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分析武夷山风景区2008-2010年3年期间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分析植被分布格局和海拔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关系。结果表明,①武夷山风景区表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总体呈现随海拔升高而上升的趋势,气候和植被类型的综合作用决定了有机质和氮素的空间分布。②土壤有机质、全氮在0~20 cm、20~40 cm、40~60 cm土层具有空间相关性。土壤深度与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呈现负相关,0~2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占0~6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的40%以上,甚至可高达66.33%。③从整体上看,3年间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基本上呈现不变的趋势,表明武夷山景区在近几年开发旅游过程中对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保持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间作芳香植物对梨园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以沙地梨园间作香矢车菊、香薄荷、香荆芥、藿香蓟和柠檬罗勒为处理,自然生草为对照,分别于梨树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和果实成熟期,测定分析不同土层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和土壤养分的含量及其相互关系。【结果】梨园间作香矢车菊和柠檬罗勒较对照显著提高各个发育时期和各土层中土壤微生物的数量,调节土壤微生物群落中真菌、细菌、放线菌的比例。和对照相比,其它处理对各发育时期和各土层中土壤微生物数量和比例的影响呈现出多态效应。不同处理条件下梨树果实膨大期和果实成熟期各土层中微生物数量都高于幼果期,而且土壤微生物群落中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的比例优于幼果期;不同处理条件下梨园0—20 cm土层内土壤微生物数量显著高于20—40 cm土层。各处理和对照相比对土壤养分的效果呈现多种差异;随着梨树发育时期变化,土壤养分含量在不同处理条件下和梨园不同土层中的变化趋势不同。相关分析表明,在沙地梨园间作芳香植物条件下,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与土壤养分诸元素间也存在着多种显著的相关关系。【结论】间作芳香植物对于沙地梨园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群落中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的比例与土壤中有效态养分含量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其中柠檬罗勒对提高梨园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养分含量的综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对海南省乐东县胶园土馕生物学特征与土壤类型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土层不同土壤类型的pH值、速效磷和胡敏酸C含量、细菌和放线菌个数差异不显著。真菌个数、过氧化氢酶、蔗糖转化酶、脲酶、多酚氧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在0~20cm土层中不同土壤类型间有差异,而在20—40、40—60cm土层中不同土壤类型无差异。有机质、全氮、速效钾、总腐殖酸、富里酸含量不同土壤类型间差异极显著。土壤中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含量都偏低。有机质、全氮含量分别与速效养分含量、腐殖酸及其组分含量、部分微生物个数、大部分土壤酶之间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对黄土高原沟壑区林草景观界面(包括林地、草地和林-草界面3种生态系统)土壤的养分(有机质、氮、磷、钾和pH)含量、水分含量和微生物(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进行测定,分析比较了其养分、水分和微生物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林草景观界面3种生态系统土壤养分分布不平衡,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和速效钾在0~40 cm土层的平均含量为林地>草地>林-草界面;全磷平均含量为林地>林-草界面>草地;速效磷平均含量为草地>林地>林-草界面;全钾平均含量和pH为林-草界面>草地>林地;各种养分含量在各生态系统土壤剖面中有明显的层次性,表层0~20 cm土层的养分含量基本上高于20~40 cm土层;不同土层的土壤水分在水平方向上,随着水平距离梯度的变化表现出上升或下降的趋势,草地和林地内水分变化不显著,而在林-草界面内不同距离梯度上的含水量变化极显著;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平均含水量在草地区逐渐升高,在刺槐林地中呈逐渐降低趋势,而在林-草界面区域则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林草景观界面下土壤中各种微生物数量存在明显差异,在总体数量上均以细菌为主,占微生物总量的98%以上,微生物总数量为林-草界面>草地>刺槐林地;微生物数量的垂直动态明显,林-草界面和草地0~20 cm土层数量较20~40 cm土层显著增多,而林地0~20 cm土层微生物数量少于20~40 cm土层。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研究未围封和围封不同年限草地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变化情况.[方法]以盐池县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序列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不同围封年限草地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及微生物总量随围封年限的延长而增加.0~5 cm土层放线菌数量变化明显,5 ~20 cm土层的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和微生物总量大多高于0~5 cm土层.不同围封年限草地土壤微生物总量随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全盐含量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随速效钾含量的增加呈降低的趋势.[结论]围栏封育可以增加荒漠草原微生物的数量,5~20 cm土层土壤的微生物数量高于0~5 cm土层.  相似文献   

6.
