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利用1990-2015年中国奶业省际面板数据,借助相对熵值法考察了中国奶业空间分布特征,并引入动态面板模型实证了中国奶业空间分布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1)1990年以来,中国奶业地理集中演化模式总体呈现"横向扩散"特征;2)区域层面看,华北和西北奶业呈现"横向扩散"模式,而大城市、东北和南方奶业凸显内部扩大模式;3)2011年中国奶业首现衰退恶化迹象,但华北、大城市和南方表现为横向扩散;4)从区域之间地理集中模式演化看,中国奶业消耗缩减模式存在区域之间梯度转移现象,其转移路径依次为"大城市、华北、东北、西北";而南方奶业表现出奶牛存栏持续增长的良好发展势头;5)计量模型结果表明,地区饲料供给,奶牛存栏一期滞后以及经济增长促进奶业集聚,而奶牛单产和人口规模递增驱使奶业扩散。  相似文献   

2.
周邦君 《古今农业》2010,(2):94-104
甘薯很可能在明末就从缅滇陆路传入四川。清中后期,此物从滇、黔、鄂、湘、赣、闽、粤等更多路径入川,在该省很多地方,特别是丘陵、低山区广泛传播。其动因在于四川盆地较好的自然与交通条件,快速增长的人口,尤其是农家对甘薯特性的科学认识、对其生产技术的系统把握。清代,甘薯在四川的传播促进了土地的开发利用,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引起种植结构与民食结构的变化,增强了救荒能力,丰富了农业文化;此外,它还推动了畜牧业发展,增加了商品粮供给,有助于保持水土,为后世奠定了栽培技术基础,而且四川一些甘薯品种还传播到外省。总之,其影响是多方面的,且主要是积极的。  相似文献   

3.
基于HYSPLIT4.8的常州市大气污染扩散应急响应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正翠  张备  臧晓钟  夏瑛  陈雨  焦振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527-13530
利用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大气扩散模式及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建立了常州市大气污染扩散应急响应系统,该系统以中尺度数值模式CWRF输出的大气背景场作为气象初始场,运用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NOAA)最新开发的大气污染扩散模式HYSPLIT4.8计算大气污染物的轨迹、扩散、沉降浓度及扩散范围,采用叠加了常州、金坛和溧阳加密观测站点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GoogleEarth)精确地显示出大气污染物的传播路径、影响区域和污染物浓度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4.
玉米在晚明时期传入四川。清中后期,此物从更多渠道,在该省很多地方,特别是丘陵、山区广泛传播。其动因主要在于四川盆地相当优越的自然禀赋、较为便利的交通条件,人口快速增长所产生的大量经济需求,农家对玉米的科学认识与对生产技术的系统把握。清代,玉米在四川促进土地开发利用,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引起种植结构与民食结构的变迁,推动商业、手工业发展,丰富民间文化,但玉米种植也进一步引发水土流失。当时,四川部分玉米品种传播到外省,玉米还成为该省农村社会生产关系新的物质媒介。总之,其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龚顺森 《农业考古》2022,(4):266-271
美洲作物长期以来都是农业史、经济史等领域关注的对象。当美洲作物与科技史(农业史)、经济史和历史地理相结合时,美洲作物史研究就被赋予了多重意义。李昕升的新作《明清以来美洲粮食作物经济地理研究》便是该领域突出的优秀著作之一。该书从整体史的视野出发,系统考察了浙江、云南、江西、广西等省玉米、番薯的传播状况,对明清以来美洲作物...  相似文献   

6.
