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对牛背梁自然保护区的秦岭梁、南坡的北沟、北坡的石砭峪进行了昆虫多样性调查。共采集到昆虫标本3 053号,隶属14目、98科、442种;优势类群双翅目、鞘翅目、半翅目、同翅目、膜翅目的科数分别占总数的22.45%、18%、12%、11%和11%,其种类数分别占27.38%、18.55%、16.74%、13.12%和12.9%。物种丰富度指数为秦岭梁(42.284 0)>北沟(24.464 6)>北石砭峪(21.229 6),多样性指数为北沟(4.469 5)>石砭峪(4.427 7)>秦岭梁(3.580 3),其中,随海拔的升高,秦岭梁昆虫物种的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旅游资源的类型、特征、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讨论了牛背梁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问题,并对牛背梁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陕西牛背梁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种类丰富,约105科,433属,950种(含种下等级).其中热带属66个,温带属311个,12个中国特有属以及459个中国特有种,55个秦岭特有种.表明本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温带性特点及高度的特有性.古植物资料分析表明,该区植物区系的起源时间不会晚于白垩纪;植物群落的主要成分可能以原地生长的种类为主.  相似文献   

4.
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保护区提供科学的生态评价途径及保护与利用的理论依据,以便更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方法】以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本底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专家评分与层次分析法(AHP)相结合的方法,从生物多样性保护、景观生态状况改善、教育科研价值、生态旅游价值4个方面,选取多样性、代表性、稀有性、面积适宜性、自然性、稳定性、人类威胁等7项指标,对其进行生态评价。【结果】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评价指数为0.869。【结论】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整体生态质量很好,保护价值大。  相似文献   

5.
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阐述了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及特色,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其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牛背梁自然保护区的综合评价指数为0.799。在此基础上, 分析了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潜力,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西北林学院学报23卷第4期强晓鸣等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与评价  相似文献   

6.
牛背梁区共有苔藓植物48科88属157种(包括种下类群)。该区苔藓植物优势科为丛藓科(Pottiaceae)、羽藓科(Thuidiaceae)、提灯藓科(Mniaceae)和青藓科(Brachytheciaceae);优势属为提灯藓属(Mnium)、光萼苔属(Porella)、真藓属(Bryum)、绢藓属(Entodon)、凤尾藓属(Fissi-dens)、丛本藓属((Anoectangium)、牛舌藓属(Anomodon)、青藓属(Brachythecium)和灰藓属(Hypnum);区系成分以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占本区总种数的51.59%;优势类群贫乏,单种科和寡种科,共有28科29属38种;齿缘牛舌藓(Anomodon denlatus)C.Gao和尖叶美叶藓(Bellibar-bula obtusicuspis)列入中国首批濒危苔藓植物红色名录。  相似文献   

7.
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线路、样地相结合的方法,对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珍稀濒危保护植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区分布有11种国家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并发现了羽叶丁香(Syringa pinnatifolia)、星叶草(Circaeaster a grestis)等在我省的新分布点;分析了其保护价值、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现状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护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高度森林土壤养分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分析秦岭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内土壤养分空间的分异状况及其与海拔高度的关系,为研究森林生态及合理利用与保护该地区森林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取1 248~2 625m海拔16个完整土壤剖面的土壤样品,室内测定土壤基本养分含量和pH值,应用统计学软件对各土壤养分含量与海拔高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保护区内的土壤养分指标在整个土壤剖面的空间分异范围分别为:土壤pH 5.35~6.65,有机质含量5.65~74.84g/kg,土壤全氮含量0.30~5.43g/kg,碱解氮含量106.64~208.66mg/kg,全磷含量0.45~1.30g/kg,速效磷含量0.44~6.82mg/kg,全钾含量14.88~18.78g/kg,速效钾含量26.18~277.00mg/kg。2)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速效磷含量的空间分异度较大,土壤pH值和全钾含量的空间分异度较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pH值、全钾、速效钾含量的空间分异程度降低,而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的空间分异程度则增大。3)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含量均与海拔之间呈现明显的相关性,各养分含量的极值多出现在海拔1 900~2 000m,上述养分含量随海拔高度变化的变异规律各异。【结论】牛背梁国家级森林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高度森林土壤养分状况存在差异,土壤各养分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在河南省小秦岭自然保护区设立72块标准样地,对7种森林群落中的昆虫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比较了不同森林类型中昆虫群落的相似性,为该地区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提供昆虫方面的基础资料。结果表明:小秦岭自然保护区主要有昆虫14目79科517种,优势类群为鞘翅目、鳞翅目、半翅目、膜翅目和直翅目等;阔叶混交林和针阔混交林中的昆虫多样性较高,秦岭冷杉林、油松林、华山松林和灌丛矮曲林中的昆虫多样性处于中等水平,而竹林中的昆虫多样性最低;总体上针阔混交林昆虫群落组成与其他森林类型相似性较高,而竹林与其他各森林类型的相似性较低。  相似文献   

