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诱发母牛双胎是一个很有趣的、正在努力研究的课题。母牛的双胎并不多见。在自然繁殖状况下,母牛的双胎率一般在1—4%。斯坎伦等(1974)报道,在2323次妊娠中有2.8%的双胎率;杨利国(1987)统计了5135头黄牛,双胎率为0.15%,母牛双胎与牛的品种和年龄有一定的关系。肉牛的双胎率高于奶牛,如西门塔尔牛(肉牛)的双胎率为5.18%,黑白花奶牛的双胎  相似文献   

2.
《湖南畜牧兽医》2009,(6):45-45
日前,我国著名的黄牛品种——鲁西黄牛首次人工培育胚胎在山东获得成功。这项技术使鲁西黄牛一牛双胎的愿望成为可能,对保护和扩大鲁西黄牛这一优质牛种资源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1选种选配牛通常是1胎1犊,1胎双犊不多,1胎多犊就更少。牛双胎率与品种和年龄有关,在黄牛中乳用品种双胎率约为2%,肉牛品种仅为0.8%,在乳用品种中又以荷斯坦奶牛的双胎率为高。如条件许可,  相似文献   

4.
黄牛双胎素的研究任培欣(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471003)我们拟用超数排卵原理,通过大规模的筛选试验,研究出一种双胎复合激素配方。通过使用这种双胎素,使黄牛的双胎率由0.0078%(对豫西7.5万头秦川及秦川母种母牛的统计)提高到20%以上。材料与方...  相似文献   

5.
江西地方品种黄牛产肉性能及肉品质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选择18~24月龄广丰黄牛、吉安黄牛、锦江黄牛3个江西地方品种黄牛各3头,进行肉用性能和牛肉主要营养养分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广丰黄牛的骨率显著高于吉安黄牛(P<0.05);锦江黄牛与广丰黄牛、吉安黄牛相比屠宰率、净肉率较高,眼肌面积较大,但无显著差异(P>0.05);同时,锦江黄牛氨基酸总量低于其它品种,鲜味氨基酸、甜鲜味氨基酸高于其它品种,苦味氨基酸低于其它两品种,差异均不显著(P>0.05);各种氨基酸中,锦江黄牛赖氨酸和酪氨酸含量低于其它品种,但甘氨酸含量高于广丰黄牛,差异显著(P<0.05)。牛肉各种脂肪酸含量、硬脂肪酸总含量和不饱和脂肪总含量在品种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显示从常规养分含量、氨基酸、脂肪酸的营养价值评定方面,3个地方品种黄牛中,广丰黄牛、吉安黄牛优于锦江黄牛。  相似文献   

6.
牛—胎双犊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前言牛是单胎动物,自然状态下,其双胎率仅为1~4%。牛的双胎率受品种、胎次、季节等因素的影响。Niein等(1989)对11951次产犊情况的统计表明,双胎率为3.2%。因  相似文献   

