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1 毫秒
1.
施氮量及追肥比例对冬马铃薯生育期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坝薯10号"为材料,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氮肥水平及追肥比例对马铃薯生育进程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为冬马铃薯的高产栽培提供科学的施氮依据。结果表明:氮肥用量对马铃薯生育进程影响较大,而追肥比例影响较小,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马铃薯生育进程有延迟的趋势。施氮量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的影响显著,而追肥比例的影响因器官不同和生育时期不同而有差异,对膨大期的根、茎和块茎干物质积累影响显著。不同施氮处理还影响了马铃薯干物质在各器官中的分配比率。综合来看,对冬马铃薯的氮肥运筹应该在满足前期根、茎、叶生长适量需氮的基础上,增加追肥比例有利于总干物质的积累,并能协调干物质在各时期、各器官的有效分配,推荐的适宜施氮量为150 kg/hm2,底肥和追肥各占50%。  相似文献   

2.
施氮量对晋南旱地冬小麦干物质及氮素积累转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2008—2010年2个年度的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晋南雨养区小麦生育期地上部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旱作小麦干物质积累主要发生在返青期后,占最大积累量的80%以上;苗期和返青至抽穗期是冬小麦氮素吸收累积的2个高峰期,分别占最大累积量的20%~38%和44%~56%;在施氮0~180 kg/hm2范围内,花前和花后干物质累积量以及成熟期氮素积累量均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增加;当施氮量超过180 kg/hm2时,成熟期生物量及氮素积累量则不再显著增加;施氮量对干物质转移效率和贡献率影响不明显;籽粒氮素累积主要来自于茎叶向籽粒的转移(占到籽粒氮素累积量的82%~98%),只有少部分氮素来自土壤吸收。  相似文献   

3.
在田间条件下,以花育36号为供试品种,设置不施氮肥(N0)和施纯氮75(N1)、112.5(N2)、150kg/hm~2(N3) 4个施氮量水平,研究氮肥用量对花生光合产物积累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在结荚期达峰值,荚果干物质积累量随生育期的推进而增加。与N0相比,N1处理荚果最大生长速率出现时间滞后7.91 d,N2处理则提前4.87 d; N1、N2和N3处理产量分别提高13.48%、7.80%和13.83%,N1与N3处理无显著差异;单株果数分别增加15.99%、17.79%和17.37%。N1处理氮肥利用率显著高于N3处理。综合考虑花生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本试验条件下适宜施氮量为75 kg/hm~2。  相似文献   

4.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氮肥施用量对绿豆株高以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低的氮肥施用量并未对绿豆株高产生显著影响,施氮52.5 kg/hm2时,在花荚期和鼓粒期显著提高了绿豆株高,但成熟期并未对株高产生显著影响。增加氮肥施用量有利于植物营养器官的生长和干物质积累量增加。从绿豆荚和粒干重变化看,施氮37.5 kg/hm2时干物质积累量最高,此时籽粒干物质积累量较不施氮肥提高58.74%,较施氮22.5、52.5 kg/gm2分别显著提高35.20%、14.49%。综合分析认为,37.5 kg/hm2为当地绿豆最适宜的施氮量。  相似文献   

5.
大田条件下,以春小麦为试验材料,通过设定0 kg/hm~2、52.5 kg/hm~2、105 kg/hm~2、157.5 kg/hm~2、210 kg/hm~2五个不同施氮水平,研究氮素对其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黄土高原黄绵土土壤中,随施氮量的增加,春小麦不同剩余时期干物质量呈先增后降趋势,连续施用氮肥可以提高植株不同时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尤其是到后几年(第3和4年)施氮处理与不施氮肥的对照处理之间的干物质差异呈显著水平,综合分析,本试验大田条件下春小麦最佳的施氮量为105 kg/hm~2。  相似文献   

6.
为寻找延边晒红烟的最佳施氮量,以8804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处理对晒红烟的生理特性、于物质积累和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为135 kg/hm2时,会显著增加单株光合叶面积,提高Pn、E、C等生理指标,而施氮量为180 kg/hm2时,单株光合叶面积减少,光合生理指标下降.在移栽后30和45d,干物质积累量随施氮水平的增加先增加后下降,施氮量为135 kg/hm2时达到最大;而移栽后60和80 d,随施氮水平的增加而持续增加,但高氮处理(180 kg/hm2)导致烟株贪青晚熟.随施氮水平的提高,总糖、还原糖、钾离子、糖/碱含量逐渐降低,而总氮、蛋白质和烟碱含量有所提高,氮/碱变化不显著,内在化学成分最协调的施氮处理为45和90 kg/hm2,其次是135 kg/hm2.综合分析表明,135 kg/hm2施氮量处理表现最优.  相似文献   