四川盆地钙质紫色土区桑园养分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充市地处四川盆地钙质紫色土丘陵区中部,为四川省的蚕桑主产区.为了深入探讨该区桑园的养分最佳管理技术,选择了75个代表性桑园,按0~20、20~40cm土层进行土壤采样和养分分析测试,并对0~20 cm土壤养分含量进行丰缺分级.结果表明,全市桑园土壤肥力水平不高,有机质、全氮、速效磷、有效锌含量普遍偏低;0~20、20~4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分别平均为1.37%和1.11%;全氮含量分别平均为0.73、0.52 g·kg-1,速效磷含量平均分别为12.25、6.82 mg·kg-1,有效锌含量分别平均为7.26、0.53 mg·kg-1.有效硼含量为低,而交换性钙、镁和有效硫含量较丰富.  相似文献   

7.
以永平县宝台山森林公园常绿阔叶林4种不同群落类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0~20、20~4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自然植被下土壤养分含量总体丰富,并为中等变异,只有有效P为强变异;0~20、20~40 cm土层不同群落类型间有机质含量无显著差异,0~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20~40 cm土层;土壤全氮及碱解氮含量0~20、20~40cm土层差异均不显著;全P含量变化趋势与土壤有机质一致,0~20 cm土层有效P含量高于20~40 cm;全K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呈增加趋势,但变化不大,而土壤速效K含量与全K含量变化方向相反;7个指标中只有全N、碱解N、全P和有效P与土壤有机质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
福建冷浸田土壤微生物及养分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福建省6个县14个不同水稻田土壤为材料,通过常规方法测定其养分状况与微生物数量,比较冷浸田与非冷浸田土壤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1)冷浸田与非冷浸田相比,有机质含量、有效P含量、0~20 cm土层真菌数量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冷浸田有机质含量较高,有效P含量和0~20 cm土层真菌数量较低.(2)冷浸田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三者之间无显著相关性,而非冷浸田土壤三者间均呈明显的正相关.(3)土壤真菌与土壤有机质呈显著负相关,与有效P呈显著正相关;放线菌与有效P呈显著正相关;土壤真菌、放线菌数量随着土层的加深显著减少;与细菌相比,土壤真菌和放线菌更易受到土壤理化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生草栽培对梨园土壤养分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不同生草种类对土壤养分含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对梨园不同生草区的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梨园生草能显著增加0~40cm土层的有机质含量,提高0~20cm土层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显著增加0~40cm土层的全氮含量,降低0~40cm土层的全磷含量,且不同生草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有差异;梨园种植白三叶草可显著提高脲酶、蔗糖酶的活性,降低过氧化氢酶的活性,种植多年生黑麦草可显著提高脲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降低磷酸酶的活性;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有密切关系,其中脲酶活性与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呈显著正相关,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有机质、全磷、全钾含量为显著正相关,与全氮含量为显著负相关,与速效磷含量为负相关,蔗糖酶活性与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磷酸酶活性与全磷、全钾、速效磷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以种植4、9、15年的刺梨园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0~20、20~4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旨在探明种植年限对刺梨园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为刺梨种植的土壤养分管理和科学施肥等提供依据。结果表明,0~20、20~40 cm土层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细菌与真菌以及放线菌与真菌数量比随着种植年限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种植年限为9年时最大,真菌数量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而酸性磷酸酶活性则随种植年限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0~2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高于20~40 cm土层。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细菌与真菌以及放线菌与真菌数量比先增加后降低,说明种植年限较长会抑制细菌和放线菌的生长而促进真菌的生长,以及降低酶活性进而使土壤质量下降,因此建议长期种植的刺梨园土壤采取施肥、更换耕作方式等管理措施增加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1.
