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研究臭氧生物活性炭技术对豆芽工厂化生产过程回收水中有机物及部分无机物的去除效果,及不同水质对豆芽品质的影响,模拟豆芽工厂化生产工艺,用不同水样进行发芽试验,对不同水质及豆芽品质进行方差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本试验处理工艺对总磷、COD、总有机碳去除率分别为50.90%、60.19%、67.51%,对无机盐铁、硝酸盐、亚硝酸盐、硫酸盐、磷酸盐的去除率分别为80.68%、22.84%、55.17%、21.46%、42.67%。豆芽的产量、下胚轴长、下胚轴粗及根长与水中总磷、COD、总有机碳及硝酸盐、亚硝酸盐、磷酸盐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臭氧生物活性炭技术可有效去除工厂化豆芽生产回收水中的有机物、部分无机物,净化水各项指标基本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回收水及净化出水均某种程度上降低了豆芽的品质,不同水质对豆芽品质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工业木质素包膜缓释尿素释放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探明工业木质素包膜缓释肥料的养分释放规律,以及温度、pH和后熟期对于包膜尿素养分释放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包膜尿素养分释放曲线呈“S”型,28天养分释放率达到73.77%,养分微分溶出率为1.83%,理论释放时间为50.25天。当温度对于养分的释放影响是十分显著的。当培养温度由25℃提高到40℃时,养分的初期溶出率由8.03%提升到16.24%,微分溶出率由1.83%变为1.88%,理论养分释放期由51.25天缩短至45.55天。H+和OH-的存在均会促进养分的释放。当室温放置时间为30天内时,肥料的缓释性能是最佳的。 相似文献
3.
4.
为了研究自制的氯乙烯-醋酸乙烯型缓释氮肥的养分释放规律及其对小麦-水稻产量的影响,采用浸泡试验分析了2 种包膜缓释氮肥(氯乙烯-醋酸乙烯型缓释氮肥、羟基改性的氯乙烯-醋酸乙烯型缓释氮肥)的养分释放规律,同时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水旱轮作条件下其对小麦-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氯乙烯-醋酸乙烯缓释氮肥的释放期为60 天,羟基改性的缓释氮肥为50 天,2 种缓释氮肥的土壤铵态氮含量在30 天时达到了最高峰,土壤硝态氮含量在60 天时达到了最高峰。在小麦产量上,各处理间没有差异,但在后期的水稻产量上,氯乙烯-醋酸乙烯缓释氮肥显著高于羟基改性的缓释氮肥处理(P<0.05),原因在于氯乙烯-醋酸乙烯聚合物与羟基改性的相比,表面平滑更加均匀,降解速率更慢,养分的释放时间更长,进而氮肥利用率高,产量高。本研究阐明了氯乙烯-醋酸乙烯型缓释氮肥的释放规律,得到了水旱轮作条件下氯乙烯-醋酸乙烯缓释氮肥比羟基改性的水稻产量高的结论,对开发氯乙烯-醋酸乙烯型缓释氮肥和应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6.
为研究天水地区干旱变化特征并对其进行定量评估,本文采用天水地区7个气象站1965~2012年45年的气象观测资料,依据风险评估和正态分布等相关理论,首先确定了干旱过程综合评估指数;其次分析了天水地区干旱过程的变化特征;第三利用干旱过程综合评估指数序列对天水地区干旱过程强度风险评估等级进行划分,确定了明显干旱过程重现期评估指标;最后利用等级划分指标及重现期评估指标对2013年天水明显干旱过程进行了试评估。结果表明,该方法能科学、及时、有效的对天水干旱过程风险进行量化评估,对提高防灾减灾和决策气象服务的实效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选择适宜甘肃陇南地区栽培的银杏优良品种,探索不同品种的生长习性,从而为叶用和果用银杏栽培技术提供理论基础,从江苏省泰州市引进银杏品种‘七星果’、‘大佛手’、‘圆玲6号’和‘大马玲’,进行引种试验,对嫁接定植的1年生幼树进行成活率、萌生枝条类型、新梢生长量、物候期及净光合速率调查和观测,运用SPSS 17.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LSD和Duncan法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嫁接成活率为:‘大马玲’>‘大佛指’>‘七星果’>‘大佛手’>‘圆玲6号’,均高于73.36%;引进的4个品种与当地栽培品种‘大佛指’相比,除了封顶期推迟了1~3天外,萌芽期、展叶期、叶全盛期和落叶期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圆玲6号’单株萌生长枝数量和新梢生长量显著高于‘大佛指’,‘大马玲’单株萌生短枝数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新梢生长量高于‘大佛指’;‘大佛手’、‘七星果’和‘圆玲6号’光合速率出现明显的双峰曲线,而‘大佛指’光合速率仅在10:00左右出现1次峰值,且在测定时间8:00、12:00、14:00、16:00的光合速率均显著低于其他品种。 相似文献
8.
