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松嫩平原耕作黑土Cu、Pb、Zn的污染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土区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对于中国的粮食安全和国民经济的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此文以松嫩耕作黑土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呼兰、绥化、海伦、依安与嫩江5个调查区的土壤中Cu、Pb、Zn的污染现状进行研究,揭示耕作黑土的健康状况,为黑土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及TOPSIS法进行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土壤Cu、Pb、Zn的污染程度,由东南至西北未表现出明显的分布规律。呼兰、依安土壤Cu、Pb、Zn的污染程度低于绥化、海伦和嫩江;大部分样地土壤Cu、Pb、Zn污染程度具有随剖面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的特点,仅有绥化土壤10~20 cm土层污染程度小于0~10 cm土层。Cu、Pb、Zn各元素之间没有呈现显著的相关性,表明3种元素来源是不同的。两种方法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研究区域黑土环境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2.
海湾扇贝自交与杂交子代的生长 比较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摘 要:以海湾扇贝US和ME为亲本,建立了海湾扇贝自交UU、MM和杂交UM 3个试验组合,在养殖112、164天时测定生长参数并分析各养殖时期影响体重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在各养殖时期,杂交子代的壳高、壳厚以及体重均表现出生长优势(P<0.05),因此认为通过不同地理群体US和ME杂交方式来改善海湾扇贝性状是可行的;通径分析的结果表明,对于自交群体,体长是影响体重的主要影响因素,但对于杂交群体来说,壳高(112天)以及壳厚(164天)对体重的决定作用较大,因此对于该杂交群体的选育,应按照各性状对体重的具体决定系数选择各时期的优势性状,以使子代的杂种优势充分表现。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几种因素(培养温度、浸种时间、浸种温度、赤霉素)及Pb^2+、Zn^2+、Cu^2+重金属的胁迫对小酸模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设计条件下均有种子萌发,小酸模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5℃、浸种时间为12 h、浸种温度为30℃,种子的发芽率分别可达56%、29%、22%;赤霉素浓度为800 mg·L^-1时对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发芽率可达76%;重金属Pb^2+浓度为400 mg·L^-1,Zn^2+、Cu^2+浓度为200 mg·L^-1时对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其发芽率分别达58%、54%、67%,适宜浓度重金属Pb^2+、Zn^2+、Cu^2+可提高其种子的发芽率,高浓度重金属对其种子萌发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确定二氧化氯对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亲贝、幼虫和稚贝的安全用量范围,本实验研究海湾扇贝亲贝、D型幼虫、眼点幼虫和稚贝对不同浓度二氧化氯的耐受性。按照亲贝、D型幼虫、眼点幼虫和稚贝的先后顺序进行4个独立实验,每实验设6个不同的二氧化氯浓度,每浓度设三个重复,每实验持续时间为24 h,分别在12 h和24 h测定二氧化氯对亲贝和幼虫死亡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湾扇贝亲贝、D型幼虫、眼点幼虫和稚贝对二氧化氯均具有较强的耐受性,其安全浓度分别为20 mg/L、5 mg/L、10 mg/L和10 mg/L。 相似文献
5.
Cu、Fe、Zn和Pb对玉米种子萌发率及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玉米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铜、铁、锌、铅重金属离子对玉米种子萌发率及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重金属溶液(Cu2+≤0.5 mmol/L,Fe3+≤2 mmol/L,Zn2+≤1 mmol/L,Pb2+≤0.05 mmol/L)促进玉米萌发;铜、铅离子对淀粉酶活性有促进作用,锌离子对淀粉酶活性的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Cu 、Zn 污染对小麦生长发育影响,从而为小麦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提供理论指导,以分别添加铜盐和锌盐模拟污染土壤的盆栽试验,研究了晋麦96灌浆期旗叶的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参数、保护酶活性和产量及产量构成。结果表明:开花后Cu 、Zn各处理间SPAD值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低浓度Cu 、Zn处理有利于提高叶绿素含量,延缓叶片衰老进程。Cu、Zn以100mg/ kg处理在灌浆后期光化学活性较强,受伤程度较小,高于100mg/ kg不利于维持小麦叶片细胞膜稳定性,适宜的Cu、Zn含量可以延缓小麦旗叶细胞的脂膜过氧化作用和衰老进程。从拔节期到灌浆期各处理小麦旗叶CAT含量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Cu、Zn均以100mg/ kg处理CAT活性最高;Cu 、Zn处理对株高影响较小,且均以100mg/ kg处理产量最高分别达12.86 g、12.17g。 相似文献
7.
