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施氮量对双季稻氮素吸收和产量的影响及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双季稻鄱优364和K优117为材料,设置6个施氮水平,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双季稻产量、经济效益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一定的施氮量范围内,水稻产量先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后有所下降,早稻鄱优364最高产量时的施氮量为184 kg·hm-2,晚稻K优117最高产量时的氮肥施用量为228 kg·hm-2。根据当年水稻价格、投肥成本,拟合出水稻纯增收入与施氮量的一元二次曲线,即早稻为 y=-0219 7x2+75787x+2 9547;晚稻为 y=-0167x2+7107x+5 2028。由此得出双季早稻经济效益最高时的施氮量为173 kg·hm-2, 双季晚稻经济效益最高时的施氮量为213 kg·hm-2。增施氮肥可提高稻谷的吸氮量,但双季稻的氮肥农学利用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早、晚稻氮肥回收效率随施氮量的增加均呈抛物线状。根据双季稻高产、高效并适当提高氮肥利用率的原则,确定了双季水稻最佳施氮量范围。  相似文献   

2.
氮肥,密度对水稻产量及纹枯病,褐飞虱发生程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研究发安徽省沿淮,淮北水稻生产的主要因子(施氮量,栽插密度)对产量,纹枯病和褐飞虱发生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施N:纯75-270kg/hm^2,密度:常规稻15-37.5万穴/hm^2,杂交稻10.5-28.5万穴/hm^2)密度对产量的影响大于氮量;氮肥对纹枯病,褐飞虱发生程度的影响大于密度。根据试验结果综合分析认为,沿淮,淮北稻区,合理的氮肥,密度组配为:常规稻纯N192kg/h  相似文献   

3.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通过设置不同氮肥用量处理,研究氮肥用量对甘薯块根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以探明徐淮地区甘薯的氮肥适宜用量。结果表明,施氮45~90 kg/hm2时,施氮量增加显著提高甘薯各部位的氮素吸收量和产量,而对氮素表观利用率和氮素产块根效率无显著影响;当超过135 kg/hm2时,氮素利用率和产量降低。根据甘薯产量(y)和施氮量(x)拟合得出的一元二次关系式:y=-0.006x2+0.0943x+28.879,R2=0.7793,可以得出产量最大时的甘薯施氮量是78.58 kg/hm2。因此,建议徐淮地区甘薯适宜的施氮量为78.58 kg/hm2。  相似文献   

4.
单季稻褐飞虱种群数量增长拐点与吡蚜酮防控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揭示单季稻褐飞虱的种群行为特征和增长拐点(虫口急增期),以及持续有效控制褐飞虱灾害,2008-2010年开展了单季稻褐飞虱种群数量消长系统监测,结果表明,单季稻褐飞虱种群数量增长拐点为8月底9月初,防控关键节点为增长拐点前30 d内。应用50%吡蚜酮(顶峰)防控褐飞虱的节点为增长拐点前10~15 d,常规时期为8月中旬。试验结果表明,667 m2用50%吡蚜酮(顶峰)20 g加水75 kg采用担架式机动喷雾机喷雾处理,褐飞虱持续控制效果90%以上可达40 d,可控制单季稻中后期褐飞虱拐点出现,即1次施药可达全季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5.
利用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氮肥不同用量对水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旨在确定适宜的施氮量,实现优质高产、养分综合利用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施氮范围内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水稻产量有提高的趋势,施肥量继续增加,产量却随之下降。处理1(公顷施纯氮105kg)产量最高,公顷产稻谷8715.0kg,不施氮肥处理(处理4)产量最低,仅6358.5kg/hm~2。稻谷公顷产量与氮肥施用量之间的关系式为y=-1.7797x2+33.413x+422.76,相关系数R2=0.986,F=5.275,F0.05(2,11)=3.98,且FF0.05(2,11),一次项为正值,二次项系数为负值,方程成立,有最大值。公顷施纯氮140.7kg时产量最高,为8964.0kg/hm~2。公顷纯收益(元)与氮肥施用量之间的关系为y=-3.5593x2+62.227x+845.51,相关系数R2=0.982,最佳施肥量为纯氮131.1kg/hm~2,最佳产量为8682.0kg/hm~2。  相似文献   

