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贝  葛娅娅 《中国饲料》2023,(18):28-32
文章以紫苏叶为研究对象,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紫苏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通过醇提法对紫苏叶总黄酮进行提取,首先对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乙醇浓度和料液比4个单因素条件进行研究,然后进行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分析紫苏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此方法提取紫苏叶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为:提取时间4.5 h,乙醇浓度68%,提取温度65℃,料液比1:55(g/mL),其理论提取率为7.48%,实际提取率为7.43%,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4个单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其结果与响应面分析预测的结果一致,该模型可靠,该研究为提高紫苏叶总黄酮提取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卢俊 《饲料研究》2023,(9):97-102
试验旨在研究响应面法优化核桃青皮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试验以核桃青皮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4个单因素为自变量,总黄酮得率为因变量,运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试验优化核桃青皮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核桃青皮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70%、液料比20 mL/g、浸提温度60℃、浸提时间40 min,在此条件下核桃青皮总黄酮得率为6.13%。抗氧化结果表明,核桃青皮总黄酮提取液的质量浓度为1.0 g/L时,对二苯基苦基肼(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94.98%、89.89%,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研究表明,核桃青皮总黄酮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可作为天然绿色抗氧化添加剂。  相似文献   

3.
为了优化酸模叶蓼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试验采用超声波提取法对酸模叶蓼总黄酮进行提取,以总黄酮得率为指标,用正交试验联合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酸模叶蓼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正交试验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70%、料液比1∶20、提取时间50 min、提取温度55℃,总黄酮得率为7.723%;星点设计-效应面法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57%、料液比1∶24、提取时间35 min,总黄酮得率为8.02%。说明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的提取酸模叶蓼总黄酮工艺合理可行,比正交试验设计更准确。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玉米须中总黄酮的得率,试验采用L9(34)正交试验,对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料液比和提取时间等影响因素进行优化,以总黄酮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结果表明:玉米须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入料液比为1∶30的50%乙醇,在50℃下超声提取6 min,优选得到的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5.
为优化纤维素酶辅助提取金樱子总黄酮的提取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乙醇浓度、液料比、提取时间、纤维素酶用量、p H值、提取次数等6个因素对金樱子总黄酮得率的影响,结果其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40%、液料比30∶1、提取时间120 min、纤维素酶用量1.0%、p H值6、提取温度60℃、提取2次,在该提取条件下,金樱子总黄酮得率为(79.30±1.59)mg/g。提示纤维素酶辅助提取金樱子总黄酮可行、得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为了测定金樱子中的总黄酮含量,并对其纤维素酶辅助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本研究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确定测定波长500 nm,参比波长580 nm,对金樱子中的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以总黄酮得率为评价指标,考察提取温度、乙醇浓度、纤维素酶用量、液料比等4个因素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正交优化纤维素酶辅助提取金樱子总黄酮的工艺。结果表明,在19.90~398.00 μg范围内,芦丁的质量与吸光度差值ΔA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1),标准曲线方程为y=0.0008x-0.0047,该方法下测得其得率为87.94 mg/g,平均加样回收率98.23%,相对标准偏差为8.77%;正交试验优化的纤维素酶法辅助提取金樱子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80℃、乙醇浓度40%、纤维素酶用量0.5%、液料比40:1、提取时间90 min、pH为6.0、提取次数2次,且各因素对金樱子总黄酮提取得率的影响顺序为:提取温度 > 纤维素酶用量 > 液料比 > 乙醇浓度;在该提取条件下,金樱子总黄酮得率为(93.35±3.15)mg/g。因此,纤维素酶法辅助提取金樱子总黄酮可行,得率较高,条件温和。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白眉草为试验材料,采用超声辅助法优化白眉草总黄酮提取工艺,并研究其抗菌活性.采用单因素结合正交设计试验,考察了乙醇浓度、料液比、超声温度和超声时间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结果 表明:白眉草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0%,料液比1:20,超声温度60C,超声时间45 min.在最佳工艺下白眉草总黄酮得率为3....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蛇床子中蛇床子素的最佳提取工艺,试验以蛇床子素得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运用Box-Behnken响应曲面法设计料液比、乙醇浓度、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4个因素3个水平的试验模型,建立回归方程,优化筛选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模拟得到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10.28,乙醇浓度77.1%,提取温度72.08℃,提取时间2.5 h。预测蛇床子素得率为13.54 mg/g。为了操作方便,提取条件修正为料液比1∶10,乙醇浓度77%,提取温度72℃,提取时间2.5 h,验证蛇床子素平均得率为13.51 mg/g,与模型预测值较一致。说明响应曲面法优化蛇床子中蛇床子素提取工艺条件,预测值可靠,方法便捷、可行。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微波辅助提取花生壳中总黄酮的工艺条件,考察了乙醇浓度、料液比、微波时间、微波温度、微波功率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80%、料液比1:18、微波时间6min、微波温度70℃、微波功率500W,在此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率可达10.660mg/g。  相似文献   

10.
