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更好地控制机插稻田间杂草稻的发生和危害,运用不同封闭除草药剂品种组合,进行田间杂草稻防控效果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机插稻田施用2次土壤封闭处理剂,可取得较好的防效。推荐第1次防除于水稻移栽前3~4 d(旋耕平整后)用38%噁草酮悬浮剂1 200 mL/hm~2兑水525 kg/hm~2均匀喷洒;第2次防除于水稻移栽后20 d用10%苄·丁微粒剂9 kg/hm~2拌尿素均匀撒施。  相似文献   

2.
3.
鳖稻共生模式全程不施用农药化肥,稻米达到有机化生产。该文介绍鳖稻共生模式生产稻米的必备条件、配套生产管理技术及采收加工等方面内容,以为该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稻鳖共生种养结合模式的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德清县稻鳖共生种养结合生产模式,系统介绍田塘构建、清塘消毒、品种选择、适期播种、合理密植、幼鳖管理、病虫防控等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5.
鳖稻共生种养模式的配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平 《浙江农业科学》2020,61(8):1620-1621
鳖稻共生是以水田(池塘)为基础,以水稻和鳖优质安全生产为核心,充分发挥鳖稻共生的除草、除虫、驱虫、肥田等优势,实现有机、无公害优质农产品生产。以鳖稻共生、有机稻米生产基地建设为平台,开展效益分析和试验示范,结果表明,鳖稻共生技术效益显著,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总结了鳖稻共生配套关键技术,以促进该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稻鳖共生种养结合模式很大程度上能够提升稻田的综合效益,可以实现高效的水产养殖,稳定了粮食生产,应对稻鳖共生种养结合模式进行不断的探索研究。鉴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稻鳖共生种养结合模式的意义与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
8.
陈静  何吉祥  吴本丽  黄龙  张烨 《南方农业学报》2021,52(10):2650-2661
【目的】明确稻鳖共生模式下稻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菌群结构组成的变化特征,为推广稻鳖共生模式及开展稻田土壤微生物功能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水稻移栽25 d后投放中华鳖,于8月10日、9月19日和10月10日采用五点法分别在水稻根部周围和鳖池水底采集0~5 cm表层土,应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分析稻田表层土壤和鳖池底泥的菌群结构特征及其多样性,并以冗余分析(RDA)识别稻鳖共生田土壤菌群结构变化的关键环境因子。【结果】放养中华鳖后稻鳖共生田土壤的理化性质均发生明显变化。从24份样品中测序获得145239个OTUs,涵盖的菌群涉及到74门184纲294目301科373属。各样品均具有较高的丰度和多样性,Chao1指数范围为7817.78~17453.39,Shannon指数范围为8.64~11.29,且中华鳖投放密度低的稻鳖共生田土壤菌群多样性相对较高。在稻田表层土壤和鳖池底泥菌群结构中,相对丰度大于1.00%的门共有10个,分别是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厚壁菌门(Firmicutes)、Ignavibacteriae、螺旋体门(Spirochaetes)、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以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最高,达28.96%~64.76%;丰度大于1.00%的属有16个,相对丰度排名前10的属包括f_Anaerolineaceae、地杆菌属(Geobacter)、厌氧粘细菌属(Anaeromyxobacter)、f_Acidobacteriaceae_[Subgroup_1]、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Sideroxydans、c_SBR2076、f_Nitrosomonadaceae、c_Bacteroidetes_vadinHA17和f_FW13。RDA分析结果表明,与稻鳖共生田土壤菌群结构分布极显著(P<0.01)相关的环境因子有pH、总氮(TN)含量和有机质(OM)含量,其中pH对稻鳖共生田土壤菌群结构分布影响最大。【结论】稻鳖共生模式能促进稻田土壤中氮、磷、钾的累积,有效提高土壤养分,且中华鳖投放密度低的稻田土壤菌群多样性相对较高。pH、TN含量和OM含量对稻鳖共生田土壤菌群结构的变化产生极显著影响,因此在实际生产中,中华鳖投放密度的确定除了要结合水稻和中华鳖的生产性能外,还应考虑稻鳖共生模式中饲料化肥的环境释放特点、营养物质循环特征及微生物结构组成等。  相似文献   

9.
在国家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和人民对高质量生活不断追求下,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越来越被重视和关注.潜山县群英家庭农场顺应社会需求决定实施鳖稻共生项目,于2016年3月实施了100亩稻田养鳖,笔者有幸被聘为特别技术顾问全程参与了该项目的实施.现把鳖稻共生技术总结如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11.
稻鸭共生 鸭肥稻丰--稻鸭共生技术要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稻田养鸭的主要作用稻田养鸭可提高稻谷产量和稻米品质,同时可增加养鸭收入,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1.鸭的中耕、除草作用鸭在田中觅食,频繁活动,不断疏松表层,促进水、肥、气交流,减少有毒物质积累,促进水稻根系生长。稻田中的杂草包括稗草均为鸭的素食。只要养好  相似文献   