10.
为确定秦岭平河梁林区的昆虫区系与组成及多样性,采用调查与文献分析法研究表明,该林区有昆虫种类29目、287科、2 004种,部分昆虫类群以古北、部分以东洋、部分以广布性分布占优势;在目-科、目-科-种水平上,类群间优势度明显、林区的昆虫类群和种类丰富,科数最多的为鳞翅目53科、鞘翅目49科、膜翅目35科,种类数最多的为鳞翅目594种、鞘翅目482种、膜翅目241种、同翅目186种、半翅目164种、双翅目114种.  相似文献   

11.
2007年6~9月对黑里河自然保护区昆虫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并用多样性指数对昆虫的多样性进行了测度.采集到该区昆虫223种,分别隶属干11目65科176属.群落的α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群落多样性指数的变化顺序是蒙古栎林林缘群落>白桦林林缘群落>河滩草地群落>平榛林林缘群落>人工针叶林群落;在5个不同群落中,蒙古栎林林缘群落昆虫的物种数、个体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及物种均匀度指数均高于其他群落.群落的相似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群落昆虫之间的相似性差异显著,昆虫群落多样性变化主要与植被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12.
针对慈巴沟自然保护区13目350种昆虫,分析了其在各目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其主要集中于鳞翅目、双翅目和鞘翅目,分别占总种数的40.57%、15.14%和13.14%。分析其区系发现,保护区昆虫以东洋种为主体,特有种和喜马拉雅种并成。在350种昆虫中,东洋种有218种,占62.28%;古北种有12种,占3.43%;广布种有35种,占10%;喜马拉雅种有29种,占8.29%;高山种有13种,占3.71%;特有种有43种,占12.29%。其中特有成分为85种,占24.29%。该区昆虫种类及其区系典型的特征是:种类奇特而丰富,多原始古老种类,种类有多种来源,区系成分复杂,自然垂直分异明显,特有成分占比例较大。资源昆虫主要有传粉昆虫、食用/饲料昆虫、天敌昆虫、观赏昆虫、药用昆虫等类别。  相似文献   

13.
基于秦岭31个气象站点的气温数据,采用Krigi ng插值法、趋势分析法、M-K检验法研究了1975~2013年牛背梁保护区年尺度、季节尺度上的平均气温和极端气温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牛背梁保护区是全球气候变暖的敏感区域.年尺度上,近39年来平均气温与极端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极端最低气温上升最为显著,且均在1994年发生了暖突变;季节尺度上,平均气温和极端气温除秋季呈下降趋势外,春季、夏季和冬季均表现上升趋势,四季气温的突变年份集中在20世纪90年末和21世纪初.  相似文献   

14.
浙江龙王山昆虫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浙江龙王山自然保护区是天目山脉的主要山峰之一。为正确认识该地区昆虫资源状况,掌握昆虫种群的发展趋势,为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根据1995年至1998年昆虫考察的数据和资料,对龙王山昆虫物种多样性作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龙王山昆虫的优势目是鳞翅目、鞘翅目和双翅目,其属种多度结构反映了昆虫群落结构比较稳定。昆虫丰富度指数变幅较大,多样性指数D和H′基本一致。特有昆虫和珍稀昆虫及其他昆虫资源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