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盐碱地早酥梨密植丰产栽培技术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盐碱地早酥梨密植丰产栽培技术总结孟庆田,于连增(天津农学院园艺系,300381)(天津市里自沽农场)1987—1994年,我们在天津市里自沽农场进行了早酥梨密植栽培试验,以探索早酥梨在低洼盐碱地上栽培的丰产稳产技术。经过8年试验,取得了明显成效,现总...  相似文献   

2.
《花卉》2020,(12)
当前伴随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获得了极大提升,与此同时对于水果的需求不断加大,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水果需求,扩大果树种植显得越发重要起来。早酥梨作为一种早熟梨品种,不仅酥脆爽口,汁甜味美,同时种植早酥梨还有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因此早酥梨成为人们喜欢种植的一种重要果树品种。甘肃张掖地区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与土壤条件,成为早酥梨的优生区。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不断调整,早酥梨种植面积逐渐扩大,成为当地重要的主栽果树品种之一,为了有效提高早酥梨的产量和质量,推动当地早酥梨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在早酥梨种植过程当中应当充分重视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强化早酥梨种植过程当中病虫害防治,为早酥梨生长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控制和降低病虫害因素对早酥梨造成的不利影响,对提高早酥梨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当地早酥梨产业的持续稳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对早酥梨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早酥梨特性在栽培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早酥梨是我国目前栽培最广泛的早熟梨品种之一。甘肃省静宁县于1993年引入,成为静宁主要经济林之一,为静宁西北部群众的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早酥梨在栽培中应用的主要特性如下。1适应性强,可在不同区域栽培,生产效益较好早酥梨适应性很广,抗寒力强,在我国华北、西南、西北及华北大部分地区均适宜栽培,在冷凉地区,特  相似文献   

4.
酥梨是我地区梨树栽植的主要品种,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填补品种空缺,我县在2000年春有目的地从烟台果树研究所引进了梨树优新品种七月酥梨。七月酥梨是以幸水为母本、早酥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极早熟品种,经过近几年的栽培观察,该品种果实较大,风味甘甜,品质上乘,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表现出了丰产优质的特性。现将其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优质极早熟梨新品种七月酥育种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月酥系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1980年选用日本栽培较多的幸水梨和中国栽培较多的早酥梨杂交育成,1999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余年来,在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280个县地试种结果表明:该品种性状稳定,具有结果早、品质优良、丰产性强、适应性广和极早熟等特点。其成熟期比日本主栽的早熟良种幸水和新世纪梨早1个月,比我国栽培较多的早酥梨早20余天。肉质倾向父本早酥梨,细嫩、松脆、汁多;风味趋向母本幸水梨,甘甜可口,具香味。是一个极早熟中国梨优良品种,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早酥梨采前落果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毅 《中国果树》1997,(3):22-23
早酥梨采前落果调查王毅(甘肃省静宁县林业局园艺站,743400)甘肃省静宁县1966年引入早酥梨,该品种在当地表现适应性强、结果早、品质优、效益好。目前,静宁县高界、原安等9乡、镇已被确定为早酥梨生产基地,以年增660hm2(公顷)的速度发展,但在生...  相似文献   

7.
砀山酥梨幼树早果丰产栽培技术李从玺(陕西省果品研究中心·西安·710061)砀山酥梨是我国名优地方品种,原产于安徽砀山。引入黄土高原地区栽培后,由于自然条件适宜,表现早果,丰产,耐贮运,经济效益高。特别是幼树早结果,早丰产,效益尤为明显,高于其它名优...  相似文献   

8.
以栖霞大香水与郑州鹅梨杂交,经过15年的选育,培育出了八月酥梨新品种.该品种8月中旬成熟,较砀山酥梨早熟25d左右,果实大而整齐,外观美丽,结果早,品质好,栽培管理容易,病虫害少,适于矮化密植栽培,可以代替酥梨提早上市或出口外销,风味、品质、产量、抗性都超过天生伏梨和砀山酥梨,是生产栽培者理想的优良梨新品种.  相似文献   

