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油桐栽培利用与应用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从中国油桐栽培与利用的历史入手,分析了中国油桐栽培利用的现状及其花和生长规律的研究进展,为中国油桐的丰产、高产、稳产、优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着重介绍了中国油桐有关生理生化方面的研究进展,不仅为提高中国油桐产量的提高,也为现代生物技术应用于中国油桐的生产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油桐是我国主要木本油料树种,但因品种混杂良莠不齐,制约了油桐产业的发展,为适应国家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源的形势,笔者选择湖北省油桐生产地罗田县开展了油桐选优工作。分选出丰产、稳产、抗性强的12株,为进一步开展油桐选育打下了较好基础。  相似文献   

3.
针对近几年来我国油桐资源急剧减少、油桐生产严重萎缩的现状,对位于我国油桐中心产区并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四川省武隆县的油桐资源和生产状况进行了综合考察,查清了该县的油桐资源现状.找出了油桐资源减少、桐籽出油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提出了解决现存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为恢复和发展该县及我国的油桐生产提供了一定的决策和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4.
我省油桐原产安康、汉中、商洛三个地区,解放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关中地区不少县引种了油桐。为进一步了解关中油桐生长、结果情况,给今后在关中地区发展油桐提供依据,我们在过去调查的基础上,对关中油桐引种及栽培作了进一步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湖北林业科技》2015,(5):17-19
以油桐为供试植物,通过油桐+红薯、油桐+黄豆和油桐+玉米不同套种模式研究其对油桐幼林枝和叶全氮、磷、钾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套种模式处理间油桐枝叶全氮磷钾含量差异极显著,油桐+黄豆套种模式油桐幼林枝叶全氮磷钾含量相对较高,油桐+红薯套种模式全磷钾含量相对较高,油桐+玉米套种模式油桐枝叶全氮磷钾含量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6.
通过在油桐林下套种5种药材,分析不同套种模式下油桐果实经济性状、脂肪酸组分及含量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鲜果出鲜籽率麦冬石蒜玉竹油桐纯林桔梗黄精;干籽出干仁率分别为麦冬黄精玉竹石蒜桔梗油桐纯林;干仁出油率分别为麦冬黄精玉竹石蒜桔梗油桐纯林;桐酸含量油桐+黄精、油桐+玉竹和油桐+桔梗模式较高;经济效益以玉竹最高,每667 m~2达到了14 100元,桔梗为11 560元,黄精为9 050元。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明油桐脂肪酸代谢机理的理论基础,以油桐优良品种葡萄桐的种子为试材,构建其转录组数据库,综合分析了转录组和表达谱的数据库,得到了与油桐脂肪酸代谢相关的非冗余基因序列共83条,涉及主要酶基因10种;同时以KEGG数据库为参考,对油桐脂肪酸代谢途径进行了分析,绘制了油桐脂肪酸代谢的路径图,揭示了油桐脂肪酸代谢途径中关键酶基因调控及催化脂肪酸代谢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8.
油桐林地土壤容重与生产性能相关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土壤容重与油桐生长结实的关系,在湖南慈利县设置了40块标准地,进行土壤容重测定和油桐根系、产量、树体生长调查,并用统计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油桐单位面积产量、枝条生长量等随土壤容重的减小而增大。油桐根系生长与土壤容重的关系极为密切。因此应加强桐林管理,降低土壤容重,以提高油桐产量。  相似文献   

