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的重要建设环节。保证电网安全稳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诸多因素,不是单靠提高变电站的智能化就可以实现的。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是与变电站接入方案是否可靠、系统网架是否合理、运行方式是否合适分不开的。必须明确智能化是确保电网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智能化不能牺牲电网原有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2.
王翀  宋巍  周博 《农村电气化》2011,(8):39-40,43
分析了常规变电站和智能变电站的体系结构,根据安全可靠原则、经济实用原则、标准先行原则、因地制宜原则,从过程层、间隔层、站控层三方面对分阶段智能化改造进行了方案研究。  相似文献   

3.
标准配送式智能变电站按照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技术方向,推行"标准化设计、装配式建设",在智能变电站技术模式、设计设备、建设模式等方面实现进一步创新。与普通变电站相比,标准配送式智能变电站在土建过程中采用全预制装配结构建筑模式,实现二次设备"即插即用",极大地缩短了变电站的整体建设工期。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大力发展,计算机技术被广泛地运用在了各个行业和领域当中,电力系统中计算机技术的运用使电力系统的发展有了质的飞跃。目前,传统的老式变电站正在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综合的自动化变电站,不但降低了电力系统的运行成本,而且增加了电力系统的工作效率,提高了电能的质量,保证了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这种网络化、智能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是电力系统未来发展的方向。但是在实际的生产工  相似文献   

5.
1北京未来城220 kV变电站的基本情况1.1变压器规模未来城220 kV变电站为北京市规划的重要枢纽变电站,本站为220/110/10 kV三级电压半地下变电站。终期安装3台容量为180 MVA的主变压器,本期安装2台容量为180 MVA的主变压器(#2、#3)。1.2 220 kV规模220 kV侧为双母线接线。终期:进出线7回。本期:进出线4回,至孙河2回、西马(高丽营)2回、预留3回。  相似文献   

6.
<正>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其主要作用就是为智能电网提供标准的、可靠的节点支撑。随着国家电网公司建设坚强智能电网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宁夏中卫电网首座智能变电站——东华110 kV变电站于近日顺利投运。1东华110 kV智能变电站设备情况东华110 kV变电站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中宁县东华乡境内,该站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智能变电站以信息交换为基础,信息传输以光缆替代电缆,以虚端子替代物理端子,以逻辑连接替代物理连接。二次设备的信息网络化,使得二次回路不仅有传统变电站机构箱的开入、开出、跳合闸出口一一对应的电气回路和一对一固定的数据信息流回路,还有过程层设备一发多收的逻辑回路,而且物理回路和逻辑回路结构、型式并不相同,因此智能变电站建设过程中先后提出逻辑设备信息流图、过程层组网图、光缆联系图、GOOSE虚端子图等来描述智能变电站中二次系统的物理回路和逻辑回路。  相似文献   

8.
<正>1投资变化情况根据目前已建成的35 k V常规变电站、35 k V智能变电站2座变电站工程数据统计对比,智能变电站投资增加约35%,其中:建筑工程费较常规变电站无太大差异,安装工程费较常规变电站有所增加,设备、材料购置费较常规变电站增加约52%,其他费用与常规变电站基本持平。2主要技术方案变化情况(1)一次设备。智能变电站基本采用常规一次设备附加二次设备厂家的智能终端的模式,较常规变电站增加了智能终端装置。开关柜由常规式开关柜变更  相似文献   

9.
1变电站数字化技术升级改造原则按照一次电气设备智能自动化、二次设备集成网络化的建设改造原则,参照IEC61850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相关规范标准,分过程层、间隔层、站控层3层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建设。其中,过程层是由具有模拟量实时收集终端合并单元和能够实现开关状态信号输入、输出的智能功能单元共同组成;间隔层主要由保护  相似文献   

10.
从2008年4月青岛午山220 kV变电站投运开始,标志国家电网公司建设智能化电网建设正式起步,在随后的几年中进行了大量的试点应用。截至2012年,智能变电站建设已由规划试点阶段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初步形成了智能并网运行控制和互动服务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技术及管理标准,为智能电网的全局建设与引领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电子互感器抗干扰能力差。多数电子式互感器在现场投运过程中  相似文献   

11.
1变电站概况变电站110 kV有载调压变压器本期1台(远景3台);110 kV采用HGIS设备,电气主接线为扩大内桥接线(本期为普通内桥);10 kV电气主接线为单母四分段接线(本  相似文献   