7.
[目的]寻求稻田免耕栽培条件下油菜适宜的施氮量、密度和苗龄。[方法]运用三因素二次回归饱和D-最优设计310方案,研究施氮量、密度和苗龄对稻田免耕油菜苗期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稻田免耕油菜苗期干物质含量随着施氮量、密度、苗龄的增加,呈现先升后降的抛物线。其中施氮量的变化量对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大于密度和苗龄;施氮量与密度互作效应大于施氮量与苗龄和密度与苗龄的互作效应。[结论]综合考虑,施氮量在195 kg/hm2、密度在93 000株/hm2、苗龄在33 d时,免耕油菜苗期干物质含量达到最高(4 768.215 kg/hm2)。  相似文献   

8.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施氮量对胡麻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胡麻干物质积累随施氮量增加进程加快。苗期至盛花期、青果期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速率分别随施氮量增加而提高、降低,不同施氮处理最高干物质积累速率均出现在盛花期。胡麻完成干物质积累的时间随施氮量增加而提前,中氮水平干物质积累速率最大。施氮对长生育期胡麻品种干物质分配无明显影响,对短生育期胡麻品种影响较大。合理施氮可有效提高胡麻单株有效果数和千粒质量,单位面积产量与单株干物质量呈显著正相关,氮肥农学效率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河北省张家口市和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试验区最优施氮量分别为90.00,36.80kg·hm-2,比传统不施氮肥分别增产30.84%,16.84%。  相似文献   

9.
采用多元二次旋转回归正交组合设计,研究3个施期的氮肥用量(即基、蘖肥用氮量,穗肥用氮量,粒肥用氮量)、调节肥施用时间(叶龄计)及穴距等5个因素对粳稻垦鉴稻10号物质生产与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蘖肥施氮量与干物质积累量呈极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与中期干物质积累呈极显著正相关(R=0.504 5**)、与抽穗前15d至抽穗后25d的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608 9**);穗肥施氮量与经济系数呈显著正相关(R=0.331 1*);穴距与前期生物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631 0**)、与后期生物量呈极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R=0.493 9**)。说明,通过提高基、蘖肥施氮量可显著提高群体的中期干物质积累、抽穗前15d至抽穗后25d干物质积累;适当减小穴距可提高前期物质生产量和后期物质积累量,而适当提高穗肥施氮量可提高群体的经济系数。因此,对试验因子中的基、蘖肥用氮量与穴距的控制可以实现对各期干物质积累的调控。  相似文献   

10.
通过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黑龙江省水稻主产区氮肥施入水平对不同水稻品种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氮素投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水稻整个生育进程的生物产量也随之增大;参试的2个品种的收获指数(HI)都随着氮肥投入量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1.
对新疆旱寒区不同种植密度下冬油菜干物质积累、光合生理及产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冬油菜群体干物质积累呈现Logistic曲线变化,干物质积累速率呈单峰曲线变化,群体干物质积累随密度增加而增加。种植密度影响冬油菜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并最终影响产量。种植密度为30×104~60×104株/hm2时,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冬油菜的光合生理指标提高,进而增加油菜产量,但种植密度高于60×104株/hm2时,随种植密度增加其产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新疆旱寒区种植冬性甘蓝型和白菜型油菜的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新疆地区情况,对不同冬油菜品种(系)在新疆旱寒区的越冬抗寒性、经济性状、生育期、含油率、产量表现,适应性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新疆旱寒区甘蓝型、白菜型冬油菜均能越冬,且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和农艺性状,生育期239~302 d,含油率36.77%~41.53%,产量2 307.44~3 010.07 kg/hm2。  相似文献   

13.
播期对冬油菜干物质积累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探索冬油菜在西北旱寒区的最佳播期,完善高产配套技术,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播期对冬油菜越冬率、干物质积累、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种期的推迟,越冬率、干物质积累相应降低。株高、茎粗、全株有效角果数和主序有效角果数都相应减少;不同播期处理间株高、一次分枝、二次分枝、主序有效长度、主序有效角果数、千粒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茎粗、角果长均达到显著水平;单株产量和全株有效角果数存在一定关系,不同播种期间产量存在差异。因此,在乌鲁木齐及其周边地区冬油菜适宜播期在9月5日~15日。  相似文献   

