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下台子村穷,穷在土地上。全村291人,总面积3400亩,绝大部分都是荒山,可耕地面积只有450亩,且全挂在山坡上。 下台子村依山而踞,不靠城,不靠公路,脱贫致富靠什么?村党支部一班人不知熬了多少个通宵,最后拍板了,下台子村穷穷在土地上,富也要富在土地上,修水渠,修农田,绿化荒山建林特园。  相似文献   

2.
武川县大青山乡沙湾子村自一九八一年以来,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由单一抓粮食生产转向林收为主,多种经营。全村齐动员,大念草木经,三十六户人家家家都是林业专业户,一百四十八口人,人均收入三百五十一元,成了全县第一个专业村——林业专业村。  相似文献   

3.
拍卖治理“五荒”致富奔小康姚国树林西县板石房子乡大马金沟村从1994年开始,本着“公开招标,平等竞争”的“五荒”拍卖原则.对全行政村范围内的1000公顷荒山荒坡进行公开拍卖,全年累计拍卖“五荒”面积500公顷。全村共有62户人家买了荒山,占全村总户数...  相似文献   

4.
《国土绿化》2004,(8):26-26
陕西省延安市甘泉县城关镇姚店村党支部书记任明星,年仅39岁的他,担任村干部却已有11个年头了。11年来,任明星凭着一个共产党员执的追求和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带领全村135户568口人向贫穷宣战,向荒山宣战,向旧的传统思想宣战,全村不仅完成了1.2万亩宜林地的造林治理任务,而且自己投资130多万元,治理荒山荒沟6100亩,全部栽植了刺槐,  相似文献   

5.
1962年,武川县大青山乡沙湾子自然村会计刘德,从一本杂志上看到一篇树木与人类关系的文章,受其启发,绿化家乡的理想在他心中萌生了。他从县城弄回几棵树苗,栽在了房前,竟摇起了沙湾子有史以来的第一片绿阴。 1966年,中国大地卷起了没完没了的风暴,而这里却掀起了绿色波涛。已经担任队长的刘德成了沙湾“绿色革命”的领袖。繁星网住了沙湾的群山,全村一片寂静,唯有刘队长家里的灯亮着。他,正耐心地给女儿玉琴一遍遍讲解树木的价值、作用。第二天,他又同女儿  相似文献   

6.
咬定荒山不放松孟林通太沟村位于喀喇沁旗西北山区,全村1240口人,耕地面积只有3100亩,可宜林荒山面积却高达35200亩。几十年来,通太沟人艰苦创业,重整山河,大搞“绿色企业”建设,成为全旗有名的治山治水典型。到1993年末,工农业总产值达89.7...  相似文献   

7.
最近,崇左县那隆镇合卢村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2000年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光荣称号,这是崇左县那隆镇又一个因造林绿化而获得“千佳村”的村屯。1996年该镇那土内村曾获得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称号。合卢村是崇左县最边远的山区村屯,全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160多户,约900人口。近年来,该村认真贯彻落实崇左县委、县政府“再造一个山上崇左”的战略决策,广泛动员群众植树造林,全村年均参加义务植树人数达8200人次,占总人口的95.9%。经过多年努力,该村所管辖范围内消灭了荒山,实现了绿化达标,森林覆…  相似文献   

8.
在资兴市龙溪乡,干群交口称赞一个带病坚持造林绿化的的共产党员骆辛昌。老骆原是资兴市雷家洞采育场场长,因患心脏、高血压、风湿、神经官能症等病,于84年病退回家,看到家乡山地优势没有发挥,村民们仍然没有摆脱贫困,心很不安,他决心带领乡亲们走科技兴林致富之路,把自己承包集体荒山造林的想法向乡、村领导汇报,得到乡、村领导的赞同和支持,在他的带动下,村里开展了对两千多亩荒山和残林地的调查,制定了科技灭荒,绿化全村的规划和措施。他自己率先与村里签订了30亩荒山造林承包合同,按2:8比例分成,承包者得大头。这一举措…  相似文献   