9.
红早酥梨是早酥梨的芽变,继承了早酥梨的生长特点和良好口感,经多年观察,无变异现象,特征稳定。红早酥梨在整个生长期呈现红色外观,以其"嫩叶紫红,梨花粉红,幼果全红,成熟后果实条红,"四大奇红和良好口感,被业界誉为"百年奇观,梨品奇葩",它不仅是一种生产优质水果的果树,而且展示了树形、叶、花、果的个性美。本文拟阐述红早酥梨树形、叶、花、果的观赏性,并概述其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10.
早酥梨优质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景泰地区1989年开始大面积推广早酥梨,现栽培面积已达400hm^2,667m^2(亩)均产3500kg,产值5600元,年总产量20000t(吨)以上。早酥梨在景泰地区表现适应性强,极丰产稳产,果实外观及品质优于国内其他产区,果品畅销全国及东南亚,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早酥梨是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育成的,母本为苹果梨,父本为身不知。该品种果实较大,品质上,是优良的早熟品种,很多地区都有栽培,但在沈阳以北地区栽培不多。我们于1998-2004年进行了引种栽培,通过6年的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八个早中熟梨新品种在江苏的引种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苏省栽培较多的酥梨和早酥梨,由于商品性较差、种植效益不高,急需品种更新。为了筛选出适合江苏省栽培的梨树良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南京)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陆续从国内外引进了一批优良梨品种(系),建立了品种比较试验园,对各品种的生长结果情况进行了系统观察。现将华酥、黄冠等我国新选育的8个早中熟梨良种在江苏的综合表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魏闻东  田鹏  夏莎玲 《果树学报》2005,22(3):296-297,F002
七月酥梨系1980年用幸水和早酥梨杂交育成。20多年来,在不同生态条件地区试种,结果表明:该品种性状稳定,具有结果早、品质优良、丰产性强、适应性广、极早熟等特点,其成熟期较日本主栽的早熟良种幸水、新世纪梨早1个月,较我国栽培较多的早酥梨早熟约20d。肉质倾向父本早酥梨细嫩而松脆、汁多;风味趋向母本幸水梨甘甜可口,具香味。  相似文献   

14.
早酥梨早果丰产优质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早酥梨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以苹果梨×身不知杂交培育的品种。上世纪70年代初引入包头东郊沿山一带高接栽培,经过几十年的栽培,早酥梨由于品质优、丰产、稳产、价格稳定(近年来优质早酥梨市场零售价1.5~2.5元/kg),从2010年以后逐渐成为当地梨树主栽品种之一。包头东郊沿山至包头土右沿山一带,属典型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冬季严寒,春季风大,年平均气温6.7℃,最低气温-31℃,平均年降雨量320~340 mm,  相似文献   

15.
<正> 早酥梨是一个优良的新品种,系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1956年在辽宁兴城以苹果梨为母本,身不知为父本进行杂交育成,1969年定名。在吉林、辽宁、北京、陕西、甘肃、新疆等地栽培表现良好。1974年安徽农学院滁县分院从陕西引进早酥梨,在该院实习果园进行试验观察,兹将试验结果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6.
马彦 《北方果树》2004,(6):38-39
在甘肃果树产业中,梨的面积、产量和效益都占居主导地位.但在高寒地区梨树主要以早酥梨为主,而早酥梨表现着色差,果肉易硬化,果实生理性木栓斑点病严重,影响商品价值.为了选择适宜高寒地区栽培的梨树早熟优良品种,我们于1999年开始从国内引进一批早熟品种进行试栽,从中选出了适宜高寒地区栽培的梨早熟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7.
93—03-07是以早酥梨为母本,南果梨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新品系,早结、丰产、抗寒。93-03-07具有亲本特点,树体外观和果实与早酥梨相似,果实大小和贮藏性能较好,与辽北主栽品种尖把梨和大香水梨相比有明显优点。  相似文献   

18.
中梨1号由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用早酥梨为父本,新世纪为母本杂交培育而成。2000年引入苗木5000株,定植于西峰区彭原乡旱地示范园。经5a(年)试种,表现适应性强、早果丰产、果实品质好,适于当地栽培。  相似文献   

19.
薛永发 《落叶果树》2010,42(6):49-49
渭北西部地区地势较高,光照充足,土层深厚,昼夜温差大,为梨适生区。自20世纪80至90年代开始栽植梨树,现已发展到6.67多万hm2。主栽品种为砀山酥梨和早酥梨,密植栽培,多采用纺锤形树形,干高70cm、树高3~3.5m、冠径2~2.5m,中心干上均匀分布10~15个主枝,螺旋上升,主枝分生角度70°~80°。该树形在拉枝整形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解决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早金酥梨是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以早酥梨为母本、金水酥梨为父本杂交选育的早熟梨优良品种。辽宁省建昌县九佛山农场于2016年引进栽培,我们总结了该品种在建昌县的生长表现与V型架栽培技术要点。1性状表现建昌九佛山农场为丘陵缓坡地,海拔400~440 m,土壤为古河床砾岩风化物,土层薄且含有大量砾石,原土有机质含量仅0.69%。农场所在地年降水量530 mm左右,年日照时数2 621.8小时,年均温8.9℃,昼夜温差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