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SOD(超氧歧化酶)是一种特异性酶,与生物体内细胞损伤、衰老和死亡密切相关.生物在外界胁迫情况下,都会产生性质极其活跃的自由基,如氧自由基和脂自由基等,引起细胞的损害和死亡.  相似文献   

2.
白蚁消化纤维素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蚁利用自身及体内共生微生物分泌的纤维素酶降解食物中的纤维素成分,来满足新陈代谢需要.据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GenBank数据库统计,目前已有4科6属9种白蚁及其体内共生物的纤维素酶基因被克隆测序.同源性分析表明,白蚁及其共生物编码内切β-1,4-葡聚糖酶的基因,在序列上有较高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3.
DSC法研究高氯酸钾的催化热分解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热分析方法研究了氧化剂高氯酸钾(KP)的热分解特性和一些过渡金属氧化物(TMO)对KP热分解反应的催化作用,并对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催化机理作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钴氧化物、铜氧化物和铁氧化物对KP的热分解反应均有催化作用,它们的催化活性顺序为Co>Cu>Fe.  相似文献   

4.
一氧化氮(NO)作为信号分子,广泛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抗逆等生理过程。在植物体内,NO主要通过酶促反应和非酶促反应生成,植物体内NO具有双重作用,低浓度的NO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与发育,提高植物的抗逆性;而高浓度的NO则对植物具有毒害作用。因此适当浓度的外源NO可通过多种途径减缓逆境条件下植物受到的氧化伤害。主要对植物体内NO的来源、NO在植物体内的信号转导途径及NO在非生物胁迫中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5.
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生物柴油催化剂固定化酶活力测定的最佳条件,比较了固定化酶与游离酶的性能,并对固定化酶催化反应的动力学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测定固定化酶活力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时间20min,温度43℃,固定化酶用量40mg;与游离酶比较,固定化酶最适反应温度提高,贮藏稳定性和操作稳定性都有大幅度提升;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固定化酶催化反应的速率在动力学上是可以控制的.  相似文献   

6.
水杨酸诱导植物抗病性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阿斯匹林(即乙酰水杨酸,在生物体内可很快转化为水杨酸SA)可治疗人的多种疾病,这是人所共知的.同样,SA在植物体内的生理作用也是多种多样的,如诱导某些植物开花;导致天南星科植物的佛焰花序产热;诱导烟草和黄瓜等植物对细菌、真菌、病毒等多种病害的抗病性.SA是植物体内含量很低的一种小分子化合物,可通过韧皮部运输,对一些重要的代谢过程起调控作用.因此,有人认为可以把它当作一种植物激素来看待[1].目前 ,对SA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诱导植物抗病性上. 许多研究表明,SA可以作为诱导因子,在植物抗病反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杨树苗木叶硝酸还原酶活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硝酸还原酶是植物体内氮素代谢的关键酶。植物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的硝酸盐需要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才能转化成氨基酸和蛋白质,以供生长需要。硝酸还原酶是这个代谢过程中的第一个酶,也是个限速酶,其活力的高低与植物同化NO_3~--N的能力和速度有直接关系。汤玉玮等的研究发现,硝酸还原酶活力与作物的耐肥性呈负相关,并在综述国内外有关研究文献中指出,该酶可以做为作物育种和营养诊断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8.
微量元素对杉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量元素是植物所需的营养成份之一,它是植物体内许多酶的组成部份,对植物的生理生化反应有多种催化作用,因而与生长密切相关。为了探讨微量元素对杉木生长的影响,从1981—1984年我们进行了浸种和喷施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供试微量元素是钼酸铵、硼酸、硫酸铜、硫酸锌,硫酸锰等,对照为二次蒸馏水。试验用种分别为本省句容,江西全南、铜鼓,湖南江华种源。试前种子经筛选,剔除涩粒、瘪籽和杂质。 (一)浸种处理 种子浸种24小时后,  相似文献   

9.
酶是生物体内催化各种生化反应的重要物质。生物内所含的酶种类很多,它们各自有特殊的功能。其中有一类酶叫做同工酶(Isozyme或Isoenzyme)。所谓同工酶,是指那些生物功能相同或接近相同,但其蛋白质分子组成不同的酶类。例如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脱氢酶(MDH),醇脱氢酶(ADH),精氨酸激酶(AKP)等等。高等植物中,已经研究过的同工酶约有45种,但研究最多的是过氧化物酶和酯酶等。 由于生物化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蛋白质凝胶电泳分析的进一步建立,和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的配合应用,使同酶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步。同工酶分析可以作为深入了解遗传和育种的一种生化指标。它可以帮助亲本的选择和子代的检定,可以把宏观的遗传现象落实到微观的分子水平上。从基因的直接产物认识基因的存在及其表达。 目前分离同工酶的技术主要为凝胶电泳法。常用的凝胶有以下四种:聚丙烯酰  相似文献   

