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疆哈密石城子河流域水文水资源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塑造了不同特征的河流,同时,河流的活动也在不断改变着与自身有关的自然环境。我国暖温带干旱区除塔里木河流域的水文特征、水资源及其合理利用有较多的研究外,其余中小河流的研究甚少。哈密石城子河的水文特征基本反映了我国暖温带干旱区众多中小河流域的水文特征。利用石城子河流域水文气象站1956-2001年资料,对该流域径流形成、洪水、泥沙、水质等进行分析,以揭示我国暖温带干旱区中小河流域的基本特征,为科学利用该地带中小河流域水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冰川是大自然修筑的"固体水库",在水资源的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新疆地处内陆干旱区,是我国现代冰川面积分布最广的地区之一。冰川和冰川融水为新疆灌溉农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水资源保障。本文根据中国冰川编目及近年来其它冰川研究成果和监测资料,对1960年以来新疆,主要是天山山区的冰川与冰川径流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上世纪60年代以来至本世纪初,天山冰川的变化整体上以退缩为主,1963-2000年冰川面积平均减少12.5%。但受地理位置和地势条件的影响,不同流域的冰川变化存在着较大的区域性差异。随着冰川的强烈退缩和冰川融水的增加,使得近十余年来新疆天山地区大部分冰川补给河流径流量呈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利用2008年8月天山托木尔峰青冰滩72号冰川的考察资料,应用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该冰川区径流中悬移质粒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冰川径流中悬移质以细颗粒物质为主,且各个粒度组分含量变化幅度较大,粒度组成中约68%的颗粒物粒径小于63 μm,32%的颗粒物粒径大于63 μm,粒径小于4μm颗粒物占1.34%,粒度分布为双...  相似文献   

4.
新疆呼图壁河流域水文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呼图壁河是天山北麓中段第二大河流,根据该河多年统计资料,从流域气候、径流、泥沙、水质等方面对其水文特性进行分析。得出呼图壁河径流年际变化稳定、年内分配极不均匀;洪水特征为峰高、量大且持续时间长。洪水传播时间与传播速度与洪峰流量的量级、区间来水河段特征、洪水类型及洪水特性等因素有关;河流泥沙年际变化较大,年内分配极不均匀,与径流的年内变化基本一致;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河流水质沿程有恶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祁连山北大河流域冰川变化遥感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56年地形图和2003年ASTER影像数据,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确定了1956年和2003年的冰川边界,对祁连山北大河流域冰川近47 a来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流域372条冰川面积在47 a间共减小了33.56 km2,平均每条减小0.09 km2,变化率-15.42%,冰川末端累计退缩51 015 m。分析显示,小冰川比大冰川消融的更快。对研究区附近气象站近年来的年平均气温、夏季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进行分析,认为气温升高是北大河流域冰川快速萎缩的主要原因。与中国西部其他冰川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北大河流域冰川消融速率比新疆要快,但较黑河流域及其他子流域要慢,初步推测是由冰川所在区域的气候及冰川自身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祁连山中段冰川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遥感和实测的方法,对近50 a来祁连山中段,包括黑河流域和北大河流域的冰川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956-2003年,祁连山中段所研究的910条冰川面积共缩小了21.7%。其中,黑河流域冰川面积缩小了29.6%,北大河流域冰川面积缩小了18.7%。小冰川面积变化较大冰川要大,其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较强。由于祁连山中段东西跨度较大,气候和地形等因素的不同,直接造成了冰川变化的区域差异。近期野外考察发现,位于黑河上游的葫芦沟流域,1956-2010年冰川面积缩小了30.1%,近7 a冰川面积缩小的比率达到前期的近5倍,且其中的十一冰川由于消融严重,已经完全分离成2条独立的冰川。雪冰融水径流是该流域中重要的水源,在稳定河川径流、调节其年际变化和年内分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托木尔峰青冰滩72号冰川流域同位素特征及径流分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10年8月在托木尔峰青冰滩72号冰川流域采集的不同水体样品,分析了典型冰川流域的氢氧同位素变化特征,并进行了初步的径流分割研究.结果表明,青冰滩72号冰川流域河水、冰川融水、降水中δ18O和δD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根据河水、冰川融水和降水中δ18O和δD比值关系,得出托木尔峰青冰滩72号冰川流域河水由冰川融水和降水组成;在夏季洪水期,进一步通过二元分割模型计算得出,冰川融水所占比率为74.8%,降水所占比率为25.2%,冰川融水是托木尔峰青冰滩72号冰川流域径流的主要补给来源.  相似文献   

