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寒地黑土品牌凭借其绿色有机的优势获得普遍认可,面对侵权等品牌乱象,以商标权、专利著作权、地理标志权等为内容的寒地黑土知识产权研究成为必要。虽然寒地黑土品牌知识产权有了一定发展,但是在品牌管理体系、品牌意识和品牌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上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针对现状与问题,寒地黑土品牌知识产权应该在整合品牌的前提下,从品牌的商标法律保护、品牌的专利和权法律保护,以及品牌的国际知识产权保护上寻求策略。  相似文献   

2.
在知识经济时代,品牌不仅是企业的立身之本,而且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寒地黑土绿色物产是黄金品牌,以绿色产业为核心的寒地黑土经济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广阔的市场前景。加强寒地黑土绿色物产品牌保护,对提升寒地黑土经济的竞争优势,使其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具有区域优势的特色经济,有着巨大的经济意义和法律意义。  相似文献   

3.
徐洪军 《湖北农业科学》2011,(18):3853-3855
寒地黑土知识产权的研究,关乎寒地黑土经济与品牌、食品安全与寒地黑土产品市场开发、寒地黑土民间文学艺术的繁荣.寒地黑土地理标志权具有巨大的财产价值和产地产品品质保证功能.面对侵权,应发挥政府和行业协会的职能.寒地黑土民间文学艺术著作权的研究面临研究乏力和法律规定空白的境遇,亟需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思想成果.  相似文献   

4.
王作铁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21-21,35
中国东北的寒地黑土是世界仅有的3块黑土地之一,绥化市处于寒地黑土的中心地带,其出产的寒地黑土农产品在国内和国际上都比较著名。该文对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绥化市寒地黑土农产品的供需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促进寒地黑土农产品供需平衡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绥化市位于我国寒地黑土的核心区域,农民收入较低,为调动寒地黑土区域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对寒地黑土核心区域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进行了探析,并指出了促进寒地黑土核心区域农民持续增收的主要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在对目前寒地黑土农产品原产地名称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寒地黑土农产品原产地名称法律保护的对策,以期对提升寒地黑土经济的竞争优势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王淑芳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5111-5112
寒地黑土是一种适宜农耕的高肥力土壤,是稀缺、存续相当脆弱,不可再生的战略性资源。黑龙江省绥化市位于我国寒地黑土的核心区域,目前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有机质降低、物理性状恶化,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必须认真采取、落实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改革寒地黑土产权制度,推广适用技术,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等措施,保护这一涉及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资源,做到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8.
以寒地黑土区核心地带绥化地区为主体研究区域,分析寒地黑土区土壤退化的现状以及产生土壤退化的原因,并且提出防治寒地黑土区土壤退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王宏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547-12549,12554
在对目前寒地黑土农产品流通现状及存在的法律问题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寒地黑土农产品流通法律保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张俊娥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0):4667-4670
黑龙江省绥化市地处寒地黑土的核心地带,为社会创造了丰富的绿色物产资源,但目前该区域的环境问题日益凸出。政府应利用多种手段来解决寒地黑土地区的生态问题,利用税收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是快速有效的经济手段。以经济手段为主,辅以法律和行政手段将是政府解决寒地黑土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明智之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位于寒地黑土核心区的绥化市北林区秦家镇为例,阐述寒地黑土核心区生产绿色食品水稻的生产条件和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2.
江涌起  彭万臣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1):10217-10219
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是受寒地黑土资源退化、财政拮据、经济落后等不利因素影响的农业区,其发展绿色食品再生产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需采取如保护寒地黑土资源、鼓励农民开展土壤改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建立和完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相关配套设施等措施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3.
以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黑龙江省海伦寒地黑土大豆主产区平衡施肥条件下,磷肥对大豆的增产效果及适宜施用量。研究结果表明,海伦寒地黑土在平衡施肥条件下,施用磷肥能明显提高大豆产量,并改善大豆品质,磷的适宜施用量为P2O560-90kg/hm^2。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生态文化的构建,是新时代全人类共同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完善。寒地黑土区域由于其独特的资源和生态优势,蕴含巨大的生态价值,使其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必然要注重生态文化的建设。但生态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寒地黑土区域的生态文化建设,须结合当地的地域性经济、文化等特点,从文化建设主体的思维方式的转变、道德意识的培养以及文化建设的客观环境的完善等角度入手来进行,使其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生态农业现状及发展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黑土耕地保护、发展生态农业是黑龙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障。在分析黑龙江省生态农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指出,未来应强化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支持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突出抓好生态化建设、推广科学施肥用药,进而深入推进农业"三减"和黑土耕地保护,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背景】 东北寒地黑土区气候寒冷生长期较短,以往在退化草地或低产田种植紫花苜蓿,为保证安全越冬,一般每年只能刈割三茬;在 “粮改饲”背景下,寒地黑土农区耕地土质相对较肥沃,田间管理较规范。【目的】 通过探究东北寒地黑土农区在合理施肥条件下紫花苜蓿年刈割4茬的可行性,为寒地黑土农区苜蓿种植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以种植第二年“东农1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Dongnong No.1’)为试验材料,在苜蓿春季返青前一次性土壤施肥525 kg·hm -2基础上,再于每次刈割前15 d喷施自主研制的寒地黑土农区紫花苜蓿专用叶面肥,进行年刈割4茬和3茬的比较试验,以不施任何肥为对照,观测施肥条件下紫花苜蓿年刈割4茬比传统年刈割3茬在产草量、营养品质及越冬率的变化,并进行经济效益分析,探讨在东北寒地黑土农区合理施肥条件下苜蓿年刈割4茬的可行性。【结果】 施肥可以有效提高苜蓿产草量和质量,在施肥(土壤底肥+叶面肥)条件下,苜蓿年刈割4茬和3茬的总干草产量分别为13 544.44 kg·hm-2、11 935.26 kg·hm-2,比对照(不施肥)分别提高了11.45%、10.77%,平均粗蛋白质含量分别达22.11%、21.68%,比对照分别提高了8.17%、7.59%。施肥(土壤肥+叶面肥)条件下,苜蓿年刈割4茬比年刈割3茬的干草产量提高13.48%,平均粗蛋白质含量提高2%,并对越冬率影响不大,仅降低2个百分点,从96.70%降低为94.84%。苜蓿施肥并年刈割4茬的产值和产投比分别达24 380.01元/hm2和2.05,比不施肥年刈割3茬纯增收4 851.68元/hm2,经济效益明显。【结论】 在东北寒地黑土农区种植紫花苜蓿,在合理施肥条件下年刈割4茬,不但可以获得较高的产草量、牧草质量和经济效益,而且不影响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发展生态农业的新形势下,有针对性地介绍寒地水稻本田节水控灌水层管理要点。  相似文献   