为优化海南辣蓼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条件并探讨总黄酮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热回流提取海南辣蓼总黄酮,以提取液中总黄酮的百分含量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运用Box-Behnken 设计(BBD) 对影响提取工艺的因素液料比、提取时间及乙醇体积分数进行分析,应用响应面法优选最佳提取工艺;采用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 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方法,对最佳工艺所得总黄酮进行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表明:海南辣蓼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1∶15、提取时间60 min、乙醇体积分数48%,在此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率为10.101%。总黄酮对羟基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95 mg/mL和0.46 mg/mL。该方法优选的工艺合理,操作简便,试验周期短,且提取的海南辣蓼总黄酮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为琼辣蓼的深入开发利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研究了超声辅助提取佛手瓜中总黄酮的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考察乙醇浓度、超声温度、液料比和超声时间对佛手瓜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根据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采用响应面法对佛手瓜总黄酮提取的关键参数进行了优化,建立了佛手瓜总黄酮提取率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4个因素对佛手瓜总黄酮提取率影响的大小顺序是超声温度超声时间液料比乙醇浓度。佛手瓜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9%、超声温度71℃、液料比25 m L/g、超声时间31 min,在此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率为3.402%,与理论预测值相对误差为0.526%。与传统热水浸提法相比,提取率提高了12.69%。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牡荆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并探讨牡荆提取物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抑菌活性。【方法】 以芦丁作为对照品,采用分光光度法对牡荆中的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以总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4个单因素对牡荆总黄酮提取量的影响,确定单因素情况下最佳工艺的水平范围;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设计L9(34)正交试验,利用NaNO2-AL (NO33-NaOH显色法对牡荆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绘制标准曲线,计算回归方程,通过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加样回收率进行方法学考察,验证标准曲线。通过将试验所得数据代入标准曲线,比较得出牡荆总黄酮的最佳制备工艺,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微量二倍稀释法考察其提取物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抗菌活性。【结果】 牡荆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0%、提取温度50 ℃、提取时间2.5 h、料液比1:35。在此最优提取条件下,牡荆总黄酮含量最高(43.17 mg/g)。其因素影响顺序为料液比>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料液比对牡荆总黄酮含量影响最大。最佳工艺下的牡荆提取物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为7.81 μg/mL。【结论】 在乙醇浓度60%、提取温度50 ℃、提取时间2.5 h、料液比1:35的条件下提取的牡荆总黄酮含量最高,所制备提取物对产气荚膜梭菌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为生产高质量的牡荆提取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考察裂叶荨麻根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根提取物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和水相的总黄酮含量,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和总还原力为指标评价裂叶荨麻根各萃取相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裂叶荨麻根中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15,乙醇浓度700mL/L,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2h,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为50.53mg/g;各萃取相总黄酮含量为乙酸乙酯相(70.62 mg/g)>正丁醇相(45.48 mg/g)>水相(18.76 mg/g)>石油醚相(10.23mg/g),抗氧化活性为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水相>石油醚相,各萃取相抗氧化活性与总黄酮含量呈正相关。说明裂叶荨麻根具有抗氧化活性,乙酸乙酯相及正丁醇相的抗氧化活性作用较好,为将裂叶荨麻开发为抗氧化食品及药品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超声波辅助乙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提取绞股蓝总黄酮,并优化其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结合正交试验,以总黄酮提取量为指标,探讨料液比、乙醇浓度、硫酸铵用量、超声功率和超声温度对绞股蓝总黄酮提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辅助乙醇-硫酸铵双水相提取绞股蓝总黄酮的最优工艺为:料液比1:30 (g/mL),乙醇浓度50%,硫酸铵用量0.25 g/mL,超声功率240 W,超声时间40 min,超声温度70 ℃。在此条件下,总黄酮提取量为15.90 mg/g。超声波辅助乙醇-硫酸铵双水相提取绞股蓝总黄酮的效果较好,是提取绞股蓝中总黄酮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绞股蓝|总黄酮|超声波|乙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  相似文献   

15.