8.
苏干湖(包括大、小苏干湖)是祁连山西段山间内陆河流域尾闾湖泊,所在流域仅有少量牧业活动。研究湿地和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可为未来水资源保护和利用决策提供支撑。以苏干湖流域气象数据、遥感影像、冰川编目数据、水文监测数据等为基础,识别流域气候变化拐点,分析冰川变化规律、河湖湿地的演变以及冰川和湿地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1956年以来,苏干湖流域年均温呈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先减少后增加,流域气候经历了冷湿-暖干-暖湿等一系列变化。2)冰川的数量、面积和储量都在持续减少,冰川消融加剧。其中≤0.1km2的小冰川数量和面积呈增加趋势,冰川规模越小则越易发生消融。3)1995-2020年地表河流总流程由302.16km延长到325.29km,增长了23.14km;主干河流大哈尔腾河的径流量、径流深都在增加。4)湖泊的面积和水位同步变化,其中大苏干湖面积和水位都有所上升,小苏干湖面积和水位则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9.
西部干旱区水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重建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是干旱区振兴流域经济的主要保证 ,也是促使生态经济系统向良性方向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从分析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系统特征、开发利用现状以及主要的水环境问题出发 ,得出干旱区生态恢复与重建必须以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为核心的结论 ,同时提出了干旱区水资源利用优化途径与生态重建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盆地南缘诸河水资源利用的生态意义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唐数红 《干旱区研究》2003,20(3):164-167
水资源利用的本质是人类对天然河流、湖泊等进行开发利用的活动 ,它一开始就定位于对流域内河流、湖泊水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重新分配。由于这种活动 ,流域内的水系统及其相适应的生态系统 ,自 2 0世纪 5 0年代以后发生了巨大变化 ,并引起了不可忽视的生态和社会问题。以塔里木盆地南缘诸河流域为例 ,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了流域的水资源利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尝试性地提出干旱区流域生态需水量在水资源利用中的定位和基本生态水量的确定方式 ,并对新疆目前开展的一些生态建设项目提出了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叶尔羌河流域气候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叶尔羌河流域五个气象台站长时序逐日气温和降水量数据,运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和突变检验方法,分析近50多年来叶尔羌河流域气候要素变化特征,利用R/S分析法预测该区域未来气候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叶尔羌河流域属极端干旱区,近50年来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塔什库尔干、泽普和巴楚降水增加显著,有明显突变点;2)流域气温上升速率范围为0.239-0.375℃/10a,气温的上升均为突变升温,突变时间为20世纪90年代中期,塔什库尔干高海拔山区自2010年后气温增长较平原区迅速;3)通过R/S分析表明,叶尔羌河流域未来气候变化仍然与过去50年来的变化趋势一致,以暖湿趋势为主。  相似文献   

12.
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重建研究   总被引:39,自引:32,他引:39  
西北干旱地区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建设区域之一。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气候干旱以及在市场经济利益驱动下所形成的人类对水产 过度开发利用,导致了一系列阻碍区域经济发展的严重生态环境问题。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是干旱区振兴流域经济的主要保证,也是促使生态经济系统向良性方向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从分析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系统特征、开发利用现状以及主要的水环境问题出发,得出干旱区生态恢复与重建必须以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为核心的结论,同时提出了干旱区水资源利用优化途径与生态重建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3.
冰冻圈过程对中国干旱区的水文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特殊的作用和意义。本文阐述了通过系统分析、比较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干旱区积雪、冰川和冻土的站点观测资料及遥感数据而得出的中国干旱区冰冻圈的变化。主要结果表明:自20世纪70年代到2008年,中国干旱区80.8%的冰川有退缩。由于中国干旱区的冰川中85%以上的面积都小于1.0 km2,属小型冰川,这个退缩态势的持续可在未来十年至几十年减少冰川条数。与冰川变化相反,中国干旱区积雪面积稳定,超过8.8×105km2。积雪的初始和终止日期无明显变化。冻土方面,由于平均地温变暖,高山冻土下限深度从1992年到2008年减少了7.7 m,发生着自下而上的迅速退化。综合这些结果,文中提出了几点应对这些变化对水文环境影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运用河西走廊3大内陆河流(疏勒河、黑河和石羊河)1955~2006年河流流量、冰川、地质水文和气象实测资料,系统分析了区域内水资源的分布规律及其循环转化关系等.结果表明,河西走廊水资源主要以冰雪水资源、地表水资源与地下水资源的形式存在,分布于3大相对独立的流域水系中;南部祁连山区发育大小河流共计57条,多年平均出山径流...  相似文献   