6.
为确定青海省玻璃连栋温室黄瓜种植的最佳施氮量,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黄瓜生物性状、产量、品质和氮肥偏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N 240kg/hm2处理下,黄瓜株高最高为194.8cm,叶片数最多为15.8个/株,茎粗最粗为0.93 cm,产量最高为105000kg/hm2,氮肥偏生产力最高为437.50kg/kg,VC含量最高为119.6mg/kg,且显著高于其它处理。随着氮肥施用量增加,黄瓜的生物性状、产量、品质和氮肥偏生产力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施氮量(x)与黄瓜产量(y)的关系式为y=-3.729x2+1919.4x-146747,R2=0.8117**,黄瓜的最佳施氮量为240-257 kg/hm2。可为青海省玻璃连栋温室黄瓜种植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苗圃潮土氮肥淋溶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室内土柱淋溶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处理下,不同深度土壤氮素在苗圃潮土中的淋溶特征。结果表明:硝态氮是氮素淋溶的主要形态,土壤经过12次淋溶后,硝态氮的淋溶量占全氮淋溶量的70%以上,而铵态氮的比例不到7%,另外,有5%~27%以有机氮的形式淋溶;氮肥淋溶率为21.36%~54.19%,铵态氮、硝态氮和全氮的淋溶量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并且不同土壤深度不同形态氮素的淋溶量(y)与施氮量(x)之间的关系均可用线性回归方程进行模拟,其中各深度全氮的回归方程为:0~20cm:y=0.5555x+99.888(R2=0.9857);0~40cm:y=0.3708x+148.25(R2=0.9689);0~60cm:y=0.2508x+220.67(R2=0.9297)。  相似文献   

8.
氮肥用量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2因素裂区试验设计,进行了主区为小麦品种、副区为氮用量水平,设置不施肥对照、5个氮素用量水平的6处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氮水平条件下,小麦籽粒的产量、蛋白质和淀粉含量以及加工品质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3个小麦品种的土壤基础肥力产量、最高产量及其施氮量的差异显著,但氮肥能提高的最高绝对产量都相当.同时,依据施氮水平与产量试验数据,用二次多项式模拟得到小麦氮肥产量效应方程和复相关系数.鄂麦18:y=-0.059x~2+30.209x+3165.7,R~2=0.965 8~(**);鄂麦23∶y=-0.069 x~2+32.856x+2 321.7,R~2=0.9963~(**)和郑麦9023∶y=-0.070x~2+31.912x+3 947.4,R~2=0.965 8~(**).  相似文献   

9.
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氮素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氮2因素,氮肥5水平的试验设计,研究水氮不同组合对水稻垦粳5号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灌溉方式和施氮水平对水稻干物质积累、氮素积累、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均有显著影响。同一时期同一施氮水平下,常规灌水的水稻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控水处理;同一时期同一灌水处理下,各项指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常规灌水与控水处理均以施氮量2.204 g/盆(N3)各项指标最高。根据产量与施氮量拟合的产量效应方程为:常规灌水条件下,y=-56.922x~3+119.38x~2-43.094x+58.816,r~2=0.908 4;控水条件下,y=-38.162x~3+78.96x~2-23.452x+66.095,r~2=0.974 0。常规灌水条件下最高施氮量为1.185 g/盆,产量为80.67 g/盆;控水条件下最高施氮量为1.210 g/盆,产量为86.00 g/盆。综合分析水稻氮素积累及产量等各项指标,在施氮量相同的条件下控水效果优于常规灌水。  相似文献   

10.
太湖流域不同施氮水平对水稻产量和土壤氮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试验结果表明,太湖地区稻麦两熟制水稻产量与施氮量呈二次曲线关系,可用方程y=-0.00002x~2+0.0095x+9.0384(r=0.993~(**))来描述,当施氮量为237.5 kg/hm~2时,可获得最高理论产量10.17t/hm~2.不同生育时期植株的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的积累量都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而增大;氮肥表观利用率、生理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都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高肥处理432 kg/hm~2和540 kg/hm~2成熟期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的积累量都较高,但因大量氮素滞留在茎鞘中而导致产量不高.土壤各层全氮含量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0~60cm各层土壤全氮含量增大,而60~100 cm各层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当施氮量较高(大于324 kg/hm~2)时,土壤氮素累积与下渗,土壤各层全氮含量提高,易造成氮肥奢侈吸收与氮肥污染.  相似文献   

