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从双向电泳的历史、原理、操作步骤及其在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等几方面进行综合阐述,最后提出双向电泳技术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展望了其在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未来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双向电泳技术在蛋白质组学研究领域中处于核心地位。从样品制备、第一向等电聚焦电泳及第二向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蛋白检测等关键环节方面对双向电泳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了详细综述,并简要分析评价了以经典双向电泳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差异凝胶电泳;同时重点介绍了双向电泳技术在农业生物蛋白质组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范围,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最后对双向电泳技术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随着拟南芥和水稻基因组测序的完成,对植物基因组学的研究转入到了蛋白质组学的研究。笔者重点介绍了蛋白质组学的概念和关键技术。蛋白质组学的关键技术包括双向电泳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技术、质谱技术、蛋白质组学的相关数据库等。  相似文献   

4.
蛋白质组学是后基因组时代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本文简要介绍了蛋白质组学分离技术、鉴定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技术,以及双向电泳技术在植物胁迫应答研究中应用。  相似文献   

5.
双向电泳技术在植物蛋白质组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少斌  刘慧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0):2049-2050
双向电泳技术是获得细胞、组织或器官等蛋白表达图谱的主要手段,是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核心技术之一。综述了双向电泳技术的原理、主要操作方法及其在植物蛋白质组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杨玉霞 《浙江农业科学》2011,(6):1415-1416,1422
介绍蛋白质组学的概念,双向电泳技术在水稻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双向电泳技术的一些优化步骤以及其局限性和对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7.
蛋白质双向电泳是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之一,但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体系却因物种不同而有所差异,因而蛋白质双向电泳体系的建立是进行蛋白质分离、鉴定的首要步骤。本文对福建柏叶片蛋白质提取方法、IPG胶条、等电聚焦参数设定、丙烯酰胺分离胶浓度等因子进行单因素分析,对福建柏双向电泳技术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采用三氯乙酸-丙酮提取福建柏叶片的蛋白点多且图像清晰,p H4~7的IPG胶条最适合福建柏叶片蛋白的分离,等电聚焦参数设定为20 000 Vh,浓度为10%的分离胶进行福建柏双向电泳最好。本研究初步建立了福建柏叶片蛋白质双向电泳体系,为深入研究福建柏蛋白质组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杨丽  付强  薛雯  张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551-12552,12555
蛋白质组学技术是21世纪研究生命科学最有价值的技术之一,将其应用到精子和精浆蛋白质的研究后,已取得了许多成果。对蛋白质组、蛋白质组学、双向电泳、质谱、生物信息学等进行了简要介绍,并重点阐述了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精子蛋白和精浆蛋白上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适合节瓜叶片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双向电泳体系.【方法】以节瓜品种"A37毛节瓜"为材料,对蛋白质抽提方法、上样量、凝胶浓度及IPG胶条pH范围等关键因素进行探索与优化.【结果和结论】与TCA/丙酮沉淀法及酚提取法相比,改良酚提取法抽提蛋白质总量较高,纯度最高,SDS-PAGE电泳条带明显、清晰,双向电泳图谱蛋白质点最多、清晰均匀、纵横条纹少.利用17 cm pH 4~7范围IPG胶条、120μg蛋白质上样量、12%凝胶浓度,硝酸银染色获得蛋白质点数丰富、分辨率高、背景清晰且重复性好的双向电泳图谱,检测到节瓜叶片蛋白质点1 936个,相对分子质量主要分布于15 000~100 000之间.初步建立了一套适用于节瓜叶片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双向电泳体系,为后续开展蛋白质组学研究及其相关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李军  陈克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7748-7749
随着家蚕基因组全序列框架图的完成,家蚕蛋白质组学研究也就成了当前家蚕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而双向电泳技术和质谱技术的发展为大规模研究家蚕蛋白质组提供了强有力的平台。近年来,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为此着重对其在家蚕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为了综合评价黄龙病(Huanglongbing,HLB)对砂糖橘果实品质的影响,文章以健康砂糖橘植株和具有HLB症状植株上采的果实为试验材料,对两类果实的外观、内在、感官、果皮及果肉着色等品质指标进行量化比较。结果表明,与健康砂糖橘相比,感染HLB的果实单果重明显变小变轻,果形发生显著变化,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固酸比、可食率和出汁率显著减小,而可滴定酸含量及果实硬度明显增加;两类果实在果皮及果肉着色上差异显著。通过人为感官评价,感HLB果实的综合风味明显下降,果实萎缩,部分变僵硬,果实有异味,食用价值变低。HLB对砂糖橘的大小、果形、果实硬度、果皮果肉色泽亮度、感官及内质存在显著影响,造成砂糖橘品质严重下降,应高度重视砂糖橘感染黄龙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12.
钾营养与果树光合生理及果实品质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钾是果树生长发育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对果树的光合作用及果实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而显著的影响。综述了近年来有关钾与果树光合生理及果实品质关系的研究成果,讨论了如何进一步利用钾来调控果树的光合效率进而提高果品的质量,并对钾在提高果树生理活性物质含量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RAPD技术在果树研究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APD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分子标记技术,它已在生物学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和重视。但由于果树自身的特点,采用该技术研究起步较晚。对PAPD在果树品种鉴定、系谱分析、遗传图谱构建、基因标记等方面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4.
毛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437-15439
从果树在园林中应用的历史与现状出发,针对果树景观花、果、叶、树形、文化景观等构成要素,提出了果树在城市园林景观营造中的应用原则,包括适地适树,充分发挥果树的生态效益,提高造景搭配的韵律感和艺术性,使用特色性果树品种。探讨了果树在道路绿地、居住区绿地、公园绿地、观光果园等不同园林绿地中的应用,举例说明不同类型树种的适用范围。最后列举出果树在园林中应用所需注意的问题,为进一步在城市园林景观中应用果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观赏果树在宝鸡城市园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解析观赏果树在城市园林中的潜在价值及应用,在调查基础上分析了观赏果树在宝鸡城市园林的应用现状,指出当前存在不重视园林观赏果树应用、园林应用观赏树种单一、栽培养护水平低和应用研究较少等问题,同时统计了适宜宝鸡城市园林栽植的观赏果树的种类,共81种(一些变种并未全部算进去),含25科53属,认识到观赏果树在宝鸡城市园林发展的必要性,并提出推进观赏果树在宝鸡城市园林应用的建议,即注重园林观赏果树应用、丰富种质资源、加强部门合作提高栽培养护水平和加强教育宣传提高市民素质等,使观赏果树在宝鸡城市园林得到有效发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微生物肥料在果树生产中的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推动微生物肥料在果树生产中的应用,实现果园优质高效和可持续生产,笔者总结了国内报道的有关微生物肥料研究与应用的文献资料,介绍了微生物肥料概念和分类,概述了微生物肥料在果树上的效应研究,展望了微生物肥料在果树生产上的应用前景,建议今后果园应大力推广应用微生物肥料。  相似文献   