玉米褪绿斑驳病毒及传播介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褪绿斑驳病毒(Maize chlorotic mottle virus,MCMV)是中国重要检疫性病毒之一,该病毒与马铃薯Y病毒属成员复合侵染会造成玉米致死性坏死(CLN),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由于玉米上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有广泛适生范围,一旦扩散开来,将对玉米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因此,了解MCMV研究的现状和传播介体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近几年MCMV研究进展和传播介体概况,并结合自身研究,评述了西花蓟马作为MCMV传播介体在CLN中的作用,以期为西花蓟马传播MCMV的基础研究和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国玉米灰斑病发生现状与未来扩散趋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明确玉米灰斑病发生现状,预测病害未来的扩展区域,为有针对性开展灰斑病的早防早控工作、保护玉米生产提供信息。【方法】采用形态、培养及分子特征鉴定的方法明确新发生玉米灰斑病区域的病菌分离物种类;汇总2004-2014年各地玉米灰斑病的调查信息,根据季风特点,推测具有重大破坏力的玉米尾孢灰斑病扩展路线,预测未来的病害发生区域。【结果】基于形态学、培养特征以及分子鉴定结果,明确了贵州西部、西北部以及四川北部的分离物为玉米尾孢(Cercospora zeina),河北承德地区致病菌为玉蜀黍尾孢(C. zeae-maydis),在陕西南部、西部以及河南西部鉴定出了玉米尾孢和玉蜀黍尾孢;初步明确了具有强致病力的玉米尾孢目前分布的北界。玉米灰斑病已经在中国15个省份发生,西南地区的玉米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在南海夏季风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作用下,玉米尾孢从云南西部进境后逐渐向北向东扩展,到达四川、陕西的西部,亦可能经种子携带途径进入湖北恩施,形成一个新的病害扩散源并传播至重庆、陕西安康和商洛以及河南西部山区。未来,在季风的作用下,源自西南的玉米尾孢灰斑病可能进入甘肃东南部、宁夏南部、陕西北部,并进而逐渐向北偏东方向扩展,对中国春玉米主产区构成重大威胁。【结论】确认玉米尾孢在贵州、四川、陕西、河南引起玉米灰斑病,河北的致病菌为玉蜀黍尾孢;由玉米尾孢引起的灰斑病已突破秦岭和巴山的阻隔,扩散至陕西西部、南部和河南西部,从西南玉米生产区进入了北方玉米生产区;夏季季风以及种子带菌是该种灰斑病快速传播的主要因素;未来玉米尾孢灰斑病将在季风作用下继续缓慢向北方玉米区扩散,在无灰斑病发生区域引发病害并可能在已有玉蜀黍尾孢灰斑病发生的区域形成新的重大病害威胁。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耕地地力与玉米丝黑穗病发生关系,本研究以515个主要玉米种植县域为研究区域,选取有机质(Organic matter,OM)、全氮(Total nitrogen,TN)、全磷(Total phosphorus,TP)、全钾(Total potassium,TK)、有效磷(Available phosphorus,AP)、速效钾(Available potassium,AK)和pH 7种耕地地力因子,分别利用分类与回归树(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CART)模型、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模型和极端随机树(Extremely randomized trees,ERT)模型构建了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程度与耕地地力因子关系模型,并进行了3种模型效果比较。结果表明:RF和ERT模型总分类性能明显优于CART模型,3个模型在病害发生程度1级(GⅠ)上的查准率(Precision,Pr)、查全率(Recall,Re)、F1 score(F1)值均较高,分类效果比病害发生程度2级(GⅡ)要好,但考虑到准确监测病害高发情况、减少高发病情况在分类预测中漏分机率对开展病害防治的重要性,确定ERT模型为最佳优选分类器。耕地地力特征变量与病害发生程度重要性分析表明,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程度与耕地地力因子AP、TK、pH和TP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研究结果为深入探究耕地地力对玉米丝黑穗病影响机理提供了线索和支撑。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成渝城市群建设和发展对川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的影响,基于川东北地区2000—2014年人口数据,利用空间自相关和人口重心迁移模型对川东北地区人口分布时空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从人口总量变化来看,2000—2014年川东北地区人口数量增加了195.1万人,年均增长率达5.56‰;(2)川东北地区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南充市、广安市和达州市西南方向的部分县域,即川东北地区的东南方向;(3)全局空间自相关结果表明,川东北地区的人口在空间上呈正相关,空间集聚性显著;从局部来看,2000—2014年,人口空间聚集的局部特征逐渐减弱。2014年,局部聚类不显著;(4)2000—2014年,川东北地区人口重心总体上表现为由西北方向向东南方向迁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孙文莫  肖文  李德品  马驰  宋金易慧 《安徽农业科学》2013,(26):10839-10842,10873
根据2010年全国分县行政区划电子地图、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等数据,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和理论性演绎分析等手段分析中国人口分布、流动趋势与耕地利用情况.结果表明,2010年中国人口分布特点为东密西疏,东南部人口密中有疏,西北部人口疏中有密,人口分布格局没有明显变化,人口集中程度高;2000 ~2010年全国人均耕地面积由0.103 hm2/人下降到0.091 hm2/人,耕地利用率下降,同时不同海拔阶梯地区农业生产效率不同,第二阶梯最高,第三阶梯最低;人均耕地面积的减少使得人口压力增加,第三阶梯人口压力明显高于第一、二阶梯,在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的因素下第三阶梯地区人口会向较低人口压力的第一、二阶梯地区流动,即中国东南半壁范围向西北方向扩散.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分析铁犁铧出现以来,特别是秦汉以后,铁犁和牛耕被我国古代中原地区推广和广泛使用,犁耕技术向周边及边远的地区发散传播。文章借用中国人口史、中国移民史的研究成果和已有的农业考古资料,着重研究“人”这个犁耕技术的传播载体的迁移动向,来全面诠释犁耕技术的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12.