11.
氮素运筹对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以优质小麦京冬8号为材料,在晋东南地区研究了氮素运筹对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总施氮量为160 kg/hm2的前提下,与氮肥全部基施相比,在拔节期和孕穗期追肥可明显提高产量,以拔节期氮肥基追比例为5∶5的产量最高;返青期和拔节期追施氮肥有利于提高分蘖成穗,而且随着追氮比例的增大,分蘖成穗效果越明显;随着追氮时期后移与追氮比例的增大,穗粒数和千粒重都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进一步对影响产量的成穗数(x1)、穗粒数(x2)、千粒重(x3)、花后干物质积累量(x4)、单茎产量(x5)作逐步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方程y=2 782.53+1 432.16x(4r=0.901 8**),说明产量与花后干物质积累之间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磷、钾肥料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及植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肥施用均可提高水稻产量,氮肥是增产的主要因子,远高于磷、钾肥增产效果。产量(y)与施氮量(x1)、施磷量(x2)、施钾量(x3)呈抛物线关系,其回归方程分别为:y=-0.021 9x12+18.255x1+5 063.8;y=-0.135 3x22+29.049x2+7 159.4;y=-0.033 7x32+15.238x3+7 057.2。不同肥料因子对水稻产量构成影响不一,氮肥促进有效穗数、穗粒数增加,而降低千粒重;磷肥促进有效穗数、千粒重增加,而对穗粒数影响不大;钾肥促进穗粒数、千粒重增加,而对有效穗数影响不大。氮、磷、钾肥对水稻形态影响不一,3种肥料因子均能增加叶面积,但氮肥增加幅度显著高于磷肥和钾肥;氮肥增加株高和穗长显著,而磷钾肥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全膜双垄垄播氮肥底施与追施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庄浪县旱寒区旱地梯田,采用全膜双垄垄播栽培技术,研究了氮肥不同底施与追施比例对马铃薯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不同底施与追施比例显著影响马铃薯的经济性状,以氮肥60%底施、40%追施处理的综合性状最佳,氮肥40%底施、60%追施处理次之。马铃薯折合产量以氮肥60%底施、40%追施处理和氮肥40%底施、60%追施处理较高,均为39 208.3 kg/hm2;氮肥80%底施、20%追施处理次之,为3 5587.5kg/hm2;氮肥100%底施处理居第3位,为32 725.0 kg/hm2;氮肥20%底施、80%追施处理的折合产量最低。进一步做回归分析,建立了产量(y)和底施肥比例(x)回归方程:y=-4.563 5x2+545.77x+22 900,R2=0.855 8,经解析,最佳底施氮肥比例应占总施氮量的59.8%。  相似文献   

14.
 采用完全随计区组设计,以德宏逸生象草干物质产量、株高及分蘖数为指标,采用Microsoft Excel设计直线回归模型,分析施氮量与分蘖数、株高及干物质产量的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的F值、相关系数显著性检验的T值及相应的F0.01,F0.05,T0.01,T0.05的参考值。结果表明,分蘖数与施氮量的回归方程为:y=0.005219x+7.860714,相关系数r=0.9564;株高与施氮量的回归方程为:y=0.101794x+179.8571,相关系数r= 0.936744;干物质产量与施氮量的回归方程为:y=0.030710x+15.28571,相关系数r= 0.977123。说明施氮量与分蘖数、株高、干物质产量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证明氮肥施用量对德宏逸生象草的生长性能有极显著的影响。分析施氮量和德宏逸生象草干物质增加量关系可知,既要维持象草的高产又要考虑经济效益,尿素施用量在700~800kg N/hm2之间为宜。采用Microsoft Excel进行直线回归分析及显著性检验,无需编程,一般科技人员易于掌握,模型构建完成后,每次只需变更数据即可得到准确结果。  相似文献   

