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对35日龄健康仔猪进行人工单独或混合感染猪细小病毒(PPV)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采用临床症状、组织病理学变化和血清学检测等手段,比较了不同实验组攻毒后仔猪的症状差异。实验结果显示:PPV和PCV2混合感染能够引起更加严重的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症状,并加重PCV2引起的间质性肺炎和仔猪消瘦的严重程度;混合感染后,仔猪病毒血症出现更早,持续时间更长,且病毒含量明显高于单独感染组;混合感染组仔猪的PCV2 ELISA抗体水平和血清抗体水平均显著高于PCV2单独感染组的。说明PPV能够明显增强PCV2的临床症状,加重PMWS的发病程度。  相似文献   

2.
对35日龄健康仔猪进行人工单独或混合感染猪细小病毒(PPV)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采用临床症状、组织病理学变化和血清学检测等手段,比较了不同实验组攻毒后仔猪的症状差异。实验结果显示:PPV和PCV2混合感染能够引起更加严重的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症状,并加重PCV2引起的间质性肺炎和仔猪消瘦的严重程度;混合感染后,仔猪病毒血症出现更早,持续时间更长,且病毒含量明显高于单独感染组;混合感染组仔猪的PCV2 ELISA抗体水平和血清抗体水平均显著高于PCV2单独感染组的。说明PPV能够明显增强PCV2的临床症状,加重PMWS的发病程度。  相似文献   

3.
通过PCV2病毒感染猪髋动脉血管内皮细胞(PIEC)后炎症相关细胞因子mRNA转录水平变化,探讨PCV2感染诱导炎症产生的免疫机制。将PCV2病毒体外接种PIEC,感染不同时间后,收集样品,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细胞因子IL-1β、IL-8及IL-18 mRNA转录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PCV2感染PIEC后,对促炎症细胞因子IL-1β、IL-18及趋化因子IL-8主要起上调表达作用。由此推测细胞因子在体内的综合效应会导致PCV2感染早期机体产生过度炎症反应,并趋化中性粒细胞,引发机体免疫抑制,影响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正常运转,为PCVD的发病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4.
猪圆环病毒2型的血清学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大肠杆菌表达的猪圆环病毒2型(PCV2)重组衣壳蛋白(His-CAP2)为抗原,通过方阵ELISA滴定,确定了His-CAP2的最适包被浓度为6.4μg·mL-1,待检血清稀释度为1:40,建立PCV2的血清流行病学的间接ELISA监测方法.通过对已知PCV2血清及其他病毒血清的试验,表明该ELISA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利用该方法对来自苏中地区不同猪场的175份血清样本进行检测,PCV2抗体阳性检出率为70.29%,与临床上PCV2感染导致猪群发病的实际情况相符合,证实了此方法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 PCV2)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猪体内的DNA病毒。养猪场中猪的PCV2感染率较高,为区分自然感染猪和疫苗免疫猪,以大肠杆菌表达的PCV2 Rep蛋白为包被抗原,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PCV2 Rep抗体检测的间接ELISA方法。原核表达的Rep蛋白大小40ku,经过变性亲和层析纯化后目的蛋白纯度为95.1%,批次内和批次间血清检测变异系数均低于10%,表明Rep-ELISA具备良好的稳定性。血清学交叉试验显示Rep-ELISA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猪免疫试验结果表明Rep-ELISA能检测出PCV2全病毒疫苗免疫以及接种PCV2 SD/2017活毒的猪血清中的Rep抗体,而不能与PCV2亚单位疫苗免疫猪血清中的抗体发生免疫结合反应。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ELISA方法能有效鉴别自然感染或全病毒灭活疫苗免疫猪与亚单位疫苗免疫猪,可用于猪群中PCV2的净化。  相似文献   