3个陆地棉种质(系)重金属镉的积累、转运和富集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2个转基因陆地棉种质系(ZD-90和SGK3)和陆地棉标准系TM-1为材料,于2009-2010年进行盆栽试验,对镉胁迫下棉花植株不同器官镉的累积、转运和富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棉花种质(系)不同器官镉的累积量随镉胁迫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中纤维中镉累积量最低,叶柄中镉累积量最高;营养器官镉累积量远高于种子和纤维。各器官累积镉能力的顺序为:纤维<种仁<棉子壳<根<叶片<茎秆<铃壳<叶柄。3个棉花种质(系)各器官的镉转运能力和富集系数与镉累积能力顺序一致,但品种间有显著差异,SGK3和ZD-90的镉累积能力和镉富集系数高于TM-1。棉花具有较强的吸收、转运和聚集重金属镉的能力,体内存在较好的镉运输机制,具备作为超富集植物的基本特征,可以作为超富集植物来治理土壤镉污染。 相似文献
8.
为考察鸭粪中重金属的行为,采用一次平衡法,对鸭粪对Cu2+和Zn2+的吸附-解吸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鸭粪对Cu2+、Zn2+的吸附热力学过程在24 h内达到平衡,其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245.35 mg/kg,1129.34 mg/kg。分别用Langmuir型和Freundlich型吸附模式对吸附过程进行拟合,拟合的结果表明,鸭粪对Cu2+、Zn2+的吸附过程均较符合Langmuir吸附模式。用化学动力学中的一级反应方程lgC0/C=k1t和二级反应方程1/C-1/C0=k2t对该吸附动力学过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鸭粪对Cu2+的吸附过程更符合二级反应规律,而对Zn2+的吸附过程更符合一级反应规律。鸭粪对Cu2+、Zn2+的解吸动力学过程表明,重金属的解吸量较小,且在较短时间内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9.
盐胁迫下棉花体内Na+的积累、分配及耐盐机制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NaCl胁迫下,棉花体内以阳离子Na 为主要毒害因子,耐盐性不同的棉花根、茎、叶内Na 积累量存在显著差异,Na 含量吸收和累积最多的部位是:不耐盐材料的根、耐盐材料的根和叶、强耐盐的叶。不同耐盐性的材料从外界吸收的Na 总量就全植株来讲大致相同,只是在体内各器官的分布存在差异;低浓度NaCl(0.2%)下,不耐盐、耐盐材料的全植株Na 量分别上升1.9倍和2.9倍;高浓度NaCl(0.4%)下,不耐盐、耐盐、强耐盐材料分别比对照上升3.6倍、5.2倍和5.3倍。尽管棉花萌发阶段几乎不吸盐,但成株期是吸盐的,且吸盐量提高很多倍,这说明棉花对盐分的吸收具有发育阶段性,同时也反映出棉花耐盐的阶段性。总之认为棉花的耐盐机理与小麦、大麦等作物不同,具特殊性。 相似文献
10.