15.
氮肥水平对辣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明辣椒生长适宜的氮肥施用量,采用盆栽方式,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量对辣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试验设置5个氮肥水平,不施肥(CK)为对照,T1~T4依次按氮肥理论利用率的30%、40%、50%和60%进行施肥.【结果】施氮处理对辣椒的产量和品质具有显著影响,单株果数、产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CK处理,其中T3处理的产量最高,品质最好,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呈先增后减的现象,增产率分别达到77.4%、112.1%、185.0%和145.0%.T3的单果质量和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T_1、T_2及T_4的VC含量与CK无显著差异.通过二次曲线模拟,得到施氮量与产量之间的数学模型,即y=-2.167x~2+149.269x+1 687.711,R2=0.907,当施氮量x为34.44kg/667m~2时,产量y达到最大,为4 252.2kg/667m~2.【结论】综合产量和品质,在该栽培条件下,T3处理为辣椒的适宜施氮量.  相似文献   

16.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分蘖期施杀虫剂后稻飞虱虫量变化不大,高氮区虫口减退率仅为17.3%,低氮区为39.4%;而在乳熟期应用杀虫剂后,稻飞虱虫量的变化较大,高氮区虫口减退率为59.5%,低氮区虫口减退率为88.1%,其中褐飞虱的虫口减退率明显高于白背稻虱。通过试验认为,气候条件的影响,杀虫剂的不合理使用间接影响了蜘蛛等稻飞虱天敌的数量。生态失衡严重降低了天敌对褐飞虱的自然控制能力,防治技术不到位影响了防治效果,导致2005年褐飞虱暴发成灾。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辣椒(Capsicum frutescens L.)新品种佳美2号适宜的栽培密度及施氮量,采用密肥二因素三水平试验方法,研究了栽培密度和施氮量对辣椒新品种佳美2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每667 m2种植3 800株、施氮量为20 kg时,产量达3 327.4 kg,除与每667 m2种植3 300株和施氮量为30 kg时相比增产不显著外,与其他7个处理的增产相比达显著水平。由二元线性回归方程y赞=18.650 33+0.000 66x1(栽培密度)-0.058 33x2(施氮量)可知,密肥的两因素中施氮量对产量的影响大于栽培密度。  相似文献   

18.
露地栽培条件下大白菜氮肥投入阈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大白菜产量、氮肥利用率、硝态氮残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对大白菜有显著的增产作用,但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变化不大,产量对施氮量的反应呈平台模式。氮肥利用率在3.3%-12.6%,并且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施氮量为656.4 kg/hm^2(纯氮300 kg/hm^2+有机肥12 000 kg/hm^2)时,氮肥利用率和作物产量最高。合理控制氮肥用量会促进作物对土壤氮素的吸收。施氮可明显提高0-180 cm剖面土壤NO3--N的累积量,残留的NO3--N的分布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并且随施氮量的增加残留深度下移,表现出明显的底层累积。各处理土壤氮均集中在0-100 cm土层中,100 cm土层以下,各处理氮含量渐趋一致。综合不同施氮量对大白菜产量以及环境指标的影响,在本试验肥力水平下,大白菜氮肥投入阈值为656.4 kg/hm^2(纯氮300 kg/hm^2+有机肥12 000 kg/hm^2)时,能够兼顾作物高产与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19.
通过"3414"肥效试验,在三元二次方程拟合效果不好的情况下,采用一元二次方程拟合获得施氮量与产量之间的数学模型为y=-2.7676x2+55.39x+379.63;施磷量与产量之间的数学模型为y=-1.1741x2+9.867x+599.255;施钾量与产量之间的数学模型为y=-10.576x2+47.972x+572.465。根据数学模型得出氮磷钾最佳亩施肥量为N9.53kg、P2O53.47kg和K2O2.16kg。缺氮的相对产量为61.2%,缺磷的相对产量为96.2%,缺钾的相对产量为91.5%。  相似文献   

20.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玉米产量、干物质和氮素积累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可显著增加玉米产量,在施氮量70~210 kg/hm2范围内玉米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施氮量增加至280 kg/hm2玉米产量下降,根据玉米产量(y)和施氮量(x)拟合,得出适宜施氮量为178 kg/hm2。施用氮肥可显著增加玉米干物质和氮积累量,并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氮肥农学利用率、当季回收率和偏生产力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分别由14.1 kg/kg、46.2%和135.2 kg/kg下降至7.4 kg/kg、19.3%和37.6 k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