6.
通过PCV2病毒感染3D4/21猪肺泡巨噬细胞后炎症相关细胞因子mRNA转录水平变化,探讨PCV2感染后可能的致病途径。通过PCV2病毒体外接种3D4/21细胞,感染不同时间后,收集样品,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细胞因子IL-1β、IL-8及IL-18mRNA转录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PCV2对3D4/21细胞的IL-1β、IL-8转录主要起抑制作用,对IL-8转录起促进作用。推测其在体内的综合效应导致感染早期机体抗病毒能力降低,引起机体免疫抑制,影响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正常运转,为PCVD的发病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7.
为观察PCV2感染猪对其血常规及生化指标变化的影响,将6头PCV2抗体阴性的21日龄断奶仔猪随机分成攻毒组和对照组,攻毒组经颈部肌肉及口鼻分别接种PCV2-BH毒株,攻毒后检测部分血常规指标、免疫球蛋白质量浓度及部分血清生化指标。结果显示,感染后第4天和第7天,白细胞总数分别是正常生理水平的74.2%、79.9%;感染后第7天,淋巴细胞百分比是正常生理水平的35.05%,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PCV2感染降低了机体的先天免疫机能,增加了继发感染的几率,同时还说明PCV2-BH株具有较好的抗原性;攻毒组血清全部转阳,说明PCV2-BH毒株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可作为开发PCV2疫苗的候选毒株。  相似文献   

8.
豫北地区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的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河南省豫北地区PCV2感染的流行情况,以便控制PCV2感染的流行。[方法]从河南省豫北地区安阳、鹤壁、新乡、濮阳4市的猪场采集不同日龄猪群血清样品338份,用间接ELISA方法进行猪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的血清抗体检测。[结果]结果表明:PCV2血清抗体阳性率:哺乳仔猪为16.0%(8/50);断奶仔猪为49.5%(53/117);生长肥育猪为51.4%(36/70);种公猪为18.1%(4/22);后备母猪为20.6%(7/34);经产母猪为54.5%(29/55);阳性率为70.4%(19/27),338份血清总阳性率为40.6%(137/338)。[结论]河南省豫北地区养猪业已受到猪圆环病毒2型的感染,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对江西省樟树市某猪场疑似PCV2感染猪的血液、肺脏和淋巴结等病料进行PCR扩增检测,将PCR检测为PCV2阳性的病料进行PCV2病毒的分离,并将分离纯化的PCV2病毒接种试验猪,获取感染PCV2的试验猪的相关脏器进行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表明:利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和PCR方法可以确定PCV2的存在。利用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化可以检测到人工感染PCV2的试验猪相关脏器有PCV2病毒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野猪源Shaanxi-2及家猪源Shaanxi-1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变异株对易感仔猪的致病性及发病规律,进一步弄清PRRSV变异株的病原特征及其与"猪高热病"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PRRSV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抗原、抗体检测均为阴性的健康仔猪(40日龄)9头,随机分为3组,用家猪源Shaanxi-1及野猪源Shaanxi-2 PRRSV变异株分别感染其中一组仔猪,每头肌注6 mL,滴鼻2 mL;另一组作为阴性对照,按相同剂量和方法接种正常Marc-145细胞处理液。攻毒后各组分圈饲养,每天定时测量体温,绘制体温变化曲线,观察临床症状,记录发病情况。攻毒后采血及咽喉、眼、鼻分泌物和粪便,采用RT-PCR方法检测PRRSV、猪瘟病毒(CSFV)、PCV2、猪伪狂犬病毒(PRV)核酸,用ELISA试验及血清中和试验检测血清抗体。【结果】Shaanxi-1与Shaanxi-2攻毒组均出现体温升高及典型临床症状,但未见死亡病例;攻毒组CSFV、PCV2、PRV核酸检测均为阴性,咽喉、眼、鼻分泌物和粪便在一定时间段可检测到PRRSV核酸;PRRSV特异性抗体检测均为阳性,仅Shaanxi-2攻毒组在第35天检测到中和抗体;Shaanxi-2与Shaanxi-1相比,感染猪的体温较高,临床症状明显,病毒血症的维持时间较长,抗体水平较高。【结论】野猪源Shaanxi-2及家猪源Shaanxi-1 PRRSV变异株对易感仔猪具有一定的致病性,能使感染动物发病但不能致死,Shaanxi-2毒株的致病性相对较强。攻毒后第7天出现病毒血症,持续14~21 d后逐渐消退,仔猪感染PRRSV变异株后,病毒可通过鼻、眼、咽喉分泌物及粪便等排出,其中鼻分泌物排毒最早、排毒时间最长,眼、咽喉分泌物与鼻分泌物、粪便相比排毒较晚、持续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亚临床症状猪群中PRRSV和PCV2的感染情况。[方法]选择7个有PRRSV和PCV2感染史且有亚临床症状的猪群,通过ELISA和PCR的相结合方法检测其PRRSV和PCV2的感染情况。[结果]ELISA检测结果表明,所有猪场12周龄仔猪PRRSV和PCV2抗体能观察到血清抗体转化。PCR结果表明约3/7的猪场8周龄仔猪PRRSV呈阳性,12和20周龄仔猪PRRSV呈阴性;8~20周龄有不同比例仔猪PCV2呈阳性。[结论]在亚临床症状猪群中PRRSV的感染主要在8~12周龄,而PCV2在8~20周龄都有感染。  相似文献   