12.
1变电站其综合自动化相关系统1.1其系统分层的相关标准通过变电站其综合自动化目前在国内以及国外的实际发展情形来讲,对于其变电站实际的结构层次的描述情况与其不同的标准相关联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在国内外一般情况下的标准是:将自动化综合系统分解为网络层、站空层以及网络层。IEC 61850的一般标准是将自动化综合系统分解为过程层、间隔层以及站控层。其通常情况下相关标准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是:对于结构都提出了分层的概念,从而方便实现工程以及开发系统。1.2变电站自动化综合系统的体系研究  相似文献   

13.
《农村电气化》2010,(3):64-64
近日,安徽淮北市110kV桓谭输变电工程将做为国家电网公司试点建设的第二批智能电网项目。变电站在开工建设中将应用国内领先纯光纤电子式电流互感器,断路器独立执行当地功能,一次开关实现智能化,应用智能站的电源及辅助设备系统:应用变压器新型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在线监控系统;  相似文献   

14.
寿光市供电公司某110 k V变电站电容开关保护动作跳闸,接通知后,公司变电检修专业人员及时对现场动作情况进行了勘察和询问,得知该站曾经进行过直流系统接地拉路和查找直流接地点工作,在对二次设备勘查情况发现:补偿电容器组一次设备无异常;电容器保护单元报低电压保护动作;电容器组所在开关其余保护模块报电压互感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用电量大幅度提升,部分变电站无法满足区域内部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并且站内部分一次设备存在老化现象,严重影响变电站的供电稳定性能。长时间的运行和供电网络结构不够优化,影响电网的发展。本文从变电一次设计的角度,探讨优化变电站改扩建中设备选择和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初期,微机继电保护的实际应用以及国外技术和产品的引进,促进了国内厂站自动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从35 kV到500 kV的高压及超高压变电站、各种不同用途的工业用户变电站以及各种装机容量的发电厂,几乎都在建设初期或后来改造的过程中采用变电站集中监控系统,该系统是基于无人值班变电站不断增加,将分布在辖区内各地变电站的遥测、遥信、视频等信息集中传送的调度监控中心,以实现对所辖变电站设备运行情况、防火防盗等进行集中监控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前.综合自动化变电站一次设备的防雷设施有避雷针、避雷线、进线避雷器、母线避雷器、主变压器中性点避雷器等,较为完善,但它的二次系统却没有采取有效的防雷措施。吴川位于广东省雷州半岛的东北部,是一个雷电多发的区域,特别是春夏季节,雨水较多,雷电异常活跃,给电力设备带来很大的危害。吴川供电局的110kV樟铺站一次设备防雷系统经过多次防雷改造后,雷害不再发生,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1传统的设备状态监测构架传统的输变电设备的状态监测结构主要包括3部分:设备状态监测单元,前置机系统,站内工控机。由于技术标准不统一,市场上不同设备厂家提供的产品其兼容性存在差异,实现互容的难度大。一些变电站,对输变电设备的状态监测系统进行了改造,借助于CAN总线作为通用的通信总线。而大部分变电站内的设备状态监测系统,其通信协议未能实现统一化,其不同子系统间的兼容性较差,从而在同一变电站中存在多种状态监测子系统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综合在线监测系统可研分析方案依据《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规划》、《智能电网关键设备研制规划》、《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110(66)kV~220kV智能变电站设计技术规范》、“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验收规范》、《国家电网公司关于规范开展状态检修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家电网公司设备状态检修管理规定(试行)》、《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试验规程》、《油浸式变压器(电抗器)状态评价导则》、《油浸式变压器(电抗器)状态检修导则》、《SR高压断路器状态评价导则》、《SR高压断路器状态检修导则》、《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和判断导则》等有关文件的规定立项。  相似文献   

20.
1变电站数字化改造的工作思路在常规变电站一次设备不变的基础上,以变电站一、二次设备为数字化对象,自动化系统基于IEC61850架构,对老旧综自系统进行更换。在一次设备就地加装智能终端采集装置(数字化转换装置),通过光纤及通信数据服务器传送给主控室的中央保护测控服务器,达到无缝链接,采用分层采集、集中控制的架构体系,实现变电站内保护装置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保护信息共享化。对关键一次设备变压器、35 kV断路器、35 kV避雷器加装在线状态监测功能单元,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