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国农村改革前后经历了两个时期,促使农村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二元结构均衡发展,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增强了综合国力。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时期,韩国的成功经验给予我们启迪,为我国构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提供了借鉴。为此我国应该:加大政府参与引导,发挥农民主体功能;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公共服务;加强农民素质教育,优化农村文化环境;强化配套政策力度,加强法律制度建设;突破二元结构限制,统筹城乡一体发展;构建农村生态经济机制,实现农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二元经济结构转换是我国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经之路,而日益扩大的城乡数字鸿沟正严重影响着其进程。本文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农业现代化发展、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新农村建设四个角度,分析城乡数字鸿沟对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负面效应,并就政府职能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服务与推广、农民信息素养提升等方面,如何弥合城乡数字鸿沟,以促进二元经济结构转换,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农民教育是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证。建设新农村,发展新农村,关键是农民教育,农民教育决定中国未来。缩小城乡差距、协调城乡发展的艰巨任务,有赖于农民教育程度的点滴进步、农民素质的切实提高。目前农民教育普及不到位,农业人才输送不足。而农民教育的突破,关键环节是教育内容的构建和教育体系的建设。重视农民教育,加大农民教育投入,形成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农民教育结构体系等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寿光素有“蔬菜之乡”之称,全市70%以上都是农业人口。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寿光农民也和城里人一样,住上了楼房。但因为相应配套服务业缺失,与新农村农民的生活品质需求矛盾越来越大。因此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发展农村服务业是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战略手段。  相似文献   

5.
发展小城镇促进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打破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化。我国13亿人口9亿农民,所以城乡一体化关键是农村城镇化,而农村城镇化又依赖于小城镇的发展。本文就新时期小城镇的发展问题做一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建设与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存在差距,主要因素是政府对农民素质重视不够,农民自身认识不到位和城乡二元结构所致。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处理好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的关系,把提高农村科技文化素质放在首位。其措施是强化政府职能与引导作用,全面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农科教结合,以职业学校为主,发挥各类学校的作用;以村为单位,普及农村图书室;组织农民开展丰富多样的科技文化活动等。  相似文献   

7.
徐太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8):1738-173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为解决我国严峻的城乡二元结构和“三农问题”做出的历史性选择。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营造有利农村发展的制度环境,保证新农村建设始终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同时要尊重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发挥农民的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统筹城乡建设新农村的成就与经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城乡关系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对关系,浙江作为我国农村市场取向改革的先行地区,统筹城乡的改革探索也走在了全国前列。在分析和评价浙江统筹城乡发展、建设新农村的巨大成就的基础上,总结了统筹城乡发展、建设新农村的若干改革经验,可以概括为:以城乡互动的农民自主创业、自由就业促进农民转产转业,以城乡统筹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分配制度改革促进农民多渠道增收,以政府主导的村镇规划和整治建设促进村容村貌改善和农村新社区建设,以强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促进农村民生难题的破解,以建立党政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全面参与的共建机制促进新农村建设,以培育致力于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促进农民群众共创共建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9.
城乡养老保险一体化的逻辑起点与伦理基础在于保障人权,充分体现了正义与公平。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养老保险是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城乡二元结构的客观存在,使农民与城镇居民在养老保险权益上存在明显不平等性,阻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建设。本文分析了城乡养老保险一体化的实施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10.
农村信息化是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改变传统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当前农村信息化建设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吉林省城市化发展滞后于工业化进程、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差距显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等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城乡二元结构对新农村建设的制约作用,提出了改革城乡二元分割的体制、加大财政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归根到底,要靠亿万高素质的农民。由于地理环境、历史文化、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以及长期忽视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农民的文化素质、科技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不能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因此,要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大力发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3.
罗湖平 《农业展望》2008,4(8):35-38
中国未来城乡统筹发展面临着较大的城乡经济差距压力、城乡二元体制惯性作用、做实城乡社会保障的国家财力尴尬、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等问题,其未来政策取向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型城乡关系和城乡劳动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等方面。展望未来,中国城乡统筹发展将随着新农村的普遍繁荣而趋于做实,城乡社会也将随着民生的改善而更加和谐。  相似文献   

14.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践者、具体参与者和具体受益者。因此,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与参与热情,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农民科技成果转化队伍,是完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任务的政治与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和谐的基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使农村具有社会主义的新貌;要引进人才、科技、资金等有利因素,给农村的发展赋予新的力量;要破除旧的城乡二元体制,建立新的城乡管理体制;要培养出新型的农民,提高农民的素质,让其在自身的完善中改造农村、发展农村,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6.
《湖南农业》2014,(3):18
<正>"2013年农民眼中的十大三农事件"是中国乡村之声在2013年底通过农民朋友现场投票、网络投票等方式评选出来的涉农重大事件。事件一: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全面部署深化农村改革,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使广大农民无法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赋予农  相似文献   

17.
刘琼琪  董晓峰 《河北农业科学》2009,13(12):86-87,104
城乡融合最早是在研究城市化问题时提出的,而我国在城乡二元结构的突出背景下进行的新农村建设,给城乡融合带来了契机和推动作用。因此在新农村建设的契机下,应当寻找并实施加快城乡融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作为农民中的“精英”,其政治参与水平是衡量我国基层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标志。通过对近年来农民工政治参与困境的研究,报告了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存在、社会对农民工的偏见与歧视、参与机制的不健全、利益代表组织的缺失是导致农民工陷于制度化政治参与“真空化”和非制度化参与扩增的因由,进而提出了通过变革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积极促进农民工“市民化”、完善政治参与机制、加强组织制度建设来破解农民工政治参与困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关于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发挥主体作用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大农民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核心要素,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败的关键。不断深化对广大农民群众主体地位的认识,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对搞好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门头沟区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进一步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建议加强宣传教育、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健全完善体制机制、提高农民群众发展的自主性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整村推进示范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展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的素质水平、精神风貌、农业现代化要求以及农村社会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的新景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