12.
根据GenBank中猪圆环病毒2型(PCV-2)ORF2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PCR反应,回收PCR产物,将其克隆入pMD18-T载体,再定向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2a中并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进行原核表达.表达产物经His-Bind蛋白纯化试剂盒纯化,平均浓度为1.10 mg/ml.以1.8 μg/ml蛋白包被酶标板,建立ELISA检测方法.建立的ELISA方法与北京世纪元亨公司试剂盒比较,两者检测结果符合率达85%以上.用该方法对常州某猪场36份母猪和156份10~160日龄猪群血清样品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母猪阳性率为81.4%,仔猪阳性率随着日龄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之后由于受PCV-2的感染,阳性率逐渐升高.本试验建立的ELISA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重复性和敏感性,可用于猪群PCV-2抗体的大规模检测.  相似文献   

13.
选取浙江台州地区规模猪场为试验猪场,从2014年到2016年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瘟病毒(CSFV)、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猪伪狂犬野毒(PRV g E)抗体的阳性率,分析猪群免疫状况。同时采取临床可疑病料,用PCR及RT-PCR技术检测PRRSV、PCV2、SFV和PRV的感染率。结果显示:从2014年到2016年CSFV抗体阳性率从64.9%上升到80.4%;PRRSV和PCV2抗体阳性率变化不大,均处于高位;PRV g E抗体阳性率从52.5%下降到22.9%。在不同年龄段猪群中,母猪抗体水平最高,仔猪抗体水平逐渐下降,保育猪最低,抗体阳性率下降到50%以下,肥育猪阶段又有所回升。在病原检测中,2014年PRRSV、PCV2、SFV和PRV4种病原检出率均较高,其中PCV2检出率高达60%,到2016年4种病原检出率均下降到15%以下。本实验结果为控制猪场疫病和完善猪群免疫程序等防治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利用PCR技术初步检测疑似PCV2感染的猪肺脏和淋巴结中的病毒.将样品处理后接种于PK-15细胞.从感染PK-15细胞PCR扩增PCV2基因片段,克隆入pMD18-T载体,并进行序列测定和比较.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分离病毒的PCR产物与国内多株PCV2核酸同源性大于98%,说明所分离的病毒为PCV2.  相似文献   

15.
根据GenBank上已发表的猪伪狂犬病毒(PRV)的gH基因、猪细小病毒(PPV)的VP2基因序列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ORF2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3对特异引物,分别建立了PRV,PPV和PCV2的单项PCR诊断方法;通过对扩增条件的筛选,建立了PRV,PPV,PCV2的复合PCR诊断方法,利用1次PCR反应,即可同时扩增PRV的355 bp,PPV的195 bp和PCV2 487 bp的特异性片段,而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正常细胞(PK-15)扩增结果均为阴性,对PRV,PPV,PCV2的最低检出量分别为100 fg,1 pg和10 pg的DNA.该方法适合对PRV,PPV和PCV2的联合检测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根据GenBank中猪圆环病毒1型(PCV1)和2型(PCV2)的序列,设计2对PCR引物,对疑似PCV2感染猪的血液、肺脏和淋巴结等病料进行套式PCR扩增检测,并对PCR检测为PCV2阳性的病料进行PCV2分离与鉴定。结果显示,PCV2在PK-15细胞上生长良好,但增殖较慢且不产生细胞病变;在第12代细胞培养物中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和PCR扩增反应均能检测到PCV2,且特异性很强。表明试验分离的病毒为PCV2。  相似文献   