9.
位于伏牛山五垛峰下的南召县四棵树乡五垛村,海拔1700米,山高坡陡,土地瘠薄,过去曾是县里有名的高山特贫村。进入八十年代,该村党支部带领全村群众广植杜仲。成片的荒山集体栽,自留山、房前屋后、田边地埂发动群众个人栽,全村已累计栽植杜仲100多万株,人均200多株。目前这个村已由有名的穷山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杜仲村,逐步走上了富裕路。仅此一项全村年收10多万元,户均收1000多元,人均收300多元。从八六年开始,全村免交一切提留款,适令儿童免费入学,小学实现六配套。八七年,户  相似文献   

10.
金小安,师宗县五龙区狗街乡菁口村村长,一个47岁的壮实农民。他前后担任生产队长和村长共二十多年,他宣传植树造林,带头植树造林,他和菁口村的杉木林在师宗县出了名。菁口村,一个26户145口人的小山村,原是一个荒山满目,吃粮靠伸手,花钱靠卖蛋的贫困山乡。1978年,在当地林业部门的支持下,为了彻底改变菁口村的贫困面貌,村长金小安挨户动员,带领全村26户农民开始在菁口村的荒山上年年植树,岁岁添绿,不几年就在这个村原有的3500亩荒山上,植下了2500亩杉木林,现在全村已经人均有杉木17亩,仅村长金小安一家就植下杉木200亩,3万多株。如今的菁口村已是绿荫婆娑,翠叶田田,粮食自给有余,农民花钱不用愁的新农村了。村长金小安一和人谈起植树造林的事,就喜滋滋地硬要带你到山上去转一转,他抑制不住喜悦地  相似文献   

11.
馨香圆富梦     
走进桂西南美丽的鉴水河畔、德保县首富村之一绿柳村,但见柳绿山军飘馨香,河水清清映新楼,由团四时采谷丰,村寨百姓乐悠悠。绿柳村是东关乡的一个壮族山村。全村5个自然屯320多户N家散落在鉴水河南岸的原野山岭中,因村寨的周围遍栽柳树而名“绿柳”。绿柳全村耕地面积1079亩,荒山宜林面积15642亩,曾是个贫困村。多数人家一年缺三、四个月的口粮,靠国家“救济粮”、“返销粮”接济。直至1980年,绿柳全村的人均收入仍不足150元,多数群众生活在温饱线下,住房多数是东歪西外的篱笆式瓦房或茅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系一股强劲的春风…  相似文献   

12.
1990年冬,为了落实安徽省委“5年消灭荒山”的伟大目标,时任村妇代会主任的鲍彩鸾牵头联系16户姐妹,在杂草丛生的虎形坑创办了和平村“三八林场”。 在一个寒风刺骨的冬日,她带着一队“娘子军”开到村东2公里外的虎形坑上,打响了改造虎形坑的战斗。虽是滴水成冰的日子,这3公顷连成一片的山场上却是一派热气腾腾的景象。她们从开辟荒山到栽松苗,一鼓作气干了半个月,1.97万株松树苗稳稳地栽在3公顷开垦过的虎形坑上。初战告捷,坚定了鲍彩鸾植树造林的信心,全村的人也受到了鼓舞,看到了希望。 1991年冬天,鲍彩鸾又果敢地以个人名…  相似文献   

13.
“走进林兰村,山高石头多,出门三步就爬坡。”一句顺口溜道出了凤山县凤城镇林兰村自然环境的恶劣,林兰山高田寡,地阔人稀,全村有29个自然屯,10个村民小组,274户1276人,是地地道道的山区瑶村。全村耕地面积55.4公顷,宜林荒山65.7公顷。从1993年起,他们共营造杉木10.9公顷,退耕还林种柑果7.5公顷、八角6.4公顷、核桃37.3公顷、桑蚕4公顷、板栗3.7公顷、药村4.9公顷。林兰村由黄变绿,漫山遍野四季常青,山腰地边的枇杷、柑果和板栗树成了瑶胞的“绿色银行”。  相似文献   