为探求内蒙古高寒地区日光温室小气候变化特征及预测预报方法,利用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2-2013 年度春、秋、冬季日光温室内外气温资料,分析不同季节(春季、秋季、冬季)、不同天气条件(晴天、阴天)、一日内不同时段(白天、夜间)温室内气温变化特征和增温保温效应及温室内气温的变化与一日时间变化、室外气温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温室气温日变化及最低气温的预测模型,并对模型的准确率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拟合的准确率较高,可为厚墙体日光温室气象服务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关键生育期水分胁迫对春玉米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和产量的影响,在典型干旱区武威开展了关键生育期水分胁迫模拟试验,试验设置了CK(整个生育期供水充足的对照处理)、T1(拔节期持续干旱直至生育期结束)、T2(抽雄期持续干旱直至生育期结束)3种处理。结果表明,受水分胁迫影响,T1和T2干旱处理0—20cm和0—40cm土壤温度均高于CK处理,并且T2处理土壤温度高于T1处理;七叶期后,干旱处理剖面土壤含水量各层变化较大,至乳熟期,T1和T2处理土壤贮水量较CK分别减少了72%和57%;关键生育期的水分胁迫主要通过影响春玉米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来影响最终的产量,T1和T2干旱处理产量分别减少了66.4%和54.2%,产量水平WUE分别减少了23.4%和13.1%。研究结果可为春玉米关键生育期干旱发生进行定量评估提供依据,为生态系统响应阈值的确定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1.
小麦-玉米周年轮作制下的控释肥及控释BB肥肥效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摘要:在驻马店市的新坡村与驻马店农科所农场进行了小麦—玉米轮作制下的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用量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玉米上均以控释尿素100%处理最好。小麦产量:新坡村与驻马店农科所农场的产量分别为8173和8264 kg?hm-2;比同等用量的普通尿素增产877 kg/hm2~837kg/hm2,增产12.0%~11.3%,增产效果显著;小麦氮素利用率以控释尿素100%处理最高,分别为46.08%和48.92%;氮素用量相同时,在小麦上,控释尿素氮素利用率高于普通尿素氮素利用率。玉米产量为8714kg/hm2和8838 kg/hm2,比同等用量的普通尿素增产658 kg/hm2~667 kg/hm2,增产8.2%~8.2%,增产效果显著;控释尿素用量从50%,70%到100%时,小麦、玉米产量随氮肥用量增加而增加,普通尿素也呈现同样趋势,随尿素用量的增加小麦、玉米产量在增加;70%控释尿素与100%普通尿素处理、50%控释尿素与70%普通尿素处理之间,产量差异不大,说明使用控释尿素用量比普通尿素用量减少1/3的纯氮量时,小麦、玉米作物产量并不下降。 相似文献
12.
13.