7.
新型黄牛双胎素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们应用改进后的双胎素新配方,在豫西地区对152头秦川母牛进行试验,使152头母牛的情期双卵发育率达到76.5%,双卵排放率达到69.7%,双胎妊娠率达到57.63%,活产双胎率达到40.68%,试验证明,黄牛双胎素的研究已经达到了可以进行推广应用的阶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广西3个地方黄牛品种线粒体DNA控制区(mtDNA D-loop区)序列的多态性及其母系起源,为广西地方黄牛品种的选育、系统分类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PCR扩增、测序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广西3个地方黄牛品种(南丹黄牛、隆林黄牛和涠洲黄牛)mtDNA D-loop序列进行多态性分析与系统发育进化树构建。【结果】从广西3个地方黄牛品种127个个体mtDNA D-loop区序列中检测到27种单倍型,其核苷酸多态位点65个,多态位点占所测核苷酸总长(908~912 bp)的7.143%,其中有61个转换、3个颠换和1个转换/颠换共存。广西3个地方黄牛品种mtDNA D-loop区单倍型多样度(H)为0.339~0.795,核苷酸多样度(π)为 0.31%~2.54%,表明广西3个地方黄牛品种mtDNA D-loop区的遗传多样性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南丹黄牛具有更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隆林黄牛次之,涠洲黄牛的遗传多样性较贫乏。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广西3个地方黄牛品种具有普通牛和瘤牛2大母系起源,受瘤牛起源影响更明显。【结论】广西3个地方黄牛品种具有瘤牛和普通牛两大母系起源,但受瘤牛影响更明显。隆林黄牛与南丹黄牛为瘤牛和普通牛的混合母系起源,而涠洲黄牛为纯正的瘤牛母系起源,因此,应加强对广西地方黄牛品种资源,尤其是对涠洲黄牛品种资源的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9.
奶牛胚胎分割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简单分割7~8天奶牛胚胎59枚(117个半胚)。裸半胚成对移给59头奶牛或黄牛,80~90天有27头(45.8%)妊娠。最后24头受体产犊34头,半胚产犊率29.1%(34/117)。有10对双胎,双胎率41.7%(10/24)。比较在不同情况下—7天或8天;晚桑椹或囊胚期;透明带软化处理或不软化处理—分割的半胚,成对移植后受体妊娠率分别是40.0%和57.9%;35.7%和54.8%;48.6%和41.7%。半胚产犊率分别是26.6%和34.2%;23.6%和33.9%;30.0%和27.7%。均无显著差异(P>0.05)。分割优质胚胎得到最好的(35.7%)半胚产犊率。半胚在体外5小时内移植有较高(30.5%)的产犊率。试验探索了奶牛半胚移给远处分散的农户黄牛的可能性。11对奶牛半胚移给11头黄牛有6头(54.5%)妊娠。最后5头受体产下7头奶牛犊,两对同卵双胎。  相似文献   

10.
用便携式分割仪在现场分割7日龄鲜胚。二枚半胚成对移植给172头黄牛受体.受体移植妊娠率50%(86/172),现已有68头受体产犊91头.其中23对为同卵双胎.双胎率33.8%(23/68)。对分割胚胎的移植妊娠率产犊率、妊娠期、季节、黄体状况等多种因素进行了研究和比较,结果表明差异皆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不同杂交品种肉牛育肥效果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不同杂交品种肉牛和延边牛共 2 0头 ,即西黄牛 (西门塔尔×延边牛 )、夏黄牛 (夏洛来×延边牛 )、皮黄牛 (皮埃蒙特×延边牛 )的F1和黄牛 (延边牛 )公牛各 5头 ,进行了 10 0天育肥饲养比较试验。结果表明 :夏黄牛 (13 3 4g)、西黄牛(13 0 9g)和皮黄牛 (112 1g)育肥期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黄牛 (82 7g ,P <0 0 5 ) ,西黄牛和夏黄牛平均日增重也分别显著高于皮黄牛 ,而西黄牛和夏黄牛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夏黄牛 (61 3 % )、西黄牛 (60 8% )和皮黄牛 (5 8 2 % )屠宰率均显著高于黄牛 (5 1 2 % ,P <0 0 5 ) ,杂交组肉牛屠宰率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三个杂交组肉牛净肉率均显著高于黄牛 (P <0 0 5 ) ,虽然西黄和夏黄净肉率之间比较差异不显著 ,但是却分别显著高于皮黄。三个杂交组肉牛眼肌面积均比黄牛大 ,而杂交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西黄和皮黄大理石纹状度较好 ,夏黄牛肉嫩度均不如西黄牛、皮黄牛和黄牛。四个组之间牛肉的PH和灰分指标没有差异 ,但是黄牛肉蛋白质含量分别显著高于三个杂交组牛 ,皮黄牛肉脂肪含量明显低于其他三组牛。  相似文献   