10.
蒎烯催化加氢催化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贵金属和非贵金属催化作用下蒎烯的氢化反应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主要介绍贵金属和非贵金属催化剂在均相或非均相的状态下,蒎烷总得率及顺式蒎烷选择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1.
乙烯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5大类植物激素之一,它广泛存在于植物体中,对植物的生长5发育,特别是植物的成熟和衰老起着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研究还发现,乙烯参与逆境条件(热害、冷害、旱害、涝害、盐害、紫外线和重金属离子等)下植物的胁迫反应,影响到植物体内一系列胁迫反应的开始和植物抗性的变化。近年来又发现乙烯参与植物的抗病反应,尤其是转反义乙烯形成酶基因植物的抗病性研究倍受重视。人们虽然在转反义乙烯形成酶基因植物的抗病性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积累了相当多的资料,发现植物的抗病性与乙烯密切相关,但由于该研究尚处在初期,研究还不系统,乙烯在植物抗病反应中的作用机理也不十分清楚,因此需要系统整理和更加泛细致的研究。反义基因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为深入研究乙烯在植物体内的作用机理提供了方便,也为培育植物新品种提供了快速有效且专一性极强  相似文献   

12.
温度是影响植物生理过程的重要生态因子之一.植物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经常会遭受到高温的胁迫,造成植物萎蔫甚至死亡,这与高温引起植物生理代谢的紊乱和细胞结构破坏有关.随着全球环境的恶化,植物对高温的反应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植物在高温条件下,细胞内会产生过量的自由基,能引发膜脂过氧化作用,造成膜系统的伤害.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等为防御膜脂过氧化的主要保护酶系统,抗坏血酸(AsA)是植物体内有效的抗氧化剂.它们通过不同的作用方式清除植物体内产生的活性氧,减弱氧化伤害.本研究以两个品种的仙客来为试验材料,比较研究两者在高温胁迫下其清除系统活性和含量的变化,从活性氧代谢来探讨仙客来耐热性的机理.  相似文献   

13.
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 Carr)叶片在受到马格栅锈菌(Melomposora magnusiana Wagner)侵染以后,用分光光度法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结果均证明:在侵染初期,叶片中的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均明显上升,在孢子堆出现前后,酶活性增加达到高峰,以后又趋下降,同时,这两种酶的同功酶谱带形式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这些新增加的酶活性。主要来自寄主对病原生物侵染的反应,其中包括侵染所引起的寄主组织的、老化”反应,病原菌的孢子和菌丝中这两种酶活性极低,对病变中酶活性变化率影响极小。病组织中的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与正常叶片中的酶相比较,在某些酶学性质上(诸如温度曲线,最适pH值,底物的亲和力,热稳定性和对某些抑制剂的反应)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病斑对于周围绿色组织中酶活性的影响,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少,但到6-8mm处仍有明显的反应,对实验条件作了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由天然植物多酚降解产物没食子酸与环氧氯丙烷反应合成多酚型环氧树脂,并利用FT-IR、1H NMR及13C NMR光谱表征了该环氧树脂的化学结构.采用化学分析及红外光谱分析方法研究了反应物料配比、反应时间对开环反应的影响及反应温度、时间与氢氧化钠的用量和浓度对闭环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确定了合成该环氧树脂的最佳工艺条件:1 mol没食子酸与20 mol环氧氯丙烷,在苄基三乙基氯化铵催化作用下,先于100 ℃左右开环反应6 h,再在室温下加入等当量固体碱后闭环反应2 h.  相似文献   