重金属Cu、Zn、Pb复合污染对紫色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壤酶是反映土壤肥力的一个敏感生物指标,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土壤环境的优劣状况。采用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铜、锌、铅复合污染对土壤过氧化氢酶,转化酶和脲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铜、锌对三种酶都有抑制作用,其中锌对三种酶有显著抑制效果,而铅在一定浓度下对三种酶有激发作用。铜、锌、铅复合污染对脲酶的影响表现出协同抑制负效应的特征;对转化酶却表现出一定的拮抗作用,尤其铅浓度较高时,拮抗作用较明显;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主要随铜、锌浓度增加而降低,锌的抑制作用显著。从土壤酶角度看,铅对轻度锌和铜污染有改良作用,而对铜污染修复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矿区周围农田土壤重金属铜锌铅污染及生物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解矿区周围土壤中主要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和生物效应,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对河南省某开采矿区周围农田土壤中重金属Cu、Zn、Pb进行了化学形态测定及其生物效应分析。结果表明,该矿区农田土壤重金属Zn的总量大于Cu和Pb。根据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GB15618—1995),矿区开采活动并未造成这3种元素的明显污染。基于Tessier(1979)提出的5种化学形态:可交换态(EXC)、碳酸盐结合态(CAB)、铁锰氧化物结合态(FMO)、有机物结合态(OM)和残渣态(RES),土壤中各元素均以残渣态为主。依据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二者所占总量的比例,Cu、Zn、Pb的生物可利用系数平均值分别为0.09、0.05和0.16,显示各元素生物可利用性的顺序是Pb>Cu>Zn;由可交换态所占总量的比例,得到Cu、Zn的迁移系数平均值分别为0.026和0.020,而Pb则高达0.083,表明各元素的迁移能力是Pb>Cu>Zn。并据此判断Pb的生物效应最大。 相似文献
12.
为了给伊犁河流域土壤提供判别自然或人为事件造成的环境扰动标准,通过对伊犁河流域土壤的系统采样分析,采用标准化方法(以Fe作为标准元素)估算伊犁河流域灰钙土、栗钙土、黑钙土、盐碱土4种不同土壤类型的Cu、Zn、Pb 3种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基线值。结果表明:同一种重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基线值有较大差异;其中,灰钙土中Cu、Zn、Pb的土壤地球化学基线值分别为51.2、77.3、25.7 mg/kg,栗钙土Cu、Zn、Pb分别为58.6、73.8、23.3 mg/kg;黑钙土Cu、Zn、Pb分别为53.1、62.7、41.7 mg/kg;盐碱土Cu、Zn、Pb分别为42.6、55.1、40.8 mg/kg。标准化方法能够较好地估算伊犁河流域土壤中Cu、Zn、Pb地球化学基线值,为了解地表环境污染及恶化程度、预测和监测全球变化效应与环境变化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Sharafi Saeed Sharifdost Fatemeh Mohajeri Fatemeh 《Journal of Crop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2021,24(4):469-476
Journal of Crop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 Wheat is the most important food on earth. Therefore, to produce high-quality products with efficient utilization, the micronutrient groups are needed.... 相似文献
14.
土壤中重金属铜的污染日益加剧,严重影响了土壤生态系统,并引起铜在食物链中迁移。为了评价铜的毒性,在重金属铜处理过的人工土壤中培养蚯蚓,测定铜对蚯蚓的急性毒性以及蚯蚓对铜的富集。蚯蚓生态毒理试验参照国际标准组织(ISO)和OECD指南进行。铜富集试验以各个观察时间点土壤和蚯蚓体内铜含量为试验终点,试验周期32天。铜离子含量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显示蚯蚓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为116.91 mg Cu /kg干土;蚯蚓对铜富集系数在2.55-11.93范围内,富集平衡后,线性回归方程:y=-0.9870x+1.76,相关系数r2=0.9994。试验表明铜对蚯蚓急性毒性强;蚯蚓对铜富集,富集系数的对数值与土壤铜浓度的对数值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1茬口安排日光温室:夏秋茬栽培在5月上旬育苗,6月上旬定植,10~11月份收获;秋冬茬栽培6月份育苗,7月份定植,12月份至次年1月陆续收获;冬春茬栽培8月育苗,9月定植,5~6月份陆续收获。 相似文献
16.
1品种类型
1.1按子实体色泽划分
可分为白色、棕色和奶油色3种类型。
白色双孢菇的子实体圆整,色泽纯白美观,肉质脆嫩,适宜于鲜食或加工罐头。但如果管理不善,易出现菌柄中空现象。子实体含有酪氨酸,在采收或运输中常因受损伤而变色。奶油色双孢菇的菌盖发达,菇体呈奶油色。出菇集中,产量高,但菌盖不圆整,菌肉薄,品质较差。棕色双孢菇具有柄粗肉厚、菇香味浓、生长旺盛、抗性强、产量高、栽培粗放的优点。但菇体呈棕色,菌盖有棕色鳞片,颜色欠佳,菇体质地粗硬,商品性状差,如引自美国加州的大棕菇。[第一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