12.
通过6对微卫星DNA标记对湘西黄牛及其与安格斯、夏洛来、利木赞和西门塔尔牛的杂交牛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以期了解湘西黄牛及其杂交牛的群体遗传结构和育成情况.通过计算多态信息含量(PIC)、平均杂合度(H),评估湘西黄牛遗传变异和各杂交品种间遗传相关.结果表明,6个微卫星座位共检测到52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为8.67个;6个微卫星座位的多态信息含量在0.6858~0.8576间.表现出较为丰富的信息含量;4个杂交品种与湘西黄牛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1620~0.2554;杂交牛与湘西黄牛间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率的相关系数为0.9142,平均基因杂合度与杂种优势率的相关系数为0.8517,呈高度正相关.结果表明,有效微卫星标记的利用能有效的测定湘西黄牛杂交牛的遗传多样性,提高其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3.
选择不同杂交品种肉牛和本地黄牛共40头,即西黄牛(西门塔尔牛×本地黄牛)、夏黄牛(夏洛来牛×本地黄牛)、皮黄牛(皮埃蒙特牛×本地黄牛)的F1和黄牛(本地黄牛)公牛各10头,进行了100 d育肥饲养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夏黄牛(1 334 g)、西黄牛(1 309 g)和皮黄牛(1 121 g)育肥期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黄牛(827 g,P<0.05),西黄牛和夏黄牛平均日增重也分别显著高于皮黄牛,而西黄牛和夏黄牛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夏黄牛(61.3%)、西黄牛(60.8%)和皮黄牛(58.2%)屠宰率均显著高于黄牛(51.2%,P<0.05),杂交组肉牛屠宰率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3个杂交组肉牛净肉率均显著高于黄牛(P<0.05),虽然西黄牛和夏黄牛净肉率间较差异不显著(P>0.05),但却分别显著高于皮黄牛(P<0.05).3个杂交组牛肉眼肌面积均比黄牛大,而杂交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西黄牛和皮黄牛牛肉大理石纹状度较好,夏黄牛肉嫩度不如西黄牛、皮黄牛和黄牛.4个组之间牛肉的pH和灰分没有差异(P>0.05),但是黄牛肉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3个杂交组牛(P<0.05),皮黄牛肉脂肪含量明显低于其他3组牛.  相似文献   

14.
牛双胎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牛双胎可显著的提高生产效率,对母牛和犊牛没有明显的不良影响,不利之处是异性双胎造成母犊不孕、。双胎是可以遗传的,双亲的影响较大;不同品种间的双胎率差异显著;另外胎次、季节、营养均影响双胎率。目前常用的提高双胎率的方法是通过遗传选择、激素诱导、激素免疫、胚胎移植等方法。但如果结合标记辅助选择法(MAS)、性别控制、及转基因与克隆技术将有助于快速提高双胎率,提高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5.
信息撷采     
“龙凤牛”繁育成功由广西大学动物繁殖研究所所长卢克焕主待的科技部“奶牛良种快速繁育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开发”项目,指导科技人员对一头黑白花奶牛进行人员授精,通过活体采卵等技术培育出试管杂交黄牛胚胎。在黑白花奶牛怀孕7天后,将其中一枚试管杂交黄牛胚胎移殖到牛的子宫里。2005年2月22日,这头荷兰黑白花奶牛顺利产下一头杂交黄牛和一头荷兰黑白花奶牛这两个不同品种的“龙风胎”。在自然情况下,牛的双胎儿率个很低,只有2%~5%。该技术采用活体采卵、体外授精等技术结合应用后,可以大大提高良种牛的繁育率和双胎率,从而充分挖掘优良母牛的繁殖能力,大幅度提高良种动物的育种速度。目前在国内,使用这一技术繁殖出的“龙凤牛”尚属首例。  相似文献   

16.
白朗县黄牛改良历史悠久,从1982年开始试点工作,1996年由自治区畜科所专家进行指导黄牛改良技术,2003年中欧农村项目娟姗牛品种得到推广,使体格小、采食量少、性成熟早、泌乳率高的娟姗牛品种在白朗县的养殖数量越来越多。目前娟姗牛改良品种已经覆盖全县6个乡镇、15个黄改项目点。  相似文献   