15.
金属离子催化生物质热裂解规律及其对产物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红外辐射热裂解实验装置上研究了K^ 和Ca^2 催化纤维素热裂解规律及其对热裂解产物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温条件下两种金属离子的催化作用主要都发生在固相中.仅有极少量进入液态或者气态产物空间,该特性为制取环保液体燃料提供了保证条件。从总体上讲,两种金属离子对热裂解过程的催化作用比较相似,在促进焦炭和气体产物生成的同时阻碍了生物油的产生。但是,经由催化脱水过程,生物油有机成分氧含量降低,品质得到了部分提高。分析其催化机理,K^ 有利于裂变和歧化反应,促进乙醇醛、乙醛以及低相对分子质量醇基、醛基、酮基化合物的生成;Ca^2 则强烈地影响单糖碎片的重整和异构化过程,促进呋喃类和杂环衍生物的生成。这一催化选择性为热裂解采用合适的条件和工艺,有目的地选取特定金属盐来优化产物的生成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乙烯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 5大类植物激素之一 ,它广泛存在于植物体中 ,对植物的生长发育 ,特别是植物的成熟和衰老起着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研究还发现 ,乙烯参与逆境条件 (热害、冷害、旱害、涝害、盐害、紫外线和重金属离子等 )下植物的胁迫反应 ,影响到植物体内一系列胁迫反应的开始和植物抗性的变化。近年来又发现乙烯参与植物的抗病反应 ,尤其是转反义乙烯形成酶基因植物的抗病性研究倍受重视。人们虽然在转反义乙烯形成酶基因植物的抗病性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积累了相当多的资料 ,发现植物的抗病性与乙烯密切相关 ,但由于该研究尚处在初期 ,研究还不系统 ,乙烯在植物抗病反应中的作用机理也不十分清楚 ,因此需要系统整理和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反义基因技术的成功应用 ,不仅为深入研究乙烯在植物体内的作用机理提供了方便 ,也为培育植物新品种提供了快速有效且专一性极强的育种新途径。本文将系统介绍乙烯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以及利用反义基因技术控制乙烯的生物合成、从而达到控制植物生长和发育之目的研究进展 ,重点叙述乙烯在植物抗病作用以及转反义乙烯形成酶基因植物的抗病性研究的最新进展 ,同时对倍受重视的反义基因技术的原理及特点也做较为全面和细致的介绍。  相似文献   

17.
甲氧虫酰肼对舞毒蛾幼虫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测定甲氧虫酰肼(RH-2485)对舞毒蛾幼虫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舞毒蛾2龄、4龄、6龄幼虫经甲氧虫酰肼处理后,其体内的酚氧化酶(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均先被诱导后被抑制。甲氧虫酰肼对舞毒蛾4龄、6龄幼虫体内过氧化物酶(POD)也表现为先诱导后抑制的作用,其中在处理24h时,对该酶的诱导作用最强,分别为同期对照的1.603,1.805倍;处理48h后,对该酶的抑制作用最强,分别为同期对照的0.858,0.608倍,差异均极显著(P<0.01);但对2龄幼虫体内该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在处理24h后,对该酶的抑制作用最强,为同期对照的0.541倍,差异极显著(P<0.01)。甲氧虫酰肼对舞毒蛾幼虫体内几丁质酶也存在影响,其中对2龄幼虫体内该酶具有先诱导后抑制作用,对4龄、6龄幼虫体内该酶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因此,甲氧虫酰肼能有效干扰舞毒蛾幼虫正常的生理代谢,从而起到毒杀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王爱华  彭镇华  孙启祥 《林业科学》2007,43(6):155-158,F0003
生物矿化是指生物体内形成矿物质(生物矿物)的过程.生物细胞和细胞膜内本身就存在着纳米级的结构组织,生物体利用有机大分子可控制无机物生长、成核,最后生物矿化形成纳米结构材料.  相似文献   

19.
黄胸散白蚁纤维素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黄胸散白蚁体内纤维素酶所做的研究结果表明,37℃时,C1酶与pNPC底物反应的最佳时间为1h,Cx酶与CMC-Na和β-葡糖苷酶与Salicin反应的最佳时间均为0.25h。黄胸散白蚁工蚁头部纤维素酶主要是Cx酶和β-葡糖苷酶。肠道组织中,3种纤维素酶主要分布于前肠和后肠组织。Cx酶在前肠的酶量占肠道组织该酶总量的52.9%;C1和β-葡糖苷酶绝大部分在后肠,在该部位所含酶量分别占整个肠道组织酶总量的83.3%和80.2%。说明3种纤维素酶的活性在不同组织中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20.
在相转移催化作用下,将7-异丙基-4-甲基-1-甲醇(2)和环氧氯丙烷进行反应,成功地合成了新的反应型类化合物1-(β,γ-环氧丙氧甲基)-7-异丙基-4-甲基(1).本反应条件比较简单,较佳条件下分离的目的物摩尔得率达到了64%.目的物(1)的化学结构(Fig.2)经过UV-Vis、IR、HR-MS和1H NMR等数据分析得到了完满的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