优化黄芪总黄酮提取效率。以黄芪药材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黄芪总黄酮提取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等4个关键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得出最佳工艺参数。结果发现,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18,乙醇体积分数70%,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90 min。该工艺条件下黄芪总黄酮提取量为2.53 mg/g。表明该优化后提取工艺方法更为合理,可为黄芪总黄酮的提取和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为了用响应曲面法优化微波辅助提取苦荞籽总黄酮的工艺,试验选用微波辅助法提取苦荞籽总黄酮,并选取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微波预处理时间4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以4个主要因素(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微波时间)为自变量,提取率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建立数学模型。结果表明:确定苦荞仔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58.25%,料液比27.97∶1,提取时间2.38 h,微波时间107.48 s;在此条件下,苦荞仔总黄酮的得率5.05%。说明由响应曲面法得到的优化工艺参数比较准确,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了筛选出艾叶和黄柏两味对巴氏杆菌有抑菌活性的中药有效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试验以中药提取物有效成分的浸膏得率和对巴氏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与最小杀菌浓度(MBC)为综合考察指标,以提取工艺中的料液比、提取次数、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提取温度为因素进行工艺优选。结果表明:艾叶有效成分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30,乙醇50%,提取温度70℃,每次提取2 h;黄柏有效成分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7,乙醇70%,提取次数3次,每次提取80 min。在该工艺下进行提取,中药有效成分浸膏得率可以得到最大化保障,对巴氏杆菌的MIC和MBC值均≤15.6 mg/m L。说明该工艺为最佳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优化刺三加根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并对其抗氧化性能进行测定。先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提取拟定的工艺参数,并进一步用响应面法优化得到二次多项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35%、料液比1:40 g/mL、超声温度25℃、时间35 min,此条件下提取率为7.59%,相当于总抗氧化能力为3.361 mmol/L(FeSO4当量值),而0.4 mg/mL提取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可达到89.4%。本试验易操作、提取效率高,可用于刺三加根中的总黄酮提取,且提取液中的总黄酮可展现出好的抗氧化性能,因此,可为其资源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基于乙醇提取法和正交试验分析组织培养和大棚培育2种种植方式下肇庆金线莲总黄酮提取工艺,比较不同生长周期下金线莲总黄酮的含量变化。采用乙醇提取法,考察乙醇浓度、液料比和提取温度对不同种植方式金线莲总黄酮得率的影响。随后通过正交试验进行分析最优的提取工艺,验证后使用此条件测定不同月龄金线莲总黄酮含量。金线莲总黄酮最优组合为料液比1∶30 g/mL、水浴温度70℃、乙醇浓度80%,验证试验总黄酮得率为1.926%(RSD=1.11%,R2=0.992)。金线莲总黄酮含量与月龄有关,随着月龄的增加,2种种植方式的金线莲总黄酮含量逐渐上升,7月龄时达到最高值。优化的乙醇提取工艺可在不同种植方式下的肇庆金线莲中稳定萃取总黄酮,并在7月龄时达到最大值,为金线莲活性成分分析和总黄酮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将超声波技术和双水相体系萃取技术综合应用于提取茴香茎中总黄酮。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相结合,得出影响茴香茎中黄酮提取因素的主要次序为提取液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0%、料液比1∶15、超声时间20 min。抗氧化能力检测表明,该提取物抗氧化性显著,且浓度越高,其抗氧化性越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