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时期,农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如何才能利用有限资源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是推动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相结合,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消除城乡"数字鸿沟"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化融入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对于建设现代农业和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是农业大国,要实现现代化,必须首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农业机械化作为先进农业生产力的代表,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指标和重要内容,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直接体现,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时期,现代农业机械根据农村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社会化服务,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繁荣了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3.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增”,农民增收实现“十一连快”,粮食生产能力迈上了6000亿公斤的新台阶。与此同时,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9%,农业发展总体上跨入现代农业的门槛。但随着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我国农业发展也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我国农业发展方式将进入深度调整期,要通过调结构、转方式,加快推进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具体来讲,要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和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基本方向。然而,对于如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顺利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问题,众说不一。笔者以为,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浅谈发展一村一品与品牌农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品牌是农产品进入市场的"身份证",品牌农业是一个涵盖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具有完整的标准化体系,并以优质产品和良好服务为支撑的现代农业发展观,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各地为了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进一步提长农业的整体效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大多制定"一村一品"五年发展规划,加快了现代化农业建设步伐。一、一村一品及品牌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近年来,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突破口,坚持区域化布局、标准  相似文献   

6.
李辉  王超 《河北农业》2014,(8):62-63
当前,我省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型的关键时期。加强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是推动农业加速转型、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应该紧抓不放、深入谋划和推进。近年来,各地通过抓试点、搞示范,探索建立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园区。  相似文献   

7.
曹洪伟 《油气储运》2011,(28):17-18
近年来,曲阜市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改革创新、抢抓机遇,加大设施农业建设力度,着力实现由注重农产品数量向提升质量转变,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产业化转型,全市农业结构调整呈现出亮点多、规模大、档次高、效益好的良好发展局面。截至2010  相似文献   

8.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要求,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期间的一项重大任务。襄阳是传统的农业大市,近年来,通过积极探索和实践,该市现代农业建设成效显著。然而与农业经济发达的地区相比,襄阳市的差距仍然十分明显,仍然只是农业大市而非农业强市。当前,襄阳市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抓抢历史机遇,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没将是襄阳市“十二五”时期“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9.
周业铮 《中国农垦》2012,(10):25-27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扭转农业现代化滞后状况,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也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在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增加现代生产要素投入、创新生产经营组织方式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发挥不同主体的示范带动作用,提升示范带动能力,引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成功飞跃。  相似文献   

10.
在总结了黑龙江省40多年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成就、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对全省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的评价及横向比较,提出了今后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战略指导思想、目标,以及具体的步骤、重点、途径、对策与措施。 黑龙江竹是一个农业资源大省,也是国家重要的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在今后几十年内,加速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不仅是农业发展战略的目标之一,也是贯彻党的十四人精神、加速全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1.
<正>发展现代农业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重大任务,是改造传统农业的必由之路。武冈要由传统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实现后发赶超、建设湘西地区次中心城市,必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12.
在党和国家关注"三农问题"、大力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契机下,积极迎接挑战,做好农业推广工作,对新形势下我国发展现代农业具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对新时期农业推广工作进行思考,简要阐述了农业推广工作的作用与意义,从完善公共农业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加强农业推广试点工作及促进推广技术同生产进程结合等方面思考新时期农业推广工作的途径,以期为完善我国农业推广体系进而促进我国传统农业尽快向现代农业转型提供新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3.
<正>四、着眼于消除农户家庭经营与大市场矛盾,建立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发育机制一家一户分散的农业生产成本高、效率低,难以承担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的重任。如何把分散的农民有效地组织起来,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成败的关键。发达国家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实践表明:有效的农业合作组织的建立,在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过程中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当今世界已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发达国家无不具有完善而发达的农业产业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14.
按照党的十七大“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把加快发展农村经济作为中心任务,把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作为主攻方向。结合白山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就要紧紧依托当地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努力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以色列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水资源消耗量大、化石加工产品的大量投入引发环境污染、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激烈等问题,促使以色列通过科技化、国际化和绿色化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以色列农业转型的成功经验对发展中国家农业转型具有重要启示:一是重视农业科学研究与农业生产和管理的紧密结合;二是多层次地参与对外农业合作,提升本国农业发展的国际化水平;三是注重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走生态农业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6.
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是实现农业资源利用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农业生产经营从细小化、零碎化向规模化、一体化转变,农业产业结构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根本途径,对于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抗风险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根据市委“三年建设计划”和省农业厅“六大提升行动”、“十项增收举措”部署和精神,必须着力推进“九个化”,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推进绍兴现代农业建设。  相似文献   

17.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目前,我国正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对于建设现代农业和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8.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和突破口,通过运用当代农业科技成果和农业生产设施,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进行试验、示范和生产,从而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在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对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影响重大,这也正是对传统农业转型的响应。文章就新时期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进行探讨,指出新时期农业技术推广的途径,以期促进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完善,促使我国早日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  相似文献   

20.
大同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山西省在大同、晋中、运城三市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给大同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畜牧、蔬菜、杂粮、特色农业四大产业体系在大同获得大发展。目前,大同市的设施农业、特色农业、观光农业、健康养殖园区等现代农业已初具规模。1大同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1.1现代农业现状及特点近年来,大同市农业以转型跨越发展为主线,农民收入翻番为目标,以推进农业规模化发展为方向,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