18.
寒地黑土水稻是黑龙江省最优质、高产的粮食作物。在水稻生长过程中,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水平对其产量和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结合黑龙江省寒地黑土水稻实际的生产情况,浅析水稻的种植技术以及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东北寒地黑土区气候寒冷生长期较短,以往在退化草地或低产田种植紫花苜蓿,为保证安全越冬,一般每年只能刈割三茬;在"粮改饲"背景下,寒地黑土农区耕地土质相对较肥沃,田间管理较规范。【目的】通过探究东北寒地黑土农区在合理施肥条件下紫花苜蓿年刈割4茬的可行性,为寒地黑土农区苜蓿种植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种植第二年"东农1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Dongnong No.1’)为试验材料,在苜蓿春季返青前一次性土壤施肥525 kg·hm~(-2)基础上,再于每次刈割前15 d喷施自主研制的寒地黑土农区紫花苜蓿专用叶面肥,进行年刈割4茬和3茬的比较试验,以不施任何肥为对照,观测施肥条件下紫花苜蓿年刈割4茬比传统年刈割3茬在产草量、营养品质及越冬率的变化,并进行经济效益分析,探讨在东北寒地黑土农区合理施肥条件下苜蓿年刈割4茬的可行性。【结果】施肥可以有效提高苜蓿产草量和质量,在施肥(土壤底肥+叶面肥)条件下,苜蓿年刈割4茬和3茬的总干草产量分别为13 544.44 kg·hm~(-2)、11 935.26 kg·hm~(-2),比对照(不施肥)分别提高了11.45%、10.77%,平均粗蛋白质含量分别达22.11%、21.68%,比对照分别提高了8.17%、7.59%。施肥(土壤肥+叶面肥)条件下,苜蓿年刈割4茬比年刈割3茬的干草产量提高13.48%,平均粗蛋白质含量提高2%,并对越冬率影响不大,仅降低2个百分点,从96.70%降低为94.84%。苜蓿施肥并年刈割4茬的产值和产投比分别达24 380.01元/hm~2和2.05,比不施肥年刈割3茬纯增收4 851.68元/hm2,经济效益明显。【结论】在东北寒地黑土农区种植紫花苜蓿,在合理施肥条件下年刈割4茬,不但可以获得较高的产草量、牧草质量和经济效益,而且不影响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20.
绥化市北林区位于黑龙江省中部,地处寒地黑土核心区,黑土地上生长出的农产品,均以上乘的口感、内在的高品质驰名于国内外市场。北林区种植大豆历史悠久,垦植150多年来,大豆一直是主栽作物之一,经过多年的积累发展,黑龙江省重要的非转基因大豆商品、种子和外贸出口基地。为了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绥化市北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是通过在大豆正常生长条件下,在黑龙江省率先 6次喷施磷酸二氢钾、富尔655、硫酸镁、 硫酸铵、硫酸锌、硫酸锰、硼酸、钼酸铵等中微量元素肥料,试验研究大豆的植株性状和产量的良好表现,进一步探索中微量元素肥料在的增产潜力,为寒地黑土区大豆的增产增效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