清耕和生草梨园土壤酶活性的空间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研究清耕、生草梨园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空间变化特征。【方法】以清耕、生草模式下砀山酥梨园土壤为对象,分别测定株间、行间及其不同土壤深度(0—60cm)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在清耕梨园同一土层的株间、行间,每种酶的活性发生变化,在生草梨园同一土层的株间、行间,每种酶的活性也发生变化,表现出在水平方向活性变化。不同土层土壤酶活性的大小也存在差异,表现出在垂直方向活性变化。清耕和生草梨园株行间土壤蔗糖酶活性在0—20cm土层高于20—40cm和40—60cm土层,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在行间表现出0—20cm和20—40cm土层高于40—60cm土层,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表现为20—40cm土层低于0—20cm和40—60cm土层。生草栽培除40—60cm土层的蔗糖酶活性低于清耕栽培外,3种酶活性在3个土层均表现出生草高于清耕,提高了梨园土壤碱性磷酸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分别高出清耕梨园22.94%、4.75%和21.12%。【结论】在清耕和生草两种栽培模式下,3种酶活性存在空间变化,生草提高了3种酶活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年自然生草对黄河三角洲梨园土壤水溶性总盐、有机质、矿质元素及酶活性等土壤生化性状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中国盐碱地改良及果园生草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基本资料。【方法】以山东东营黄河三角洲自然生草2年、4年和7年的黄金梨[Pyrus pyrifolia (Burm.f.).cv. Nakai]园土壤及果实为试材,以清耕为对照,分别测定表层(0—20 cm)及亚表层(20—40 cm)土壤水溶性总盐、有机质、矿质元素及酶活性等土壤生化性状及果实品质指标,分析其变化特征。【结果】自然生草不仅显著提高了黄河三角洲梨园0—40 cm不同土层有机质含量,同时有效降低了土壤含盐量;在0—20 cm表土层,自然生草2年的土壤硝态N等主要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而自然生草7年的土壤硝态N主要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但在20—40 cm亚表层,生草2—7年土壤硝态N等主要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自然生草7年梨园的0—20 cm表层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为0.79 mg•g-1和1.25 mg•g-1,分别是对照的3.8倍和1.5倍,而二者在20—40 cm亚表层无显著差异;自然生草4年及7年的果实脆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香气总量、总糖含量及糖酸比均明显高于生草2年的各项指标,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相关分析表明,在0—20 cm表土层,土壤5种酶活性与N、P、K、Mg及Zn大都极显著正相关;而在20—40 cm亚表层,除过氧化氢酶外, 其它4种酶活性与所有养分间的相关性大都不显著。【结论】自然生草对降低黄河三角洲梨园0—40 cm不同土层土壤含盐量及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具有明显作用;随着生草年限的增加,自然生草能有效提高参试梨园表层土壤酶活性及土壤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并提升果实鲜食品质。  相似文献   

13.
The soil organic matter and nutrients are fundamental for the sustainability of pear production, but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oil organic matter and nutrients in a pear orchard. With the soil of the pear (cv. Dangshansu on P. betulifolia Bunge. rootstock) orchard under clean and sod cultivation models as test materials, the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spatial variability of soil organic matter (SOM), total nitrogen (STN), total phosphorus (STP), total potassium (STK), available nitrogen (SAN), and available potassium (SAK) in and between rows at different soil depths (0–60 cm). The SOM, STN, STP, STK, SAN and SAK of the different soil layers under the two tillage models were different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The SOM, STN, STP and SAN in the 0–20 cm soil layer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20–40 and 40–60 cm soil layers. The STK of 40–60 cm soil layer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0–20 and 20–40 cm soil layers. The STK increased with the depth of soil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in the clean cultivated pear orchard. Variability of the SOM, STN, STP, STK, SAN and SAK of sample sites in between rows of the same soil layer was found in the pear orchard soil in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under clean and sod cultivation management systems, except that STK of all sites did not show the difference in identical soil layers in the pear orchard under clean cultivation. The sod cultivation model improved the SOM, STN, and STK in the 0–20 cm soil layer in the pear orchard, and the three components increased by 12.8, 12.7 and 7.3% compared to clean cultivation,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can be applicable to plan collection of orchard soil samples, assess orchard soil quality, and improve orchard soil management practices.  相似文献   

14.
不同年龄早实核桃园土壤主要矿质元素含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指导早实核桃园科学施肥,研究了不同年龄时期早实薄皮核桃新品种‘绿岭’园地不同土层中主要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6年园地速效K、交换性Ca、交换性Mg、有效Zn、有效Mn等主要矿质元素含量中层土(21~40 cm)高于上层土(0~20 cm)和下层土(41~60 cm),全N、全P、速效K、交换性Ca、交换性Mg等主要矿质元素含量上层土高于下层土。在1~8年园地中,1年园地上层土全N量和中层土有效Zn含量最高,分别为0.532%和0.018 mg/kg;5年园地中层土速效K、交换性Mg、有效Mn含量最高,分别为149 mg/kg、0.068 mg/g和0.029 mg/kg;6年园地中层土全P量和下层土交换性Ca含量最低,分别为0.018%和0.862 mg/g;7年园地下层土速效K含量最低,为59 mg/kg;8年园地上层土交换性Ca含量最高,为0.969 mg/g,有效Mn含量最低,为0.011 mg/kg;中层土有效Zn含量和交换性Mg含量最低,为0.008 mg/kg和0.049 mg/g;下层土全P量最高,为0.070%,上层土全N量最低,为0.056%。  相似文献   

15.
