皮病。越冬期间淡水白鲳易患腐皮病、水霉病、车轮虫病等。现将这几种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1车轮虫病此病易发生于早繁苗培育期,特别是0.8~2厘米的小苗。虫体呈蝶形,寄生于鳃及体表,在体表粘液中或鳃小片间迅速游动或翻滚。发病初期鱼苗单个或几个在他角、池边缓慢游动,或静止不动,鱼体呈黑色。发病后期则能见到鱼苗成群绕池狂游。防治方法:鱼苗下地前用sppm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浸浴10~20分钟,发病后用O.7ppm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全地泼洒。2小瓜虫病小瓜虫幼虫呈卵形或鞋底形,成虫呈球形,运动时体形随所处空间而变化。虫体寄生于鳃、体表、鳍条等处,形成白色胞投,大量寄生时肉眼可见鳃、体表和… 相似文献
3.
套养淡水白鲳、鳜鱼池塘寄生虫病害的防治盛银平,杜云飞(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南昌县蒋巷乡人民政府)近年来,淡水白鲳、鳜鱼名优水产品在池塘套养的面积越来越多.但是淡水白鲳、镢鱼对常规杀灭寄生虫病害的药物敌百虫十分敏感,用常规量0.5ppm对套养的淡水... 相似文献
4.
5.
6.
7.
淡水白鲳,学名短盖巨脂鲤(Cossoma,brachypomum Cuvier 1818)是一种生长快,适应性广,肉质鲜美,品质高档的池养食用鱼.淡水白鲳的病害少,水温在26℃以上时,成活率一般在90%以上,但在越冬期间和水温在15~20℃时常出现下列几种鱼病,影响了养殖效率.现将其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9.
5月中下旬是淡水白鲳色种渡过越冬期进入成鱼养殖季节。几年来的养殖实践证明:在成鱼养殖期间,基本上没有病害发生.但在放养初期,由于淡水白鲳鳞细小、易脱落,拉网运输过程中容易受伤,放养水域水温又较低,易患白皮病。其主要症状为:发病初期,病鱼腹部两侧、背鳍基部及尾柄部体表轻微发白,发白之处鳞片脱落,游动迟缓,离群独游。严重时病鱼身体失去平衡,在水中打转或侧躺水面或头朝下尾朝上,不久即死亡。该病是一种细菌性疾病,对淡水白鲳鱼种危害较大.常引起大量死亡。为此,笔者根据几年来的养殖经验,总结出了一套防治白皮… 相似文献
10.
11.
12.
商陆(Phytolacca acinosa),为商陆科野生饲用植物,其叶可以作为家畜及草食性鱼的饲料。其根可作泻下药,有通便消肿的功能。 1993年8月笔者在学校试验塘中投喂了含有商陆的青草,以供草鱼食用。不意其中的商陆多数被白鲳摄食。次日即有几尾白鲳横卧水面,有气无力,呼吸缓慢。捞起病鱼检查,体表没有任何细菌性或寄生性病症,但胸腹膨胀。解剖发现,胃内充满发黄的商陆植物碎片。并因酵解产生大量气体、泡沫。胃壁伸展变薄,粘膜贫血,多粘液。 如果将这种病鱼及时捞起放于清水中。同时用手挤压腹部,可以 相似文献
13.
14.
淡水白鲳为热带、亚热带鱼类,水温低于12℃时,就会自然死亡。水温18―19℃时鱼可以存活,但易生病,导致大批鱼的死亡。因此必须做好越冬保种及疾病防治工作。我们在2000年―2004年间每年对淡水白鲳越冬期加强做好保种保温、疾病防治技术措施,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鱼种成活率平均达93%以上。 相似文献
15.
淡水白鲳,学名短盖巨脂鲤,隶属于脂鲤目,脂鲤科,原产于南美亚马逊河,是热带和亚热带的食用和观赏兼备的大型鱼类之一,该鱼具有肉厚、肌间刺少,营养丰富等特点,尤其是氨基酸含量丰富,胆固醇低于一般动物性食品,是天然的营养品。 相似文献
16.
淡水白鲳保种越冬,经常发生腐皮病,其发病症状为:部分病鱼呆浮水面不动,反应迟钝,不怕惊吓,多数鱼在水面下拥挤成团,失去食欲。病鱼背鳍基部、腹部两例或尾柄处表皮发炎,鳞片脱落。随着病情的发展,发炎处肌内腐烂,严重的病灶呈锅底形小潭,露出骨骼。同时地水发出难闻的腥臭味。从个别病鱼呆浮于水面开始,1-2天后即出现大批死亡。一、病因分析淡水白鲳鳞细小,极易脱落,拉网、称量、运输等过程中操作不慎容易造成体表受伤。受伤后的鱼体,长期处于低水温下即20℃左右,体质不易恢复,伤口难以愈合,这就为水中致病菌的感染打开… 相似文献
17.
19.
山东省文登市淡水养殖试验场利用温泉水进行淡水白鲳越冬培育,取得较好经济效益。2001年5月15日,出池大规格淡水白鲳鱼种15000kg,亩产量达9375kg,实现销售收入25.5万元,利润10.2万元。现将高产技术总结如下:1.池塘概况淡水白鲳越冬池塘1口,背风向阳,有效水面1.6亩,水深1.7m,池塘东西走向,池塘四周为石头彻墙,池底为泥质,进、排水设计方便合理。2.清塘消毒每亩用生石灰60kg进行池塘消毒,其优点是能有效地杀死鱼塘中的野生杂鱼、敌害生物和鱼类寄生虫、病原菌。可以改良底泥,增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