17.
黄牛双胎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牛为单胎动物,对豫西75000头秦川及秦川杂种母牛连续两年(1990~1991)的调查资料表明,黄牛的自然双胎率为0.0078%。1990~1992年,我们利用超数排卵原理,在豫西地区对518头秦川及秦川杂种母牛进行试验,研究出了一种复合激素配方。将该复合激素于发情周期第17~18天注射于207头母牛的左臀部肌肉,待发情后配种,使母牛每个情期双卵发育率达到75.84%,双卵排放率达到70.04%,受双胎率达到43.31%,活产双犊率达到22.92%。试验证明,使用该双胎素可大大提高母牛双胎率,为加速养牛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在自然状态下牛的双胎率因品种、胎次、地区的不同而异,但一般牛的双胎率为1~4%。使用胚胎移植技术可以得到较高的双胎率,从而有可能扩大肉牛生产并降低生产成本。本文就应用胚胎移植技术生产双犊的方法作一简介。一.双犊生产技术双犊生产有以下几种方法。 1.移植2枚胚胎生产双犊此法是给一头母牛移植2枚胚胎,使之一次妊娠并分娩2头犊牛。应用该项技术,受胎率和双胎率都高,这是当前双犊生产的主要方法。通过移植2枚胚胎生产双犊的方法有两种:向两侧子宫角各移植1枚胚胎或向黄体侧子宫角移植2枚胚胎。  相似文献   

19.
随机抽取西门塔尔、黑白花、利木赞与黄牛杂交二代优质牛各3头进行屠宰试验。测定并分析三个品种杂交肉牛的屠宰指标、分割部位所占比例、不同牛肉价格等指标。在屠宰指标上,西门塔尔×黄牛的屠宰率为54.48%,胴体出肉率为86.16%,分割后产品率为96.4%,肉骨比为6.22,黑白花×黄牛的屠宰率为53.31%,胴体出肉率为84.88%,分割后产品率为92.52%,肉骨比为5.61,利木赞×黄牛的屠宰率为54.63%,胴体出肉率为83.30%,分割后产品率为93.9%,肉骨比为7.54。结果表明利木赞×黄牛胴体最佳,其次是西门塔尔×黄牛,最后是黑白花×黄牛。在胴体出肉率这一指标上,西门塔尔×黄牛胴体最好,其次是利木赞×黄牛,最后是黑白花×黄牛。屠宰排酸后分割,分割产品中利木赞×黄牛的高档部位较西门塔尔×黄牛和黑白花×黄牛所占比例高0.1和0.9个百分点。牛前部肉利木赞×黄牛比西门塔尔×黄牛和黑白花×黄牛高2.4和4.8个百分点。而黑白花×黄牛的后部位比例较西门塔尔×黄牛和利木赞×黄牛高1.2和1.7个百分点。筋类黑白花×黄牛比西门塔尔×黄牛和利木赞×黄牛高0.3和1.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0.
选择不同杂交品种肉牛和本地黄牛共40头,即西黄牛(西门塔尔牛×本地黄牛)、夏黄牛(夏洛来牛×本地黄牛)、皮黄牛(皮埃蒙特牛×本地黄牛)的F1和黄牛(本地黄牛)公牛各10头,进行了100d育肥饲养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夏黄牛(1334g)、西黄牛(1309g)和皮黄牛(1121g)育肥期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黄牛(827g,P0.05),西黄牛和夏黄牛平均日增重也分别显著高于皮黄牛,而西黄牛和夏黄牛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夏黄牛(61.3%)、西黄牛(60.8%)和皮黄牛(58.2%)屠宰率均显著高于黄牛(51.2%,P0.05),杂交组肉牛屠宰率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3个杂交组肉牛净肉率均显著高于黄牛(P0.05),虽然西黄牛和夏黄牛净肉率间较差异不显著(P0.05),但却分别显著高于皮黄牛(P0.05)。3个杂交组牛肉眼肌面积均比黄牛大,而杂交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西黄牛和皮黄牛牛肉大理石纹状度较好,夏黄牛肉嫩度不如西黄牛、皮黄牛和黄牛。4个组之间牛肉的pH和灰分没有差异(P0.05),但是黄牛肉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3个杂交组牛(P0.05),皮黄牛肉脂肪含量明显低于其他3组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