12.
稻鸭共生对稻田水生生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通过稻田共生的田间试验,对稻鸭共生稻田水体中的藻类植物和水生动物的种类、数量及生物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水生生物种类组成上看,稻田水体中藻类植物共39属,水生动物共33属,都以对照为最高。藻类植物在数量上以对照为最高,为6.075×106ind/L,显著高于放鸭小区,在生物量上以放4只鸭为最高,但差异不显著。不同藻类构成比较分析,在数量上以硅藻、蓝藻和绿藻占优势,分别占个体总数的33.96%、29.45%和23.58%,在生物量以蓝藻和裸藻占优势,它们分别占总生物量的48.23%和26.72%,养鸭后绿藻的优势度下降,裸藻、蓝藻优势度上升。各类水生动物的数目和生物量均按水源区、对照区、少鸭区、多鸭区的顺序下降,但差异不显著。其数量上以原生动物优势,而生物量上以蚌虫占优势。在多样性方面,藻类植物以水源区和放4只鸭为最高,香农多样性指数都为2.03,水生动物多样性指数以放6只鸭为最高,香农多样性指数为1.765。可见,稻鸭共生增强了稻田生态系统的自然属性。  相似文献   

13.
稻鳖生态种养可稳粮促渔、提质增效,改善稻田生态环境。本文从稻田选择、田间工程、水稻栽插、幼鳖入田以及管理等方面介绍了稻鳖生态种养核心技术。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绍兴市万国家庭农场有限公司为例,分析了稻鳖共生综合种养模式绿色、生态、高效的产业优势,总结了创新种养模式、严格质量管控、加强品牌培育以及农旅融合发展的成功实践。针对绿色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从技术上进一步优化完善、品牌建设上进一步提升档次、产业经营上进一步深化融合的建议,对于推进农业生产绿色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和农业经营主体向种植大户转变,农业生产迫切需要一种低成本、高效率、轻简化的生产管理模式.水稻机插秧技术在各地快速发展,但机插秧稻田的杂草危害问题却越来越严重.以插喷同步控草技术为基础,研究不同除草剂及组合配方在插秧时同步喷施到稻田,对稻田杂草的防控效果、持效期以及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小区试验和大面积示范试验的结果表明,插秧后15 d,不同药剂对杂草的株防效具有显著性差异,以30%苄嘧·丙草胺油悬浮剂(OD)的控草效果最好,总防效达到96.85%~100.00%;而40%苄嘧·丙草胺可湿性粉剂(WP)和53%苄嘧·苯噻酰草胺WP的控草效果较差,总防效分别为90.70%、91.46%.插秧后30 d,不同除草剂对杂草持续防控能力出现极显著性差异,以30%苄嘧·丙草胺OD的控草效果最好,株防效达94.21%以上,鲜质量防效达92.11%以上,而对照药剂的株防效只有76.89%、62.47%,鲜质量防效只有72.80%、57.71%.水稻外观和分蘖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在插喷同步过程中,不同除草剂对水稻安全性具有显著性差异,以30%苄嘧·丙草胺OD安全性较高,但重复喷雾还有一定隐患,其他药剂的安全性较差.大区示范试验结果表明,喷施30%苄嘧·丙草胺OD过程中,添加安全解毒剂,可以显著提高药剂对幼苗的安全性;对杂草的防控效果和持效期与小区试验结果相同.由此可见,利用插喷同步技术,结合使用30%苄嘧·丙草胺OD,配套安全解毒剂,既能有效抑制杂草萌发,又能延长药剂持续防控杂草的能力,而且对水稻安全无药害.  相似文献   

16.
介绍清溪鳖业有限公司鳖稻共生创意农业模式的主要做法,分析该模式的效益及形成路径,提出推进创意农业发展,建立创意农业人才的评价体系和培训机制,建立创意农业项目的评价体系和扶持机制,建立发展创意农业的扶持机制,建立保护发展创意农业的风险保障机制,建立鼓励共享创意农业成果的政府奖励机制,建立投资创意农业项目建设的土地利用机制,激励创意农业主体的创意激情和共享创意成果的热情。我国目前农业建设用地政策不落实,设施农业用地并不能用于生产基地生活设施的改善,无法满足新型经营主体或者新型职业农民、创意人才对优质生活、体面生活的需求。因此有必要进行试点,加强生产基地的生活空间的创建,改善生产基地的生活条件,吸引更多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参与。  相似文献   

17.
直播稻田杂草稻化学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杂草稻的发生情况,选择了4种除草剂进行不同剂量、不同施药方法的防治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所用农药明显抑制水稻发芽、出苗,易造成田间缺苗,对水稻的产量有较大影响;各药剂对杂草稻的防治不够理想,但仍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尤其是Ronw(复配剂)和丙草胺对杂草稻具有较好的防控作用。建议大田生产上采取农业综合措施防治,可收到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8.
19.
20.
稻鳖共生体系中不同施肥类型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江西省常用的水稻品种赣晚籼40号为试验材料,在稻鳖共生体系中,研究不同施肥类型(纯无机肥、无机和有机肥配施、纯有机肥)对水稻产量、产量构成、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施肥类型条件下,稻鳖共生可以改善稻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与稻田不养鳖相比,稻鳖共生精米率总体升高0.6%、垩白度降低10%、直链淀粉质量分数降低12.3%,稻鳖共生体系中施用有机肥可以明显改善稻米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有机无机肥配施和施用有机肥处理较施用无机肥处理精米率分别升高了0.2%和1.3%、垩白度降低了15.4%和23.3%、水稻直链淀粉质量分数降低了8.9%和12.8%,对黏滞性(RVA)影响表现为稻鳖共生体系中施用有机肥会明显降低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冷胶黏度和糊化温度;稻鳖共生可以提高水稻产量;稻鳖共生体中不同施肥类型对产量和构成因素有一定的影响,完全施用有机肥和有机无机肥配施均可提高水稻产量,稻鳖共生体系中施有机肥、无机有机肥配施较稻田不养鳖施无机肥处理产量分别提高了22.0%和14.9%,主要是通过提高有效穗和结实率达到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