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再生稻是浙江省常山县的水稻主要种植模式之一,为筛选出适合常山种植的再生稻新品种,不断提高浙江及周边地区再生稻生产水平,提高水稻生产经济社会效益,2021年在常山县游胜家庭农场进行了18个品种(组合)的再生稻品种比较试验。本文从品种的生育期、产量、抗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选出不同生育期类型的再生稻优良品种,为适宜地区示范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探寻双季稻区再生稻低留桩高产栽培技术,选用中浙优8号作再生稻,设留桩高度5cm、10cm、15cm三个处理进行留桩高度对比试验。通过对各处理生育期、经济性状、产量、抗逆性、再生成穗率的表现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出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双季稻区再生稻适宜留桩高度为10cm,适合在再生稻低留桩高产栽培中推广。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地推广再生稻,南平市延平区选择5个品种作中稻—再生稻品种筒比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宜该区推广种植的再生稻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4.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据多年来在方田乡方田村和朱王村的推广实践,再生稻生命力在于抓好头季稻管理,提高再生季产量。现根据方田乡多次田间试验示范结果,将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隆昌县地处四川盆地东南,属中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区,早春气温回升陕,秋季温光水资源丰富。常年再生稻有收面积稳定在20万亩以上,总产始终保持在1.5万t以上,虽为四川再生稻温光资源区划的次适宜区,但一直是全省再生稻主产县之一。自2002年起,隆昌县农技部门开始开展杂交中稻+再生稻亩产吨粮技术攻关,经连续9年的技术优化设计和试验示范,配套完善了技术模式,并取得了显著的示范成效。  相似文献   

6.
为了促进再生稻栽培的进一步发展,进行了再生稻栽培试验示范。结果表明,适宜再生栽培的高产优质品种有甬优4949、甬优4953、甬优1540、甬优4149等,同时总结了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以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出再生萌芽期耐热性好、再生能力强、产量高、适合于右江河谷“早稻+再生稻+秋种番茄”生产模式的再生稻品种,以满足当地农民的种植需求.[方法]以6个再生稻品种为试材进行田间筛选试验,比较不同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结果]除信丰优008和Y两优1号“早稻+再生稻”产量明显低于Ⅱ优63(CK),其他4个品种“早稻+再生稻”产量均高于Ⅱ优63,其中中浙优1号、准两优1141和Y两优5867三个品种“早稻+再生稻”产量分别为138896、13836.7和13382.1 kg/ha,分别比Ⅱ优63增产9.60% 、9.19% 、5.60%;深两优5814“早稻+再生稻”产量为12849.6 kg/ha,比Ⅱ优63增产1.40%; Y两优1号和信丰优008“早稻+再生稻”产量分别为11474.2和9979.2 kg/ha,分别比Ⅱ优63减产9.46%和21.25%.[结论]中浙优1号和准两优1141两个品种综合表现最好,可作为“早稻+再生稻+秋种番茄”生产模式下早播再生稻田主选品种;Y两优5867和深两优5814两个品种综合表现优良,可作为“早稻+再生稻+秋种番茄”生产模式下中、迟播再生稻田主选品种.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再生稻生产的合理施肥方法及头季稻施氮时期对再生稻产量的影响,在田阳县五村乡五村村早稻田开展了再生稻头季稻前氮后移对再生稻的影响小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要实现头季稻产量9 750 kg/hm~2,再生稻产量3 750 kg/hm~2以上的产量目标,采用头季稻前氮后移施肥运筹方式对再生稻产量的影响较大。头季稻氮肥后移的4种氮肥运筹方式,以基肥∶分蘖肥∶穗肥=6∶3∶1(施用量分别为252、126、42 kg/hm~2)的产量最高,达3 225.3 kg/hm~2。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安徽省安庆市再生稻生产历史及现状,分别从政策、技术和服务等方面对进一步发展再生稻提出了建议,包括制定再生稻生产扶持政策,提高再生稻生产中的科技到位率,完善早稻和再生稻生产发展服务等。  相似文献   