9.
福贡县油桐林油桐黑斑病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桐黑斑病是我国南方油桐产区的一种常见病害, 近期在云南省福贡县新植油桐林大面积发生了此种病害, 给当地的油桐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有效地防治此病, 在对福贡县油桐黑斑病发生及危害特点认识的基础上, 从环境因素, 油桐经营水平上对福贡油桐黑斑病发生的成因进行了分析; 依据不同的受害程度及特点提出结合桐林的集约化经营, 辅以化学药剂防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为了搞好油桐选优工作,尽快实现油桐生产良种化,加速我省油桐基地的建设,我所在溧水县林业局的大力支持下,于4月23日至25日在该县召开了油桐花期选优现场会议.出席这次会议的有高淳、溧水、溧阳、句容、江宁等五个油桐基地县的代表共14人.会议首先参观了渔歌公社傅家边大队林业队在现有3000亩壮龄油桐林内初步选出的12株油桐优树现场,然后按照全国油桐科技协作组规定的选优标准,逐株进行互评,同时交流了各县油桐选优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11.
森林美剖析—主论森林植物的形式美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陈鑫峰  王雁 《林业科学》2001,37(2):122-130
本文强调了森林美的多重性,系统地阐述了森林美的各种层次,分析了森林植物自然美的特征,并提出了森林植物自然美的构景原理,将路离和审美对象尺度两者相结合把森林植物景观区分为7个层次,即(1)细部景观;(2)个体景观;(3)林内景观;(4)林道景观;(5)近景观;(6)中景观,(7)远景观。对各个层次的界定主要构景因子进行了系统的说明,提出了在对森森景观进行评判研究时必须明确其对象的层次归属,最后,对15个构景因子的近景,中景,远景中的重要性差异作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2.
采集适合湘南地区栽培的北方红栎、猩红栎、娜塔栎、沼生栗栎和柳栎等北美橡树品种的枝条作为接穗,以麻栎实生苗为砧木,开展北美橡树嫁接育苗试验。试验结果为:就嫁接成活率而言,北方红栎的最高,为99.34%;其次是猩红栎的,为98.14%;沼生栗栎和柳栎的分别为94.15%和92.86%;娜塔栎的最低,为76.09%;各品种嫁接成活率排序为北方红栎>猩红栎>沼生栗栎>柳栎>娜塔栎。就保存率而言,北方红栎的最高,为89.40%;其次是柳栎的,为71.79%;沼生栗栎和猩红栎的分别为39.13%和32.28%;娜塔栎的最低,为29.29%;各品种嫁接苗保存率排序为北方红栎>柳栎>沼生栗栎>猩红栎>娜塔栎。不同北美橡树品种间苗高、地径均存在显著差异。就苗高而言,猩红栎及娜塔栎的较高,猩红栎的为149.08cm,娜塔栎的为140.88cm,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北方红栎、沼生栗栎、柳栎的较低,北方红栎的为106.44cm,沼生栗栎的为95.20cm,柳栎的为110.00cm,且三者苗高生长均显著劣于猩红栎及娜塔莉。就地径而言,北方红栎的最大,为16.36mm,且显著优于其他品种;猩红栎与娜塔栎间无显著差异,其地径分别为13.28mm和11.87mm;沼生栗栎与柳栎间无显著差异,其地径分别为9.17mm和8.77mm,且两者均显著劣于其他品种。  相似文献   

13.
柚木Tectona grandis 树干通直,木材纹理优美,是世界著名的速生珍贵用材树种。树体含有 甲基蒽醌、拉帕醌和脱氧拉帕醌等活性成分,可抵抗白蚁和真菌侵害。柚木树皮、叶片、心材等部位富 含萘醌、蒽醌和类异戊二烯醌等次级代谢产物,以及三萜类、类固醇、木酚素、脂肪酯和酚类等植物化 学物质。药理上,柚木被证实具有抗氧化、消炎、解热、细胞毒性、镇痛、降血糖、伤口愈合等多重功 效。文章着重介绍柚木的植物化学和药理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以及其后续开发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14.
为了筛选出具有优异性状的新疆野苹果种质资源类型,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巩留和霍城县的41个新疆野苹果不同类型单株为试材,于其开花期对其花色、单序花朵数,花冠直径、花瓣长与宽、花柄长及1年生枝节间长度,树高、胸径、冠幅等形态指标进行了调查和观测,于其果实成熟期采其果实,测量其单果质量、果实纵横径、果柄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数量性状指标;并就新疆野苹果对小吉丁虫的抗性进行了调查,对新疆野苹果果实黑星病发病程度及病情指数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供试的41个新疆野苹果不同类型果实的主要数量性状存在较大的变异,其变异系数为21%~63%,其中,单果质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为63%,最大值为67.50 g,最小值为4.30 g;果肉质地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306,其中,绵软类型的分布频率为50%;果实风味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959,酸和极酸类型的分布频率合计为84.2%;巩留县莫合野果林中新疆野苹果的黑星病病情指数最低,为0.39%,表明其抗病性较强;新源县交吾托海野果林中对苹果小吉丁虫具有高抗性的新疆野苹果树的分布频率达到13.04%,部分枝条被苹果小吉丁虫危害后其伤口能自行愈合,表现出明显的抗性。初步筛选出的对苹果小吉丁虫具有抗性的单株类型有2个,其类型编号分别为XY-29和XY-34;具有抗苹果黑星病特性的单株类型有3个,其类型编号分别为XY-35、GB-9和HDM-7。新疆野苹果不仅在果实性状上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树体高度、1年生枝节间长、对苹果小吉丁虫和黑星病的抗性等方面表现出的变异也都很丰富。  相似文献   