华南地区红火蚁局域和长距离扩散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红火蚁入侵中国大陆历史、局域及长距离传播扩散规律问题,为预防和控制该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实地调查获得并分析华南地区多个红火蚁入侵事件的主要参数,建立并应用相关模型对红火蚁入侵历史、传播规律进行研究。【结果】对8个典型入侵事件的主要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在华南地区红火蚁局域扩散速度一般为110~190 m•a-1。分别建立了疫区面积(Sq)、蚁巢分布面积(Sf)、蚁巢数量(Nm)、中心区蚁巢密度(Dm)等指标和入侵时间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分别是Sq=166384e0.5345T、Sf=28997e0.5784T、Nm=59.966e1.1756T、Dm=6.4533lnT-0.9852。应用以上模型推测红火蚁入侵华南地区已有10年以上历史,其中入侵深圳、广州、吴川时间较早,入侵年份分别为1995年、1995年、1996年,1998~2005年扩展到其它20多个地区。目前,华南地区红火蚁空间分布特征呈明显的“2-2-2”型,即珠江三角洲、惠州、河源和粤西吴川、阳春、高州、电白、茂港两大块区域;东部的新罗、上杭、大埔、西部的岑溪、陆川、北流两小块;南宁、张家界两个空间跳跃点。红火蚁侵入县级区域数量和入侵后时间长度之间关系模型为Y1=2.6094X 1.0368、Y2=4.1923X 0.9699,年传播扩散距离为80 km左右。【结论】红火蚁入侵华南地区历史较长,侵入区域多,局域扩散速度慢,长距离传播扩散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当地玉米种植的适宜密度,设置9个不同种植密度处理,研究陕北东南部区域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榆单9号玉米在陕北东南部地区种植,密度以5.4万~6.0万株/hm2为宜,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4.
当前如何通过模型的构建来揭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的传播机制,提高对疫情传播的时空预测预警能力仍面临很大挑战.为充分发挥SEIRD模型和CA模型各自在时间和空间仿真方面的优势,依据空间现象的地理相似性原理,构建了一种基于SEIRD-GEOCA的传染病时空耦合模型,并在模型中融入了蔓延扩散和随机迁移扩散策略,采用重庆市2020年1月21日到2020年2月29日的感染者轨迹数据和相关驱动因子数据实现了对重庆市COVID-19感染者时空分布的情景模拟.情景模拟结果显示,在空间上将呈现出爆发式扩散和局域扩散的明显差别;且实施不同强度的干预,COVID-19呈现出了不同的时空扩散效应.研究表明,SEIRD-GEOCA模型能揭示传染病的传播机制,并能较好地模拟COVID-19疫情的时空扩散规律;面对COVID-19疫情,政府是否采取干预措施以及实施干预的强度都将对疫情的时空扩散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病是威胁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安全最为严重的病害。本研究利用地理栅格模型及地图代数运算来模拟和表达驱动变量,构建松材线虫病测报系统,并以县域与地理栅格单元双尺度形成空间连续化测报。【方法】集成对松材线虫病扩散传播有影响的地形地貌、气象、寄主、人类活动和土地利用等地理栅格空间数据集,基于随机森林和支持向量机的机器学习方法构建模型,将测报得出的扩散风险概率与松科Pinaceae植物易感性叠加进行感染概率地图代数运算,基于地理栅格表达分析松材线虫病在中国范围内扩散的风险等级。【结果】(1)随机森林模型预测精度为83.95%,支持向量机模型预测精度为77.97%。(2)海拔、年均最低降水量、年均降水量、年均低温对模型构建的贡献率分别为0.151、0.303、0.258、0.194,是影响松材线虫病发生的主要因素;人类活动变量的贡献率为0.194,是影响扩散的决定性变量。(3)潜在扩散区位于人类活动密集的低海拔地区、道路通达的林区、城市城镇分布区和人工林分布区。其中,极高风险分布地区主要位于华东地区的浙江、江西、福建,华南地区的广西、...  相似文献   

16.