14.
钾肥对北疆陆地棉干物质积累动态、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9年和2010年,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施钾处理对北疆陆地棉棉花干物质积累规律以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年份不同施钾肥处理棉株干物质积累动态变化可用"S"曲线方程拟合,且干物质积累速率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出现在出苗后105d左右;其中,中等施肥量处理,棉株地上部总干物质、茎叶干物质和蕾铃干物质生长的最快时期提前,关键时期持续期长,干物质积累量和积累速率增加,单株铃数和单铃质量显著增加,而且2a的皮棉产量分别达到1 514.95和1 785.88kg/hm2,比同年未施肥处理分别提高了16.23%和52.20%,比高施肥量处理分别提高了6.46%和19.33%。中等施钾量可显著改善棉花品质,主要增加棉纤维长度、整齐度、强度和伸长率,但对马克隆值、成熟度指数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高产条件下氮肥运筹对夏玉米干物质积累特性、叶面积指数动态变化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为进一步突破夏玉米单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在多年高产试验基础上,选用天泰33和郑单958为试验材料,在施氮总量360kg/hm2的条件下,采用4个施氮时期(播种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花粒期)的不同施氮比例的7种氮肥运筹方式试验。结果表明:高产条件下适量增施花粒肥,注重拔节肥、穗肥兼顾粒肥,有利于玉米构建较为合理的叶面积指数,延缓叶片衰老,干物质生产积累的多,花后干物质贡献率大,而且分配经济合理,可显著改善群体质量,提高籽粒产量。结论:在施氮总量360 kg/hm2的条件下,以基施氮量∶拔节期施氮量∶大喇叭口期施氮量∶开花后7 d施氮量的1∶2∶5∶2和0∶3∶5∶2为较优的氮肥运筹方式。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高产条件下氮肥运筹对夏玉米干物质积累特性、叶面积指数动态变化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为进一步突破夏玉米单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在多年高产试验基础上,选用天泰33和郑单958为试验材料,在施氮总量360kg/hm2的条件下,采用4个施氮时期(播种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花粒期)的不同施氮比例的7种氮肥运筹方式试验。结果表明:高产条件下适量增施花粒肥,注重拔节肥、穗肥兼顾粒肥,有利于玉米构建较为合理的叶面积指数,延缓叶片衰老,干物质生产积累的多,花后干物质贡献率大,而且分配经济合理,可显著改善群体质量,提高籽粒产量。结论:在施氮总量360 kg/hm2的条件下,以基施氮量∶拔节期施氮量∶大喇叭口期施氮量∶开花后7 d施氮量的1∶2∶5∶2和0∶3∶5∶2为较优的氮肥运筹方式。  相似文献   

17.
不同密度下玉米郑单958叶面积及干物质积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庆文  吴桂丽  阎立波  陈建新  魏东  黄智鸿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171-16172,16174
[目的]探讨高产玉米品种郑单958在不同密度下叶面积及干物质积累的变化。[方法]在自然条件下,测定郑单958在不同生育时期叶面积的动态变化及干物质积累。[结果]不同密度下,叶面积在抽雄期都达到最大值;而玉米植株干物质积累与生育进程间呈"S"型生长曲线。[结论]在群体干物质积累速率和最终积累量方面都表现出种植密度①〉种植密度②〉高于种植密度③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以优质强筋春小麦品种龙麦26为试验材料,分别于2011年和2012年在长水河农场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和密度水平对龙麦26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仅高施肥量有利于小麦地上干物质的积累,而且低密度也有利于地上干物质的积累;龙麦26在该生态类型区域内的合理田间群体密度为680万株/hm2。  相似文献   

19.
对Y两优6号和Y两优900这2个杂交水稻品种的穂肥施用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个品种之间差异较小,穂肥施用期对各处理水稻的SPAD值、净光合速率和物质转运具有一定影响。抽穗至成熟期,处理E的SPAD值下降速度最慢,且在成熟期保持最高数值;净光合速率在处理D下降幅度最小,但在成熟期处理E处数值最高;Y两优900在处理D成熟期茎鞘物质输出率最低,Y两优6号在处理D成熟期茎鞘物质出现增重现象,说明2个品种在处理D中茎鞘物质没有被充分利用。Y两优6号产量与净光合速率和SPAD值呈显著正相关;Y两优900产量与净光合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SPAD值呈显著相关;2个品种产量与茎鞘输出率和转换率负相关。与其他处理相比,孕穗6期施穂肥有利于延缓叶片衰老,提高净光合速率,以积累更多的光合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