15.
以毛竹、黄槽毛竹、花毛竹、厚壁毛竹、金丝毛竹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其不同年龄立竹间叶功能性状特征,筛选主要叶功能性状指标,并探究影响毛竹及其变种叶功能性状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毛竹及其变种叶功能性状存在差异,而竹种比年龄(1、3、5 a)对叶功能性状的影响程度大;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毛竹及其变种叶功能性状的主要指标为叶全氮、叶全磷、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叶绿素总量、比叶面积、叶含水量;叶全碳、叶全氮、叶全磷、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叶绿素总量、叶面积、叶厚度、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叶含水量、叶组织密度均与土壤养分呈显著相关。毛竹及其变种叶功能性状受土壤有效磷、全磷、碱解氮、有机质、全钾、速效钾含量的共同影响,其中有效磷、全磷、碱解氮含量是影响其叶功能性状的主要因子。叶养分元素(全氮、全磷)、叶绿素、叶形态性状(比叶面积、叶含水量)可作为毛竹及其变种筛选的主要叶功能性状指标,毛竹及其变种通过多性状间的功能协调形成最佳功能组合进而使其自身适应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16.
Information on land use and cover changes (LUCC) is important for planning of con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thus ensure forest sustainability. The current paper assesses LUCC for the whole of the mainland Tanzania. The analyses were done using land use and cover maps covering the whole of mainland Tanzania for 1995 and 2010. For 1995, forest, bushland, grassland, cultivation and other land use and cover (built up areas, bare land, etc.) covered 43.5%, 19.8%, 23.5%, 11.2%, and 2.0% of the study area, respectively. For 2010, the same land use and cover classes covered 38.0%, 14.5%, 6.9%, 36.5%, and 4.1% of the study area, respectively. The annual rate of deforestation was 320,067 ha, which is equivalent to 0.9%. Bushland and grassland were lost at 313,745 and 969,982 ha/year, respectively. Most forest was converted to cultivation and least to other land use and cover. In conclusion, the net changes were deforestation and loss of bushland and grassland primarily due to expansion of cultivation. Further research on how to reduce or halt expansion of cultivation may shed light on improving sustainability of forest, bushland, and grassland in mainland Tanzania.  相似文献   

17.
计算机视觉技术在木材工业科研与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讨论了计算机视沉技术在木材工业中的应用,介绍了计算机视觉的研究内容及系统的组成,分析了计算机视觉在木材科学,表面粗糙度,制浆,造纸,人造板和制材等加工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和研究成果,并预测了计算机视觉技术在木材工业科研与生产中应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扦插生根率高的 7个紫椴无性系和对照无性系生根力、苗木生长等指标的比较与评价以及主要性状遗传参数的估算得知 :不同无性系的遗传基础存在差异。这 7个无性系的苗高、地径均比对照高出很多 ,无性系间的高、径变幅较大 ,树高和地径的遗传力分别为 83.6 %和 86 .8% ,生根率遗传力为 90 .2 % ,这充分说明了遗传的稳定性。其中以编号为 0 0 86、0 0 0 6、0 0 12、0 2 16这四个无性系各指标表现较为突出 ,初步认为是较优良的无性系。  相似文献   

19.
森林资源清查在于摸清森林资源现状及其变化规律,为林业政策制定和调整提供参考依据。文中基于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数量和质量指标,运用比较分析、因果分析和潜力分析的方法,进行森林资源清查前后的纵向比较及国内国际的横向比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森林资源变化的推动力,包括植树造林、生态工程、森林经营、避免灾害、适度采伐、提高科技水平、政策制度,及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等,并从数量空间、质量空间、木材需求、科技水平、政策导向等方面分析森林资源增长的潜力;最后,提出确立清晰的森林经营目标和方向、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重视森林质量和可持续经营、做好资源管理和灾害防治工作、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等政策建议,以期为森林科学经营和林业资源管理提供决策支持,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国家"双碳"目标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以“五常”天然群体的家系子代为测试对象,在优良群体选择和良种选育,以及生长动态、生态适应性与抗逆性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评价了果实性状的遗传变异、遗传增益和遗传力等遗传参量的遗传效应,筛选出适应能力较强的优良个体。结果表明:立地条件相同,家系间果实性状存在一定变异,差异极显著,且遗传力较强,遗传增益较大。果穗质量、果粒个数、果径、单果质量4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力分别为0.8.44、0.829、0.989、0.915,遗传增益分别可达25.50%、19.45%、21.45%、16.15%。以果径、单果质量为主要评价指标,兼顾遗传表现、果穗质量和果粒数量指标,确定Schis04和Schis10个体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