硫包衣尿素在夏玉米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了解硫包衣尿素在夏玉米上的应用效果,充分的发挥肥料作用,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硫包衣尿素和普通尿素不同用量、不同施肥方法(普通尿素为基肥+1次追肥;硫包衣尿素为一次性基施)对夏玉米出生长、产量、氮肥表观利用效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硫包衣尿素以等氮量或减量30%采取一次性施肥的方式,夏玉米的生长和产量与普通尿素当地习惯施肥无显著差异,其产量分别达到了10789.17 kg/hm2、10595.11 kg/hm2;在夏玉米上应用硫包衣尿素可显著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和农学效率,其中硫包衣尿素减量30%处理氮肥表观利用率和生产率分别达到了42.59%和20.74kg/kg。硫包衣尿素以一次性基施的施肥方式替代普通尿素基肥加追肥是可行的,能达到省工、节肥、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包衣尿素在春白菜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普通尿素和包衣尿素不同用量、不同施肥方法(普通尿素为基肥 两次追肥;包衣尿素处理为70%的包衣尿素 30%的普通尿素一次性基施)对春白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包衣尿素处理在施氮量为N168kg/hm2的情况下产量与尿素习惯施肥处理(N240kg/hm2)接近,但显著高于等氮量尿素处理;包衣尿素处理氮素利用率达到了69.2%,氮肥生产率达到了257.6kg/kg,显著高于两个普通尿素处理;此外,采收后包衣尿素处理0~100cm土壤中硝态氮含量较普通尿素处理减少了24.6%~51.6%;各处理间鲜菜硝酸盐和Vc含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硫包膜尿素在轻度盐碱土壤中释放特点及肥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水中溶出率法和轻度盐碱土壤玉米根下土埋法,研究硫包膜尿素在轻度盐碱土壤的释放特征及其对春玉米氮吸收和产量的影响,并且与腐植酸包膜尿素和普通尿素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硫包膜尿素在静水中初期养分释放率大,后期明显出现养分"锁定效应"和"尾留效应"现象,仅能释放出59.33%左右的养分;在轻度盐碱土壤中,其释放与静水释放趋势一致,但在玉米收获时养分释放率达87.9%,在玉米全生育期,其累积释放呈现逐渐递增的趋势,与玉米吸氮曲线相吻合;而与之相比较,腐植酸包膜尿素和普通尿素的释放规律与玉米吸氮曲线吻合度较差。硫包膜尿素处理与腐植酸包膜尿素和普通尿素2个处理相比,玉米成熟期氮吸收总量分别增加26.97%和44.32%,产量分别增加8.73%和22.43%,差异均显著;苗期耕层土壤pH值分别降低0.66,0.51。硫包膜尿素处理的穗长、百粒质量分别比腐植酸包膜尿素处理和普通尿素处理高1.33%,4.65%和2.69%,8.41%,硫包膜尿素处理的秃尖和穗粒数与普通尿素处理的差异显著。说明硫包膜尿素在轻度盐碱地上应用可降低土壤pH值、增强玉米植株氮素吸收利用能力,释放特征更符合玉米氮素养分的吸收规律。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包膜复混肥的应用效果。采用多点试验,研究了包膜肥对油菜产量、养分积累以及土壤养分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复混肥相比含量,全量包膜复混肥能够极显著提高油菜籽粒产量,平均产量可达2 501.00kg/hm2,增产率平均达到13.72%;可以显著提高油菜茎秆产量,对根产量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角果皮产量基本不受影响;包膜复混肥能够促进油菜养分在后期快速积累,主要表现在氮和钾的积累方面,磷的积累量没有表现出较好的效果;包膜复混肥养分释放在衡阳表现较好,湘潭次之,宁乡最差;氮肥效果在衡阳地区与油菜生长相协调,钾肥效果在湘潭地区得到体现,磷肥没有表现出缓控释肥的效果;土壤养分浓度与土壤温度是造成包膜复混肥养分释放差异的重要原因。此外,N-P2O5-K2O(12-6-7)的油菜专用肥进行包膜后,能够提高油菜的产量,但在不同的地方使用效果不同,其中磷的养分释放不能与油菜生长相协调,必须通过大配方小调整或改变包膜技术来实现缓控释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包膜尿素一次性基施提高玉米氮素利用效率及增产机制。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比较施用不同材料包膜尿素和施用普通尿素对土壤氮素转化特征及玉米增产效应的差异。结果表明,与施用普通尿素相比,包膜尿素在玉米生长发育前期可抑制土壤中的脲酶活性,处理3、处理4、处理5对土壤脲酶抑制率分别达到27.06%、28.36%和39.50%;施用包膜尿素还可以延缓氮肥在土壤中的释放进程,保证在玉米生长后期,有充足的氮素释放。在玉米抽穗期,处理3、处理4、处理5的土壤碱解氮含量分别比对照(施用普通尿素)高出40.33%、66.64%和53.89%,同时施用缓释包膜尿素还可显著提高玉米籽粒产量。处理4(2#包膜尿素)效果最佳,比普通尿素处理增产26.87%,氮素偏生产力、氮农学效率和氮素利用率分别比对照增加13.13 kg grain/kgN、6.76 kg grain/kgN和10.33%。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