17.
关于设施果树栽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设施果树栽培的环境调节开始谈起,分析了光照调节、CO2施用、土壤及空气湿度的调控以及温度调节等内容,介绍了设施栽培生理基础研究,主要包括低温利用、生长发育效应以及产量与品质构成,最后对我国设施果树栽培状况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了解观赏果树在郑州市的利用特点,筛选适合郑州市园林绿化的观赏果树树种,总结适合郑州市具体情况的配置方式;【方法】采用抽样调查研究的方法。【结果】调查了观赏果树在郑州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观赏果树的利用特点,选出了一些适合郑州市园林绿化的观赏果树种类,最后提出了适合郑州市具体情况的配置方式;【结论】郑州市在园林绿化中对观赏果树的利用上,其种类并不够丰富多样,数量也不占优势。用适合郑州市的观赏果树树种与园林树种合理搭配,充分发挥果树在园林绿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果树种质资源离体保存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离体保存技术在果树种质资源保存方面的研究进展,对种子保存、组织培养技术保存做了介绍,同时重点从离体材料选择、材料预处理、冰冻保护剂、解冻方法等方面总结了超低温保存的原理、程序、方法及影响因素,展望了果树种质资源离体保存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申益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769-17772
阐述了观果植物在园林中的作用和意义,通过观果植物在园林中运用的3种主要方式:庭园观赏树、街道绿化树或果篱和营造果林,进一步阐述了观果植物在海南岛园林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