17.
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致病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圆环病毒2型(PCV2)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病毒。该病毒主要侵害哺乳仔猪和育肥猪。PCV2感染可造成猪免疫系统的损伤.引起感染猪的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数量减少:细胞因子的表达量改变。同时,PCV2感染的靶细胞在胎儿期是心肌细胞、肝细胞和巨噬细胞,而出生后只有巨噬细胞。因而推测猪感染PCV2后,机体的免疫力下降,感染猪处于亚健康状态.其它病原如猪呼吸与繁殖综合症病毒(PRRSV)、猪细小病毒(PPV)等,或应激因素如免疫刺激等多种因素都可加重PCV2感染猪的病情.进而发展成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较明显的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症、皮炎和肾病综合症等与猪圆环病毒相关的疾病。  相似文献   

18.
为贵州猪圆环病毒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对贵州省花溪区、息烽县和织金县3个地方3个猪场疑似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感染发病猪进行临床初步诊断,并分别采集6份血清及组织病料,采用ELISA和PCR技术对18份样品进行PCV2的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结果表明:花溪、息烽、织金3个区(县)的PCV2阳性率分别为33.3%、83.3%和66.7%,3个猪场均出现了PCV2病毒感染,猪圆环病毒贵州流行毒株与Shanghai-06株的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19.
高致病性PRRSV与PCV2共感染协同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阐明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P-PRRSV)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协同致病作用,澄清两种病毒不同时间顺序共感染与其协同致病力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35日龄阴性健康猪30头,随机分6组,PCV2/HP-PRRSV顺序共感染组、HP-PRRSV/PCV2顺序共感染组、HP-PRRSV+PCV2同时共感染组、HP-PRRSV感染组、PCV2感染组、未接种对照组。感染后每天测量体温、观察临床症状,每周称量体重、采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液中的CD3+ CD4+ CD8-、CD3+ CD4- CD8+、γδT、NK细胞及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变化;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试验(IPMA)检测这两种病毒抗体变化;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FN-γ、TNF-α、IL-10、IL-2、GM-CSF细胞因子变化;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和组织中病毒载量。对各组试验猪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HP-PRRSV/PCV2顺序共感染组临床症状最严重,死亡率达60%;组织和血清中病毒载量显著高于其它组,抗体滴度明显低于其它组;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尤以TNF-α)变化也最为明显。【结论】HP-PRRSV和PCV2之间存在协同致病作用,且猪群先感染HP-PRRSV后感染PCV2可明显提高猪群发病率和死亡率。本研究对临床HP-PRRSV和PCV2的综合防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猪圆环病毒2型的PCR快速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GenBank中发表的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基因组序列,设计了2段特异性核苷酸引物.通过对已知PCV2和对照病毒(PCV1、伪狂犬病毒、猪细小病毒)的PCR扩增,证明所设计的引物可用于PCV2的特异性PCR检测.采集来自江苏扬州和泰州地区的157头份临床门诊病料(每头份均为脾脏和腹股沟淋巴结双份病料)进行PCR检测,发现仅从腹股沟淋巴结检出PCV2的占21.65%,仅从脾脏检出PCV2的占7.64%,从脾脏和淋巴结均可检出PCV2的占41.40%,其中扬州市地区感染率为73.47%,泰州地区感染率为66.10%.通过对扬州某屠宰场的32份腹股沟淋巴结的检测,结果表明临床健康猪的PCV2隐性感染率也高达71.8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