15.
用中子活化法测定地表水体中的地球化学背景值是一项新的分析技术。该方法在我国七十年代初已广泛被应用。作者曾于1988年9月参加塔克拉玛干沙漠科学考察时采集和收集没有被污染的水样,主要取自克里雅河流域内的不同海拔高程的河流和湖泊中的地表水。这些水样经处理,在常温下蒸发以后,取其残留物用中子活化法进行照射,分析了7个水样从中得出30种化学背景值。分析结果表明,该流域内的各种水体地表水的地球化学背景值与干旱区的气候、生物条件及岩石的地球化学成分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干旱区河流洪水暴涨暴落现象突出,含沙量大。以灌溉为主的旱作农业在用水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水资源短缺极大地制约着区域经济的发展。随着汛期洪水的引用,大量泥沙进入绿洲,造成渠系不同程度的泥沙淤积及田地沙化等诸多问题,直接影响到当地民生,分析河流水沙关系将有助于区域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水资源在河西走廊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处干旱、极干旱区被沙漠包围的河西走廊绿洲,是发源于祁连山的内陆河水资源养育的结果,其规模和分布具有典型的流域特征,河流是土地沙漠化的重要防线,有限的水资源是绿洲生态的主导因素。要搞好生态环境建设,首要的是要做好流域水资源的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和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水环境、维护水资源的动态平衡是保证沙漠绿洲生态良性循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全球气候暖干化对秦岭南北河流径流泥沙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8,自引:12,他引:8  
以秦岭南侧汉江和北侧渭河多年的径流泥沙观测资料,分析了全球气候暖干化对秦岭南北径流泥沙的变化。分析指出在80年代后,由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秦岭南北河流年均径流量均减少,与1935-1980年相比,汉江河流年均径流量减少1.9%,渭河河流年均径流量减少27.4%;同时汉江河流泥沙含量明显减少,但渭河河流泥沙含量呈增加趋势,是汉江河流泥沙含量133倍,表明了秦岭南北两侧在全球气候暖干化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响应性。  相似文献   

19.
人类活动对亚洲中部水环境安全的威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依赖河流出山口的径流量维系山地-绿洲-荒漠间脆弱生态平衡的亚洲中部干旱区,其水分循环过程完全不同于湿润区。平原区不产生径流,地表水和地下水同源于山区,一个流域就是一个以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依赖的生态功能单元,其中河流是纽带,连接山区径流形成区与平原径流散失区或消耗区,以水分循环为主体,并与生物、生态系统紧密相联系,构成一个独特而又完整的內陆水分循环体系。自然要素的变化,特别是人类的参与或介入,改变了水分循环的规律,对亚洲中部干旱区水和环境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威胁。用多年的观测数据来讨论人类活动的影响,并提出维系和保持干旱区水环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特征及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疏勒河流域是目前甘肃省移民和农业开发的重点地区 ,也是“再造河西”战略实施水资源潜力最大的地区。随着移民范围和开发程度的迅速增大 ,进一步提高流域水源及其循环转化关系的研究程度 ,及时发现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迫在眉睫。本文在广泛收集有关水文、水利化现状资料和实际调查数据的基础上 ,计算和评价了疏勒河流域的降水资源、冰川资源、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 (包括地下水补给资源、允许开采资源、储存资源 )、水资源总量的数量和特征 ,评价和分析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