14.
秧坝村是贵州省西南部一个边远的布依族山寨。20年前,该村山无树,田无肥,仓无米,袋无钱,到处是光秃秃的荒山,人均纯收入不足300元,生活十分艰苦。秧坝村人不甘贫穷,一直在寻求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的脱贫致富路子。时任村党支部副书记的覃仕坤带头承包荒山,营造以杉木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在他的带动下,全村迅速掀起了家家出动、人人参与的植树造林热潮。一些家住该村的机关干部、经商人员也来投资造林,一片片荒山渐渐披上了绿装。秧坝村坚持造林20年,迎来了满目葱绿。现该村森林面积已达27960亩,户均有林面积100余亩,人均有林…  相似文献   

15.
阳家山综合治理脱贫阳家山村是管头乡的一个偏僻小村,仅10户、65口人。1984年以前,这里缺水、没电、不通公路,全村人均收入百元左右,口粮150余公斤。近年来,他们坚持家家户户承包荒山,综合治理,走以林为主,农、林、牧全面发展的路子,全村户均承包荒山...  相似文献   

16.
陈庄村位于河南省桐柏县淮源镇东北部,近年来,陈庄村立足山坡面积大的自然优势,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机遇,用足用活国家政策,创新机制,积极推行林地招商引资,扩大对外开放,借助外力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使全村的荒山绿了起来,群众富了起来。截至目前,全村已出让荒山1.5万亩,引进来自郑州、舞钢、南阳等地方的客商8家,完成造林1万余亩,引进外资1680万元。全村有林地面积达到1.78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41%提高到67%,林业产值由180万元提高到8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900元提高到1345元,每年村集体来自林业的收入达120万元,农民人均…  相似文献   

17.
永福县堡里乡拉界村群众,八年来共造杉木林1670亩,成活率达百分之百,平均每户有杉木林104亩,多次受到县人民政府的表彰和奖励。拉界村是一个边远的瑶族山村,全村有16户人家,2000亩宜林荒山,农村建立生产承包责任制后,群众很想造林,但又怕政策  相似文献   

18.
两年来,田林县利周瑶族乡凡昌村在县委、县政府的指导和帮助下,退耕还林、林粮挂钩,走出了一条开发、治理荒山的新路。凡昌村地处老山腹地,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全村二百一十三户,一千三百五十八人,其中瑶族二百○二户,一千三百一十人,土地总面积四万七千六百二十五亩,其  相似文献   

19.
在平江县三市镇,当农民纷纷弃田打工做生意时,农民田谢龙却放下手里的赚钱生意不做,与该镇爽口村签定500亩荒山承包合同,M$卖铁,把全部家当连惜带贷共计14万元投入荒山开发,种植板栗树3万株,成为岳阳市耕山植树第一人。小田头脑灵活,成家没几年就赚来不少的钱,有人断言他不满ic年定是个百万富翁。然而,因谢龙看到全村外出的太多了,砍光了的山林又荒草婆婆,没有一棵树木,他燃起了耕山的愿望。就是卖锅卖房,也要把村里500亩荒山利用起来。当由谢龙立下这样的雄C时,妻子第一个站出来反对,抽泣着哀求:“谢龙啊!我们这种日子…  相似文献   

20.
五莲县七宝山镇邓家沟村王有礼老汉承包集体荒山,大搞植树栽果,在全县传为佳话,并受到了县、乡有关领导的赞扬。 邓家沟村东有一座面积8hm~2多的荒山,山上光秃秃的,1994年春,村两委曾发动全村劳动力在山头上栽植侧柏2000多株,使整个山头基本得到了绿化。但由于没有采取管护措施,村民任意上山放牧,除了被吃死的外,剩下的也都成了树桩子,山依旧是原来的荒山。63岁的村民王有礼看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