利用第一性原理研究了2种边缘掺杂硼方式的扶手椅型石墨烯纳米带.结果表明:硼掺杂使得沿纳米带方向的晶格常数发生改变,并且在能带隙中出现新的能带.对于原胞中添加4个硼原子的掺杂方式(B1-7AGNR),沿纳米带方向的晶格常数有所增加,在带隙中出现了4条能带,其中2条能带来自于硼的2pz轨道,其余2条能带主要来自于硼的2ps和2py轨道.对于原胞中添加2个硼原子的掺杂方式(B2-7AGNR),沿纳米带方向的晶格常数有所减小,在带隙中出现了2条能带,其来自于硼的2pz轨道.  相似文献   

17.
加拿大一枝黄花是我国东南部地区一种常见的恶心性外来杂草,繁殖能力强,传播途径广,仙居自2007年普查发现加拿大一枝黄花以来,从未放松对其防控措施,但仍呈扩散蔓延趋势。本文拟对其在我县传播的途径,防治对策以及存在的问题作一简要综述,以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国栽培大豆遗传多样性和起源中心初探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利用中国大豆品种资源数据库所记录的各品种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并结合中国大豆品种资源分类研究结果,用群体遗传学研究方法计算我国各省(市、区)大豆品种资源各种类型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分析中国大豆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中心,并依此推论中国栽培大豆的起源中心。结果表明,中国栽培大豆起源中心为由西南向东偏北方向延伸的带状区域,包括河北(含北京)、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等省(市);北方春大豆起源中心可能在我国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以后向东北和西北扩散,南方地区春大豆和南方夏大豆的起源地可能在四川,以后向南、东南方向传播。此外,初步分析了中国栽培大豆不同类型的演变关系。  相似文献   

19.
蛋鸡的饲料主要成分是玉米,节约蛋鸡饲料也就相当于在节约粮食(玉米)。对蛋鸡场而言,简单说是节约成本,深层次讲是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中国的粮食安全依然是脆弱的:人口越来越多,耕地越来越少,消费快速增长,一定时期内的农业仍“靠天吃饭”,淡水资源日益短缺,气候影响因素日益严重等,应尽量避免畜禽与人争粮,蛋鸡场节约饲料也可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世界气候变化加剧和气象灾害频发的背景下,探究气象因素对玉米单产的重要性并准确预测玉米单产对于促进农业生产和田间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量化分析玉米各生育阶段气象因素对单产的重要性并建立高精度、高可靠性的玉米气象单产堆栈集成学习估测模型来预测单产。【方法】利用HP滤波法和移动平均法确定各县域趋势单产模型并分离出各县气象单产。采用轻量级梯度提升机(LightGBM)、Bagging和Stacking 3种集成学习方法,通过对中国12个省份596个县级行政区域和气象观测站跨度34年的日度气象数据和玉米产量数据进行分析,建立3种基于不同集成学习框架(LightGBM、Bagging和Stacking)的玉米气象单产预测模型。【结果】适用HP滤波法作为趋势单产模型的县域主要集中在陕西、河南、江苏和安徽地区。相较于HP滤波法,更多县域适用于移动平均法,且多数县域R 2分布于0.8以上。基于5年滑动预测和模型精度评价指标,3种模型对玉米单产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指标均低于6%。Stacking模型MAPE值达到4.60%,预测精度高,泛化性强。结果表明玉米气象单产堆栈集成学习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