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陕南农村养蚕劳动力结构变化与产业政策导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应用普查与抽样观察法分析陕西南部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当前农村养蚕劳动力结构受农村劳动力资源与外出从业劳动力结构的共同影响,呈现出数量缺乏、结构老化、男性化、质量下降的特征.建议利用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调整蚕桑生产新技术的研发方向,改变现行养蚕技术体系和推广示范方法,适应农村养蚕劳动力结构变化的现实.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全国各地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迅速加快,农村大量的劳动力开始向城市转移,农村留下的都是老弱病残,因此劳动力的缺乏严重制约了蚕业产业的发展。笔者认为只有推广省力化养蚕技术,才能提高养蚕劳动效率,现将省力化养蚕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东桑西移的发展趋势.但贵州省农村劳动力日益紧缺,传统养蚕化工多,劳动强度大,己不再适应农村的现状,现在止在推行的省力化养蚕技术中的大蚕一日二回育技术,为了模索大蚕一日二回育饲育技术,更好的指导农村养蚕.2008年早秋在我所设置了三个不同温度,进行大蚕一日二回育的试验.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农村劳动力紧缺,外出务工收入较高的情况下,必须大力推广省力化养蚕技术,提高工效和劳动生产率,用新的农业技术手段使蚕桑生产提质增效,促进农民增收,增强种桑养蚕的吸引力,才能面对挑战稳定发展蚕桑产业。  相似文献   

5.
在农村劳动力大量输出的今天,加快省力养蚕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是推动我国养蚕产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主要从省力养蚕技术的特点入手,介绍了省力养蚕技术的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农村劳动力不断转移,蚕桑产业又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急需优化利用省力化养蚕技术,促使农村蚕桑业走上健康稳定发展的道路。因此,本文从不同角度入手,客观阐述了农村省力化养蚕技术应用的重要性与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在农村,养蚕收入相对其他收入具有时间短,见效快,收入稳定等特点,目前在农村务农的农民在50 岁左右的占多数,他们的小孩大多都已经参加工作或出去务工了,留下他们在家既要照顾老人的生活,还要从事家庭的生产劳动,所以50岁左右的这些劳动力相对比较适合种点传统作物,搞点养殖产业等,随着“东桑西移”工程的实施,养蚕业逐渐在西部农村发展起来,并且成为农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而养蚕技术在农村也属于要求相对较高的一门技术,稍有不慎在那个环节出点问题就会影响整批蚕的产量和质量,影响蚕农的整体收入,所以抓好养蚕细节的技术处理,提高单张蚕种的产茧量成了养蚕人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农村劳动力的锐减,农村省力化养蚕技术的研究,组装及应用,是目前农村养蚕的重要课题。本文在严格试验的基础上,应用数理统计原理,采取组群数据动态测辩,进行变量分析和两尾测验,确立95%的置信区间,加快了一日三回育饲育技术研究,实现了自动上簇技术配套,加强了一日三回育饲育技术和自动上簇技术的综合组装,形成一套较佳的农村省力化养蚕的综合技术。用省力化养蚕综合技术替代了传统的一日四回育饲育技术和上簇方法,强化推广应用,在短期内使全县农村省力化养蚕综合技术得到普及。  相似文献   

9.
东部地区蚕桑生产基础好,效益高,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和劳动力资源已经制约蚕桑生产的发展,面对农村多元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的实际,稳定和发展蚕桑生产,首先要从蚕桑生产方式上进行转变,通过土地流转等形式将桑园向养蚕大户、养蚕能手转移;并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方式过渡.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东桑西移的发展趋势。但贵州省农村劳动力日益紧缺,传统养蚕化工多,劳动强度大,已不再适应农村的现状,现在正在推行的省力化养蚕技术中的大蚕一日二回育技术,为了模索大蚕一日二回育饲育技术,更好的指导农村养蚕。2008年早秋在我所设置了三个不同温度,进行大蚕一日二回育的试验。以掌握不同温度与蚕生长发育和食桑量的关系,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