10.
我县气候条件优越,秋季温光资源丰富,是再生稻适宜栽培区。从70年代末开始进行再生稻栽培试验探索,到80年代中期开始大面积推广应用,经过20年的不断发展,再生稻生产已成为隆昌农业发展的一面旗帜和种植业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适合富顺县“中稻—再生稻”种植模式的水稻新品种,2013年进行了富顺县中稻—再生稻新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以内香8518两季合计产量最高,其头季与再生季产量均较高,生育期适中,抗逆性强,综合形状优良,田间表现较好,建议可作为中稻—再生稻品种在富顺地区加以推广应用,红优527、N优2号、内5优306等3个品种再生稻产量较高,两季合计产量均在11 500kg/llhm^2以上。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再生稻气候生态区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影响再生稻生长发育的22个气象因素中,选出≥10℃积温、7,9月均温、8月降水量、8-9月日照时数作为区划分区指标,利用聚类分析并结合生产实际将安微省再生稻种植区域分为4个气候生态区。即皖南山区再生稻适宜区,沿江再生稻适宜区,江淮再生稻适宜区和沿淮再生稻次适宜区。  相似文献   

13.
在湖北省罗田县对四个杂交中稻组合准两优608、准两优199、两优527和两优2186开展再生效果试验示范。筛选出适合罗田地区作再生稻栽培的高产组合准两优199,其两季总产量达到935.4kg/667m2;头季稻机械收割会造成再生稻产量损失,但节省成本,总体经济效益高于人工收割;头季稻收获前后二次施肥方式有利于再生稻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4.
2015年浦城县农技站选用6个再生稻品种进行机收栽培对比试验,通过对参试品种的生育期、两季产量、经济性状、再生力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认为甬优2640、欣荣优华占两个品种头季生育期适中、再生季能安全齐穗、两季年产量高、米质佳,可作为浦城县机收再生稻主推品种;嘉优99头季稻生育期偏长、产量偏低,但再生力强、再生季产量高,可作为浦城县中南部机收再生稻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再生稻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述了中国再生稻研究的主要成果。包括:再生稻的遗传育种、再生稻的生理生态,再生稻的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6.
围绕我省当前再生稻发展需要,通过12个杂优组合再生稻产量的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实粒数对再生稻产量的影响呈显著正相关;提高栽培措施可显著增加再生穗,从而达到提高再生稻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再生稻Ⅱ优明86在福建省光泽县的种植适应性,于2017在光泽县鸾凤乡双门村付家湾小组进行了Ⅱ优明86再生稻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Ⅱ优明86再生能力强,头季稻产量657公斤/亩,再生稻产量278.3公斤/亩,Ⅱ优明8适合在光泽县低海拔双季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再生稻气候生态区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影响再生稻生长发育的21个所象指标中筛选出7-9月平均气温、≥10℃年积温、年均日照时数和降水量作为分区指标,并根据生产实际结合聚类分析,将湖北省再生稻栽培区域分为3个气候生态区。即鄂东低山丘陵再生稻适宜区,鄂中丘陵平原再生稻适宜区,鄂鄂西山地再生稻次适宜区。  相似文献   

19.
再生稻幼穗分化特性及发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调查了再生稻发苗困难的原因,对再生稻幼穗分化及发苗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再生稻发苗受稻桩营养、病虫害、品种特性、倒伏、干旱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再生稻幼穗分化从低节位开始,各节位分化速度差异大,头季稻成熟时穗分化最高为第4期,再生稻穗分化与茎叶生长、抽穗开花等生理现象同步进行,再生稻发苗在头季稻实行健身栽培的前提下,促芽肥NPK配合,辅以化学调控剂,能实现再生稻平衡发苗,均衡增产。  相似文献   

20.
从试验情况看,新两优6号再生能力强,头季稻亩产560 kg,再生季亩产286.4 kg,可做再生稻栽培.应用直播技术栽培再生稻,品种生育期缩短,闽北地区可推迟到4月中旬直播,但在直播生产过程中应重点解决齐苗、草害、倒伏三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