探讨库尔勒香梨果园套种苏丹草对果园土壤性状的影响和产草量。果园内,分别设距树干0.5m处外和1.5m处外2个采样区,测定采样区内苏丹草产量和0~60cm土层的土壤容重及土壤养分。结果表明,离树干1.5m处外干草产量为2.25kg/m^2,显著高于离树干0.5m处外的1.34kg/m^2。离树干0.5m处外0~20、20~40cm土层地下生物量分别为81.26g/m^2、14.38g/m^2约为离树干1.5m处213.62g/m^2、32.89g/m^2的38.03%、56.27%,且90%以上的牧草根量分布在0~20cm的果园土层,苏丹草与果树的根系几乎无重叠现象。可见,香梨果园套种苏丹草对土壤性状及养分无负面影响,1a可以收草3次,其产草量可达大田产量的60%左右。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南疆环塔里木特色林果产区果林行间套种生产牧草的干草产量、根系分布、营养品质及土壤相关性状,探讨林下套种牧草的生产可行性及对果园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大成龄香梨果林套种高羊茅、鸭茅、黑麦草和苏丹草干草产量分别为5.45、3.62、4.71、11.12 t/hm2;低矮红枣果林行间套种草木樨、大叶苜蓿、苏丹草、一年生黑麦草一年内可刈割3 次,其干草产量分别达到9.20、8.78、14.33、7.58 t/hm2,且供试牧草地下根量的90%以上都集中在20 cm 土层以内,果园生草后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均高于清耕区;稀植果林套种牧草可以保证一定的牧草产量和品质,对果林根层土壤性状无明显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南疆环塔里木特色林果产区果林行间套种生产牧草的干草产量、根系分布、营养品质及土壤相关性状,探讨林下套种牧草的生产可行性及对果园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大成龄香梨果林套种高羊茅、鸭茅、黑麦草和苏丹草干草产量分别为5.45、3.62、4.71、11.12 t/hm2;低矮红枣果林行间套种草木樨、大叶苜蓿、苏丹草、一年生黑麦草一年内可刈割3次,其干草产量分别达到9.20、8.78、14.33、7.58 t/hm2,且供试牧草地下根量的90%以上都集中在20 cm土层以内,果园生草后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均高于清耕区;稀植果林套种牧草可以保证一定的牧草产量和品质,对果林根层土壤性状无明显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库尔勒香梨黄化病机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00年在库尔勒市香梨黄化病较重的兰杆乡、英下乡和阿瓦提乡进行定点定株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造成库尔勒香梨黄化病的主要原因,一是土壤和水的pH值偏高,致使土壤中重碳酸根含量偏高,与土壤和叶片中的铁离子结合成盐而沉淀,不能被植株吸收利用,出现正常叶片和黄化叶片中铁离子含量相差甚微的状况;二是由于施肥不合理造成土壤和叶片中硝态氮含量偏高,致使土壤和叶片中的铁离子被固定而使叶片失绿;三是土壤和叶片中的锰、镁离子偏低,镁离子是叶绿素形成的核心,致使随叶片的黄化程度不同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发生相应的变化;四是在同一个果园中,黄化树与非黄化树只有个体间的差异,树势强的相对树势弱的植株来说黄化病发生的要轻、要迟,3个香梨园中黄化病的发生与树龄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新疆南疆不同定植年限核桃土壤微生物生态,为分析核桃园土壤退化问题及研究区域土壤微生物生态健康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时空互代法,以叶城地区核桃树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等微生物生态特征在时间(5、8~10、15、20~25 年的定植年限)和空间(0~20 cm和20~40 cm土层)上的变化规律,并采用主成分-聚类分析进行评价。【结果】 随着核桃定植年限的延长,0~20 cm和20~40 cm土壤pH总体呈酸化趋势。土壤总盐和除速效磷外的其余养分含量有明显表聚现象,全氮和有机质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土壤可培养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也存在表聚现象,随着核桃定植年限延长,土壤细菌数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放线菌和真菌数量有增长趋势。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总体降低,但不同定植年限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0~20 cm土壤微生物生态综合得分排名为核桃定植15年>20~25年>8~10年>5年;20~40 cm土壤为核桃定植20~25年>8~10年>15年>5年。【结论】 5年定植的核桃土壤微生物生态条件最差;0~20 cm表层定植15年、20~40 cm亚表层定植20~25年核桃土壤微生物生态条件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